elnino 发表于 2009-3-29 22:58:30

不同的命卦,其八星分布的位置亦不同,因此,为便于读者学习,笔者把八种命卦的八星分布扼要地列如下:
  (一)离命
  生气在东方,天医在东南方,延年在北方,伏位在南方。祸害在东北方,六煞在西南方,五鬼在西方,绝命在西北方。
  (二)坎命
  生气在东南方,天医在东方,延年在南方,伏位在北方。祸害在西方,六煞尖西北方,五鬼在东北方,绝命在西南方。
  (三)震命
  生气在南方,天医在北方,延年在东南方,伏位在东方。祸害在西南方,六煞在东北方,五鬼在西北方,绝命在西方。
  (四)巽命
  生气在北方,天医在南方,延年在东方,伏位在东南方。祸害在西北方,六煞在西方,五鬼在西南方,绝命在东北方。
  (五)乾命
  生气在西方,天医在东北方,延年在西南方,伏位在西北方。祸害在东南方,六煞在北方,五鬼在东方,绝命在南方。
  (六)坤命
  生气在东北方,天医在西方,延年在西北方,伏位在西南方。祸害在东方,六煞在南方,五鬼在东南方,绝命在北方。
  (七)兑命
  生气在西北方,天医在西南方,延年在东北方,伏位在西方。祸害在北方,六煞在东南方,五鬼在南方,绝命在东方。
  (八)艮命
  生气在西南方,天医在西北方,延年在西方,伏位在东北方。祸害在南方,六煞在东方,五鬼在北方,绝命在东南方。
  在八宅风水学中,这八颗星曜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与大门风水有关外,炉灶的安放也需要先研究这八颗星曜到底如何分布,因为炉灶必须坐凶向吉才吉利,即炉灶压着凶星而火门朝着吉星,其他情况则应按照房主人和该住宅的综合信息去考量,亦是顺应风水的原则。
  风水对人的健康及生活幸福非常重要,所以如果发现家宅内有什么可能招来恶运的布局,便应该设法改善,不能让那些不利家宅平安的不良因素继续存在下去。可是,人往往只能与环境协调,即是与“天”协调,“人定胜天”是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观点,慧缘我认为这个提法有待探讨。人固然需要奋斗努力,但努力的方向是顺天的,而不是逆天而行,我们行事一般都有很大的环境制约,不能越过这些界限。在改造风水方面亦不例外。
  我们不是负责决策城市规划的政府官员,也不是建筑发展商或建筑工程师,因此,对于一个住宅区的环境如何,是不是符合风水法则,便往往不能自己作主,随意更改。例如我们看见居所前马路的形状有强烈的煞气,损及家宅的运气,但却没有权力按风水要求把马路的形状改掉,所以家居四周的环境对家宅平安的影响巨大,最好是在选购或租住一个住宅单位前,先仔细观察家居环境的风水,这比搬迁进来后,家庭成员出了问题才设法改善要好得多,虽然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最好还是防患于未然。

elnino 发表于 2009-3-29 23:32:06

第五章风水学中风的重要意义
  一、“风”的风水学概念
  风水学中的“风水”二字表明风和水一直是选择吉地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葬书》认为阴阳二气运行地下则为生气,喷发出去,则为风,风和生气是同种物质(阴阳二气)的两种不同存在状态。因此,当生气露出地面,升入空中,就变为风,如果风被吹散荡尽,就会无法利用,故为了将生气聚止于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气荡散。不管怎样,只有环绕吉地的层层山峦才能遮住风。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为群山所环抱的盆地的原因。所以从理论上讲,若有风很易吹进吉地,该地就不值得用了。
  《地理八十八向真诀》将风分为八种,并注释如下:
  (1)前有凹风是明堂倾斜的标志,不仅是没有案山就是案山带凶,并且不能聚止生气。因此,此风不吉,主贫穷潦倒,子嗣无继。
  (2)后有凹风表明无主山。此风不吉,主贫困,短命,人丁不旺。
  (3)左有凹风是青龙软弱(低矮)不振的标志,为凶,这样就会丧夫寡居。
  (4)右有凹风表明白虎断续不连,凶,这样就会子嗣无继。
  (5)两眉凹风是指从主山和青龙山以及主山与白虎山交汇处吹来之风。凶,这样就会伤家主和子嗣无继。
  (6)两足凹风指来自青龙和白虎部尾之风(足指青龙、白虎两抱山的尾部)。大凶,主倾家荡产,满门灭绝。如果这些风吹自艮方(东北方)则凶极无比。
  如上所论,这八种风均不吉利。八方风简称八风。八风指来自八个方位之风。风水中没有凸风,只有凹风,之所以称凹风是因为只有当山中有沟谷存在时,风才能由此吹进群山环抱的吉地。如果吉地为连绵不断的重山叠岭所层层环绕,密如完城,那么当风吹来时,就会越此而过,不会吹进吉地。因此,吉地中的风反映了环绕吉地的山峦的质量。现在可知,尽管《葬书》并未将“山”定为最重要因素,但它仍然是风水中最重要的因素,比风更加受到重视。
  至于吉地中风的性质,风水学确信风水穴处不应有任何方向的来风。但不管怎样,在一些特别实例中,具有多方来风的地方也会很吉利。
  按阴阳概念,风还可分为下述两种类别。若风从顶往下吹则称之为阳风;反之若从山谷向上吹则称之为阴风。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分类法。
  总之,可以这么说,精明的风水师非常重视风的作用,但对它是通过为藏风所必需的山来间接加以强调的,环绕吉祥地的山的重要性同时反映了风水的重要性。
  风与气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古代,认为“气”是万物内在的,流动的本质的体现。对“气”的阴、阳表现了分类。另外物体还有金银之气、珠宝之气、人气、精气、剑气、唇气……的不同。
  “气”和“形”的关系如何呢?中国古代科学家认为:气是无形的,形体是有实质的。形体是由气形成的,气则寄居于形体中;气由天降临大地,而大地的功德,就是接载着下临的气。
  气属阳,地属阴,两者互为依靠,互相冲激,有冲激且要势力平等,无人被克制,才能各得其所,永远保持福寿康宁。如果阴阳互相克制,祸害休咎就会接踵而来。
  星宿带动天的气,山川带动地的气,万物依赖天地的气才能生存。因此天地的气,因形体而止,留而不去,与万物合而为一。万物变化生存皆因有气可纳,因而形气合一。人死后魂魄因和天地气脉相感应而合一,福德亦应之而来,故此人要和天地之气混为一体,才可以得到福泽,这就是造化的机缘。
  宇宙在混沌未开时,是无极(后化成太极)的世界,空无万物。混沌初开时,太极生两仪化四象,四象变八卦,八卦而变成六十四卦,于是产生了万事万物。理气是寄托在气象之中,而形体的凝聚产生气象。日月星辰的刚阳之气向上腾升,山川草木阴柔之气向下凝集。阳气因太极而昌旺,阴气因太极而成就。太极在阳德中是形象,在阴德中是方位,地有四种形势。气从八方而流动,地因气的流动而成形。气在大地积聚造化万物,因形止而气蓄;万物得以生生不息。
  阳气从风而行,乘势四散;阴气从水而行,因受到山的限制而停止。人用五行的形态万物的形象;用八卦的兴旺断方位的吉凶;用六十甲子的纪年批命运;以八个方位的气之背合,审查气数;以六十甲子的虚盈,推定岁运吉凶,用六气的新陈代谢审查时令,人类依此顺应大地五德,循环不息。圣人制礼作乐,定人伦法纪,建立人道。智者知道人道因大自然的阴阳变化而来,故卜地葬亲,是为了慎终追远,而后人因大自然而得到福荫。因此人道以大自然为始为终的宏大道理,就是造化的成功。
  自晋代郭璞《葬书》之后,“气”的理论便成为风水的中心问题,一切具体的风水活动都必须以得气为主而展开。所谓“乘气”、“聚气”、“顺气”、“界气”……“凡着地理者总以气为主。”它要求人的小宇宙之气必须同周围环境的大宇宙之气相协调,相统一,秉乘天地之气而大有作为,这是中国风水观的最基本的要点。因而,风水特别忌讳“死气”、“煞气”、“泄气”、“漏气”,认为这会带来恶运,放跑财源,乃至导致疾病。
  因此,人们为了挡住风煞而聚合吉气,在住宅周围修建围墙,或建造四合院,或在住宅周围种植树木花草,这都是人们改造风水良好方法。
  二、“气”的风水学概念
  风水认为太祖山之上,于夏秋之交,雨霁之后,丑寅之时,必有上升之气,因而风水常以气的形态辨吉凶。一般来说,如果气发一山巅,直起冲上,下小上大如伞,就是真气。如果气横于山腰,则是云雾之气,而不是真气。以质而论,气清者主贵,气浊者主富。端正者出文,偏斜者出武。比较出众的风水先生还能够辨出气的色彩,以赤黄色为上,青白黑次之。望气似乎更多地同人的气功状态联系在一起。
  在入山寻龙过程中,望气寻龙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内容。大抵山川之气,和太阳的出没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中午时太阳高悬空中,“其气潜伏,无可觇验”,所以一定要在太阳还没升起,阳气始兴,或在太阳才一下山,阴气渐萌之时,方是验山川之气的最佳时刻。古书有云:“黄富而青贫,赤衰而白绝,唯五色之气氤氲,乃绵绵而后杰。寻龙至此,能事已毕。爱银海之明,欲灵犀之活。”同时,又有福喜之气,衰败之气的种种不同。“福喜之气,上黄下白,如牛之触人,如羊群之相迫,如人持斧以腾身,如将举首而向敌。或如堤坂(其气横亘)或如木埴(其气森列)”关键是其气凝聚有力。又如“衰败之气,下连上擘,聚而复兴,澈而复赫,如卷石扬灰,如乱穰坏帛,如惊蛇飞鸟,如偃鱼(气不踊跃)巨舶(形体横卧,没有振兴之象)”,问题在于其气零散不凝。
  风水学家们将“天人感应”理论引进风水学说中,形成受荫学说,即所谓“气感而应,鬼福及人”(《青鸟经》)。环境何以能荫佑生活在其中的人呢?原来天地之间都是气,环境接地气以纳天气,天地之气,以转授生人,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以后便大吉大福。这就是所谓以气感气,其吉凶祸福丝毫不差,有一种人,只以富贵利达为其心,损人利己,这样就破坏了和谐的基础,是得不到大吉大福的风水宝地的。而心存公、义,也可以形成吉祥和顺之气,化不利的环境为吉利的环境。
  风水实践证明,择基选址有几个步骤:觅龙、观砂、察水,点穴,把气从山上引下来,聚之于穴,即“山气茂盛,直走近水,近水聚气,凝结为穴”。首先是觅龙,即寻长祖山。古人认为山是气之源,在《望气篇》中谈到山的形势与气和关系:“凡山紫色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未休。”反之,“凡山形势崩伤,其气散绝谓之死”。可见环境和“气”的关系多么紧密。
  当“气”运行中,又必须有气的连续性,郭璞《葬经》说:“气因形来而断不可葬也。然断有几等:有为水冲者,有为路所截者,有为畚锸所伤者,龙行至此,未有不遭其害者也。”这里龙指“气”,气流希望不要受阻。
  “气”被引下龙脉后,又有左右龙虎砂山夹紧:“若非龙虎夹紧直走近水旁,则水动而气散。”这时仿佛气流到达目的地了,需龙虎夹紧,否则就会漏掉,这里说的左右龙虎砂山就是上面提到的“形”,即环境空间,它像一个容器一样,容纳了“隐而难知”的“气”。
  砂山之前还有朝山:“开面向里,不拘远近,俱名有情,远朝(朝山)及前后左右之砂皆以真面相向,无破碎尖射凶顽为融结。”可见朝山、砂山这一“形”不得与“气”冲突,应该“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
  朝山再向两旁是罗城,罗城是祖山分障包罗于外,即龙之余气也。余气还以罗城卫,以确保气不外溢。
  因此前有朝山,后有大而高的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仿佛一个大四合院,全院的惟一出口就是水口,水口为“一方众水所总出也”,真好像四合院的大门,既是进出村的关口,又可能是溢气的通道,是个关键的地方。四合院总作有影壁,以防漏气,村落也不例外:“祖山工障展作罗城,罗城余气去,作关阑重重,关锁缠护周密。”这里关阑,关锁都是指水口。
  古人选形可谓滴水不漏,用形紧紧拢抱着气。虽说气形相辅相成,但是像这样全封闭的气形关系在西方并不多见,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住宅内部也强调有一个核心,正堂中,一张条几居中,正墙是祖容,或将祖宗的牌位供在条几上;下方,还常供有“地脉龙神”牌位,象征着宅基的核心,即“穴”的所在。
  所以说风水中意念的核心和场的点场多少有些殊途同归。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心理空间即“气”在建筑上的运用可谓是先人之声,但是在论述“气”与“形”关系时,往往用不着阴阳八卦、占卜五行的方法,夹杂着生活经验、社会道德等多种因素。

