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律师 ( U0 ]! n4 y* J6 q. ]% p; z
初入国门时,曾经红极一时,大学生纷纷报考法律专业,盛况空前。律师最好的时候,据说谈话也是按时计费的。以往在国人心目中都是在国外电影中见识律师的三尺不烂之舌,据理力争,力挽狂澜。律师成了正义的代名词。然而,多年之后,多少涉法人被律师弄得焦头烂额之后,律师这行也变得门庭冷落。最近。一位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报界人士说到前几年打官司请的律师时,那位律师简直就像活神仙,案情不看便大放噘词:你是要把人彻底搞垮呢,还是只要把钱要回来。听听这口气,好像官司的胜败输赢、胜算几何全掌握在他嘴上了。结果呢,输得一败涂地。如今的律师在人们心目中渐渐变成了只会背法典要高价的机器了。 n7 O. c. x7 Q+ s o R
% I, W( V7 n& p* f6 c6 S 2.娱记
# x! i9 ^9 Z( n 港台称娱记作狗仔队,他们无所不能,无孔不入。只要是名人明星的任何新闻或者隐私,只要是有卖点的,就连名人明星自己都未曾察觉,第二天便上了头条了。所以一众名人明星视娱记为鼠患,出门就想穿雨衣戴面具。前年曝出的明星电话住址大揭密,将国内娱记的名声彻底搞臭。冯小刚二骂娱记,已不再是新闻。不过,如果少了他们还真不行,人们也就少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看来娱记的长期生存还是有空间而且有必要的。
% ~$ G4 V7 c) M% l+ k6 N2 H5 \# F3 W5 R5 x! k
3.交警
9 I# B) m; r/ B& {% a 可怜的出租车司机,能躲就躲,不能躲就等着挨罚吧。
% H3 T! V, x+ ]
: |) j6 a6 p/ B: N) h$ k0 q 4.出租车司机
1 b% a" s' ?& `3 D+ p 好像很少有哪些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不宰客的。最早上海出租车司机宰客是出了名的,不过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地位和品位的提高,现象已有所改观。而我们的首都北京却仍然任其丑行大行其道,司机能说咱就不提了,爱听就听听,不爱听尽管戴上MP3耳朵,任其胡吹海侃去,不过您听看清楚了,北京大着呢,人家绕一下你压根儿看不出来,完了你还得感谢人家把你终于送到了目的地。
6 s5 I& o6 x/ Z+ V
" Z$ i. U2 F% r) ?$ V* m& w 5.老师
( K/ h3 e% g* t$ V# [3 Z z: ~ 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可能对于八十年代以前的人还是可以理解并接受的,但作为我们这一辈人来说,怕这样的老师少之又少了,从小就惧怕、讨厌老师,真不知道将来的学生会变成什么样。教师节要送礼,学校班级要收费,学校搞建设还要家长拉赞助,甚至干脆请有钱的家长当学校顾问什么的。当然,我们不能一杆子打死,还是有些对自己灵魂忠诚对学生心灵负责的一帮“顽固派”,可惜这样的受敬之人真是太少了。 * P- k2 [3 j8 }8 m& I, x0 N
' C* z2 G2 I# K" ~: U( a3 y
6.保险业务员
; I1 q' O3 a& x7 p3 D* E8 M6 c0 S3 C 现在一提到保险,你准会惟恐避之不及。偌大的招聘会上,保险业总会占据最大的地盘,他们有的是钱,而是钱是哪里来,当然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虽然他们表面做的是福利事业,但实际上他们使用的是呈现金字塔形的营销策略,与直销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 N0 J# H2 e p2 m
/ ?( [' Q7 M+ h+ y
7.报纸投递员
+ o: p3 x2 a( I4 }# F5 w 以前对投递员颇有好感的,小时候写信的时候都喜欢在背后写上:谢谢投递员叔叔的字样。总觉得他们不管风雨,数十年如一日地奔忙,就是为了让人们更早地感受亲情友情还有字里行间的爱情。不过,我这里说的是报纸投递员,现在城市里的大街上会有一些流行报刊投递员,他们穿行在车辆之间,见车窗开着的便硬生生塞进一份报纸进去,让人不胜其扰。最可怕的是他们竟然穿着统一的“制服”,让人感觉你不买就是你不对了。 8 [, C; E! |% T0 o" y
" f' E- }/ C3 x; _( ?+ O0 s- q 8.房地产商和物业管理人员
8 h( X2 K# \/ p5 ~ 你千万不要相信他们说马上就来的狗屁话,往往房子交给你之后,他们就遛之大吉了。就算剩下物业人员来为你解除后患,那也是能推就推,能糊弄就糊弄。反正您已经入住了,钱也交了,装修也装了,退房是不太可能了。你就将就着受这个无休无止的后遗症吧,去年著名主持人刘孜就因房产事件给弄得神志混乱,好几次在电视上看到她,不是哭就是一另黯然神伤样,可怜我们的刘大美人,就算主持节目也可清晰地发现她脸上出现的水痘。
, B( e5 k/ m! i0 k3 P5 h; Z9 u: d6 r
& y$ y$ b2 u' \$ s. S 9.直(营)销员
2 P% G1 I; `! u# z! w- S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虽然直销已经被国家允许为合法产业了,但直销仍然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接受,人们仍然愿意跑更远的路到知名的商店买更贵却同样的商品。这是没有办法的,谁让传销的阴影挥散不去呢?!我的一位战友在转业后做起了直销,用他的话说就是做直销人员就是要厚脸皮,我现在是刀枪不入了,就是让我到原单位门前摆个地摊,我都不会觉得难为情了。不过,还好,他做得还可以,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