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122|回复: 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31 13: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我知道我的价值!  
% v6 P* @7 Y& p  I2 Q$ k$ e  W( A" }, j) L# x# i+ q
  ——乔丹奴•布鲁诺(Giordano•Bruno 1549~1600). f+ e/ T4 V2 O5 C; Q- a
5 a! I# n) O" K; n- ?! h1 h
  就是因为一段“宇宙无限大且没有中心,连太阳也不过是满天星辰中普通的一颗。宇宙中有无数个太阳,每一个太阳都有他自己的地球,每一个地球都有他自己的耶稣”的观点,在当代仍然被崇尚“摩西十戒”中“我是上帝你的神,除我之外你不可以有别的神”的基督徒们视为“异端”,并且让这位四百多年前的哲人在梵蒂冈的残酷迫害中断送了生命。那最后一句“每一个地球都有他自己的耶稣”,至今没能让他像伽利略那样获得罗马教廷的完全平反昭雪,只承认四百多年前对他施以火刑的错误。而且颇为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年对布鲁诺迫害的原因正是由于他的观点对本文标题的原创者——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挑战。在一千多年以前,后者同样由于坚持真理而差一点因“不敬神罪”被处死。
! Z# h# c0 m: H  l8 H7 z+ J$ g3 B2 |2 k2 M2 P) R
  每一个年代都有探索真理的先行者,同样在他们的后代中又会出现向前辈们提出挑战的新一代先行者们。只是无论梵蒂冈的保罗二世如何为那些在黑暗的中世纪受到教廷残忍对待的人们正本清源,依然无法磨灭天主教本身固有的保守与传统,而完全迷信于《圣经》的教条主义也同样决定了其必然与追求真理之路背道而驰。正因为如此,让我始终对天主教没有半分好感,有许多作为虔诚信徒的朋友几次尝试发展我入教的努力也付诸东流。因为我知道,任何一本哪怕再经典的著作或者某个最高权威的言论,都不可能约束得了我的意志,并让自己一切的价值观念都必须以它的信条作为前提。1 ~4 Y7 D- I: a) r+ t
0 G6 ?- y+ f. N' T& F
  “X月X日我工作组在XX市XX同志酒开展宣传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发放安全套XXX个,宣传资料XXX本。”6 h9 X/ y5 ~4 I1 ~# z* Q: Y9 t/ U( [

: \& W# K7 e! I9 m9 H. _+ m3 T  “要倡导同志公益,首先就是关注于艾滋病防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每个同志都使用安全套。”% R! s" x7 F% n7 k$ K4 s
8 [" U9 G  \; o) q" N4 [5 V
  “我工作组今天在XX大学邀请XXX专家举办讲座,宣传艾滋病防治,并向与会者发放XXX个安全套。”
) w4 n2 G; U/ d& F9 e; o4 {
" l7 Y8 h* P) Q1 S- f+ K* F( b7 X  “我工作组今天配合XXX市疾控中心开展免费检测活动,共有XX人参加了艾滋病毒免费检测。”/ z, T  }% D9 N: P
: E  C" Z  w, X5 Y; C1 l
  ……/ t) |/ y: j9 i, l4 K, t# }
 
, a+ F; e* z$ P, t) D  每天我的邮箱里都会收到N多条这样的文字。冷眼望去,满目皆是“艾滋病”、“安全套”之类的字眼。打开1995年出版的纪实文学《艾滋病逼近中国》一书看到十多年前当第一条差不多是主要服务于同志人群的艾滋病宣传热线开通时,一切便是从这样的形式开始,可在十多年以后,当整个社会人文都有了巨大变化之时,一切依然延续着这样的模式。如果我是一个涉世不深的新人,见到如此铺天盖地的宣传,不禁会傻傻地问:5 P% k( Q, O7 J3 t

