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4721|回复: 10

长痘痘的同志注意:为大家解答防治痤疮、青春痘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9 09: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少年男女,正是皮肤最富有光彩的时期,但这个年龄由于激素分泌旺盛,很容易得一种俗称叫“青春痘”的疾病。这种病在医学上叫做痤疮,它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发病率高。
7 N! [1 {. K1 q3 I$ G' \) {    这里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痤疮的一般知识,大家如果有问题和疑问,包括护肤、养肤等问题,就在这里提问,我会就相关问题解答大家,如果问题过于复杂,我会请教专家后再向大家解答。祝愿大家都有青春靓丽的肌肤!
 楼主| 发表于 2006-3-19 09: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一:% G7 y, e# i' f. L8 f& x

, _) [, @8 \$ h+ G( i9 @    有报导,青少年中发病率为45-90%,13岁以前患病率女高于男,多为闭合型(丘疹型)。13岁以后男高于女,皮损为多样化。目前其发病年龄已多极化,不再是青少年专利,总体女性多于男性。   ' v* ?+ G" d4 W+ |( l
    一、发病情况
) a" x# E; Q/ k) r5 p& j    临床表现,部位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脂区,偶而也发生于其它部位,对称分布,颜面中央尤其是鼻部及眼眶周围常不受侵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O( }# r! r! c  z    丘疹性痤疮   皮损以炎症性丘疹为主,丘疹中央可有黑头粉刺或半透明的脂栓。  
9 S2 |% y$ i# D: Q    脓疱性痤疮   皮损以脓疱、炎症丘疹为主,脓疱多发生于丘疹顶端,破溃后有粘稠的脓液流出。+ i$ M8 A- Y9 D5 l: Z. A% f
    硬结性痤疮   炎症浸润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发展成厚壁的结节,大小不等,呈暗红或紫红色。持续时间长,有的逐渐吸收,有的化脓破溃形成瘢痕。" B# ^+ h/ I) S% s/ B0 t
    囊肿性痤疮   除以上皮疹外深部的炎症也可形成巨大的脓肿,有的含有较大的黑头粉刺,在囊肿内含有带血的胶冻状脓液,以后发生明显的瘢痕,有的形成瘢痕疙瘩。
, E2 B% T( n$ d7 |4 T9 C/ x    萎缩性痤疮   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瘢痕。
7 \- _/ e( l! q; G; x3 F& @) W聚合性痤疮   是痤疮中最严重的一型,包括各种类型损害,其中有粉刺、丘疹、脓疱、脓肿、囊肿及破溃流脓的瘘管,愈合后形成显著的瘢痕疙瘩,有的患者损害发生在背部下方、臀部及股部。% v: J: J, v# O" H6 F7 d" }0 T
   另外,还有坏死性痤疮、新生儿痤疮等。
4 Y$ B1 @/ _1 N- H. w, I6 @
& u( b; p+ w6 Z     临床上根据其轻重采用Ⅰ-Ⅳ度分类法:  7 u% f# n3 x6 w% T/ l& G% y
   Ⅰ度(轻)         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症性皮疹,散发" E: E- K- f$ g8 }5 K
   Ⅱ度(中等)    Ⅰ度加浅在性脓疱,炎症皮疹数目增多,限于面部( D, }, ^6 L9 {) x! J
    Ⅲ(重)       Ⅱ度加深在性炎性皮疹,发生在面、颈及胸背部8 V0 u: J& O) W6 x' @! A
