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为什么”反而更困惑
3 U, I- j: P- n! S8 @: O每个人在分手后,都爱问一个问题:为什么?9 o5 L. X2 r5 ?3 v4 k* y" N% V
1 A9 D* V6 j, a然而当对方给出理由后,有时反而会更困惑。
5 ?7 w. u. p) f9 C: B/ W" S
+ u3 a5 r4 R3 t/ S T6 n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女孩说她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她问为什么。男孩给了很多理由:现在不喜欢她了、家里坚决反对了、对她的感觉已经不是爱了、喜欢的类型和她不一样等等。女孩又问他分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但对方说已经没意义等等回避她。不能理解这些分手借口(attribution)的她,就像被冤枉的判了刑,非常地不知所措和痛苦。一个、二个或者很多个分手的理由都可能解决不了“为什么”这个问题。
9 S, a: H' r( K* g$ a D" ?& y2 E8 T- P
这是为什么呢? o7 |6 h. T2 ^5 r" p! j" n
' P+ ^8 z0 ^( ~2 [ ~. ?
因为分手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感情破裂的最终结局。感情破裂包含各方面的问题,多层次的原因。因此要想搞清楚感情为什么破裂,你需要找到各种原因,并知道这些原因谁先谁后,谁主要谁次要,谁直接谁间接。只有弄清所有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而分手借口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并不能解除疑惑。就像我们考试,考坏了的理由有很多:没复习好、紧张、题难……但是考坏了的真正原因可能就是你复习不充分,不能够举一反三,然后碰到难题,就非常的紧张,导致你答的更差。所以,要想真正明白“为什么”,你需要一个更系统的、更有逻辑的解释(explanation)。* T" V+ y6 [# R
# O6 w6 h' L8 k R- ~
分手借口VS分手解释
( n) V6 G9 H# Y" H分手可能因为一次出轨,长期无法忍受对方某个缺点,或者仅是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分手借口是分手的导火索,一触即发。8 W8 ?3 o( k. D! z, ~
分手解释不单单是一个导致分手的理由,而是人们试图搞清楚感情是怎么走到尽头的。也就是对感情失败的解释。$ a5 h4 B. y W, S
% x. N; X! S: C9 x; W6 R2 i
举个例子:《失恋33天》之陆然和黄小仙的分手
) H2 m# Z( a+ ]6 W+ B【分手借口】陆然劈腿。6 }! s. r0 I4 I
【分手解释】; w( S5 a; a W4 L. e m l+ S
4 D X' {3 _4 d s( N! _
陆然:“黄小仙,我们俩不是一不小心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你仔细想想,我们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每一次吵架你都要把话给说绝了,一个脏字不带,杀伤力却足以让我撞墙一了百了。吵完以后你舒服了,你想过我的感受吗?我每次都像狗一样地腆着脸去找一个台阶下。你每一次都是趾高气昂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你每一次都是高高在上,我要站在底下仰视你。我仰视够了,我受不了了。我仰视得脖子都快断了。你想过吗?全天下就只有你一个人有自尊心吗?我想过,要么我就一辈子仰视你,要么我就带着我自己的自尊心开始我自己新的生活。你是改变不了的,你那颗庞大的自尊心,谁也抵抗不了。我不一样,我想要往前走,你明白吗?”
% ^8 X! J8 I3 @6 f% }1 X
. p |5 x8 J7 y2 b! k' o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分手借口和分手解释有一个重大区别:分手借口,短小精悍,就一句话;分手解释,长篇大论,有矛盾产生、发展和解决,有人物有画面,像个故事。因此,心理学家就给分手解释起了一个名字“分手故事”(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narrative),人们试图搞清楚感情失败的过程就叫做“编故事”(story-making)。# O7 G; Z% t% ^
}. a: q! _ K! h) X& b分手解释 > 分手借口
^; c1 {4 ?# s" p+ q, Z x分手解释具体比分手借口好在哪呢?, e7 _7 m- o* o; K
3 u8 b2 g) K6 i( [
1 数量
( I- g* f) {4 {& Y# A* e, z分手解释=分手借口+分手借口+……+分手借口
6 ?( S7 e! F( B7 f' u' O0 u
1 t. ^5 `6 W, f2 内容
, @6 q, O3 u) d! H( ?分手解释通常包含很多情节,人物和相关的一系列行为。" h1 `# ?! R- Q, ~
分手借口通常只是一个原因,无情节,人物少,行为更少。* @1 a& p& c6 d+ }% ?% D4 m
以上面陆然和黄小仙的例子来看,分手借口只涉及了一个人(陆然),一个行为(劈腿),可是分手解释却涵盖了两个人(陆然+黄小仙)和多个行为(吵架、撞墙、仰视…),像故事一样。
3 z* K6 N. o' H' g7 _, r
) C7 r' g8 k7 ? Z) c3 质量! w. x3 y. B, Z1 @8 \
(1)分手解释比较具体;分手借口比较含糊。7 Y. r: O( H! t7 i; D c5 m
分手借口常常很模糊。如“你这人太好了,我配不上你”。可是并没有指出哪里配不上,哪里不够好。5 t; i* f d0 T* |+ b: }' ?
