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丽华的诗的确太深奥了,看了十遍我才发现,原来芦哲峰先生在其大作《赵丽华的诗是一面照妖镜》里所说的“对牛弹琴”的“牛”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9 ]- x* @" F2 t' |诸君若不信,不才试举一例。且看赵诗人2002年6月10日所作的那首《别那么说》:
3 |. J$ n T$ C6 J3 e
2 Q5 X. o c8 R/ {) q0 [4 SHao Hai Dong is the best football player
^( |0 z5 p" F% o8 z/ V" B% \in china,I think.
3 i( ^; w, B: C& ~- O% Y(我觉得郝海东是中国最好的足球队员。)
& l. _! n: {# z7 V3 U( m6 m" I: J0 i1 S6 Y4 p) O w0 Z: r5 i0 Q* z
四个备选答案: - A# R. |% Q* j F+ b
A:All right.
) s4 P1 [4 ~) K3 S# k& p+ M2 y: n+ F(对,是这样。) " ?. ~3 h% `. s: B+ X7 l% H
B:That's all right. 6 ]2 \ {5 a- v' v6 G7 K3 B
(没关系,不用谢) / ?! [( [6 f e) I5 M
C:That's right. ) R% a$ ?+ I( c8 }9 U9 _ `3 t
(正确,是的。) $ J, |: P" z! ?; Y; u
D:Don't say that.
$ v3 o0 B; q' _3 X% j& t [& m4 W/ j(别那么说。) . y2 z! l3 Q- ^6 Q4 Q% c
8 `" U) Q, a1 g
恰逢中国足球队刚刚败北回国 ! ^7 i5 b5 z# B' F2 u
所以同学们统统选择了第四个答案: ! c' F& G9 E: ]. q4 Z* s6 L
Don't say that. * o- c/ s( v4 _0 `3 a
别那么说。 ! N) H* n+ i( q) a4 H, y
% o. c) }% N, f4 A
真的
: U1 a5 K3 ^5 Y/ k/ Y% k, e# H别再那么说了
H5 t" Z" d5 C, T怪不好意思的 4 b* M5 f1 |6 i0 |9 m
2 d5 k2 [# j6 q* x在芦哲峰先生的心目中,“赵丽华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女诗人。”在她(赵丽华)的诗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简单的表象下面,永远都有着另外一层涵义,套用一下昆德拉的说法,便是“诗歌在别处”。她的诗,好比佛家的禅,妙不可言,充满灵性和智慧,如春有百花秋有月,云在青天影在波。”
. q5 k1 ^ N& r( ?; C- a但是,我读来读去,无论如何都没法从这些诗句里边体验出芦哲峰先生所说的那种味道来。莫非芦先生所说的好诗,指的不是这一首?OK,再举一例。2002年8月20日,赵丽华诗兴大发,作了一首《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诗文如下: 1 k- i a1 \$ d0 N1 J* K
0 {$ Z) |* {, ~* ], e7 @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 `- E; w6 B9 C* B. f) N% J Y$ a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 F1 U+ P) u9 J; D6 Q% W2 C: g* ^
8 u0 L2 o! ~6 ^) M2 {- y2 `为免因个人的愚钝而影响阅读的效果,我在深夜里对着这两行连标点一共只有24个字的诗,精读了足足有二十遍,结果得出的结论与读之前读者《别那么说》的感受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丝毫没有发现这首诗里边,哪里藏着芦先生所说的内涵、灵性和智慧,更别说“如春有百花秋有月,云在青天影在波”的意境了。 2 D3 u& W8 y& M
赵诗人明明用的是我们最熟悉而简单的句式,而且没有一个是生僻字,就连英文也拣的是我们最常见的口语,如此浅显易懂的语言,我竟然读不出里边的内涵和意境来,这样的诗篇不是深奥是什么?看来,我说自己是牛绝非谦虚。 A( x0 z( C0 C+ i6 `: }
难道,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浅薄、惟利是图的时代”,我真如芦先生所说,变得无耻,变得堕落,变得愚昧了?以致于在赵丽华这么优秀的诗人面前,就像“跳梁小跳蚤”般,不老老实实在一边吃草,反而对着弹琴者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大家都是人,怎么差距会这么大呢?人家都能透过玻璃去看风景,而我却偏偏只能看一面玻璃,更要命的是,我还把玻璃当成了风景。 % `/ p1 H. D! f/ y7 n$ w. j* r) S
芦先生说得好,“赵丽华的诗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的可耻与可鄙,也照出了人性的可悲和可怜。”近日来溜达于互联网上的各大BBS,所到之处,对赵丽华诗歌的嘲弄和讽刺居然颇为泛滥,有的人还模仿赵诗人的大作,依样画葫芦地杜撰出无数的“膺品”,发布在网上,足见在其照妖镜面前,现出形来的妖精还真不少。难怪芦哲峰吹胡子瞪眼地愤愤不平。如此看来,芦先生只是纯粹的据实说话、打抱不平,与赵诗人之间绝不会有第二种关系。 . C+ e9 ^: D# D/ D
其实前几天,我在一篇某报记者采访赵诗人所写的报道里边已发现,被网友嘲笑的最凶的那几首诗歌,此前早已发表在《诗刊》。当时我还误以为,赵是借了自己原来的名气,才能够把那些被网友贬为“垃圾作品”的诗作发表出来的,否则,一般的诗歌爱好者,哪有机会到《诗刊》这样的杂志上去露脸。今天,看了芦先生对赵丽华的盛赞,才知道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既然赵丽华的诗歌“如春有百花秋有月,云在青天影在波”,那是何等的深奥,何等的美妙,如此优秀的作品又何须托人找关系呢?只有傻子,才会去质疑《诗刊》编辑的水准呢!
5 ^5 h; V M5 J读赵丽华的诗,我才知道自己是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