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fjdh.com/fjask/HTML/fjask_40413.html佛教导航/ A( r, f+ ~$ N6 F
) o8 i* A. m1 g& i: ~- `' {请问法师,我的一个师兄信佛多年,可是他今天告诉我,他喜欢男孩。也就是同性爱,请问法师佛教如何看代同性爱的?同志如何修学佛法呢?同志是不是邪淫?
% ?2 Y6 f Y- A0 _; T) K( b+ z
2 S. x8 u" _* g% F3 l! W' n% @智中法师答:佛法的戒律是站在尊重世法的法律上的,只有比世法更严格,所以世间的伦常不允许同性爱是合法夫妻的话,这个事情就是邪淫。其实不管是合法的夫妻还是不合法的夫妻,「爱欲」本来就是生死苦本。另外《瑜伽师地论》中说到的非时死,就是不该死的死了,其中有一项是说非梵行,不但邪淫不好连正淫都包括在内,一生超过五次非梵行就要短命,其它经论也有提。
5 l' u% e1 ?' P! {7 E: K3 ], @4 @2 {# H9 ~: G; d. k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p.281.2 ~ p.282.1)
) W9 m) X3 M; u; h1 a6 b& q2 I H x H4 h5 R, s
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此复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当知亦是时非时死。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无记心。云何寿尽故死。犹如有一随感寿量满尽故死。此名时死。云何福尽故死。犹如有一资具阙故死。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8 ~* `" p! J( V
# S( K3 C' h5 d9 b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九:复次,若1)行不应行,名欲邪行。2) 或于非支,3) 非时,4)非处,5) 非量,6) 非理,如是一切皆欲邪行。
) M% m, z7 e! Z- R4 T. C9 G+ |" A$ e# V* W
1) 若于母等母等所护,如《经》广说,名不应行,一切男及不男属自属他,皆不应行。
' a+ a9 h. t F1 m1 [7 @+ X3 c) f/ ~8 E% N3 I
2) 除产门外,所有余分皆名非支。
+ K& ]' ?% t/ f; u8 X" [( e- i( K+ {6 a
3) 若秽下时,胎圆满时,饮儿乳时,受斋戒时,或有病时,谓所有病匪宜习欲,是名非时。# G# q+ C9 X6 l! L. Z
4 [$ F6 T( u' {0 S+ i# s
4) 若诸尊重所集会处,或灵庙中,或大众前,或坚鞭地高下不平令不安隐,如是等处说名非处。3 t7 J# Q# \# k* h- u! S! Z9 r
& I( D) u" P0 `8 J* L! ^1 k% |: p5) 过量而行名为非量,是中量者,极至于五,此外一切皆名过量。
! ?2 z. b5 e; N |2 c6 u" k. U v) t, ~. W0 Q. e
6) 不依世礼,故名非理。) U& y# B1 s4 t5 q% R8 R
1 V" B6 v n5 j' |若自行欲,若媒合他。此二皆名欲邪行摄。
; A! d1 r5 R& F& y6 R% E% x" W
2 O& o. O7 ]6 F6 Q# b$ d+ n. |! q若有公显或复隐窃,或因诳谄方便矫乱,或因委托而行邪行,如是皆名欲邪行罪。
+ z. V1 ` r! A) V& J' B4 s( c$ `& ^6 K3 M7 i
同志要修学佛法,要先从三归五戒下手,三归就是让你明白什么是佛法,发无上菩提心,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而五戒,其中包括不邪淫。淫欲是障道法,欲邪行的结果都是伤害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