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555|回复: 10

西洋版画再现强盛帝京30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4 18: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 q) G( {; ]% c. Z4 C( [6 p5 _2 l$ s: s
  1858年《泰晤士报·图文版》刊登的紫禁城及北海鸟瞰图。
( T! d- V2 M5 R: w% G7 f
2 }. r" s  U) Z$ A1 @
; t7 |* a- M# b, j8 u' g- Y/ D  , C' R6 ^: B  g; Z& U& x; q

0 ~$ r8 N/ f* u: x: q2 e- _( r9 Y  京城西边的城门-阜成门或德胜门
+ V' U  ]6 u1 m) d刊印年代1796年 作者威廉 亚历山大 出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4 s2 L' s6 y+ n& A$ i6 @! r  ■纵观清朝300年
; R( K& Z$ K; I1 Z& }' y  ?  从17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历史跨度达到近300年,几乎涵盖了清朝立国以来所有皇帝的肖像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皇家庆典礼仪,到平头百姓的婚丧嫁娶,清王朝沧桑变迁汇聚,风土人情一览无遗。
0 }, o& K- [  {! {! T5 e" [) Z  顺治和两位皇后的肖像,康熙晚年的“千叟宴”,乾隆接见英国使团,同治大婚,庚子之变(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光绪返京。这些过去只能依靠历史典籍想象的历史中的“重大新闻”,却通过西洋版画,让人有了直观的感受。这次展出的版画中,最早的一批是1665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跟随荷兰使团访问清廷时创作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觐见鞑靼可汗》组画。因为当时清廷礼仪十分严谨,官员思想保守,许多场景都是尼霍夫事后依靠记忆补画,与历史中的记载出入甚大,但却是西方人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到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大国。
5 x) U$ q) F0 G  而到了1902年创作的光绪返京后第一次接见外国使者中,作者已经能够在现场进行创作,从队伍的行进顺序,到人物的衣着打扮,神态和配饰,都几乎和史料记载的一模一样。从图中能看到慈禧坐在象征皇权的宝座之上,而光绪只能屈居下位的场景,皇帝的窝囊相比史书记载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19世纪中期,报纸在西方社会开始飞速发展,在枯燥的文字中插入版画这种形式得到了大众的欢迎。
. R- N/ B. O5 D! X  “像诞生于1842年的《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将]图片作为主要报道形式的新闻周刊,它将许多的画师兼记者派驻世界各地,相当于现在的摄影记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生动直观地记录了当时各国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重要的文献资料。”即将于21日在世纪坛举行相关讲座的首都图书馆研究馆员韩朴说。

" w2 J& z+ m/ @  c; `! J, T$ D2 R9 E1 f& Z9 O. b# t$ V/ S
* X% [5 r; P5 h% b, I+ _* n/ J" e
; y& I$ W4 d) W$ D( F
  ) ]% m6 P* y" P( M7 H8 {
" v0 a9 p% N: _+ h
  大臣跪拜乾隆皇帝
6 Z2 {6 U( h3 P3 T4 ]8 w/ E7 F刊印年代1840年! c. _4 j  t# u( m
  ■绝大部分为铜版画5 N. X: l/ U' G
  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我国古代公元九世纪出现了木刻版画。在欧洲,16世纪出现了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铜版画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
! A6 f* E1 U! b6 b8 Y" \* v( I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绘画是最重要的记录形象的载体,而版画由于其便捷与可复制性,又相较于其他画种更为普及。因此,在照相制版印刷技术应用之前,版画也是最重要的形象传播媒体。它天然地具备了两种价值:审美价值和信息传播价值。
, n" ?7 s- N# [& T3 i: \% I  相比较木刻版画,铜版画由于材质更加坚硬,能够采用多次雕刻、腐蚀反复创作,所以创作的画面更加细腻、生动,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套色版画则是画家在版画中用颜料勾勒而成,可以和油画相媲美。
5 C* O- O2 C( A- S! H# k' M) D* f
/ b. b- T, i5 q2 R8 m4 O2 a5 X

7 ]0 o/ ~4 l5 J2 W
3 N6 y, M, [! h4 F6 Q  $ C% ^- ~& Z8 [' O% u# d
3 ~3 Q6 \7 f1 x" }0 A
  传递圣旨的官员
( L- b4 G  _- x刊印年代1796年 作者威廉 亚历山大 出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J  d( p; ]  `0 I" c- X
6 z2 F3 C/ N0 M+ W& ^
7 y. }# d, X, e  N( K- |
" @6 r' r! n1 o5 i
  
8 b; m0 H( Q2 |! K( |
/ B2 q4 a2 w! x  I1 {+ S: \1 y  祭牲炉火 - d. D- ]0 g: {. g: [# q
刊印年代1873年 作者威廉 辛普森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 \  J+ U0 `7 z2 h# g. e. a
( r; B! \3 F4 \1 ^+ W  v
2 h. K' G8 n3 u/ S) `7 w( e2 Y: K% |8 u, A. l# l
  
