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120|回复: 0

━═☆南无我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星云大师白话文浅译(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18: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时候,须菩提向佛陀请示道:「佛陀!善男子、善女人,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应该如何保持那颗菩提心?如何降伏那妄想动念的心?」佛陀了解须菩提再次启请的深意,微笑颔首之后,以无上慈和的声音说道:「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应当如是发心:我应该发起无上清净心,使众生灭除一切烦恼,到达涅槃的境界,如此灭度一切众生,但不认为有一个众生是因我而灭度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分别,那么,他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
8 O* m" ^3 x! l  R3 e/ w- _
4 ~9 P0 I% }/ U# F0 y8 f2 i% C9 Q7 J7 b

. J$ D3 X  v9 K9 {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名为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当年佛陀在然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回答道:「没有的,佛陀!依我听闻佛陀所讲的意义,我知道佛陀在然灯佛那里,只是了悟诸法空相,所以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听完须菩提肯定的答复后,喜悦地说道:「很好!须菩提!实际上,我并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如果我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会为我授记说:『你在来世,一定作佛,名释迦牟尼。』正因为没有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可得,所以然灯佛才为我授记:你在来世,一定作佛,名叫释迦牟尼。6 Z' E1 `+ m8 D2 Q- ]6 x6 H
* j. F- ^$ s" F$ f+ L3 J
% [$ q, i; j0 e  `
  O( `& l) ]# T' d. w# L
「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就是一切诸法体性空寂,绝对的平等,超越所有差别的执著。佛陀已证入此理,因此才名为如来。如果有人说,我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叫做佛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只是为了令众生明了修行的趣向,方便设有无上正等正觉的假名。「须菩提!我所得无上正等正觉,是虚实不一,不能执为实有所得,也不能执为空无,因为一切诸法万象,无一不是从此空寂性体所显现的,所以,如来说一切诸法都是佛法。
3 `, Y0 S' U, Z( K+ E, d; H6 }. G# R

, D* M! ^+ t  y: G) R" n% N* R1 m# D" x6 R$ m; x. s
「须菩提!所说一切法,只是就随顺世谛事相而言,就空寂性体的立场,一切万事万物,都不是真实的,以此显发的事相,而立种种假名。「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回答道:「佛陀!您说过:『这高大健壮的人身,毕竟是个无常虚假的形相,缘聚则成,缘尽则灭,所以不是大身,只是假名大身而已。』法身无相,又哪里有大小形状呢?」「须菩提!菩萨也应当明白这些道理,如果作是说:『我当灭度无量的众生。』他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
/ o" Y, H6 m) K/ W6 G
2 h( I; M) @% i# r4 s/ m( ?# H" P% }

/ T* F8 ]* L7 V) `实际上没有一个法名为菩萨,如果有当度众生的想法时,就有人我的妄执,能度所度的对待,所以我说一切诸法,都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等四法的分别。「须菩提!如果菩萨作是说:『我当庄严佛土。』就不能名为菩萨,因为落入凡夫的我见法执。为什么呢?佛陀说的,庄严佛土,并不是有一真实的佛土可庄严,只是为了引度众生,修福积慧,涤除内心的情念妄执,而假名庄严佛土。「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无我的真理,那么,如来说他是真正的菩萨。
0 A5 m- d: r- \+ J' P. h- o5 I" ]1 s, g9 w$ L. L
; e. c% F) O% @5 U. M6 Q
$ i1 R1 P5 C8 p9 D) k, W
阐发了究竟无我的义理之后,才能见万法如一,见众生心如我心。「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肉眼吗?」须菩提答:「有的,佛陀,如来有肉眼。」佛陀又问:「如来有天眼吗?」「是的,佛陀!如来也有天眼。」「须菩提!如来有慧眼吗?」「是的,如来具有慧眼。」「如来有没有法眼?」「是的,如来具有法眼。」「须菩提!如来具有遍照一切十界的佛眼吗?」「是的,佛陀!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你认为,恒河中的所有沙粒,如来说是不是沙?」「是的,如来说是沙。」「须菩提!如果一沙一世界,那么像一条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这河中每一粒沙都代表一个佛世界的话,如此,佛世界算不算多?」「很多的,佛陀!」# l  t) q  Y/ m; D( {+ {
  A/ P8 \7 {2 M1 @- P7 S