$ x% _/ ?) P( `  “他们真的在提倡‘不要把同性爱和艾滋病划上等号’吗?”: X% W2 i9 k& l7 Z8 O4 e0 _9 @

9 ]& K0 i' Z% Z& {" k( S  至少,通过这些文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同性爱者需要帮助的地方,除了与性相关的艾滋病、安全套以外,再无其他。”
0 d$ ^  W  v6 v7 d3 L- e3 n+ h
& V( n% C4 t( O; Y4 b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i+ t5 Y- b, m3 _8 Y
9 b* K3 I, }6 ^# K" p
  我曾经服务了三年的热线数千个电话记录显示,来电者90%以上的第一位需求是“交友”。初看到这个调查结果,很多人本能地提出开办交友服务和聚会来“满足大众的需求”以外,而我不禁陷入了困惑。要说交友渠道,从网上的论坛、交友版、聊天室到酒吧、舞厅甚至是露天渔场、浴室,这还嫌少么?如果真的很少,那么那些大量的“同志公益活动”自然也不会首先针对于这些环境开展。然而,这些强烈要求提供交友服务的电话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当中究竟是怎么样的关联呢?2 U! g4 r: w+ ?8 F7 a3 [4 J

! @) k. R5 D) ]# O( X# E  交友,是一种渴望与他人互动的需要。很显然,作为有感情的人类来说,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找不到朋友本身,而是得不到真正情感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关爱。如果满足不了这一点,即便是一天换一个朋友,也无法解除内心空虚与寂寞的苦闷。甚至有相当可靠的证据显示,包括极端狂热于419、群P等行为的人们,内心深处仍旧渴望着能够得到一份真挚的抚慰。可是,事实上又多少人能够体会到这种心声呢?8 g1 t  X! x: w; W# R0 j) b

% G  w6 B) ^( V  从得到这个分析结果的那一刻起,我便有了将心理关爱作为极其重要的第一步纳入同志公益的体系中,希望能够通过微观的心理关爱和疏导为自己的同胞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是那时的我并没有想到,这样的进程居然是如此困难……
, ~) P+ ?/ `. Z
# j' i- X% Y& x" E+ L( V' V/ ?: b- _  K  “想那么多干嘛?做好眼前的就是了,我们的能力做不到那个程度的,只能是慢慢来。”
+ F) _2 X3 d0 p' A5 h0 |# Z7 j; {  s$ }" u) K+ v  Y$ g, H
  一个精于“公益活动”策划的外地志愿者这样对我说道。而现实是大量的资金被扔进了艾滋病防治的无底洞,没完没了地用于印制各种宣传资料、购买安全套或者争取生产商的赞助里,在客观上同志还是深深地陷于婚姻、得不到长久的爱、害怕被人发现性取向等诸多心理困扰之中。只需拿出1/3原本属于防艾的经费用于这些实务领域,那么所能够形成的社会效应也将给同志人群带来更大的福祉。
+ B1 Q2 L* u& V3 Z3 q' C- U1 n' P  H9 t3 m' V- b, @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依靠社会消除对同志的歧视、争取我们同志的权益,所以要不断地宣传,要通过媒体亮相。”( _1 Y& w8 r# O
1 ]& g0 O$ x4 t' ^% F; |
  这是一个新生的同志工作组负责人对我说的话。年轻的男孩子满腔热忱,在言语中也不免流露于激进主义的特点。虽然我本人也是为数不多曾通过媒体为同志呼吁的人之一,可就算最大限度地估计,中国同志的人数也不过在5000万左右,相比13亿的总人口,我们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能量可以让社会的发展进程单独为同志人群开辟一块领地呢?而且,这些宏观的社会倡导实在不能从微观角度给予具体一个个同志的实际生活困境带来多大的改善。很简单的一个比方,《婚姻法》在几十年前就明确规定了自由恋爱,但现在父母包办婚姻依旧比比皆是。哪怕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父母为子女相亲还可以成为一个受到媒体关注的大型活动。可以想象,即使是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法令认可同性爱者的合法地位,是否可以让某个反对同志的父母改变观念从而不再限制孩子选择同性爱人了呢?更何况,拔苗助长,妄图倚靠一己之力改变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将给同志带来更多的不利甚至灾难性的后果。去年年底某市高调开展的一项大型同志社会倡导活动,结果被禁止后造成了相当一段时期内各地的同志活动陷入了低谷。此情此景,无不让人为之惋惜……" j# U8 n5 m  r, B; T, V& G