elnino 发表于 2009-3-29 23:33:36

本帖最后由 elnino 于 2009-3-29 23:37 编辑

第六章风水学中水的重要意义
  一、“水”的风水学概念
  在勘察风水过程中,我们认为得水和藏风都很重要。但在风水学中,水脉不如山势受重视,因为水道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山势而定。吉地前必须要有水。从理论上讲,一条宽缓舒展的河流应从吉祥地前不等距离处流过,左右两边还应有数条小水流。这些水流在风水中非常关键。因此,中国厦门地区的人们经常会在位置吉利的墓前挖一个水塘以弥补穴前无水的缺撼。阴宅风水中为什么这么重要?寻长答案时,我们在《葬书》中发现下面这段话: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因此,位于吉祥地之前水有助于生气在风水穴中聚止,风水穴即自主山传递下来的生气的聚结处。如果前面无水,身为幸福源泉的生气就会从穴中荡散出去。这就是穴前之所以要求有水以及厦门人之所以在穴前无水情况下要修筑水塘的原因。
  笔者认为,吉利的水道流向不能与山脉走向平行,因为这样的水道不能贮藏无法穿越水流的生气。为了将生气聚积在某地,水道必须横跨山脉。因此,若水道和山脉走向一致,则不吉。理想的水道于曲行进,好像正欲从山脉走向的角度来拥抱吉地。无论如何,水道不应笔直地流过该地区。风水中所谓吉祥水道都流速平缓,蜿蜒迂曲。若水流湍激或水路转弯陡急则太凶。若水流逶迤前行,荡荡悠悠,好像满怀留恋之情,一步三顾穴,则吉。所有风水物(如山脉、水系)的理想特征均是结构优美,形态秀丽。任何看上去对风水不敬的粗鄙刺目的形态或结构都表明该地不吉。若附近的水流平缓优雅,则称此水该地有情不忍离穴而去。
  水流方向也极为重要。吉利的水道应从吉利方流向凶方。若能如此,该地居民将永享富贵荣华。
  这些是吉祥水应具备的一结重要条件。但它们对风水地为什么很重要呢?宋代舜申《地理新法》中说:
  “山是静止物体,属阴。水为运动的物体,属阳。阴的特征是恒定不变,而阳性则变化无常。吉凶与水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取譬于人体,则山可比作人体,水即为人体中的血管。人体的生长、衰老取决于血管状况。当血管绕周身循环,顺流畅通,则人体健康强壮。反之,则身罹疾病或死亡。这是人生的自然法则,无一人可例外。这条法则要求水路流向正确、山脉位置得当以便构成吉祥地。五山各有自己的吉凶位置,水路应自吉方流向凶方,如此则吉;若水路自凶方流向吉方,则凶,因为它冲破了该地的生旺方……”
  考察穴前的水道交汇(水口)也很重要:自白虎和青龙而来水道应交汇于明堂之中,明堂为风水穴前的平台。水口应闭合并与两座抱山的距离相等。当水口距两山远近相当时,青龙和白虎二平衡。可见,地形的平衡对称是风水基本原则。
  水意味着财富。因此,为了带来财运,有流水穴前聚集是必要的。水道交汇使水流缓慢,平缓的流水正是风水所要求的条件。
  观察“得水”、“破水”的方向也很重要。水道流向比流水的其他条件都重要。当从流水状况来看某地的吉凶时,进水(得水)方向和去水(破水)方向都很关键。源自青龙或白虎的水道从风水穴穿过,其流向应自生位(吉方)至衰位(凶方)为佳。
  1、阴阳水
  阳水指由穴左流向穴右的水道,流自青龙的水即属此类。从右向左流动的水道为阴水,即自白虎流出的水道。在几种分类体系中,以阴阳法则为基础的分类法最为实用。
  2、按水道距风水穴的远近,可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内水指风水穴附近的水道;外水则指远离风水穴的水道。源自玄武、青龙和白虎的水道都属于内水,而源自朱雀(案山和朝山)的水道那些由一地方流过风水穴附近特定风水地形即局内的水道均属于外水。
  总之,在找到一块由吉山环绕的地点之后,水道的方向和形态就是下一步要考察的重要因素。
  观水在风水理论中觅龙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所谓“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足见山水不可分离。又因水主财,因而作为风水宝地,观水应是一个极重要的方面。
  水最伟大的杰作就是产生生命,没有水就没有人,它构成了万物和人体之中最重要的成分。
  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甚至认为:“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从今日观点来看,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水对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至关重要。风水学认为:“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俗称山管人丁,水管财。这不过是对以农为本,水为农业命脉的认识。因凡耕渔、饮用、去恶、舟楫之利以及调节小气侯,莫不仰仗于水。风水家重相土尝水,鉴别水土质量的种种作法,可以当代诸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地理地质调查中,得到证明。其次,风水家相地重水,是出于交通和防御,正如《平洋全书》所说:“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不然只是堡塞去处。”相土重水是考虑防水害。选址于河曲位,且以水流三面环绕缠护为吉,谓之“金城环抱”,“水之罗绕兮”,如故宫金水河、民宅前半月形风水池,都出于此。这一形式所以吉处,是出于基址安全。由现代水文地理可知,河流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偏向力作用,往往向南形成河曲,北岸堆积成滩。而凹岸,则不断淘蚀挖深,导至坍岸。显然选址在河曲近岸一侧即水环三面的岸上是极为有利的。
  《水地篇》引申出有关水的结论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草木得到了“水”就生长得更加茂盛,鸟兽得到了水,就会长得更加肥壮,文中特别指出:“水”的最精华凝聚起来就形成了人。人的“九窍五虑”都是从水中产生的。他们反复强调人的体质、容貌、性情和道德品质也是由水质不同所决定的:
  “何以知其然也?夫齐之水遒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改。越之水浊重而泪,故其民愚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枯旱而运,滞而杂,故其民诌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沉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间易而好正。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人心正则欲不污,民心易则行无邪。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
  二、水势与安宅原则
  一般地说,在山峦之中,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水来而看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天门开则财源茂盛。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户闭则财用不竭。这就是古人所说:“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
  选择好这样的水势,接下来便要求找安宅之地,一般要寻找“兴汭”落基,所谓汭位就是环抱的一面,通常水的水边不能落基。这很符合河水的力学原理。河的隈曲一边,由于水的惯性冲力,时间越久得到的地越多,若在相反的方向,则久而久之宅基地都有可能被河水侵蚀。
  (一)众水所汇则气聚
  发源于万山中的大江,弯弯曲曲流向此方,在北面汇合后入长江,入大湖。在风水名著《水龙经》中,这属于难得的“聚水格”。
  (二)山环挡风则气不散,有水为界则气止
  风水宝地的西北方有环形山挡住西北风,符合“山环水抱必有气”、“山环水抱必有发者”的风水定律。北方有九岭山、连云山、幕阜山等层层环抱,形与方向都恰到好处。“气遇水则止”,风水宝地北面为大江中游,还有著名的大山,也有著名的湖泊,把本区域气有效地止住,不使散去。
  (三)南为气口则生气源源不断
  风水宝地较远的南方、西南方有纵行远山、近山等形成山川,成为来气之口,妙就妙在这个川上,若将山的走向改为横向,生气进不来,气场也就变坏了。
  “大荡大江收气厚,涓流点滴不关风,若得乱流如织绵,不分元运也亨通。”
  古都和近代大城市的选址也证实了古人的论断。翻开世界地图看便知,凡有大江大河的弯环处、入海处必有大都市,且往往作为首都或大商业中心。而不懂风水学的人只是看到其交通之便利,这是不全面的。
  (四)挑选支流水,水流徐徐则气聚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外气流速是否与人体气血流速相符合。犹如天公书符之速度应符合天之骄子气血运行之快慢。
  大江大河必然流速大。当然,有湾抱就是好气场,即所谓“曲则有情”。但因流速较大,所以易散,或曰气冲。正如古人在《水龙经》中说,“大江大河虽有湾抱,其气旷渺。”所以古人又说:“须于其旁另有支水,作元辰绕抱成胎,则七气内生,并大小之气脉皆收揽无余。”意思是说在大河支流上可选好气场,其奥秘在于支流水量小,流速慢,比较接近人之气血流速。而不应在江河干流旁选宅址。
  当然,这是指老百姓住宅而言。如若建设一城镇,大江大河附近则是难能可贵之处。由于城墙、院墙等遮挡及门的方位优选,也可将旷渺气收拢而纳入,而致使气流之速最终接近体气血速了。
  (五)曲水收气
  “水抱”很重要,占了风水学的大半个内容。尤其到了没有山的平原,“水抱”的道理不可不知。
  《水龙经》说:“龙落平洋如展席,一片茫茫难捉摸,平洋只以水为龙,水绕便是龙身泊,故凡寻龙,须看水来回绕处求之。”意思是说,风水学中称为龙的山,到平原不见了,则应以水为准,但好气场表现在弯弯曲曲的地方。