    Ⅳ(重度)    Ⅲ度加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在上半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3: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5: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麽治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21: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病因病机
# B! H+ P9 b* m5 d     一、现代医学认为寻常痤疮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有雄性素作用及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及炎症反应等4个方面。8 R. v( Y. ?- ]9 i3 N6 E* T- ~
   皮脂腺功能亢进 →  P.acne的作用
8 W/ A8 f1 L* R* Y6 o+ l                ↓             ↓! F" d3 \) U9 W3 S, e+ L( B6 z
   漏斗部角化过度 →  宿主的炎症反应7 c9 x! o/ _5 B, b, Y
               ↓              ↓           
+ ^3 \; n- }; c粉刺(开放  闭合)    脓疱 → 丘疹→ 结节→囊肿→瘢痕形成
" i4 o4 ]+ H+ l/ t# W3 ?                                      . O) A/ X! Y& {1 |/ f
   (1)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异常角化  这种异常的角化可使毛孔堵塞,内容物排出不畅而堆积,形成微粉刺。以后进一步形成粉刺,近来研究表明皮脂中的亚油酸与毛囊口异常角化有关。痤疮患者此亚油酸水平降低。$ A  a: G7 p5 g3 r$ N# t
   (2)皮脂分泌增多    痤疮患者局部皮脂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可能与雄性素的作用有关,给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
3 s* a9 r& X  H   (3)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主要与痤疮丙酸杆菌(PA)的感染有关。痤疮患者PA数量增加;抗菌治疗后PA减少且与临床症状有平行关系;PA耐药导致治疗失败。
5 H. u9 S8 u0 I7 g2 Z0 K; P3 `  T   (4)内分泌   主要与雄激素代谢有关,研究表明部分女性患者循环中雄性素增高,也有实验表明皮损区二氢睾酮明显增加,说明雄性素的局部代谢异常也与发病有关。- }: q5 r  R0 B0 ~" [- C( i
   (5)遗传   基本认为是多基因遗传,但因有很多因素影响,故从遗传学角度难以预测其发病及严重性。
/ n+ Q# Y0 f6 x, l  (6)系统性用药   雄性素、避孕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卤族元素的药物(碘剂、溴剂)、抗结核药、抗癫痫药等。
, L8 R9 w2 [* s! T  (7)其他   潮湿、热、情绪压抑、外伤、饮食等也有关。
: e9 C9 A, B& ]$ \9 A' U& \8 Z; w! H) L0 C0 t% R
   二、 中医认为痤疮属肺凤粉刺范畴。从文献可以看出痤疮的发病与肺热有关。临床中患者多为青年阳盛之体,阳常有余,多伴有热象,加之进食发物或精神紧张,外用品刺激等,则易出现热毒袭于上部而成为痤疮。在本病过程中热毒贯穿始终,随着热毒入侵,由表及里,由经入络,病情逐渐加重,最终热毒阻滞经络,生瘀生痰,热痰瘀结而致囊肿结节。8 W* W; d) S1 J2 H
   (1)肺经风热:面鼻属肺,肺卫不固,外感风热,肺经风热蕴阻肌肤,肌肤不和,而致本病。
# |5 N( y9 g9 ^) X: i) J+ Q$ V   (2)肠胃湿热: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刺激之物,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结于肠内,不能下达,反而上逆,阻于肌肤而成。# z/ }% H( z. u
  (3)痰瘀互结:热瘀互结阻滞经络,津液不得输布,煎熬成痰,痰热互结而成。