1 \/ X8 J3 `& L) J5 Z8 p! n2 \* @6 s6 n
  光绪皇帝冰上掠影 5 ]5 R. S1 |, z
刊印年代1895年 作者弗兰克 戴德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 M% L/ j2 l! N/ s  ■光绪帝北海坐冰橇* Q' G/ Z0 w) F" T* ~
  光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失意的皇帝之一,一生都被慈禧太后操纵。不过在他人生中也有快乐的时光。1895年冬天,光绪帝曾在北海太液池上坐着冰橇,享受冬趣。他乘坐的冰橇是奥地利皇帝送给他的礼物,《伦敦新闻画报》的驻京记者弗兰克·戴德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场景。
5 @0 y  l1 ]: W# E& O  老北京俗称“四九城”,“四九”指皇城四个城门、内城九个城门,现存的除了德胜门、东便门、正阳门、天安门(永定门为2005年复建)之外,其他的城门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的只有古籍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和历史照片里的浮光掠影。
  R% {: g5 g* n" S2 p4 v  可早在照相技术诞生前的一百多年,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使团的随团画家们就用另一种方式,不但记录下了北京城的城门楼子,更把帝都京城的人文风貌直观地传递给了西方世界,掀起了东西方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就是西洋版画。; `4 S1 g0 Z! I7 M) b% N
  从11月12日起,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推出了“帝京‘印’像——西方版画中的老北京”展览。作为该馆2009“回望中国”主题年的收官之作,展览通过150余幅版画、地图及12本17至19世纪西方人士的中国游记,重新发掘、品味明清老北京的人文风情与世代沧桑。

0 N" W! m) B4 s- ~, s1 L9 u2 d. ~/ H% V4 C) A) S1 S8 X% T
2 r# N3 A) \4 q6 k

3 L& j5 |6 s5 o( q  _  
' @: e' f  V) W
# |/ Z& d* O: D$ _: B0 u2 E  元日赏灯 刊印年代1872年 出处《画报》
; o# L7 [% {( q$ ^# V( K* g/ T8 e+ N5 ~2 n) z9 r$ `/ t; m  {
0 B& a+ f* y: f, G2 s7 Z( @

  f6 j7 g# k) `) T  . `5 b- H+ H8 `2 n; m% D; z

8 ?! r# d3 w3 [3 O  清兵当街练箭
+ U8 D2 z2 z& ]% T- u刊印年代1894年 作者弗兰克 戴德出处《画报》
% E2 _0 t3 t7 z, Z* o8 g
6 G3 `+ P# c2 q5 b! j& ]
+ C7 }: b. y# w( x* p3 i& H" p3 b4 U7 [7 l5 @- i4 y* X8 C. ~' R* n
  
( R: u" J, m( r( M0 G+ p# _5 W6 w  F
  典衣、拍卖
6 A8 ]8 ^; [& q3 O$ W1 |/ {1 Z刊印年代1872年 作者托马斯 蔡尔德出处《画报》" d* A4 H# I( \9 ~& G( g8 t
! S) G- H2 E: B, b
, J. |+ G/ R, ~- X+ Z

' A/ Y; z1 @0 M' D; a( {5 {  5 q& V% C# e* I

0 N  n* N1 m; V2 x1 ?+ |4 e  街头架鸟 7 H, x7 B% k9 X/ Z/ i) n6 J  v* M
刊印年代1873年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R$ f! R5 n$ N$ G
  ■老北京“提笼架鸟”
7 q: K; d' R& w9 w% G+ b  发表于1873年(同治十二年)的一幅风俗图像,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当年的北京人遛鸟的景象。北京人所谓的“提笼架鸟”,实际上指的是针对不同种类的鸟采用的两种不同的饲养和调教方式,笼子里养的是鸣禽和观赏鸟,而架上调教的则是表演技艺的“花红鸟”。为了标识这一画作的职业属性,作者特地请人在画面上的一幅招幌上写下了“伦敦钮乎斯(London New s)”几个毛笔汉字。

8 |' {# L+ B+ R/ P) T" P1 I' n
8 Y6 t2 U; `$ @  |1 q8 Z
: ]7 X0 g1 a) s$ ~
+ H5 A2 O0 c7 ~# @+ x0 |6 i  9 Y7 e/ _5 N" D4 \

* u/ A3 `6 O* R3 x9 o% b3 V/ C8 I  趣捉蜻蜓 刊印年代1881年: P: k# Y3 M3 J/ R. s: [4 B1 @
$ \1 {) G4 f  O8 q

