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赞偈,主要包括诸佛菩萨圣诞等节日和焰口、斋天等法会中所唱诵的赞颂、偈语。这些赞偈:中主要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赞颂诸佛菩萨的愿力的广大和法力的无边。如《香赞》云:3 N0 P! ~# L: S
0 T& H8 O* m1 }1 u2 V6 C8 l" w' S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熟在金炉上,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兔难消灾障:' {3 v: X! \' m9 |; X$ _
2 B! ?2 c% F$ i- S1 r3 O0 d香赞是许多法会开始时所唱的赞偈。佛教主张勤修戒定慧三学。其中戒是学佛者保持清净减体,修学取得成功的保证。在佛门中,通常把那些戒行清净的人称为具足戒香。在佛门中举行法会时,通常会在香盘的香炉中点燃檀香,以表示信徒的虔诚。这则赞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这种真正修证的戒香的香气会直冲云霄。然后,又提及现实中的香炉中的香,点燃之后会迅速散开,香气遍满十方。这种香气遍满十方也是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我们都知道,在佛教中,十方是指范围非常广。这里是以香气四溢来表示佛子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之心。( z; Z) z! h! ~. M$ q2 C$ x M' a4 u+ ^
6 c2 T( C. t" w- V( e3 c( R1 V2 n6 n
在佛教的《三宝赞》中也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佛的法相庄严、悲心无量和法宝的珍贵难得,内涵深刻。其中,《僧宝赞》赞颂了僧宝持戒清净,堪为人大师表。如《佛宝赞》云:
; X# P8 h: y5 U3 @$ V- j- L* M8 k# A% \7 J' ?
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 M5 ]1 g) q1 k) K8 T: j
$ E, S, W5 J* B" s这首赞谒赞颂了佛在无量劫之前就已经成佛,之所以要在人间示现成佛,是为了更好地度化众生。赞偈中用比喻的手法赞颂了佛的容貌庄严“巍巍丈六紫金容”。然后介绍了佛在雪山修行的艰难历程。赞偈还将佛眉宇间的白毫比喻为玉毫,形容佛眉间的白毫光的宝贵,在形容光的法力时,采用了夸张的文学手法,极言可以照开六道众生的迷惑烦恼,使他们破迷开悟。0 c' v! D' p) q' f9 u5 H: f- d
8 e* n5 h" c$ d1 x, x《法宝赞》中亦多处采用了比喻手法,极言法宝的珍贵难闻。赞云:- h# m& H2 I# }6 l- Q: j
4 G1 e4 u8 ~# B2 B: P' C. b; n& {+ i法宝实难量,如来金口宣扬,龙宫海藏散天香,觉者诵琅菡。玉轴霞条金写字,似排秋雁成行。昔因三藏取来唐,万古为敷扬;昔因三藏取来唐,万古为敷扬。
2 n! l/ Y% E/ X( E$ V$ q" ]- G6 U5 G; \/ u+ Y6 \% g) F
本赞中将如来所说的法宝比喻为如来“金口宣扬”,表示对佛说法的珍视和对佛法的尊祟之情。在中国古代社会,都是将帝王的话称之为金口玉言,比喻皇帝说话的高贵和说话分量很重。这里之所以将佛的说法喻为“金口宣扬”,足见出佛语的高贵。佛教典籍来之不易,比如像《华严经》就是龙树菩萨深入龙宫中取来,我们后人因缘殊胜,才能有机会阅读到这部经典。佛教的各种经典也都是历代祖师不畏千辛万苦地取来,都值得我们倍加珍惜。赞语中将经典比喻为“散发出大香”,这两句赞语道出了法宝的珍贵。赞文中还称经典的用材和书写形式为“玉轴霞条金写字,似排秋雁成行。”偈文中用比喻将纸张称为“玉轴霞条”,经文的整齐比喻为成行的秋雁,给我们以直观的视觉美感,我们由此可以感觉到赞偈的华贵。赞偈之所以要这样来赞颂经典,就是要我们恭敬尊重经典。" m0 P" u, Q( g/ p3 C( e
, L) [( o8 P8 N& `7 F) d" y{炉香赞》中也运用了夸张、比喻等手法。赞云:* e+ K3 ^4 N' @& V& |
3 D1 W$ k4 K5 X/ g- c7 r
炉香乍熟,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河萨。
- ~ U+ ~0 v( I, @
* u& S# ]) E- e6 L8 ]. C$ u- A赞文中称炉香点燃之后,其香气可以迅速传遍一切法界,诸佛菩萨无论在何等远处,都能闻到这种香味,感受到佛子的虔诚之心。尤为令人赞叹的是,镣绕的香烟会随处集结为祥瑞之云,而且诸佛菩萨会在祥云之中现身,佛子也会因自己的虔诚亲见佛菩萨的示现/ w/ h6 G: H6 n, s*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