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879|回复: 1

大学生心里话为何不跟父母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5 16: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生心里话为何不跟父母说
7 ^* `7 B! V' G! F9 s6 S% {/ t
7 M5 ?! O( K3 _" }  东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董已经连续3个假期没回家了。“我不愿见父母,每次站到回家的站台上,似乎都是一次煎熬。”“他们根本不理解我,我也没脸见他们。我觉得,这3年来自己一事无成,我也想学习,可没有动力了,有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小董一脸伤感:“我能做的就是跟女朋友倾诉,我认为,只有她才能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和自己交流”。- _. U! E% V# c9 y1 a
; _8 W+ a8 w( N
  吉林大学文学院的张同学,也很少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对此,他很无奈:[307mn.com/mngr/xbcs/53485.html]男性阴部潮湿瘙痒原因[/url]“我父母是‘老三届’,当过知青,他们都有那种‘我们吃了苦,不能让孩子再遭罪’的心理,宁肯自己吃苦,也决不让孩子生活得比别人差。我与父母一交流,他们就是‘冷不冷啊?’之类的问题。换句话说,我感觉,我和父母的关系只是‘物质的’。”
' i4 q8 H1 u4 @9 t+ X& b  m/ Z: ^1 M4 S0 L
  像小董和小张一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和父母交流有困难”。据报道,今年3月,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曾在市内主要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9%的大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其中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E+ {7 C& k4 a  r+ D$ b+ k
* b' g4 i& b& N6 D$ D4 t
  无独有偶,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上海市重点(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上也传出消息,“当代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有63%的高中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与父母说的只占21.9%。看来,大学生难与父母沟通,是在高中就“打下了基础”。
( u7 @7 [6 Y9 E0 Y; R; i2 |, o
) f" _( a5 k7 M/ r  有人认为,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面对高考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易出现沟通障碍,而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已趋近或达到成熟,与父母交流理应比高中生顺畅。但现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大学生仍然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青春期总会有特定的躁动,在获取性知识方面,平时也想跟父母多交流,但一提这个,父母便觉得不舒服,有时还会大声呵斥。”学管理的小赵告诉记者,父母常以“年纪轻轻,总往歪里想”这样的话,弄得他没话说,以至于后来他干脆不说。
! r; m7 w$ ^8 z9 l' a  x' Z% H9 H( |8 h6 ?0 o' n" ~( ^
  东北师范大学的孙同学,父母双双下岗,每天都要为生计发愁,每次打电话来,就是问问学习好不好,学费够不够。“我也知道,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我心里的感受,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多了,岂不是又给他们增添心理负担?渐渐地,就感觉心里和父母隔着一层。”) O  w5 R' ]0 Y, P* F$ ]! R( P4 a9 H

2 e& S6 @; I* `, N# Z' ?  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父母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家住长春的李女士就对记者说,由于工作比较忙,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请了保姆。一直以来她都觉得,自己给孩子的已经比同年龄孩子得到的多很多,但她却发现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慢慢升级,她觉得很不理解,想改变,但力不从心。# W- [, Z3 I. [3 ]- y
/ G" S$ c  Y( W6 B
  大学生不愿与父母交流,也有自身的原因。长春大学大二的刘同学对记者说:“大学里事情很多,我却找不到生活的目标,非常郁闷,没心情和父母交谈。”学法律的小张也眉头紧锁:“上了大学,开始参加了很多社团,后来逐渐放弃了,再后来,就忙着应付各种各样的过级、考试,很少和家里人交心一是自己话本来就少,顶多哼哈两句,再者,也没必要让他们知道我的情况,那样反而让他们操心。” 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齐同学则说:“我感兴趣的,他们不懂;他们说的,老是婆婆妈妈的鸡毛蒜皮类小事,我不愿意听。”  K9 [1 a2 k1 q3 v% [7 A! z

, Q$ w; ~- @# u- O5 y- u7 X  因和父母交流过少,一些同学承认他们走过弯路。长春理工大学的李同学说:“上了大学,和父母离得远了,感觉很孤单,情绪低落的那阵儿,打游戏,聊天,看电影,玩得天昏地暗。如果多和父母说说知心话,可能不会这样。”
4 f# u6 {. ?2 C
7 w: }  }& t, P6 f. N2 \0 |# F  “交流是双向的,需要两方面的努力。”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晓东教授表示,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有学习成绩带来的落差感,有陌生环境带来的孤独感,也有缺乏交往能力的失落感,这一阶段尤其需要父母的内在支持,有些父母却忽略了。另外,现在的大学生,多是在 “高分为王”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对父母缺乏关心和理解,在处理与父母沟通的问题上,经常以个人为中心,导致两代人交流困难。
7 j; h. x% t! m4 L
" r+ O. S6 j4 a: m1 ^  “应该说,在15岁到22岁左右的青春期,与父母产生距离,对他们表现出冷淡,这是青少年成长的正常表现。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也需要有一段时间让自己独立思考,去寻找并且发现自己。”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杨淑琴老师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还应主动找时间和父母聊天,体验交流的快乐。
* T* b6 G0 ?) J+ p
发表于 2011-10-16 23: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You stupid, it's nothing to do with travel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8-11 04:15 , Processed in 0.05322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