2 P" s% X% f! ^8 \2 O+ L
9 L2 [+ ?! M9 d佛陀又问:「须菩提!如你刚才所说,佛眼可摄一切眼,一沙可摄一切沙,在诸佛世界中的一切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晓的。为什么呢?因为众生的心源与佛如一,譬如水流歧脉,源头是一,心性同源,众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来能悉知众生心性。但是,众生往还六道,随业逐流,遗失了本心,反被六尘的妄想心所蒙蔽,生出种种虚妄心念,这种种心皆不是真实不变的心性,只是一时假名为心而已。这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无非皆由六尘缘影而生,念念相续,事过则灭,这种种无常虚妄之心,是不可得的。
& L; z/ ]2 ]6 k8 e+ G7 ^+ q4 s8 a
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的话,你想,这个人以是因缘,他得到的福报多不多呢?」「是的,佛陀!这个人以是因缘,得福很多。」「须菩提!如果福德有实在的体性,那么,我也就不会说得福德多了。正因为以不可得心为因,用七宝作缘,以如是因,如是缘,所以我才说得福德多。& d5 B) I2 C& w3 F8 ^  x
7 T% o, W' X- u0 j. b
+ A. S* M$ F% _$ A0 i
9 g7 s1 K6 A! h* h$ k: N0 ]0 I
「须菩提!你认为,佛可以从具足色身见到吗?」「不可以的,佛陀!不应该从圆满庄严的色身之处去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过,圆满报身,只是因缘假合的幻相,缘尽则灭,不是真实不变的实体,只是假名为色身而已。」「须菩提!可以从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吗?」「不可以的,佛陀!不应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处去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诸相具足,是性德圆满而示现的幻象,是为了度化众生才显现的,并非真实的相貌,不过是一时的假名罢了。」0 n( [0 v# x( m2 N) R4 a- X6 n
  d! u5 D6 S+ G8 r
+ w7 ]3 W2 q' T( C1 \. u) r/ l
. I+ D( ^, s7 G3 W% W/ h, N3 y
「须菩提!你不要认为我有这样的意念:『我当有所说法。』你不可有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的念头,那是毁谤佛陀,因为他不能了解我所说之故。「须菩提!一切言说是开启众生本具的真如自性,为了袪除众生妄念,随机化度,随缘而说,何来有法?这种种言声的说法,也只是一时的方便言语,暂且给它一个『说法』的假名。」这时候,深具智能的须菩提了解佛陀的深意,但又怕末世众生听闻无法可说,无说法者,这番言语,狐疑不信,于是,便请问佛陀道:「佛陀!将来的众生听了您今日『无说而说』的妙义之后,能生起信心吗?」$ L. m2 R& \  I  r) N
6 Y- K1 A) \# O% A/ o& g' @. ?
" Q% O( b3 F  H5 O+ r) X$ I2 N

" Q& I9 f4 G: D6 j5 t6 ^佛陀当下便斧底抽薪,破除弟子们对佛与众生们的分别见,说:「须菩提!他们既不是众生,也不能说不是众生。为什么呢?就法性空寂而言,他们也是佛,是尚未了悟真理的佛。佛也是众生,是已悟道的众生。但是,又不能不称之为众生,因为他们虽已经听闻佛法,生起信心,但还未能悟道,所以于事相上说,称他们为众生。须菩提!从真如本性上来说,众生即佛,原来没有什么众生不众生的,『众生』也只是一时的假名而已。」
3 U" j! r* M) y/ ?) t* \0 S0 q3 K) ]' [* r' P* F5 k

