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160|回复: 2

史上唯一一支同性爱军队:底比斯“圣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1 2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废除军队中的同性爱禁令,该禁令要求同性爱士兵对自己的性倾向保持沉默,否则将被开除。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军队都很难容忍同性爱的存在。然而,在历史上,却曾有一支纯粹由同性爱组成的军队。和“同性爱影响军队战斗力”的观点相反,这支军队战斗力强悍,在它组建的40年间鲜有败绩。4 X1 ?- A1 F$ D! O- A

  O1 H6 c' m- c( S! G5 z* [5 J+ J底比斯“圣军”的诞生# _& h' c! {+ |" T3 t! y* s
; y3 u/ d6 [) K) t! [
公元前378年,古希腊城邦底比斯的将军高吉达斯创建了一支很特别的军队,即底比斯“圣军”,它由300人(150对)组成,士兵们是从底比斯的各个军团里面挑选出来的,而且这些士兵皆出身贵族。挑选的标准是:同性爱、恋人关系、战斗力强悍。经过这三项条件,能选出300人,也反映出底比斯军队中的同性爱非常普及。圣军的一位指挥官曾说:“同一氏族或同一部落的人在危急时刻很少互相帮助,一个军团应该将相爱的战士编在一起,这样才能组成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部队,因为一个人是绝不愿在爱人面前丢脸的,而且他会为了保护所爱的人牺牲自己的性命。”
7 x8 |1 g8 c3 o" @( k$ |! e# D+ U4 @( g7 O& O- N8 C
高吉达斯将他们单独组成一个军团,让他们互相宣誓忠于爱情与友谊,作为辅助其他军团的精锐部队使用,后来被定位成先锋部队。
% K5 {2 ~$ ?; D0 p( v! O1 X! M  V& ^1 @# K$ g; L: h) T' L
许多人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支同性爱部队在当时能组建,这还要从古希腊的文化说起。翻阅古希腊的典籍,会发现古希腊有非常浓郁的同性爱文化,其中尤以底比斯为最,史载底比斯是希腊最无限制的鼓励同性爱的城邦之一。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著作中曾提到,在底比斯,成年男子和少年可以以一种近似公开化的婚姻关系同居。亚里士多德在著作中描述称,底比斯有一个神圣的“伊阿摩斯之墓”,同性爱人们在墓前宣誓互相忠诚。正是这一背景促成了“圣军”的顺利诞生,由于这支部队的特殊色彩,它被命名为“圣军”。. a: O: J; q+ R0 }

1 L4 Z- P/ f6 p( v) F# B) x8 k打败斯巴达人,一战成名
7 [4 x0 n5 Y/ @% M
: q7 x5 R( X+ }, I$ B公元前371年,称雄希腊的斯巴达城邦国王翁布罗特,率1.1万大军征伐底比斯。那个时期,希腊正处于“重装甲步兵”的鼎盛时代,通过独特的“斯巴达军事教育”训练出来的斯巴达军队战斗力极强,擅长“震慑冲击战术”,这一战术关键在于作战时必须保持完整的队形前进,以保证军队方阵中所有的长矛同时冲入敌人的正面,从而一举冲垮敌阵。! S3 ]% Q* C5 C$ s8 s! ]
# t5 K% T* R  q
当时底比斯全国军队只有7500余人。针对斯巴达军厉害的“震慑冲击”战术,底比斯统帅伊巴密浓达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斜形战斗队形”,以阻挡敌军的长矛冲击。这个新阵型中,“圣军”将发挥“撒手锏”作用,迅猛攻击敌人的右翼,迫敌出现混乱,而主力则趁机进攻。0 k  e8 Z. `9 a7 j3 {

' Z3 b) r/ D9 k# R, `( B, e8 ?8月5日,双方在留克特拉地区按各自的战法部署阵势。会战开始后,斯巴达统帅命令全军向左旋转队形,企图与底比斯军保持平行状态后实施长矛攻击。可是不等对手排好队形,“圣军”就发起了攻击。斯巴达军右翼没有料到这一着,一时不知所措,顿时被冲击得队形大乱。这时,伊巴密浓达命令主力全线出击。正在调整部署的斯巴达军顿时被打得首尾难顾,全线崩溃。底比斯军乘胜追击,歼敌2000余人,不仅保卫了国家安全,还几乎结束了斯巴达在希腊世界的霸业(公元前362年,伊巴密浓达率底比斯联军在曼迪尼亚战役中再次打败斯巴达联军,使用的仍是“斜形战斗队形”,斯巴达彻底被打败,但伊巴密浓达也战死)。  B$ L- e7 F5 f+ |8 j/ @+ a  c0 G
2 n# O0 \! F  W5 Y1 {8 m( r

' n" {* y+ Q6 L- F+ J+ v被亚历山大消灭9 N* B6 ?  }4 s/ W# ?
$ I' y2 `5 f- Q3 p" |2 W/ x
“圣军”在留克特拉战役中一战成名,此后40年间,凭借伊巴密浓达创立的“斜形战斗队形”,以“圣军”为尖兵的底比斯军队鲜有败绩。但是,“圣军”最终还是没逃脱覆灭的命运,而这似乎也是注定的,因为消灭它的人和底比斯息息相关,他就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也就是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 W4 K# D' x# n: i
, T* Q% e/ O; T
腓力二世15岁时作为年幼的王子,被带到底比斯当人质,在那里待了3年,与“圣军”有过长时间的亲密接触,非常了解这支部队的战法。腓力二世回国继位后,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职业部队,迅速扩张,意图控制希腊全境。底比斯和雅典为了抵御马其顿,组成了联盟。
& u' R2 w& c5 L# \+ i( ^( v" |, h
公元前338年,决战在喀罗尼亚展开。在战役开局时,雅典联军两侧有自然屏障保护,可谓毫无破绽。但腓力二世带领近卫骑兵率先发起进攻,随后又且战且退,有效调动雅典军团,让它紧追不放,使得联军侧翼暴露。这时亚历山大发起了致命一击,在号角声中,他率部突入雅典方阵右侧,雅典阵营很快崩溃。然后亚力山大的骑兵绕到底比斯军团后,向压阵的精英部队“圣军”发动进攻,以期将这300人全部歼灭,好打击联军的士气。在敌人优势骑兵面前,“圣军”毫不畏惧,进行了艰难的拼杀,直至全部死亡。“圣军”惨败后,雅典联军全线溃退。
. M& r8 Z4 }) x* Z# \1 {( ~& J: h2 z) M$ ?0 B2 j8 O; I. T
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曾描述道:“胜利后的腓力二世视察战场,他停在300位勇士的尸体前,看到每个战士的胸前都有致命的伤口,每两具尸体紧紧挨在一起,于是知道这就是著名的全部由相爱的勇士组成的“圣军”,他抑制不住眼泪,说道:‘无论是谁,只要怀疑这些人的行为或者经历是卑劣的,都应该被毁灭。’”
7 L3 E6 D* v% \9 M+ E- g1 W4 f9 A2 M/ y) v  d# c1 {: u+ O
喀罗尼亚战役三年后,因误信亚历山大大帝被刺杀的谣言,底比斯起兵反抗马其顿,结果亚历山大镇压起义,并毁灭了这个城邦,底比斯人不是被杀戮便是被俘为奴隶,底比斯不再存在,“圣军”也从此消失。1 M3 \9 S8 L% L7 b
发表于 2010-8-12 13: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  顶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20: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富知识~    人们就是应该抛弃偏见和成见    承认事实  承认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7-31 16:18 , Processed in 0.07511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