elnino 发表于 2009-3-29 23:36:43

三、吉地水的作用
  笔者认为,吉地不可无水。相度风水须观山形,亦须观水势;甚至“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讲究水的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之间的关系,诸多论说,概称“水法”。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水与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息息相关。认为“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毛即石土草木,“气血调宁而荣卫敷畅,骨肉强壮而精神发越”。俗谓:“山管人丁水管财”,盖以农为本,水为农业之命脉,喻水为血脉财气。凡耕渔、饮用、去恶、舟楫之利,以及调节水气侯,莫不仰给于水。故风水理论认为:“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至于“水是移人形体情性如此”,即水质与人疾病夭寿关系,种种事象,不惟风水家之言,见载史籍也甚多,不必赘引。
  风水家相地重水,还在备水害的考虑。不惟水淹之虞,而由水流冲刷、浸蚀、淘切等而引起诸多灾害,也为风水家注重,通过合理选址兼以城防、堤坝及人工河渠而避免之。最典型莫过河曲处的选址,认为:“大江大河一二十里而来不见回头环顾,中间虽有屈曲,决不结穴。直至环转回顾之处,方是龙脉止聚。”
  水在风水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跟龙的关系密切。水是龙的血脉,水大,龙来长。水小,龙来短。水来处是发龙,两水相汇,水尽处龙亦尽。水又是构成风水景观的基础。水曲则财禄聚,水直则贫贱夭亡。前水不宜直射,后水水宜直流,全以屈曲为贵。平洋地区水又代表龙脉。行到平洋莫问龙,只看水绕是真龙。水与气有密切关系,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生气聚。众水停注之地,为沼为涉,为池为湖,乃真龙憩息之所。气为水母,水为气子,子母相随,环聚斯美。
  水是自然界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对调节气侯,净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人类更是离不开它。但选址不当或使用不善,它也可促羞无情的洪水吞噬庄稼和房屋,或者引起污染,破坏生态系统。所以建筑的选址中如何处理水的问题也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了。
  风水学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点穴先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受到了风水学家们的特别重视。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凡寻龙至山环水聚,两水交汇之处,称为“水龙”,堪舆书《水龙经》就是专门讲水系形势与择地之关系,其中汇总了上百种关于阴宅和阳宅的吉凶水局,以供人参考。在无山脉可依的平原地区,风水学家择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问纵(山脉),只看水绕是真龙。”《水龙经》便专门讨论了水经寻脉的要旨和法则。
  “然水有大小,有远近,有浅深,不贸然见水便为吉。当审其形势,察其性情,别其吉凶,以作取舍之标准。”风水学家取舍水标准,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态为依据的,“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认为来水要屈曲,横向水流要有环抱之势,流去之水要盘桓欲留,汇聚之水要清净悠扬者为吉;而水有直冲斜撇,峻急激湍,反跳倾泻之势者为不吉。
  风水理论中对水的认识除了考虑了灌溉、渔耕、饮用、舟楫、发电之利外,还很注重对水患的认识。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水的刚柔两面性,水淹、冲刷、浸蚀等水害已使人们总结了许多合理选址和建筑防御水患等措施。较典型的例子是在河流的弯曲成弓形的内侧之处,其基地为水流三面环绕。这种形势称为“金城环抱”,按五行,金象圆,且金生水;水亦为险阻,环抱之水故有“金城”、“水城”之称。风水学中又称其为“冠带水”、“眠弓水”,是风水水形中的大吉形势,所以皇家如故宫中的金水河,颐和园万寿山前的冠带泊岸,到民宅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和众多汭位住宅均由此衍出。
  这种水局之所以被认为是吉利的除了近水之利外,主要于其基地的安全,不断扩展和环顾有情。由现代水文地理学可知,河流夺形岩性的限定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形成了弯曲婉转的状态,弯曲之处便有了许多河曲之处,由于水力惯性的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曲的凹岸,使其不断淘蚀坍岸,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少不断淤积成陆,既无洪涝之灾又可扩大基地,发展住宅。同时,冠带状的水流曲曲如活,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而反弓水被认为会“退散田园守困穷”,十分不吉利。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是符合科学道理,故可多为今日选址所借用。如可选择河流凸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就水源来说,不外有三种,其一是井水,井址的选择应考虑到水量、水质、防止污染等因素。尽可能设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方便取水处。要求井位地势干燥,不易积水,周围20~30米内无渗水厕所、粪坑、畜圈、垃圾堆场和工业废水等污染源。其二为泉水,常见于山坡和山脚下,水质良好和水量充沛的泉水不仅是适宜的水源,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所以住宅周围有山泉者,当为吉利住宅。风水书也说:“有山泉融注于宅前者,凡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不溢,夏凉冬暖者为嘉泉,主富贵长寿。”其三为地面水,如江河湖泊和蓄存雨水等,此类水污染情况较井水和泉水严重,所以水的饮用取水点尽量选在聚落河流的上游,排污点设在下游。如有条件饮用的水最好在岸边设砂滤井,净化水质,提高清洁卫生程度。
  就水质方面来说,以观察品尝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时,当掌握水应清澈、透明、无色、无臭、无异味、味甘等。有条件的应当作化学生试验,检查水的软硬度、矿物含量和细菌含量等。看来,对水环境的考虑不外注意水势、水源、水质三方面而已。
  风水中还有一个常见的因素谓水口。城市与村镇一样,一般都有水口,只因距城市较远,常被人忽视。例如泉州市就有三大水口,以三塔层层引入,形成了城市的极为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第一水口为溜江石塔,第二水口为石湖之塔,第三水口为姑嫂塔,又叫“关锁塔”,这三座塔构成了泉州市的门户。
  城市水口的位置与环境要求与乡村大同小异,如泉州第一水口处的溜江石塔就与两侧的凌霄、宝盖二山在鼎足之势。而福建明溪县城东面的水口,右岸为象山,左岸为狮山,两山对峙,被形家称为狮象交牙,足见其为风水宝地。
  水口在村落中有极重要的意义,它象征财源、前程等,往往引起村民的极大注意。
  水口一般分为天门和地户,它要求天门开而地户闭,这样才能聚气,从而使财源滚滚、家丁兴旺。最典型的例子是安徽绩溪县冯村的天门地户之设,显得十分规整。
  水口的位置以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多选在山脉的转折或两山夹峙清流左环右绕之处。我国河流多源自西北流向东南,故水口多在东或东南方,即所谓“巽位”吉方。水口距村落的距离一般在一里至六七十里之间,它根据地气的大小而定。
  平原地区的水口常在去水中央立洲或土墩,并在其上建阁或庙同样能够达到保留风水的目的。如浙江乌青镇在分水墩上建阁,即所谓“今又于水墩之左建一杰阁则风水愈固,财源愈美。”像这样在分水墩上建阁建塔者,江浙一带枚不胜举。
  风水术中寻水,不但要求水要环,要澄,要源远流长,要从生旺方来,并且还要求水要朝对山脉的来龙。所谓“水口”,就是一方众水的总出之处,也就是聚会之处。原来山的贵贱,格局大小,都和水口有关,比如祖龙开展,形成罗城样的格局,而罗城余气,又各自延伸回环成关阑。这种术名为砂的关阑,不管是缠护周密,或起捍门,相对持峙,还是锦旗,或出禽曜,或如狮象蹲踞,都要有止水回护前面而留得生气的,才能身价倍增。如果在群山之中,又必须有交互水口的,生气才有能力。如果寻找帝王落葬的山陵佳地,还必定要有北辰尊星坐镇水口,高昂耸异,远远看去能够惊摄住人的,方才能够称为“上格”。又有正局和偏局的不同。正局水口砂势两面合抱收回,偏局水口砂势一面单卷,一面借辏。然而不管正局也好,偏局也好,那水口的砂势,又要以“跌断或星体”的为贵。以上这些,都是就总水口而说的。正水口也叫大水口。
  如果大格局里不只一龙,不只一穴的,则必定每龙每穴之身,又各自有着自己的小水口。古人有云:“大水之中寻小水。”就是指由大水口中派生出来的小水口。因为水口和砂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两者的巧妙结合,又有“专结”的说法。这种专结,就是说,不管小水口还中洋,外洋,周围最好都要有一重重的砂势收结,这样水澄砂坏,以水口作为咽喉的门户,墓地的风水自然就趋吉了。这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关门若有千重锁,必有王侯居此间。”
  然而,以上这些风水术中的问水方法,都是总体要求而说的。其实在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千差万别,千姿态百态,因此,有关干水、支水、顺水、曲水、缠水、界水、湖荡水等自然水法,以及所谓的“五星”分类和异形之法等等,也就引起风水家们的重视。
  自然水法的范围包罗很广,这里仅就干水、支水、曲水顺水等等,作一扼要的探讨。
  干水:
  所谓“干水”,就是大江大河的主干之水,就好比树木一样,粗大的树身是干,分散的树枝是支。自然界的干水,就风水的看法来说,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干水成垣,另一种是干水散气。前者可用,而后者不可用。
  干水成垣。垣就是墙,风水家认为,迢迢而来江河之水,也只有形成了环形的“墙”,才能围住地气而为所用。在平原中看宅地或墓地,水也是龙。如果水流泻而去,不见回头环绕之处,那末流过之处即使偶然有着一些屈曲的处所,也决不可能结成生气凝聚的吉穴。原来地中生气,直至环绕回顾之处,才是龙脉止聚的地方,这就是古葬书所说的“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界水所以止来龙”了。如果水流迢递而来,十里二十里处还不见水流回环成墙,那就说明以往的屈曲之处,就是行龙之处。古诗有云:
  龙落平洋如展席,一片茫茫难捉摸。
  平洋只以水为龙,水缠便是龙身泊。
  因此,在地势平坦之处寻找龙穴,必定要在水城大缠大回之处作仔细的探求,一些小许的屈折的回头,只是真龙束气结咽的地方,是形不生气凝聚的结穴的。
  干水聚气。干水汪洋恣肆,斜行而来,中间看去虽有屈曲,然而却又形不成环抱之势,这时其间如果没有支回水以作内气,那就结不成凝聚之穴了。由于这种干水未有回环成桓,聚得生气,所以人们便管它叫“干水散气”。
  支水:
  支水就是干水的分支,就好比树的有枝的样。支水有种种情况,如果直流而去,不能交界回抱的,就结不成穴。交界的支水,有各种各样的状态。
  几种交界的支水,不是前后重重交锁,就是左右重重交锁,几分几合,说明束气结咽,龙脉到头,加之看去圆净端严,形势秀逸,这时如果再见局内龙虎前生左右,护卫周密,就可在此立穴了。
  曲水:
  水流曲曲回环,形成墙垣,往往有结穴。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曲水单缠”。这种单缠,就是曲水一支,回环缠绕,形成种种不同形式的墙垣。这是曲水单缠中较为有名的。据说葬得这种吉地吉穴,家属爵尊福厚,富贵悠久,美不可言。
  另一种是“曲水朝堂”。曲水不只一枝,或三曲五曲,回收周匝,各各包裹朝护着墓前生气凝聚的明堂。曲水朝堂有多种形式,除了“风摆柳条”稍逊一筹外,绝大多数都能钟秀聚神。
  顺水:
  水流顺势而来,只要不径直流去,到止息处有所回抱的,也能结穴而聚生气。刘基《堪舆漫兴》说:
  顺水之龙穴要低,有砂交锁始堪为。
  面前若见滔滔去,纵是龙真罹祸危。
  综上所述,水在风水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加上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扬。