6 g1 u+ U! S5 y2 c* {% w分手解释会包含一些更具体的理由,比如“不是你的问题,都怪我不好。我还没做好过日子的准备,想再轻松几年。”
" C; X7 {$ Y' Z6 C2 K4 t2 s/ G6 H0 E; y, c# q" }7 k% {0 P
(2)分手解释比较清晰;分手借口比较混乱。
4 C) {; O0 N7 ?! G. {
4 B& [/ G1 k u; S9 i8 n5 \还以“你这人太好了,我配不上你”的理由为例。对方会想:“我这么好,你不要我?”这说得通吗?这种没有逻辑的理由只会徒增困惑,让他们受伤的心更痛,并且让他们抱有复合的希望。陆然的解释是不是让你感觉醍醐灌顶?从吵架到没有台阶到贴着脸道歉到最终忍受不了,到开始新生活(找了另一个,劈腿)。
: O1 Y7 C# \* U0 B# v) h1 v" }1 T9 N/ y' v. ^* A% Q! C( m7 q
综上所述,分手解释是能解开心中迷惑的关键,而分手借口是增加迷惑的毒药。要想知道为什么分手,就别问为什么。因为问“为什么”得到的都是一个或几个分手借口,而不是分手解释。( f% o7 ]- L( D9 g- J
! n4 e" S/ @/ [0 [8 s: x* B
那该怎么问呢?你可以学习陆然说的那句话: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 X4 }$ u/ c. W3 f, ]+ M2 Q* u8 T. f; d) j) p
只要想得通,就能放得下 }. S! D! U2 |( Y- h, v
机制:分手解释让伤口恢复; q8 W9 g2 H# {- M
解释的好坏会影响失恋后心理调节。解释得越好,心理调节的就越快。8 H9 q n" ~4 v, c
这是为什么呢?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基因遗传研究所罗伯特•维斯(Robert S. Weiss)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很清楚地解释分手失败的原因,那么他就会明白这段失败的感情并不是一个不小心,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可以说,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这样,如果以后发生同样的问题,他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它,避免感情再次失败。
% {9 ]: L0 p. H% c
8 o# j0 I- d9 r' c这种掌控感对我们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消除“再怎么努力,他也不爱我”“为什么你就不是我的了”等等消极想法。同时,当分手的困惑不再纠缠我们时,我们也可以给这段感情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 ?: U0 {( Y6 i2 P: ^& i+ M& v/ d) e/ D' u+ F/ @% }* c- c" f
那么怎么衡量一个分手解释的好坏呢?我们无法测量。由于解释的形式很像故事,当解释的越好,分手故事就越是前后一致,逻辑顺畅。因此,可以用分手故事的完整性作为解释好坏的评判标准——分手故事越完整,越有逻辑,就代表解释的越好。反之,那些前后矛盾、故事情节不连贯,无逻辑就代表解释的越差。
! b+ W3 N6 U7 A9 A f# c+ W) N- }9 T0 d. L
因此研究人员招募了很多被试,让他们从自己以往的经历中,选择一段比较在意的感情,并写一个故事来描述分手这件事情(不问为什么分手,避免参与者回答分手借口,而不是给出一个分手解释)。研究者通过分析分手故事的完整、连贯性、逻辑好坏来探索解释的好坏真的与心理调节的关系。
7 v/ Y w2 z0 y: O$ o$ z8 O! L$ x |7 M0 y
看下面两个人的分手故事:0 ^/ l( C% j: o2 _$ j+ Y
: B9 Y) ^. v) v: H4 w) {# B故事1:我们的感情那时候还不错,我就跟我的家人一起外出旅游,大概有2、3周。当我回来后,她开始很高兴,后来老躲着我。我装作不在意。过了一阵,我去找她,问她是不是躲着我,没想到她提出了分手。分手后的几个星期,我一直在左思右想是谁导致的分手和其它一些事。我已经有6个月没有见到她了。
) p, x: G/ i/ y6 S. g# ~6 e4 _# M6 L
- l! d2 {8 L% t% D4 x# G故事2:我们在联谊派对认识并且开始交往。他很幽默、风趣特别有魅力,比我大三岁,很时尚……他一周会约我出去一次,每次我们都玩的很开心。然而过了一阵,我发现我们对生活的看法不太一样,信仰也不同。(我觉得)他想找一个年龄大一点、身材好一点(他之前的女朋友是健身教练)、还能跟他睡觉的女朋友。而我是一个略微超重,反对婚前性行为的高三学生。
S' q% Q- G% f+ n7 y2 \! }% j: I1 b3 ?! ]3 J2 t1 a# a9 P: R
是不是发现故事1思维混乱,而故事2非常顺畅?经研究验证发现:故事前后越一致、逻辑越顺畅,心理调节能力越强。也就是说我们越明白为什么会分手(好解释),就越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7 K3 u, f3 ]- f5 `
- a7 \+ C7 }* l1 r2 c如果自己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极好的。遗憾的是人们很难意识到感情失败的问题所在。所以下次分手时,不要问对方为什么,因为分手借口再多,也消除不了你的困惑。而要问他“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U/ i7 i2 B9 T8 m2 g
0 `/ e- N- f! g' P* |& p, s
PS: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过你,有责任,他会告诉你;如果他不回答,那很可能是他当初只是想玩一玩,腻了就分。这时你要像主君一样,在心里坚定的对他说“滚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他也想不明白,只是对你突然没感觉了。这时候,你就要靠自己,自行创造一个更好的解释。) H3 M- B9 L- D" [- F
6 U7 P8 {7 }$ x! k4 L9 _
编辑的话:本文作者正在制作“失恋33天,制作科学的失恋手册”,并加入了果壳网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期待这个造福众人的手册顺利出炉。8 O0 \: o' G+ a9 |6 P
# L! u) a" c% L% w. H8 U/ a+ o
参考文献# T5 u. [$ F* a/ o' r
Kellas, J.K., Manusov,V. (2003) What’s in a st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rrative completeness and adjustment to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3): 285–307
& o) G; b* e/ p' N R1 O* e
: I0 t, a4 y# S4 l7 X7 }2 ?Cooper, L. (2011) Getting Over a Relationship Breakup: Testing Two Interventions to Facilitate Recovery.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to the Faculty of the Graduate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