) B/ h: o% U: V  N* K3 `% C7 ~/ S; D7 Q+ h) \
须菩提心有所悟,向佛陀说:「佛陀!您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真无所得!」佛陀印可说:「是的,须菩提!不仅是无上正等正觉,乃至纤毫之法,我都无所得。得者,因为有失也,我本无所失,何来有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名,指的是觉悟,自性,而非有所得。
/ ]. T' j5 k( j; i6 j& K
1 a4 y' G! A  ~0 Q6 `1 W3 B/ d3 o  s9 F7 D/ `- v
其次,须菩提!人不分贤愚圣凡,其真如菩提绝对平等的,没有高下的分别,所以才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众生不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妄想分别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悟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谓的善法,也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象,怎能执为实有?修一切善法,不可著相,善法之名,不过是随顺世俗事相而言。' B, \5 U5 y4 ^. b
3 l8 o8 R1 G) H: y6 {8 J
) G. Z: i6 M" `" {: H

0 y. p0 ^$ ^! l/ l' I, I! w须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王作比较,有人用七宝,集满所有的须弥山王,用来布施,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当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且又能为他人解说,哪怕只有四句偈,他所得的福德,用七宝布施的福德校量,前者的布施福德,是百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数譬喻所不能相比的。, G/ N7 n' F4 q

9 h. o3 g" b- }0 p0 x' }4 G0 C; j0 s5 }7 _8 d# }3 c+ H9 I

1 }+ Y% W; B4 S; P佛陀恐怕还有众生以为他有众生可度,所以特地再一次提出询问:「须菩提!你不要说,我还有『众生可度』的念头,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当体即空,并无实在之相,如果我还生心动念,有众生可度,那么连我自己也落入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著之中。「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我』,事实上是假相的我,是为了度化众生,权巧方便设立的,但是凡夫却以为有个真实的我,这都是凡夫执相成迷。「须菩提!其实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凡夫都具有如来智能,凡夫与佛,本来平等的,所以凡夫并非凡夫,只是因为他一时沈沦不觉,随逐妄缘,未能了悟生死,暂时假名为凡夫。
* u7 M" v* l* A4 C2 Z7 @% E
* g8 {2 L" H! a# k' M
) Q! f* |( C2 J1 _, R
6 d) F% C" J2 ^' R- O「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吗?」须菩提自然知道佛陀这一问的深意,便从众生立场所见作答:「是的,佛陀!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便接著须菩提的回答,一语道出「法身非相」的真理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是如来了。」须菩提心有领悟,立即回答:「佛陀!如我解悟佛陀所说之义,是不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的。」这时候佛陀以偈说道:若有人想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此人心有住相,就是行邪道。
4 |! z/ P9 Z' y4 `
: O! `6 J8 R! q7 L3 d$ y4 C7 ]  D! M9 _, Z# v
+ e4 k+ Q1 M* B  G5 b5 }
佛陀一路破执至此,又怕众生落入断灭空见的陷阱之中,所以抽丝剥茧,好比一手推著,一手挡著,无非要众生当下自悟。须菩提!你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以具足相的缘故,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你决不可以认为,如来因不以具足相而得到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生起这样的想法,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就会说诸法断灭,认为不须要有什么善法的修行。为什么呢?因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于法不说断灭相,不著法相,也不著断灭相。" \3 P) f! {1 f7 Y% f3 p

6 x; w0 `" j9 F! T" R2 C) A$ U+ i6 q* ?
5 @+ `* _1 @' V5 ]# g
须菩提!菩萨若用满恒河沙等世界的七宝来布施,所得功德,当然无法计量。如果明白一切法无我,皆由因缘所生,无有真实永恒的体性,由此了知无生无灭,不为外境所动,即与空性相应。内无贪念,外无所得,亲证无生法忍,那么,这位菩萨所得的功德要比七宝布施的菩萨更多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诸菩萨是不受福德相的限制。」须菩提不解的问道:「什么是诸菩萨不受福德的限制呢?」「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求生起执著。因为菩萨行利益众生事,是发菩提心,而不是贪求福德,是利他而非利己。菩萨修一切善法,行六度万行,不著相布施,心中并没有计较福德的妄念,所以才说菩萨不受福德相的限制。$ M5 F8 A5 {4 v5 N* F, E1 U
! w* H  q$ x$ w