% J8 k; I5 _" w$ s$ {: K( P- S3 x0 y5 T( A! J
  
  j3 {8 }+ V7 `8 Q: k) M
  N+ l# z) G9 K, @# t# n: j5 I9 d  热闹的大茶楼刊印年代1881年 5 ]  @1 {; ^! I& q/ L
出处《画报》) A- C& f2 p0 g' u

) d0 M1 c2 c2 y' q" j* _# g- n. T' @- f: ~! ]' l9 Q9 y" V

5 c$ H/ R( r7 h3 [8 D  4 q: ^" o3 H7 o3 w! M
) K8 A" V' ^1 t
  进出城门的车水马龙 , N" i+ f2 i; B& A
刊印年代1894年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 Y0 W2 M  H* B) ~5 b8 |6 z; x7 Y* r* c
1 W# F0 k1 M& H6 H5 ~! t4 p( t

1 h4 m1 _( G3 I! H, @7 P  
; V, g, c, N' P5 G* l; u2 n- |- c$ N2 _5 N
  华洋杂陈街景
& T* g% Y4 n  R% Z/ r7 z6 M) |5 _刊印年代1880年 作者M.莫林出处《世界画报》2 i1 l! _3 V! E) g* M( i
" L  H/ d; M3 y  s( g

, g( Q8 Z7 s( F8 \" b: H5 i3 O/ V1 o; Y) H8 P9 |8 T
  
9 K- ^+ T" E0 R% u: L3 Q  _5 n7 w7 e( T( k  B! j, ^
  男孩子的学堂刊印年代1873年 , z5 I, D% p0 b6 @# {. ~8 ]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 `, z: _$ l& e: ?$ C& @4 u: n- D2 c0 ]2 i0 P" X3 k0 F6 S
9 ]7 r# z- P* [

3 s2 Q* \) [; V2 p7 s  
* y! Z& x6 U6 P4 F: `0 Q, ?
0 W1 Y8 q4 m% S4 X7 X2 G0 i  女孩子的学堂作者SEM
! S  J9 z7 x7 _" p& K出处《伦敦新闻画报》1 y+ A0 |" z7 |& d$ G( \9 I
; r( Z: m* P; F
% P* W4 d9 t' @# a4 C* k

* v, L  U' @5 E  }$ \) ^  x: k0 r  
+ e6 @3 V8 s/ D$ i: H) P
2 f7 E5 A# t, p  码头市场刊印年代1843年
. I5 `% w) F1 V8 C# [# \, q! f/ y作者托马斯8226;阿罗姆出处《图解中华帝国——社会建筑风俗》
* G- Q. ?" X- \# G$ t4 [* T' |7 S1 ?8 _" T/ W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8: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钱庄 于 2012-10-24 18:50 编辑
! M$ s+ F" H2 s5 m7 E
# z1 y. {' n# T# C* F0 _* \2 F  ]1 b" U1 b

# K9 ~+ U- ^4 |, @( g2 C& F* f2 z. P" U. }
  码头市场刊印年代1843年 . n1 g- o5 A( w* J9 p% }
作者托马斯8226;阿罗姆出处《图解中华帝国——社会建筑风俗》
; L) H$ r) J2 ]: @$ L5 h) S$ ?/ B
! s6 L+ R# e, J9 A$ l  i  ' ?8 W& B# g: p' n8 `0 o, n% A
  
! l& O& u1 Y$ j+ W, t  6 o- o; K2 w/ \, X6 _( r

( `2 M' ^: y( P0 \  h* J  北海湖中景象刊印年代1796年 8 y; x3 t) U+ [) ~. ~
作者威廉 亚历山大 出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8 i& V# W! N5 B5 j/ N$ a8 j

* O/ z- ~) q' i$ a/ i* R$ F
+ b. X& g. u( n) y$ {% C) i, S; ^2 w6 P; I
  
, K( h- e; y; u/ {/ P$ ~
" z) Z2 T' v  F' Q. F. ^  乾隆皇帝六十大寿宴群叟刊印年代1788年
  \; L- A; @8 z! O作者I.S.赫尔曼1 [( b) p% \5 t1 j/ c6 v: ?/ g

( Y  ~: s: \$ x) n2 V" k1 u( r2 {! I4 K
! O) R) h" I6 w1 y6 B$ E
  # N0 D- U. a3 G

8 F4 v8 P4 a1 X* U  光绪大轿进京刊印年代1902年作者F.玛塔尼亚 7 a5 G/ t9 r7 {' M9 V8 J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 k* u- q; g8 v
7 F: n, J! C) [/ W0 U) m0 o5 y2 w( g5 _$ g