elnino 发表于 2009-3-29 23:38:21

第七章建筑形势风水学
  一、风水形势的意义
  风水形势学说,就是风水理论中的“形”与“势”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实际运用,就本质来说,实际上就是运用建筑形体及其他环境景观构成要素,如地形地貌,山川植被以至光色等等,进行空间组合。使在体量、尺度、造型形式及至质地肌理等方面大小高低、远近离合、主从虚实、阴阳动静等变化,都能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感受效果上,特别是视觉感觉效果上,引起审美愉悦,并臻于艺术上的完善。而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也不外是有关这些空间组合处理技巧规律的概括和抽象。事实上,如后文将要论证的那样,中国古代风水形势学理论,就正具有这种理论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关于形和势的概念,早在先秦诸子著述中就见广泛应用,甚至还有专以“形”、“势”为题的论述,如《管子》中的《形势解》诸篇,《孙子》中的《形篇》、《势篇》等等。其中,“形”有形式、形状、形象、表现等意义,“势”则指姿态、态势、趋势、威力等意义;而形与势相比较,形还具有个体、局部、细节、近切的涵义,势则具有群体、总体、宏观、远大的意义。
  正是基于这种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也形成了如《周礼?地官》所载述的所谓“形体之法”。
  曾以“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饮誉于世的东汉大学者张衡在《冢赋》中:“宅兆之形,规矩之制,望之东以丽,践而行之广以巧。”明确表达了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注重远近行止不同而巧于变化的视觉感受效果。这与更早的西汉王褒《甘泉赋》“却而望之,郁乎似积云”等描绘建筑群外部空间意象的诗句,也正是异曲同工,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建筑审美的共同取向。
  三国时,曹魏大风水家何晏云说:“远而望之,若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等等。他还借用“形”与“势”有关局部与整体的不同涵义,明确地指出了建筑艺术上处理局部形体细节各自独立而在结构上保持整体有机统一的意象。
  在风水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建筑环境景观中空间构成方面诸如高低大下、远近离合、主从虚实、整体局部、动静阴阳等等视觉感受效果及内在规律,遂逐步得到认识和把握;终于衍为一套系统而深刻、内涵丰富而科学,并且有哲理性的理论。
  风水形势说的有关理论,主要围绕着“形”和“势”的基本概念而展开,规范了二者的不同涵义和不同的空间尺度界限,并说明了它们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及相应处理技巧。传世较早的风水要籍如《管氏地理指蒙》、《郭璞古本葬经?内篇》等所载:
  “远为势,近为形;势言其大者,形言其小者。”
  “势居乎粗,形在乎细。”
  “势可远观,形可近察。”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势为形之大者,形为势之小者。”
  “形即在势之内。”
  “势即在形之中。”
  “势如根本,形如蕊英;英华则实固,根远则干荣。”
  “势与形顺者吉。”
  “势来形止,前亲后倚者为吉。”
  “形势相登,则为昌炽之佳城。”
  “形全势就者,气之旺也。”
  形,概指近观的、小的、个体性的、局部性的、细节性的空间构成及其视觉感受效果。
  势,概指远观的、大的、群体性的、总体性的、轮廓性的空间构成及其视觉感受效果。
  风水形势说在理论上的阐发,一如古代中国其它学术理论,内涵丰富深刻,而概括性极强,言简意赅。惟其言简,或用当代有关理论对照诠释,则其内涵的多方面意义与价值将更为彰明较著。
  例如形势说的核心,除定性概括了“形”和“势”这两个基本概念外,还定量给出“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规定,作为外部空间构成的尺度权衡基准。这规定,由现代有关理论及相应成果来分析,则明晰可见它们实际上是古代哲匠们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了有关人的行为及知觉心理规律的基础上,极其准确凝炼地给出的“外部空间模数”,是十分科学的。
  对于“形”其“百尺为形”的基本尺度规定,依中国古尺,从周尺到康熙量地官尺,折算为公制,约为23~35米;“近以认形”,“近相住形”,以之为近参观时的视距标准,则正与当代建筑理论中以看清人的面目表情和细节动作作为标准的近观视距限制基准若合契符。这一视距限值,也正是广泛应用在影剧院、多功能体育馆,以及街道、广场、建筑群的外部空间等设计实践中的一项重要的基准尺度或模数。众多的有关理论著述曾强调指出,这一空间尺度予人的心理感受,以富于“人情味”为最显著特征;以此为准,可创出尺度宜人得体的外部空间。
  按照风水形势说,百尺为形的空间尺度规定,对单位性的空间构成,还具有体量尺度的制约意义,即如建筑单位或建筑局部空间划分,其面阔、进深与高度,一般也应以百尺为限。由当代理论可知道,这也正是控制建筑体量不失之于“尺度超人的夸张”,而富于人情味的合宜尺度。而且,同近观视距一样,这一规定也具有内在的科学依据。
  中国古代的千尺,合现代尺度230~350米左右。当代研究成果证明,这也正是一个外部空间设计中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科学尺度规定。其一,这是人作为步行者活动时,能保持愉快胜任的合宜步行距离。第二,这也是以人为观察目标的一个远观视距限制值,就是远以观人,虽然面目及动作细节无以辨认,却可以由人的轮廓、动态特征而加以识别的远观视距值。以这一限制值界定的空间,在远观的角度上说,仍然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空间。
  此外,就当代理论分析,合于人的尺度即“百尺为形”的建筑或其他景观形体,在千尺之远观看时,视角为6度。这正是人眼最敏感的黄斑视域;同时也正是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极限视角。实际上,当视角小于6度时,空间的景观效果,尤其是空间综合效果,将明显消失,趋于空旷,并产生疏远感。
  有鉴于此,为避免各单位性空间构成百尺之形在大范围的空间围合和远观时失之于空旷和疏远感,而仍能具有宜人的空间艺术效果,则在外部空间的总体布局上,把各单位性的百尺之形,控制其空间围合尺度及远观视距于千尺,即350米,当是十分关键的。风水形势说有关“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限制规定与具体运用,在这方面恰恰表现出明显的针对性,殊非偶然,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在远景逾出千尺限外时,风水形势说还别具匠心,注重“驻远势以环形”、“形乘势来”“形以势得”的艺术处理,即在远景上,使一些个体性的百尺之形,或者因借山地形,或者倚靠大体量、大尺度的群体性空间组合作为底景。,得到衬垫烘托,从而获得远观上宜人得体的空间艺术效果,不致于疏远空旷。这戛戛独造的匠心,显然是非常高明的。
  风水形势说对外部空间设计深思熟虑、精湛高超的意匠,值得重视,还有其对远观、近观、以及介乎这两极之间中景景观时空动静感和相应艺术处理原则把握和阐发。而在这方面,由当代有关理论来观照分析,则同样可以得到充分证明,其本质也是十分精湛科学的。
  风水形势说的这一取向,从人的行为和知觉心理来分析,真是有道理。实际上,人在外部空间组群中作步行运动,当其近观时,景物细节,尤其是建筑艺术处理中造型、设色、纹理、质地等种种细节丰富多采,往往使人瞻亦驻足;而俟其远观景物,人虽移步,远观视角的变化却常较微小,景观微差变化也往往难以明显觉察。因此,近观和远观的视觉感受,多具有时空上的相对静态特征。与此明显成为对比的是,中景景观主要是在远近行止的显著变动中,被人连续感知而获得“知觉群”的综合印象,它具有时空上的显著动态感,也自在情理之中。
  基于此,风水形势说在综合近景、中景和远景上的外部空间构成方面,提出了重要的处理原则:对千尺之势的大型空间组群,一方面,要从全局或整体上控制其具有特定性格或气魄;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以百尺之形为率,把整个空间群划分成既各相独立、互有差别而又有联系的多个局部性空间,巧妙地组织其中各单位及局部细节的艺术处理。这样,空间组群便能一气呵成地显现出性格鲜明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特色;而移行期间,在远、中、近的不同层次上,纷呈展现的形与势的时空转换,更能予人以一系列的不同感受并引起情感变化,形成富于戏剧性的生动有致而又连续不断的审美体验。
  这一系列空间感的认知及其在外部空间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就现代建筑理论而言,盖源自19世纪西方建筑界的视觉分析理论,本质上都是静止式的,即是在各不同视距的固定观赏点上为人所感知的。而风水形势说以百尺之形划分千尺之势的空间构成原则,虽然包含了这种静态空间感的认知与运用,但其更为注重或强调的,实际上是时空运动中一系列静态空间及其转换变化的连续综合印象。这一取向,其实是更吻合于弥补西方的经典性视觉分析理论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当代外部空间设计理论,例如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提出的“十分之一理论”和“外部模数理论”等。
  中国古代的尺度系统。其标准取自人体并主要要以十进制而推衍形成,在古籍中原有很多记载。如《家语》谓:“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风俗通》则有云:“步始于足,足率长十寸,十寸则尺,一跃三尺,法天,地,人,再跃则步”;“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论衡?气寿篇》也说:“人形一丈,正形也;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妪为太人”等等。
  就建筑而言,古人也非常注重尺重合宜,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由诸多史籍载述而分析,风水形势说“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尺度规定作为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所谓“外部模数”,盖源自以人体为准的尺度系统,并以十进制为基础,由室内空间尺度外延形成,即由尺而丈(10尺),再而百尺(10×10尺)、千尺(10×10×10尺),当是十分明显的。而这与芦原义信“外部模数”的“十分之一理论”完全契符,也当是毫无疑义的。
  还应当在此指出的是,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实践方面,反映着外部模数“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空间构成原则,以百尺为形的坐标网格来推敲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即外部空间设计,实际也是中国古代传承弥久和应用普遍的一种方法。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比较分析,完全可以确信的是,风水形势说实际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在他们丰富的创作实践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洞察并驾驭了外部空间构成和人对其感知过程的一系列本质特征及内在规律,经过深刻的抽象思维而形成的外部空间设计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也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毫不逊色于现代外部空间设计理论。
  风水形势说是和中国古代建筑创作实践紧密联系的,由此,遂得以产生许多光耀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的伟大作品,将可以更充分认识风水形势说作为中国古代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的影响和价值;包括设计技巧,尤其是设计思想和理论。在这方面,观照和分析紫禁城这一最典型的杰作,特别是其大规模组群的外部空间设计意象,当然具有重要意义。