% h( g& g1 i" `8 X- N
( Z0 ?  n( L& N' \0 S+ I, x! M. X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也是有来、去、坐、卧等相,这个人就是不了解我所说如来的深意了。为什么呢?所谓如来者,实在是无所来处,也无所去处,所以才称为如来。因为如来就是法身,法身无形无相,遍满虚空,无所不在,寂然不动,哪里还有来去之名呢?众生所见的语默动静之相,不过是如来的应化之身,应化身为随众生之机缘感应有隐有现,但是法身则恒常寂静,从未有来、去、坐、卧的相状。8 `0 c5 }1 a0 a, x' ^

  Z( D5 T% p& ]3 w" n+ C" O) N0 k- N# u1 p4 A* b0 ^: p, ]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碎成微尘,你认为这些微尘多不多呢?」「太多了,佛陀!为什么呢?如果这些微尘众,是实有恒常的体性,佛陀就不会说它多了。佛陀所说的微尘众,实是缘生的假相,并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只是一个假名而已。「佛陀!如来说过,三千大千世界并非即是真实恒常的世界,也仅是一个假名而已。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实有的,那就是一合相。如来说的一合相,也非实有,缘生则聚,分合离散,仍然不是实有不变的一合相,也只是缘散即无,一个假名罢了。」「须菩提!所谓一合相,没有定相可言,本是个众缘和合而有的,非空非有,如何可以言说?但是凡夫之人执著取相,贪恋执著有个真实的一合相。
, e9 J& P( {1 a+ d
' b# l# v6 q1 {9 K6 p8 A
  y% E6 g9 _7 M7 i9 P5 C「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陀宣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真实的。须菩提!你认为这个人了解我所说的深意吗?」「佛陀!这个人不曾了解您所说的深意。为什么呢?佛陀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是虚妄不实的,只是随缘而设立的假名。众生迷于事相为有,若能悟知体性空寂则无,不可于此四见,妄执实有。」「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人,对于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应该如实去知,如实去见,如实去信解,心中不生一切法相,而妄起执著。「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所谓的法相,并非有真实不变的法相,只是缘起的幻相,佛陀暂时应机说法的假名而已。 7 I8 ]0 |  B. e2 i4 m6 X
" A/ K- e/ V+ z4 X. E& l! [& k

" R2 L4 t' e7 ?+ ]$ H
: m. ~1 p0 c( c; h1 B; G% O" |5 c9 ]
( X7 E+ `8 p# C须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满无量阿僧只世界的七宝,以此为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菩提心,受持这部《金刚经》,哪怕只有四句偈而已,他能信受读诵,且为他人解说,那么,他的福德自然要过胜过行七宝布施的人。要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当不执著于一切相,随缘说法而如如不动。为什么呢?
* V+ Q8 v0 P) c/ e  S/ A3 g+ L3 r4 t
8 @5 @. ^" D9 F, _% g) c/ b" G/ o) f+ _8 o& j4 v

/ }' r0 E2 x3 m. z- `; l& b因为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就像梦境的非真,幻化的无实,水泡的易灭,影子的难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将雨时的闪电,瞬间即灭。应作如是的观照啊!」此时,佛陀说《金刚经》已经圆满了,长老须菩提,及同时在法会听经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了佛陀说法之后,深深的了悟,无不法喜充满,一心信受奉行。" T2 C5 u/ W6 P9 I9 o: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11-18 15:51 , Processed in 0.06286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