; I' c/ |, z& U: y) Q9 e  1 L' @5 {& I' C2 X) W; I% B
 / ~: B! h* t4 Z, l4 Z$ p" V5 O; h9 ]
 回京后的第一场接见刊印年代1902年
, C2 v9 j% x: v! C: C" j2 W
* t: L: K% h0 s4 P& T) k; Z0 F' d' ~* ?
/ n8 x- P7 i: v3 V, L
  4 d" j. b" A9 U8 m, x1 Q* ]% [: ]

  t7 x- {+ a; o  清明祭扫刊印年代1901年
5 x6 t* }5 m  A1 X* |- ?4 n作者维克多8226;普鲁特出处《环球》
; t# f( p) b1 b1 L) @: }
; U: q, O0 y6 q/ R5 f" S' T8 n9 L4 Z2 }- ]

6 F% N/ \3 n" R9 G1 y) z; p7 {  0 S0 }) x0 }5 f7 ~* F4 A
3 M6 c& a; m' w" ]+ C( w$ n
  冰上童趣与北京出租车刊印年代1861年 % x1 G; ]0 a- S+ i: |: ]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 m0 X$ o. H( @5 x* U( y# |, x
; O8 r& [4 |6 y1 U# l" a4 }# j/ i
! ?6 U/ z8 D% u  z# M) [
  
$ R4 I3 {& ]& ?* P/ N! ?5 V3 a4 d; Z0 p9 C
  郊区的兵站2 F% U/ _' o2 F$ \- s& ^
/ z; D5 G- `& y; @+ T  A+ p
* T6 K$ D# U& B1 J

. @, u, v% f, r& e3 s8 \5 V  
/ P: _( Z$ y8 o# _7 s+ X  R
( \. r& z; v+ L( M$ ^  外地进京-东路行刊印年代1895年
: }' w& Q: h0 d1 g# E4 J. b/ u作者C.E.弗利普出处《画报》$ I1 Y3 E, ?0 o( a; Q5 E) \6 g5 v; u
+ r8 w# k) Z7 d5 m! ~9 ^2 V6 q
( D: [7 P+ P6 X# X
' g0 d: K5 T  g' e# z
  
' A7 n4 o8 R; a  H0 H, m  R1 v' B/ {4 E
  外地进京-西路行刊印年代1882年
+ u& Q( j( v: ], {) C' ?9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7 c( W; B* `0 h5 ?% F. C& Q

1 C) `& P. \% @7 P9 d7 C1 n2 W
8 c+ a2 I. c& ]: G4 I" j, m. E$ l8 ^0 `. ]+ x7 k
  
+ `. S: l4 E' N) Z8 Z% p: |, @1 X7 J
  外地进京-蒙古行刊印年代1873年 8 {7 b7 f7 U* b7 v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 o) N6 U  o& }5 l& @8 F' }3 H7 z$ V+ j
* o, f$ g5 S$ C% p! x

% H" M/ Y" A! c1 }2 M" Y. ~  
) E. M3 q* w& k1 y) c
8 H+ V; F: x% S% w7 V5 V" k- A+ {: R  在北京南郊的赛马场 6 q5 z- V7 Y! @8 V: l
刊印年代1864年 出处《画报,环球旅行》
" L3 V+ a8 `  `1 k
8 @$ F8 u* ~4 B9 N% F# ~
' R! l, `; `2 m3 b% V" ?3 K. F; a# Q4 u
  % C1 F' H- o, R6 v1 v' k; J

0 m+ X3 r& f7 w9 r  @. |% W  在北京南郊的赛马场
/ V5 v+ h: p7 N刊印年代1867年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F# D2 B! [# W0 d8 B0 I* t

7 ~1 u; X2 S% A  h8 U$ C0 h* Q% B0 q6 [, J& w: P$ [, s1 [

. r" c& D' i  ~  ! W7 L2 l4 r; n8 _# f: H2 f/ J" A
6 u4 e$ B- O  n6 d( F1 U% L; p
  西什库教堂里的祈祷 0 r" o: i4 b! w9 N+ p
刊印年代1900年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8 |  E2 ^- u9 \! t% h6 U9 v9 l' H- s' E- r! F$ L

7 h% g6 }# `. F$ n4 [/ Q" {7 g0 M) K  P3 {
  
0 h1 `8 a. \9 k, I, E  V$ e& J6 Z& U) n
  英国使馆前的一幕刊印年代1892年 ' |& G' s# f# E, Y4 s2 X
作者M.普赖斯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 X- t% B' T; P( S2 O4 v( v
4 K7 a5 \5 w/ }3 ]% G6 O+ V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4 23: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这才是大国之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7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图片相当珍贵啊。感觉非常写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17: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好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0 14: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图片啊  历史的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3 12: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9 f- b/ H/ z% S, i3 a8 b2 W8 Z
清朝是我们最熟知的朝代1 d1 s2 d* T" u( r
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无发展的朝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3 15: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闭关锁国放弃热武器,实在对后世影响太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2: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8: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 呵呵  + e' l* \: X8 {5 l6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5-10 00:41 , Processed in 0.08710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