elnino 发表于 2009-3-29 23:39:11

二、紫禁城风水形势设计
  紫禁城的规划设计受风水理论制约或指导,是有文献可考的史实,学术界也多有认可;对紫禁城建筑布局的种种风水意象,在明初,尤其是在紫禁城经营之际,风水形势宗大行于世,并倚重永乐皇帝的青睬而势盛。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风水形势理论被贯彻或影响于紫禁城外部空间设计实践,当然是情理中事。而在事实上,观照和分析紫禁城大规模建筑群的外部空间构成,也不难获得大量有力证据,足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虽然紫禁城的整体立意,极为注重“非壮丽无以重威”,竭力表现和强化其环境氛围的九鼎之尊,但这种艺术追求,却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理性精神。构成规模恢宏、气势磅礴的紫禁城建筑组群的各个单位建筑,其外部空间构成的基本尺度,实际上也莫不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原则,即以23~35米为率来控制单位建筑的平面及竖向尺度,而未以尺度超人的夸张来求取艺术上的成功。
  以高度而论,紫禁城最高的单位建筑是午门。这一紫禁城的正门,最重要的功能,是征伐凯旋献俘之际,皇帝亲御其门楼,有明确且强烈的镇压威慑作用。虽其如此,自城下地平直到脊高,也只有37?95米。午门迤北的太和门全高,则只有23?8米。至于九五之尊的太和殿,连同三层硕大的台基,全高也才35?05米。除此之外,紫禁城其余所有单位建筑均在35米限下。
  以进深而论,太和殿最大,进深33?33米,其余各单位建筑皆在此限下。
  又以各单位建筑面阔而论,除中央路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如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以至神武门,还有横轴线上的东华门、西华门、体仁阁、弘义阁等外,悉以百尺度控制其通面阔。而这些“居中为尊”,处在主轴线上,实际也是对称轴上的主体建筑,以其对称性而言,通面阔则都是按轴线两侧各控在百尺之内而确定的。如午门正楼通面阔为2×30米,太和殿为2×30米,体仁阁、弘义阁皆为2×23米,等等。
  以近观视距而论,如东、西六宫的绝大多数内庭院,通面阔,通进深就都在35米限内。而最为显赫的三大殿,自其三台迤南而至北端,自东而西,进深和面阔逐段划分,也均在此限。其中三台南丹陛通深33米;台上层南边阶五笔桥至太和殿通深29米;太和殿台明通深35米;太和殿北丹陛至中和殿丹陛间距31米;中和殿明通进深23米;中和殿迤北至保和殿台明南边共深33?8米;保和殿台明通深25米;北面丹陛通深30米;丹陛北至乾清门台明34?8米等等,无不严格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尺度控制原则。
  在远观视距构成上华门,西华门距离过大,为仅有特例外,其余所有广场、街巷、或相邻单位建筑间距,以及城台、城墙各段落之长,最大的也只在350米左右,以“千尺为势”而限定,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正是由于紫禁城各单位建筑的平面尺度按百尺为形控制,近观视距亦以百尺为形限定,远观视距则控制在千尺为势的限界之内,其间行程又遵循以百尺之形划分于千尺之势的空间构成原则,因此,得以构成学者们曾以视觉分析理论而认知的一系列最佳观赏视角及空间感,保证了近观、远观以及移行其间在形与势的时空转换中获得最佳视觉效果。也正是在尊重并发掘研究了这一传统建筑意识的基础上,吴良镛先生等得以从容驾驭天安门广场规划中外部空间设计的尺度,视觉分析诸原则,最终取得成功,为学界共识。以此权衡风水形势说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无论对于古代,还是现代建筑创作,无疑都是不容低估的。
  紫禁城大规模建筑群的整体布局由此形成的艺术氛围,具有震撼人心的气势魄力,极为壮丽恢宏,在远观时尤为显赫。对这一创作意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鲜明特色,也曾为学者们注重和强调。如李允铢在《华夏意匠》中就曾着重指出:“中国建筑在远观时所呈现的十分完善的效果,并不是出于偶然,它们肯定是不知通过了多少人作实地勘察和深思熟虑才得出的结果。”他认为:“自古以来建筑设计颇讲究气势和魄力,这种性格也只有在远观中才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来。在每一个重大的建筑设计上,想信首先注意的就是它们在远观上的效果。”
  这些体验与分析,无疑都是相当合理的。然而,若以指导或制约着中国古代建筑实际创作的风水形势说来分析,则既能充分证实中国建筑确曾非常注重建筑组群总体布局远观效果表现,讲究其气势和魄力,从而使人们对中国建筑这一性格的认识与把握,由主观揣测而达于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理发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也必将彻底否定中国建筑在这一艺术实践及成就方面乏于理论思维的偏见。
  四、建筑形势风水的实用价值
  从风水形势说的历史渊源及传承看,证以大量文献记载和实物遗存,其对建筑规划设计创作的影响,是相当普遍也非常深刻的。
  又如,从古代城市的典型实例明清北京城来看,整个城市,除了少量佛塔、佛楼,以其象征着“神的空间”,并具有点景性质,单体建筑或逾于百尺之形的高度,此外绝大多数建筑包括皇帝祭天盛典之用的天坛,控制整个城市景观天际轮廓线作用的最高大的城楼,钟楼、鼓楼等,皆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尺度控制原则。如天坛祈年殿,从台明到宝顶全高为31?78米,就正合清代营造尺(光绪间1营造尺=31?83厘米)九丈九尺九寸。至于街道、胡同、广场、庭院等等平面划分及空间围合尺度,殊少违风水形势说基本原则的例外。
  当然,由于实际需要,也常有一些建筑,灵活变通地运用了“聚巧形而展势”、“积形成势”的原理,如:令人瞩目的众多高台建筑、楼阁、明堂,以及至今尚有实物遗存可资证明的诸多佛塔、佛楼等等,就有力时显示出古代哲匠并不缺乏建造大尺度、大体量建筑的技术实力。
  然而,历史上的这些尺度超大的建筑物,恰恰皆非人的空间,而不外是媚神、求仙、礼佛之用的“神的空间”,无不具有宗教崇拜的实质内涵。它们虽因古代特定时期的社会精神需求而曾作为现实世界的对立物或补充物得到生存和发展,并在建筑技术与艺术方面显示出古代哲匠的惊人智慧与成就,但由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非但从未出现过西方世界那样的宗教迷狂,固有的和外来宗教,在始终关注着现实人生的文明形态中,也不断呈现出世俗化乃至弱化的趋势,所以作神的空间建筑,以尺度超人的大体量和向上发展的趋向,在数量与规模上毕竟只占中国古代建筑总体上的很小比例。
  宗教建筑世俗化,也为古代建筑创作注进了新的形式与技巧,风水形势说运作天地的拓展,也反映出这一事实。典型的如南宋以来,尤其是明清以来,随着形势宗的风水学说大行于世,各地纷纷兴造的风水塔,或称文风塔、文昌塔、文笔塔等等,实际上就是由佛塔转型而改变了宗教性质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形势宗的风水家,利用其耸拔挺秀的形象,不是作为礼佛的崇拜物,而是作为“能显一邦,延袤一邦之仰止,丰饶一邑,彰扬一邑之观瞻”的标志建筑,在“风水”名义之下,来“培风脉,纪地灵,壮人文,正风俗”。类似的建筑,还有形形色色的风水楼,最著名的有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昆明的大观楼、岳阳的岳阳楼等,这种主要用来装点山河、美化风景的建筑形式,往往都以“百尺为形”的尺度控制处理,实现了由神的空间向人的空间的转换。
  由神的空间转向于人的空间而为风水形势说巧妙利用的事例,当然不仅止各地风水塔这类建筑的创作。实际上,为驾驭大的组群性建筑空间,以求其远观的气势与魄力,在诸如城市、大型自然风景区或大型园林中,适当布置少量大尺度、大体量的建筑,赋其以“神的空间”的名义,而为“人的空间”服务,也是惯常的处理手法。
  如园林中大量的建筑,体量比较小巧,式样也讲究素雅,布局随意活泼,富于人情味。又有很多的宙宇,体量尺度超越了“百尺为形”的规模,居于园景的重要控制点,或全园的构图中心。如以佛香阁、须弥灵境作为构图中心控制了万寿山和昆明湖,也控制了颐和园全园;以永安寺塔向心敛聚着琼岛以至整个北海的景物,构成点式构图中心;以外八庙的巨大体量,沿着避暑山庄北缘的山峦展开,构成了整个山庄围屏式底景等等。而这些庙宇,虽有礼佛的名义,属于神的空间,但在全园的规划意义上,不过借其超然的体量尺度,来装点以人的空间为主体的御苑罢了。而这种规划匠意,结合实例而加以分析,实际也不过是风水形势说的变通运用而已。
  前文曾述及,当空间围合尺度远观视距逾出千尺之外时,风水形势说强调“积形成势”、“聚巧形而展势”的处理,以免产生空旷疏远感。以通常情况下,只是以百尺之形的单体性建筑巧妙叠加组合或利用天然地势解决,不用增高加大单体空间的体量尺度来处理,以免近观时失之于超人的夸张,使人的空间情味丧失或削弱。然而,如清皇家园林面临着特大空间的处理,径直以大体量大尺度的宗教建筑,解决了全园的构图及远观效果;俟其近观时,在神的名义上,虽尺度超大也能作为神的空间境象为人接受;但从总体上,丰富了全园景物与功能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灵活巧妙运用风水形势说的手法。

elnino 发表于 2009-3-30 15:47:09

第八章风水罗盘的运用
  风水第一大系统是“形法”,它注重住宅周围的山水形势和宅第的外形,论得失吉凶,不须要用“阴阳五行”的法则,人们比较容易明白。第二系统是“理法”,它强调方向方位的鉴定,而且必须相合房主人的八字,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以及“易经八卦之爻变”而得知吉凶。
  风水师取罗盘之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义,又尊称罗盘曰罗经。认为罗盘具有“呼风唤雨”的神力。既能相形气,乘气、立向、消砂、纳水,又能测地气,以辨其地之贵贱大小。还能推时辰,何时凶何时吉。于是有人赞叹曰:“凡天星、卦象、五行、六甲也,所称渊微浩大之理菲不毕具其中也。”罗盘是将气、理、形、数系统结合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时空合一的风水器具。中国汉代发明的罗盘,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内容也越为越丰富。到了唐代,罗盘已相当复杂,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当丰富,成为风水师的必用之物。
  