. B$ F0 K( B% U, M; }  “我们要努力开展‘同伴教育’!”# p7 B& B, V1 G4 E6 h5 a
% T0 r; h' A  o6 I) p0 C* C' r$ s0 y
  这是一座相当有名的城市同志工作组负责人一直奉行的理念。这倒让我想起了现代心理咨询过程的开创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名言:“现代教育的最大悲剧,就是认为唯有从书本上教条式地汲取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对我们同志领域来说,这种“汲取知识”也就是始终不渝地奉行某一个教条。而给予这种教条的传播推波助澜的,便是针对某个权威的个人崇拜。( B/ M( y- G7 ?' q6 Y, `- ?$ n/ R
) J( t  `$ z, u5 j$ U  t
  “开展同志公益工作,有,总比没有好。”
, |5 W0 d* o+ l2 L4 I! H8 S* k8 `
  当我和自己的心理学老师提起这位名扬四海的同志公益先行者的言论时,她感慨地回答我:  I1 R- C6 A$ B

$ @9 |4 u' l% v0 ]/ U7 D  “唉,其实不单是你们这一个领域,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w2 C# J( g  P3 A. H" ]

0 U2 F9 h! K* d5 w  或许在十多年前,当一切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时,这样的话尚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但到了十几年以后的今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和人文水平相当发达的城市,难道还应该坚持这样的观念么?至少这已不是崇尚严谨态度的科学工作者所应当坚持的观念。然而,正如在布鲁诺的时代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崇拜一样,任何质疑的声音都将被视作异端,或严厉打击,或不予理睬。当我和一些同行们讨论到这个敏感的问题时,除了讳莫如深以外,就是抛出“XX老师说过……”的语录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只担心自己一旦被怀疑失去了这份忠诚,那么所有来自于权威们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便将不复存在。
4 i% b5 B& Z! a' G1 z* }3 W5 V& {! Q6 ?% c! q$ C: L
  正如我对天主教的态度一样,与生俱来的秉性决定了我不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于是,我不得不暂时选择了激流勇退。因为与那些权威相比,年轻的我所拥有的力量实在是太羸弱。当然,我不可能也不敢自比布鲁诺所受到的苦难和他所坚持的精神,只不过这种精神本身始终是让我推崇备至的,亦如那些权威人士本身在十多年前刚刚出道时那种不畏压迫而对于真理的坚持。7 [! d% Y- q8 T
" z  l/ I" N0 b1 L*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J' c4 r4 a0 a( T

3 T8 Q2 V' _0 _  这是亚里士多德在面对旁人提出他反对老师柏拉图的观点是否是“欺师灭祖”行径时所做出的回答,而从我最早看到这九个字时,也就决定了他将一如既往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永远留存于内心深处。当有人问及我是否还会为了同志公益而努力时,除了给予这个答案以外,更会自信地加上一句:7 w$ U  G( Q8 R5 [

4 [$ N" M/ f( e( Z: j" Q  “想知道答案的话,那就等着瞧吧。”- ^1 j7 ~# j" n7 A' |+ T

2 J1 O) D. I1 m, l  我不想说太多“为了同志人群的明天而奋斗”之类装扮华丽的粉饰言辞,唯一且最大的信念只有对于真理的执着。我不敢保证自己所追寻的一定是唯一正确的东西,只愿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地挺进。当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这个行列,我会十分坦然地拍着他的肩头说:
# F5 b' q, N: ~( j/ Z
" c" v* r9 w  G$ l) E  “嘿,我们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同志’!”
发表于 2006-8-1 11: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估算此类人有5000万之多,与13亿相比,也是1/26(注意:13亿包括了所有人,其中有为数众多的孩子与老人,而5000万却都是年纪至少大于十几岁,又小于七十岁的)如果把5000万与成年人相比(至少去掉13亿中数亿儿童吧),真是比例数很大了;能为他们尽一分力,也算值得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5-3 11:38 , Processed in 0.07888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