; U$ b3 z. g, E6 X: g3 A- i  (4)脾虚湿热:脾虚则水湿不得运化,积聚于里,蕴而生热,湿热胶结上蒸颜面而成。' i2 J8 V& V1 s7 d1 ]+ o3 i( E# u
  (5)热毒夹瘀:热毒炽盛壅遏气血形成瘀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21: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治疗方法
, c) g/ O+ h1 Z9 N- a/ ?* g$ N- W
- f& T4 T3 l! l2 h* u   (一) 西医治疗痤疮主要是抗雄性素,雌性激素及抗雄性激素类药,黄体酮、口服避孕药、达因-35、复方炔若酮、安体舒通、乙烯雌酚等。
/ C4 ?7 O# U3 h+ c4 ~5 s9 g+ R   抑制皮脂腺功能及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维A酸类药,维胺脂、异维A酸等。0 [& S  d% e& q: t
   抑制毛囊皮脂单位微生物生长及抑制炎症。抗生素类药,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氯洁霉素、灭滴宁、过氧化苯甲酰、锌制剂等。某些重度炎症明显的患者。$ s3 q( \9 B9 q% _- y. |  L
   特殊需要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最好合用维甲酸及抗生素。
- W$ S+ I- v9 M, J# u: B   ⑴轻度(Ⅰ级)痤疮:治疗主要是针对消除粉刺。其次针对少数炎症丘疹以及去脂的目的。
& Q7 }) m: d) d" p) D3 Q# Y4 l4 `& D   ①对男女皮肤白、薄而红的高发年龄段的患者:每日晨用温水肥皂洗面擦干后,针对少数炎症丘疹可外用1﹪克林霉素凝胶或4﹪烟酰胺霜。针对去除粉刺选用抗角化药,如维胺脂霜或凝胶或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1周后减至每隔日1次,有条件时也可作药物面膜,并挤压出已有的粉刺。针对少数炎症丘疹和去脂的药可口服四环素250mg每日3次或多西环素0.1g每日2次,1周后减至每日1次。疗程一般6-8周。为预防复发在皮损完全消退后可经常涂用抗角化药物(如维胺脂霜或阿达帕林凝胶或0.025﹪维A酸霜)作维持治疗4个月。 . x8 O. b! Y/ d- z; P
   ②对男女皮肤较厚、皮脂较多的患者:针对粉刺可先作药物面膜并挤出粉刺,每日晨用温水肥皂洗面,或用复方乳酸溶液(令肤适)洗面,然后再用清水洗去,擦干后针对少数炎症丘疹,外用1﹪克林霉素凝胶。针对粉刺可选用0.1﹪阿达帕林凝胶或0.05﹪他扎罗丁凝胶或0.025﹪维A酸霜。口服抗炎药同前。预防复发在皮损消退之后经常涂用维A酸类药。如维胺脂霜、阿达帕林凝胶或0.025﹪维A酸霜,维持治疗4-6个月。
$ B. g. ~2 U$ U( m+ h   ⑵中度Ⅱ-Ⅲ级痤疮:以消除粉刺并针对多数的炎症丘疹以及去除皮脂的治疗为主,疗程适当延长。8 T! y3 m5 t7 p0 ~% M# v$ o
   ①男女皮肤白、薄而红的患者:针对粉刺可先做药物面膜并挤出粉刺,每晨用温水肥皂洗面,外用1﹪克林霉素凝胶或2.5﹪过氧苯甲酰凝胶。为消除粉刺外用维胺脂霜或膏,也可用1﹪阿达帕林凝胶,2周后减至每隔日1次。针对炎症损害口服四环素或多西环素(用法如前)加甲氧苄啶(TMP)0.1g每日2次为消除皮脂过多可加服异维A酸10mg,每日2次,但必须停用四环素改用红霉素,疗程一般6-8周,达Ⅲ级者减药维持4个月。8 W0 t! k" A7 N
   ②男女皮肤厚、粗、皮脂多者:针对粉刺可先做药物面膜并挤出粉刺,每晨用温热水肥皂洗面,亦可用复方乳酸溶液擦面,然后再用清水洗去擦干后外用1﹪克林霉素凝胶或5﹪过氧苯甲酰凝胶。去除粉刺可以选用阿达帕林凝胶或他扎罗丁凝胶或维A酸霜每晚1次。杀菌去脂可选用2.5-5﹪过氧苯甲酰凝胶或1﹪克林霉素凝胶或必麦森(为红霉素与过氧苯甲酰复方制剂),每日1次。口服同前。对异维A酸有禁忌者可选用抗雄激素药物,女性选用达英-35,月经来潮第1日或第5日服用每日1片共21D。服完停7D再用第2个疗程。男性可口服丹参酮4片,每日3次,连服4个月。皮脂分泌多、有个别结节出现者可服用异维A酸10mg每日2次(避用四环素),疗程一般6-12周,视病情减药维持治疗4个月。
: _% {9 s. r8 u$ o    ⑶重度Ⅳ级痤疮:除与中度Ⅲ级治疗相同之外,其不同点:
- _$ \' [$ S3 I5 z  Y0 R: @    ①内服红霉素250-500mg日4次,加服异维A酸10mg日3次(肝功能正常者),疗程一般8-12周,然后减药维持6个月。& h; v5 r* X7 G, u: [