  一、罗盘对人类的贡献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与中国古代精确的“辨方正位”的活动有关。中国古代不仅最早发明了磁化的钢铁,使之指示南北方向,也发明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和磁倾角(地磁体与地平面之间的倾斜角)。这些都是世界的首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重要贡献之一。有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利用地磁测定方向了。东汉初年王充在《论衡?是应篇》中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杓即以磁石仿北斗星磨制成匙状的磁状;柢是匙柄;地是占卜盘的萌芽或早期形式。
  指南针与方位盘配合装置,就产生了最初的罗盘,。关于罗盘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曾三异所撰《因话录》,书中谈到“地螺”,即罗盘。罗盘方位盘的分度法源于汉代的地盘、八干、四维、十二支,以二十四向为基本方位。所不同的是,汉地盘为方形,而罗盘的盘体则发展为圆形。罗盘的发明,是风水师在传统的辨方正位方法上的一次变革。
  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堪舆家杨惟德在《茔原总录》,已谈到用磁针定向的事,他写道:“客主的取舍,宜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两午针。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40多年以后,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梦溪笔淡》中详细地介绍了指南针的制造方法和磁偏角。他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在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按此记述,我们可得到三条线索:一是指南针是借天然磁石和钢针的摩擦来传磁的,二是发现了磁偏角,三是以上两项成绩均为“方家”所为。据现代许多学者考证,认为“方家”就是古代的风水师。古代的风水师出于职业活动的需要,从“辨方正位”的长期探索中,直接引出了指南针的发明应用,引出磁偏角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类出于对居住本能的需求,住屋营造自古就有了用日光测坐向的方法,使住屋在采光取暖方面符合向阳背阴的原则,在适应气象方面多采取避风方向,在选择地利方面,又多是靠山面水,山上也取向阳山坡。如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坐落在渭河的一条支流铲河阶地上,依山傍水,建筑物门多向南。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辨方向的方法有了改进。《诗?大雅?公刘》是一篇歌颂周文王第十二世祖先公刘功绩的作品,诗中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诗句,意思是公刘在一个山冈上立物测影,以定方向,这就是说,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末周代已能立表立向。
  立竿见影的定向方法,具体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中。《周礼•地官?在司徒》中有大司徒用土圭“测土深,正日景(影)”之说。《周礼?考工记?匠人篇》中有“匠人建国,水地以悬。置橥以悬,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这段话的意思是,用绳悬重物,使木杆垂直于水平地面,然后以杆为圆心作圆,日入与日出时杆投于地面的日影与圆周相交成两点,这两点连线就为正东西方向,然后参考正午时杆的投影,或者夜晚北极星的方向用以校正。这方法,在《周髀算经》中也有记载。所以,自古至今,辨方向之法不断改进,从立竿见影到商周之时的土圭辨方,而后日渐精密,出现圭表、日晷等仪器。这一系列的测向方法,简便准确,古代一直沿用。
  与日辨向方法几乎平行发展的是地磁辨向方法,指南针的发明,在中国传说中是很早的。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代,《吕氏春秋》上有“磁石如铁”的话,可见当时中国人已知道磁能吸铁。《韩非子》中记“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说明当时已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司南是用天然磁石制成,样子像一只勺,底圆,可以在平滑的盘体自由旋转,等它静止时,勺柄就会指向南方了。
  由于司南是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磁性弱,和地盘接触时摩擦力大,效果不好,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到了宋代,人们利用磁石对钢针进行人工磁化,发明了指南针,这是对利用天然磁石制造的一“革命”。人们从圭表或日晷的地理子午观测比较指南针的南北极向,那么磁偏角的发现,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了。
  作为堪舆目的而发明的指南针,很快就被用于海上导航。公元12世纪初,指南针成为我国古代航海家征服海洋,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约在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这一伟大的发明开始西传,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从而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风水方位与罗盘
  风水理论认为,选择住宅方位的主要目标是吉气的探求和阴阳平衡,而方位的鉴定必须综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和出生地,以阴阳五行之“生、克、制、化”以及“卦”、“爻”之变而论得失吉凶,这其中的很多内容反映在罗盘上,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罗盘所不能容纳的。
  的确,罗盘是集阴阳二气、八卦五行之理、河图洛书之数、天星卦象之形的大成,然而说法繁多,单就“五行”而言就有老五行(又名正五行)、双山五行、小玄空五行、洪范五行、宿充五行之说;其实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的不同关系排列。而八卦又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之说。
  观察山水的方位同考察其形态同样重要。人们可能会怀疑是否真有那种从地形、方位各方面按风水法测看富贵吉祥的风水宝地之事。汉城一位金姓风水师曾给我说,形态优美的山水通常都位于吉方,因为物以类聚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如果起始山形欲产生吉地,它们就会位于吉方,形态不美的山通常位于不吉利方位。
  山水方位的重要性被概括成一句众所周知的风水格言,即“吉山自吉位,吉水向凶方”。“吉位”和“凶方”只有用罗盘才能检测出来。因此,有必要讨论一下风水罗盘的性质和用途。
  风水罗盘有很多种类型,较简单的只有几圈,而结构复杂的会有好多圈。圈层数目不等可能表示每圈都有不同用途,并且只有某几圈观测某一地点很重要。这种差异还表明民间风水师要想确定阴、阳宅地并不总是需要精密定向。
  罗盘的类型亦是数不胜数,有的只有两三圈,有的则多至四十几圈。但一般来说,罗盘可分为两大式,即沿海式与内地式。沿海式以福建漳州、广东兴宁为代表;内地式以江苏之苏州、安徽之休宁为代表。
  三、二十五层罗盘的使用方法
  第1层:天池
  古代传统的罗盘有水罗盘和旱罗盘之分。水罗盘是一支磁针置入一条鱼形木片的腹中,木片浮在一盘水上,便自然转动指向南方,这盘水就是所谓的“天池”。风水理论认为,指南针定子午、天池中藏金水、动而阳,静而阴,宽大样,“两仪判,四象分,八卦定”,就能搜罗天地之蕴,上揆星辰之躔度,下察山水之时流。(胡国桢《罗经解定》)
  第2层:先天八卦
  此层只有八个卦。根据卦列次序不同。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传说“先天”是伏羲所创,“后天”为周文王所作。八卦用来表示八方的位置,每一方位相隔四十五度,先天八卦的方位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第3层: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的方位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
  第四层:地支十二位
  此层用地支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十二方位,每一方位隔三十度午指南,子指北。卯指东,酉指西。
  第五层:坐家九星
  坐家是方向、方位的意思。九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前七星指北斗七星,后两星指旁边两颗移动时看不到的星,但当它们为肉眼所看到时,就很容易辨认出它们。风水理论认为,气清上升而成星,气浊下沉而成山川,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下映二十四山。星有美恶,故地有吉凶。九星天上移动,和它们统属的地方互为感应。所谓“二十四山”,即四维,八干,十二支等二十四方位,九星配合五行,二十四位的秩序是:艮两贪狼木,巽辛巨门土,乾甲禄存土,离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贞火,兑丁巳丑武曲金,坎癸申辰破军金,坤乙辅弼土木。
  第6层:二十星名
  这层是二十四星二十四位相配,阐释“天星下应”的观念,二十四星和方位的组合是:天皇亥,天辅壬,天垒子,阴光癸,天厨丑,天市艮,天榈寅,阴玑甲,天命卯,天官乙,天罡辰,太乙巽,天屏巳,太微丙,阳权午,南极丁,天常未,天镜坤,天关申,天汉庚,少微酉,天乙辛,天魁戌,天厩乾。天皇星在亥,上映紫微垣,艮映天市垣,丙应太微垣,酉应少微垣,这四垣是天星中尊贵的,合称“天星四贵”。艮,丙,酉,合“三吉”。太乙映巽,天乙映辛,南极映丁,巽,辛,丁合艮、丙、酉称为“六秀”。天屏映巳,为紫微垣的对宫,称为帝座明堂。巳、亥合六秀,又称“八贵”。在“三吉”、“四贵”、“六秀”、“八贵”之内,阳宅大旺,人丁富贵绵远,发福悠久。
  第7层:地盘正针
  罗盘中有三针三盘,即地盘正针,天盘缝针,人盘中针。三盘同分为二十四格,每格各占十五度,称为“二十四山”。二十四方位是用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八干(甲,乙,丙,丁,庚,申,壬,癸),四维(乾卦,艮卦,巽卦,坤卦,)的名称合成。磁针所指,当子午的正中,称为正针;当壬子,丙午之缝,称为缝针;当子癸,午丁的中间,称为中针。
  第8层:四时节气
  此层显示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风水理论认为,二十四山之下分布二十四节气,立春即艮,大寒始丑,每气分上、中、下三侯,共七十二侯,以详明阴阳消长之理,顺逆进退之数,推明五运六气。

