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906|回复: 1

《佛陀的大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8 18: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难得,佛法难闻。# ~4 C: @. F3 U0 O& ^! I2 u7 z
时临末法,众生福薄。" R* D. F, j( o# Q/ C! c  }/ P- r
明师难遇,正法难求。
! m' Z/ R! p* K/ ^
4 y* O. c$ x5 i6 {5 y1 H
$ D5 i  P1 a6 H7 A: q: V9 N  k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
+ \; g1 S; o9 c/ d6 W5 z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在固定时间转发大德开示,愿与群友们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学,早证菩提,同归净土。南无阿弥陀佛!今日学习内容为《佛陀的大孝》* ?- O! B0 A1 d( L3 H, ^8 g

& h' }5 s) J7 ~  \5 w# U6 D+ O  ? 很多人误以为佛教和佛弟子不重视孝道,还有很多学佛人不懂得孝顺父母,不知道孝乃是成佛的根本。 以下从本师释迦牟尼佛说起,谈谈佛门中的孝道,以此引起每一位佛弟子的重视。
/ t( z9 |/ e+ ]3 L% a' e : ?+ h4 v$ b3 c7 Y  G; b/ p
     《杂宝藏经》当中说:# ?5 j# w: i# ?( a1 e; o+ }
  很久以前,雪山上有只鹦鹉,父母双目失明,它常常啄取好的果子,首先供养父母。0 C; y0 ]' M  J- j" c9 m
  当时,有位农夫最初播种时曾经发愿说:我所种的稻谷要与众生一起分享。
$ |  C; W* d7 t  鹦鹉因为农夫有布施心,就时常在他的田地里啄取稻谷供奉双亲。
( j+ \: z; b8 L# B8 M  一次,农夫发现谷穗被虫鸟啄食,气愤懊恼,就设下罗网捕捉了鹦鹉。
% f2 `! W0 }: Q# ~7 W6 S; u  鹦鹉说:“因你前面以好心布施,我才敢来啄取,今天为何用罗网捕捉我?”
) f) [8 A; [5 h6 A4 @  农夫问:“你为谁啄取稻谷?”. ^- P8 ]# {+ O( a1 H' e
  鹦鹉回答:“我上有盲眼父母,我以此供养父母。”
: O+ k# k% v. \2 w8 x/ G  农夫说:“你以后可常来取,不必有顾虑。旁生都如此孝养父母,何况人呢!”; A3 X% b9 l+ x
  佛告诉众比丘:“往昔的鹦鹉是我的前身,田主是舍利弗的前身,盲眼父母是我父母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前身。因为往昔孝养父母,故我今日得成佛道。”% y7 Y/ a3 I/ a& u, r  M
  由这些公案可知,释迦佛生生世世报答父母之恩,以身体血肉等供养,因为圆满了大孝,最终成就佛道。( m0 I9 ?" G) ?7 T
1 s. V4 u  X+ p3 @
% w9 I8 Z; U# A: Y
  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说:如来为了一切父母,常常难行能行,难舍能舍。头目脑髓、国城、妻子、象马、七宝、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持戒、布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了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能今天速成佛道。+ ^" {% w! d1 n$ v
  在《六度集经》中,佛也告诉众比丘:我生生世世奉持诸佛至孝之行,功德崇高,福德隆盛,所以我成为天中之天,三界独步。6 T3 M) [% _- L' f, g
  佛在《贤愚经》中教导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 l( o1 ~1 k, B. I0 g) \
$ t$ k8 p2 C6 y4 A0 U
  K6 o) e4 g( w# a* t6 K* o  佛成道之后,仍然在人天众生前示现孝亲的行为。
) B) m3 J, e/ Q  佛首先度化父亲净饭王,因担心父王不信佛法,就特意派优波离尊者来到王宫,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也示现了种种庄严供养,由此折服净饭王因富贵滋生的世俗念头,让他安心皈依三宝。) g$ j' n6 T( S! K/ q# `  P
  之后,佛以超越世间的般若智慧,为父王阐明了世间苦、空、无常的真理,最后劝父王和族人修行净土,以深信切愿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q7 g- d4 ?! T, h
  当时,在法会中,净饭王以下当即证得法眼净,有许多人都现证了圣果。
( s1 w8 j( Y% }" E) R$ _, F  净饭王过世时,佛也回来举丧,亲自将父亲放入棺木入殓,然后和儿子罗睺罗、堂弟阿难、难陀四人,把父亲的棺木抬上灵鹫山安葬。
3 T3 }( N! I9 c' ]  佛母摩耶夫人因为生佛的功德,而成为忉利天主。为了报答母亲怀胎十月的恩德,佛上升忉利天,在几十天中为母亲宣说了《地藏经》。
" O4 \5 r# }! u% @; H6 A  在《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中有具体的记载。+ a9 q$ Y; _  R: d* @! ?
  
7 U2 X" A1 i& Y# ~       憨山大师《梦游集》中有一段说:“经云‘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以释迦多世修行之时,皆是报亲之地,故《梵网经》云‘孝名为戒’,谓孝顺父母,乃至一切众生。然戒为成佛之本,而孝又为戒本。是知诸佛菩萨救度众生出诸苦恼,皆修孝顺之行也。”. `. U+ n. a: S0 ~, X/ X
  释迦佛生生世世报答一切父母恩,因孝亲而成佛,他成佛后所说教法,也是教导后世弟子以孝为戒,后世的圣者菩萨、高僧大德、一切贤善的佛弟子,也必然随顺佛陀教法,奉行大孝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8: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
- V8 D7 j/ b# @4 J1 t3 u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6 J" _& y! p: t- Z5 w: G0 \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U$ ?) ]: }4 W* L8 w8 a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1 r: z6 c  Y: `$ E5 _+ ^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V4 X# I2 E! d" h  t7 w& U+ F- F
南无大智文殊大行普贤菩萨( {" @4 u9 ~. ]% M: _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5 I( n, N% J6 O, K) `, W6 L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S" O7 @% P9 g+ O6 @% _# m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U- R! \9 W- g; q% e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V! z. H9 g. m. V2 J& Z
至诚顶礼一切见闻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_: B$ }. K% d/ h6 f2 ^6 J
心开意解走向解脱成就佛果。
' r$ x( q% v" j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尊法,
& f& Z1 w3 s  [6 C3 K# e& \7 {一切贤圣僧龙天护法一切觉悟者摩诃萨  v3 p  n  ~7 g# ~8 @

: I" X2 N8 P( S! U% e/ b1 H+ t,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 \0 T1 z0 J# L1 u8 u1 G9 J# o9 f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6-4 19:47 , Processed in 0.09115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