   ②炎症明显者应加服氨苯砜25mg日3次,1周后如血常规正常,可改用50mg日2次(每半个月复查血常规),加服甲氧苄啶0.1g日2次。6 o- D) T. }0 h
   ③对异维A酸有禁忌时可加用抗雄激素药物。女性可服用螺内酯20mg每日2-3次或达英-35,用法同前。男性用抗雄激素药物要慎重,可短期选用西米替丁0.2g每日2次。也可应用地塞米松0.375mg每晚服用或口服丹参酮4片,日3次,连服4-6个月。
! R4 z* m3 p% a疗程 抗生素:6-12周;性激素:1-6年;维甲酸:4月5 n  _  f. O- m

$ b) {! w" P+ X& W  (二)中医辩证治疗9 d  H- f& i1 [5 c- K: v
   (1)肺经血热型: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疼痛或有脓疮,苔薄舌红,脉细数。治宜清热凉血,首选枇杷清肺饮加减。常用药物:有枇杷叶,生地,赤芍,桑白皮,地骨皮,丹皮,黄芩,生山栀,生石膏,蛇舌草,生山查,生草。
2 m; J; S  f# L- W- T  X$ g/ i. h   (2)肠胃湿热型:皮疹红肿疼痛,伴有便秘、溲赤,纳呆腹胀,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通腑,首选茵陈蒿汤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赤芍,茵陈,生山栀,黄芩,黄柏,生大黄,蒲公英,生苡仁,东前草,生草。
4 ]  o8 [8 W* V& @% z   (3)痰瘀互结:皮疹经久不愈,炎性结节,囊肿,伴有凹凸不平疤痕,色素沉着,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舌红或暗红,苔薄黄,肪弦滑。治宜化痰清热,活血化瘀。首选化瘀散结丸。常用药:全瓜萎、胆南星、陈皮、半夏、昆布、三棱、莪术、桃仁、红花。
1 q  ~8 s) f% v# \/ d   (4)热毒夹瘀型:皮疹以脓疮、炎性丘疹为主,疼痛,伴有口干、口臭、心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治宜清热解毒,治血化瘀,首选五味清毒饮后合黄莲解毒汤加减。常用药:黄芩、黄柏,栀子、石膏、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当归尾、桃仁、红花。, ]0 T( b8 g- Z! E/ p2 ?
   (5)脾虚湿热型:皮疹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或伴有纳呆,便溏,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清热利湿。首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茯苓、白术、淮山药、姜粳、陈皮、白疥、丹参、车前草、蛇舌草。
' g+ T3 s" ^" V   (6)中成药0 C! q* f+ Q/ t2 c' t$ m2 [' A3 H
黄连上清丸  5g  2/日- l* N- f! o7 o4 |1 D  {; q) M
防风通圣丸  5g  2/日
) m0 v9 ?/ E/ M; Y+ C; s" d丹栀逍遥丸  5g  2/日
: v4 m) ]. \9 k. ^, g* c大黄蜇虫丸  5g  2/日
: i( v  b7 _3 s) u) N知柏地黄丸  5g  2/日
; f) B; Y: @3 ~7 {# ~3 v4 f# Z   (7)外治—中药外治5 i0 v. f9 u  B' o0 g
     A法:颠倒散:大黄、硫黄各等分研末,茶水调搽,晚上涂面,晨洗去。# G( K0 }0 q  N: A' Q
     B法:鹅黄散:绿豆粉30克,滑石粉15克,黄柏10克,轻粉10克,共研细末,麻油调搽。
$ J2 C. j" ]2 x" _$ _4 Q. b0 G     C法:轻粉,白附子,黄岑,白芷,防风各3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用以擦洗面部,1-2次/日。
, S5 F  Q: x8 [) y3 [     D法:皂角30克,透骨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汁300毫升,温洗或敷于患处,每日1-2次,7天为1疗程。