elnino 发表于 2009-3-30 15:48:43

第9层:穿山七十二龙
  此层用六十甲子,加八干四维而组成七十二龙,起甲子于正针之壬未,七十二位分配在二十四山之下,一山统三龙,以应岁月七十二候。风水师多用此层格龙。,与透地六十龙相为表里,专论山岗来脉,推定其吉凶情况。
  第10层:五家五行
  五家五行是正五行,双山五行,八卦五行,玄空五行,洪范五行。风水师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方法,配合五行对应的五方位,四季节来论阴阳的消长,判断龙砂穴水的情况,从而确定宅的得失吉凶。一般多用八卦,玄空五行立向,消纳砂水,洪范五行用于座山起遁墓运,正五行,双山五行和洪范五行三配合,用以行龙定穴。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第11层:透地六十龙吉凶
  这层是宋朝西山蔡氏所定。蔡氏指蔡元定,元定字季通,建阳人,少时受良好教育,长大后从大儒朱熹游学,贯通经义,著述甚多,世称西山先生。他认为穿山七十二龙断而不续,天纪盈缩六十龙虽无间断,但间狭不均,故制盘,以六十甲子均匀分布在二十四山这下,以缝针为准,起甲子于缝针之壬初,用于定各龙的纯杂。
  第12层:六十分金吉凶
  六十分金又叫六十甲子。六十甲子均分罗盘内,其下各带一卦,卦的排列顺序,即邵子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去乾坤坎离四正卦。此卦作用专论九六冲和,冲和者,上下二爻阴阳相配。风水理论认为,坐穴之卦,其外卦得震艮巽兑者曰冲和,乾坤坎离曰不冲和。
  第13层:正针一百二十分金
  此层是平分六十甲子倍而重之为一百二十分金,作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其甲子起地盘壬子丙午之间。甲子每支布以十位,甲乙壬癸为孤虚,丙丁庚辛为旺相,戊己为龟甲空亡。
  第14层:人盘赖公中针
  赖公即《催官篇》的作者赖文俊,是公元12世纪时“中针”的始创者。中针居子癸午丁之中,以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并成三才,故中针二十四山称为人盘。
  第15层:天纪盈缩龙
  盈缩六十龙,据说传达室自唐初术数家丘延翰,上应天星的阔狭不等,有一甲子跨七八度以至十度者,也有跨五六度以至三度,故以盈缩命名。风水理论认为这是迎天之气。
  第16层:天盘杨公缝针
  这是唐朝杨筠松所创,因针以所指在壬子丙午界缝针之中,故名缝针。风水师此盘立向格龙。
  第17层:缝百二十分金
  这层与第十三层相似,但向东稍移。此盘作在缝针二十四山之内,自缝针壬半起,佐正针分金。
  第18层:地元归藏卦
  六十四卦内,坎离震兑四正卦分配四时,以二十四爻司二十四气,如冬至在坎,故坎六爻居冬至以管六气;春分在震,震六爻居春分以管六气;夏至在离,离六爻居夏至以管六气,秋分在兑,兑六爻居秋分以管六气。每爻管十五日,每卦管九十日,四卦得三百六十日一周天。其余六十卦分配十二日,四正卦分司四时二十四气。
  第19层:二十八宿限
  此层表示二十八宿位置和赤度上据的度数。胡国桢《罗经解定》中记载;角宿十二度,亢宿九度少,氏宿十六度少,房宿五度半,心宿六度半,尾宿十九度,箕宿十度半,斗宿二十五度少,牛宿七度少,女宿十一度少,虚宿九度,危宿十五度半,室宿十七度,壁宿八度太,奎宿十六度半,娄宿十一度太,胃宿十五度半,昴宿十一度少,毕宿十七度半,觜宿少度,参宿十一度,井宿三十三度少,鬼宿二度少,柳宿十三度少,星宿六度少,张宿十七度少,翼宿十八度太,轸宿下十七度少,一共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上面提到的“太”“少”“半”三个字,“半”作二分之一解,这很好理解,“太”是指四分之三,“少”指四分之一,这是中国传统天文学上的名词。
  第20层:天元连山卦
  先天六十四卦,除乾坤坎离四正卦之外,余六十卦分配六十甲子,推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复卦起于虚,剥卦终于危阳。风水师根据三百六十爻推排象吉凶,审其有用之爻而坐之。吉者用白圈,凶者用黑点以便取舍。
  第21层:人元周易卦
  后天六十四卦,以雷风火地泽天水山加于后天卦位之上,除乾坤坎离四卦外,以六十卦配六十甲子,推排爻象运于周天,以验流神砂位之吉凶,主要为相墓而用。
  第22层:浑天星度五行
  此层二十八宿中每宿之内有五行之分,以配六十甲子,金十二,木十三,水十二,火十二,土十二,共六十一位,与盈缩纳音相为体用。如甲子纳音属金,管室宿,五六七八九十共六度,亦属金,谓之体比和,则为旺吉。
  第23层:浑天星度吉凶
  胡国桢《罗经解定》中说:“凡二十四山分界,干支缝中一线为小空之,八干四维当中一线为大空之,十二辰当中一线为差错,皆从正针而定。
  第24层:十二宫次并分野
  周天二十八宿分占十二宫,度数多寡不同。分别在天为十二次,在地为十二方,将中国各地配合天上各星座和区域,胡国桢《罗经解定》中说“亥双鱼宫,卫分并州;戌白羊宫,鲁分徐州;酉金牛宫,赵分冀州;申阴阳宫,晋分益州;未巨蟹宫,秦分雍州;午狮子宫,周分三河;巳双女宫,楚分荆州;辰天秤宫,郑分兖州;卯天蝎宫,宋分豫州;寅人马宫,燕分幽州;丑磨蝎宫,吴分扬州;子玉瓶宫,齐分青州。
  第25层:禽星界位
  此层表示二十八星宿在天体上的位置,用五行及名禽与二十八宿相配以占吉凶,称禽星。
  如上面所述,罗盘中有四层的主要作用是表示方位的。第二层用“先天”卦列八方的位置,第三层用“后天”卦列表示八方的位置。第四层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方位,第五层再将十二方位分为二十四方位,这采用第四层的十二支和“八干”,“四维”。“八干”是天干中的甲、乙、丙、丁、庚、辛、壬、癸(戊,已两干因为是代表中央,故不用),“四维”是用“后天”卦序的乾、坤、巽、艮四卦。
  理法的发展最初是五音五姓法以确定宅舍方位朝向此法以五行生克为依据,根据你的“姓”,用“姓”的发音,究竟是属“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哪一音,来配合属于所住的房宅大门之方向论其吉凶。这就是说,宅的本身没有吉与凶的先决定论,而是要看什么人来住。也就是说,同机关报一所住宅,姓“王”的居住不吉,如果改为姓“李”的住此,就可能吉。五音法在汉、魏、晋、隋之时较为盛行,及至唐初吕才痛斥五音术之后,迅速式微。到了宋初,易学、河图洛书的影响及功用日益广泛,到了明代开始,理法多以宅的八个文位,连接到“卦”的本身,结合五行生克而定出四个吉方和四个凶方的“游年法”,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近代。
  四、罗盘与五音五姓法
  五音五姓宫商角徵羽
  五行所属土金木火水
  适宜方位中/南西/中东/北南/东北/西
  不宜方向东南西北中
  古人认为人受宇宙的控制,人和宇宙合适就会兴隆昌盛,若不适合,便会死亡衰败,这就是罗盘方位的重要性。宇宙有时间和空间,还包含万事万物,它们在发生着无穷无尽的变化。罗盘大而言之,象征着一个宇宙。三百六十度的圆周,代表周天,二十四个方位排列。指南针所决定的方位,意味所包含的特定空间。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运行一度约为一日,于是把“天干”、“地支”配成年月日时,视季节的变化,利用太阳光线的角度而来测定时间。一个花甲六十天,六个花甲便是一年,(这取整数,一年为三百六十天),每年的冬至日便都是甲子日,它就是时间的表示。空间配合时间,循着一暄的规律在运行不息。为表示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古人把罗盘上北方的壬癸水,代表雨露和云雾;东方的甲乙木,代表了所有的植物;南方的丙丁火,代表了日月光电;西方的庚辛金代表了所有的矿物;东北和西南,艮坤两卦都是土,一个代表了山脉,一个代表了平原;东南方的巽卦,代表了风和空气;西方的兑卦,代表了海洋和沼泽;东方的震卦,代表了雷。地球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地球之外还有无数的星球在运行不息,故古人又用许多星宿来代表无数的星球,然后用乾卦来统领整个天体。用五行相生相克,相济相成之根本原理,代表宇宙事物的无穷无尽变化,如以五行生克说明四时循环之理,木是东位主春,火是南位主夏,土是中央主四季,金是西方主秋,水是北方主冬。
  由古到今,人类不断要求对宇宙、社会和人生有所了解,由于这种求知的动机,人们常对自然现象的形成,天上星宿的运行,四时的变换,灾难的发生,提出拟人式的解释。这处解释自然是迷信和非科学的,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这解释也糅合进了人类长期生产的经验,如二十四节的形成,用环行来解释自然的构造等。风水罗盘的应用,是否说明了人类感觉到磁场构成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人本身就是磁场,甚至无生命的物体也具有磁场,而且不同间隔,就行造成不同的磁场。风水中虽然没有提过“磁场”二字,但风水讲求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这和磁场是不谋而合的。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大磁场,磁力的大小变化“上边和下边”都有密切的关系,“上边”指日月星辰,“下边”指地形,尤以山脉走向为甚。测量平原地区的磁力较弱,较稳定,山区或地形复杂的地区,磁力较强,较不稳定。磁力过强,对身体健康和一切生物都不利,故选择磁力适中的地方居住,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风水是否反映了人们对地球表面磁场的认识?这些问题值得人们进一步去研究。
  

elnino 发表于 2009-3-30 15:54:27

五.鲁班尺的使用
  人们制造器物、丈量土地、营建房屋等均离不开尺度,应该说,尺度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尺度系统的成熟与利用又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最早的尺度概念是由人体发展出来的,如手掌、脚掌、小臂的长度,一步的距离等。因为许多的工具和器物是人们经常运用的,它们的大小必须合乎人体的尺度和活动范围。住宅居室的大小要考虑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空间,而家具的大小高低也正是以人体为基础而确定的。
  营造尺,用于制造车楫、家具及建筑营造。自周代始,建筑事业开始发展,大兴土木之风渐盛,于是形成了木工建造用尺之系统。我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营造尺又称木工尺。因传说周之公输班为木工之祖,木工尺又俗称为“鲁班尺”。
  吴承洛先生在《中国度量衡史》中说:“《营造用尺即凡木工、刻工、石工、量地等所用之尺均属之,通称木尺、工尺、营造尺、鲁班尺等。”古之尺的分度也有所不同。
  营造尺是以十寸为一尺,木工尺本于营造尺,亦是十寸尺。二者也有少稍差别,营造尺是历代工部依据律尺颁布的营造用尺。
  在传统建筑中,营造尺是主要用尺。历代官方宫廷建筑、衙署寺观和民宅府第基本以此为准,尤其是官方正式建筑。但是由于风水学的广泛流行,风水学的一些关于凶吉的观念也渗透到尺度中来。因此,在民间又流行着和风水学关系密切的“压白尺”、“门光尺”、“子房尺”、“九天玄女尺”、“丁兰尺”等诸尺和尺法。其中又以“压白尺”和“门光尺”较为流行和影响较大,下面我们将分别作一介绍。
  由压白尺法求出的吉利尺寸,并不是运用于建筑中的每一个尺度,而是主要用来控制或附会大木构造中的平面柱网尺度及高度等关键尺度;其主要控制尺度如下:
  (1)脊栋高度,指室内地面到脊栋上皮的高度;
  (2)檐口高度,指室内地面到檐椽底或飞檐底(近于滴水高)的垂直高度;
  (3)面宽,指心间、次间、梢间等各间面宽的水平距离。如受地形或材料等因素影响不能全部满足时,则心间一定要“压白”,余可不必强求;
  (4)进深,指建筑平面柱网进深方向各柱中心距的水平距离;
  (5)上檐出,指前后檐柱中心至挑檐外沿椽头的水平距离。
  (6)下檐出,指前后檐中心到台阶外沿的水平距离。
  与堪舆术有关的建筑尺度。在民间广为流行的除了压白尺外还有门光尺。门光尺是古代木工师傅用来量度裁定门户尺度的一种用尺。古人认为按此尺丈量确定的门户,将会光庭耀祖,故名。门光尺一尺均分作八寸,每寸上写有表明吉凶意义的文字及其相应的谶纬用语,所以又叫作“八字尺”还称为“门尺”、“门公尺”。《鲁班营造正式》和《鲁班经》中又称为“鲁班尺”、“鲁班真尺”,有的书中则称为“鲁班周尺”。
  鲁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内有财、病、离、义、官、劫、害、吉也。凡人造门,用依尺法也。
  对于八字的吉凶涵义书中有“鲁班尺八首”逐一作了解释。有的书中把“吉”换作“本”字,《鲁班寸白集》说:
  财者财帛荣昌,病者灾病难免,
  离者主人分张,义者主产孝子,
  官者主生贵子,劫者主祸妨蔴,
  害者主被盗侵,本者主家兴崇。
  由上可见,财病离义官劫害吉(本)八字中,财、义、官、吉四字为吉,病离害劫四字为凶。然而,吉字寸的使用并非吉字恒为吉,凶字恒为凶,还要看安门的对象如何,如义字门安在都门和廊门上均被认为是凶兆,官字亦不宜安于庶民百姓家的大门,而病字安于厕门反而逢凶化吉。
  南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该书别集卷六算法类鲁班尺法一节记述:
  《淮南子》曰:鲁班即公输般,楚人也,乃天下之巧士,能作云梯之械。其尺也,以官尺一尺二寸为准,均分为八寸,其文曰财、曰病、曰离、曰义、曰官、曰劫、曰害、曰吉;乃北斗中七星与辅星主之。用尺之法,从财字量起,虽一丈十丈皆不论,但于丈尺之内量取吉寸用之;遇星则吉,遇凶星则凶。亘古及今,公私造作,大小方直,皆本乎是,作门尤宜仔细。又有以官尺一尺一寸而分作长短者,但改吉字作本字,其余并同。
  《鲁班经》主要流行于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明清时因官方在江南一带征调了大批工匠进京供役,遂将流行于民间的光门尺流行于北京地区,影响到了皇家建筑的设计。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一装修做法中,就开列出一百二十四种按门光尺裁定的门口尺寸。分为“添财门”、“义顺门”、“官禄门”、“福德门”四个大系。
  明《阳宅十书》鲁班尺一节中讲“(鲁班尺)非止量门可用,一切床房器物俱当用此,一寸一分,均有关系者”。其意门光尺不仅使用于门户,房屋家具的尺度裁定均可使用。
  假如单扇门,小者开二尺一寸,压一白,般尺在义;单扇门开二尺八寸,在八白,般尺合吉。双扇门者用四尺主寸一分,合三绿一白,则为本门,在吉上。如财门者,用四尺三寸八分,合财门吉。大双扇门,用广五尺六寸六分,合两白,又在吉上。今时匠人财开门四尺二寸,乃为二黑,般尺又在吉上。五尺六寸者,则吉上二分加六分,正在吉中为佳也。皆用依法,百无一失,则为良匠也。
  《事林广记》用尺定法一节所列建筑门户尺度也皆合曲尺门光尺:
  一寸合白星与财,
  六寸合白又含义,
  一尺六寸合白财,
  二尺一寸合白义,
  二尺八寸合白吉,
  三尺六寸合白义,
  五尺六寸合白吉,
  七尺一寸合白吉,
  七尺八寸合白义,
  八尺八寸合白吉,
  一丈一寸合白财,
  推而上之算一同。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时空合一的宇宙观。门光尺的使用也不例外,门光尺的使用不仅要合四吉,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即要选择良辰吉日。故宫藏门光尺的一侧写有“春不作东门,夏不作南门,秋不作西门,冬不作北门”;另一侧画有“门光星图”,并写有“大月从下数上,小月从上数下,白圈者吉,人字损人,丫字损畜”。这便是“时讳”,其与《鲁班经》载“门光星”和“门光星吉日定局”是相同的。有些门光尺的式字更加复杂,使人有一种神秘莫测之感,这也可以说是门光尺的精神功能之一吧。
  木工师傅常说:“街门二尺八,死活一齐搭。”即住宅大门宽至二尺八寸(约90厘米),家庭婚丧用的较大器具轿舆和棺材均可通过。八寸合“八白”,八字从财字量起合“吉”,从吉字量起合“财”。虽然这个尺寸在表面上是符合压白尺法和门光尺法吉利数的,但实际上是从生活实践中而来。
  稍事留意,不难发现门光尺的吉凶排列是很有趣的,即两端的一、八寸和中间的四、五寸为吉,就是说吉凶寸排列是对称的,尺寸无论从财字或吉字起量,吉门恒为吉,凶门恒为凶。显然,门光尺存在着一个整尺与半尺的模数关系,这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此外,古代建筑匠师所掌握的各种尺法,也常被用作某种生存斗争的手段,以求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明中叶以后,风水迷信日益深入民间,职业风水先生在房屋选址定向、布局、设置、施工择日等重要问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木工匠师为了保障自身的报酬不受侵蚀,于是就发展并掌握了这些风水师无法取代的鲁班尺法、压百尺法、九天玄女尺法等等。与此同时,具有吉凶观念的种种尺法,也成为工匠与雇主之间讨价的工具。宋杨文公《谈苑》记载:
  造屋主人不恤匠者,则匠人以法压主人。木上锐下壮,乃削大就小倒植之,如是者凶。以皂角木作门关,如是者凶。
  传统建筑设计中,还应用一种称为“过白”的设计方法,来控制前后两进厅堂之间的间距。其方法是:站在后进神龛前香案后,从离地面1?5左右高处(约香炉燃香点)向前望去,在人眼的视野范围内,前进厅堂正脊上沿水平线与后进厅堂前檐征沿水平线之间构成的“视窗”要能看见天空,使前面那座建筑屋脊上还要有一线天空被纳入画面,所见天空光称为“白”。“过白”就是观者所见到的天空光透过这“视窗”的现象。
  “过白”大小就是“可见天空面积”,过白设计一般以“过白”高度来衡量,过白高度一般控制在一尺八寸至二尺寸,以建筑物规模
  等级大小来确定过白的高度,但影响过白有建筑物的进深、高度、视点的位置和高度等多种因素,所以实际上是通过相互调整而确定的。从建筑美学上,过白可以形成框景,形成优美的画面,从而使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达到最佳。

elnino 发表于 2009-3-30 15:55:53

第九章:勘测风水的慧缘十大原则和十大方法
  一、勘察风水学的慧缘十大原则
  由于慧缘风水学是由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星象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工程学、磁场方位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正是基于这一追求,慧缘先生在风水理论的研究及其长期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吸收触会了古今中外各门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称为现代风水学。概括起来有十大原则。
  (一)整体系统原则
  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如中国的中医学就特别强调整体系统和辨怔施治原则。慧缘风水理论思想将大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在这个方面我国的中医学理论中表现的十分完美。
  风水学充分注意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皮,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阳宅应须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慧缘风水学的基本点。
  (二)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干阑式竹楼居住。《旧唐书?南蛮传》曰:“山有毒草,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阑。”楼下空着或养家畜,楼上住人。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移。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这些建筑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中国现存许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湖北武当山是道教名山,明成祖朱棣当初派三十万人上山修庙,命令不许劈山改建,只许随地势高下砌造墙垣和宝殿。
  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慧缘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三)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慧缘风水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经济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安徽、四川、河南、山东、山西、广东等地有许村镇都是处于这样的地形。如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依山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土尔其的伊斯坦布尔、美国的夏威夷也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筑在青翠的珞珈山麓,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特定的风水,依山建房,学生宿舍贴着山坡,像环曲的城墙,有了个城门形的出入口。山顶平台上以中孔城门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数学楼分别立于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学校得天然之势,有城堡之壮,显示了高等学府的宏大气派。
  六朝故都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其四边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幕府山;东有钟山;西有富贵山;南有白鹭洲和长命洲形成夹江。明代高启有诗赞曰:“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四)观形察势原则
  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河为主,其来脉气最大,关系人之祸福最为切要。”慧缘风水学非常重视山形水势,也非常重视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中进行考察。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泰山入海。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龙脉的走向。
  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难,观形则易。势来为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在龙脉集结处有朝案之山为佳。朝山案山是类似于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像臣僚簇拥君主。朝案之山可挡风并且很有趣屈之情。如《朱子语类》论北京的大环境时说:“冀都山脉从云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案,江南五岭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这是北京城市为中心,以全国山脉为朝案,来说明北京地理环境之优势。
  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中医切脉,从脉象的浮数沉迟、虚实玄滑等就可知道身体的一般状况,因为这是由心血管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只有形势完全美,宅地才美。每建一座城市,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虑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顾之忧,而后富乃大。
  (五)地质检验原则
  风水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证明这不是危言耸听。地质对人体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土壤中含有锌、钼、硒、氟等几十种微量元素,在相互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早在《山海经》也记载了不少地质与身体的关系,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都有影响。
  第二、潮湿或臭烂的地质,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潮湿腐败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
  第三、是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了磁场,《管子?地数》云“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战国时有了司南,宋代已普遍使用指南针,皆科学运用地磁之举。风水思想主张顺应地磁方位。杨筠松在《十二杖法》指出:“真冲中煞不堪扦,堂气归随两(寸)边。依脉稍离二三尺,法中开杖最精元。”这就是说要稍稍避开来势很强的地磁,才能得到吉穴。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实际是担心巨石放射出的强磁对门窗里住户的干扰。
  第四、是有害波影响。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或污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头痛、旋晕、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以上四种情况,旧时风水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有科学道理加以解释,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回避措施或使之神秘化。有的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层、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势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慧缘风水学》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