6 \) c' r4 y6 F5 e. M- A7 f) F     E法:人参,当归,黄柏各20克,乌梅10克,蜜陀僧5克,白蜂蜜、蛋清各5ml,丝瓜汁10ml,制成白玉膏外用。/ O. W: X0 ~; D! r2 Y
     F法:新鲜芦荟或九里明取汁外搽。$ I0 }6 ]1 H- ]8 _- U* q8 _! j( A
    (8)外治—中药面膜倒膜
% f5 E9 D5 o4 E' w( ]     A法:中药薄荷,苦参,黄芩,葛根,白癣皮,杏仁,白芷,白芨各12克,珍珠粉、冰片各3克,上述药先研细末,过80-120筛,装袋备用。使用时,先进行皮肤清洁工作,然后将药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或搅拌于石膏粉中,均匀涂于面部,暴露口鼻及眼部,30分钟后去膜,洗面紧肤。3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 r. K7 m! U4 _/ R3 m% `, m    B法:中药黄柏100克,黄芩,生地黄,蒲公英各50克,加羊毛脂凡士林等制成霜剂1000克。治疗时患者平卧于床上,清洗皮肤,将霜剂涂于面部,然后将石膏糊倒于面部,待石膏冷却后取下面膜。每周1次,3周为1疗程。! W9 V# T0 Z- d$ m* {
     (9)针灸疗法
- ^2 B" B9 B: O; h  O$ O5 s! L     A法:耳穴埋针:取穴内分泌,按常规埋入,小胶布粘贴固定,7-10天为1疗程。
' W) i# [- Z* @! n& h0 W     B法:穴位注射:取甲氰米胍3毫升加入2%的利多卡因1.5毫升,清毒后在肺俞双侧足三里和曲池穴各注入0.7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共3个疗程。2 x2 p; l$ |' b3 f
     C法:挑刺方法:清毒后,用三棱针挑刺脊柱两侧旁开2寸处与脊突平行点上,由脊至腰部,每侧约10-12针,挑刺毕,用力挤出1-2滴血为度,用干棉球擦去血液。疗程:每隔日挑1次,8-10次为1疗程,有效可继续挑刺,直到痊愈,无效则停用该疗法。
  T1 O& X- D8 s     D法:双手拇指腹以推法:在患者脊柱正中线旁开3-5厘米处,从第12胸椎到第1胸椎作自下而上的运动,待皮肤出现红点后,作常规清毒,以左手拇指将红点夹起,右手执三棱针斜向迅速入皮约5毫米,然后针尖向前用力挑起,将部分纤维组织挑断即可。0 k4 t7 m5 _( S
# _' e/ [3 L! ^3 k: ]! h8 J# Z
    (三)忌口
% A" u- ~0 l/ k' R' ^8 ?5 u     A燥热食品
* q2 E$ S/ H/ u. a          煎炸食品、烧烤、瓜子等燥热,易上火的食品。
1 @% b  D: P- z  N& Z; d    B甜味食品/ p$ O, z9 n: M  }, P0 V7 H
          要知道痤疮丙杆菌可是喜欢甜的哦,所以甜味的东西少吃,特别是巧克力、冰激凌、奶油等。
9 F0 O' J* a4 \    C发物! D7 i4 r. V1 p7 B$ k1 u* R
         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F4 K) t9 A7 U7 P1 C
        发物的范围很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5 |( o+ j3 Y& g$ ?' ~  d
        1、食用菌类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0 Z* {( u& ~' M0 ]: B$ \% i% e
         2、海腥类 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h8 D2 k& |) Y3 Q4 h       3、蔬菜类 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 I5 p8 @9 W% r. a9 q$ h+ j# R
       4、果品类 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8 x' V9 _9 G6 g: ]      5、禽畜类 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D. f' b  q9 l4 U6 H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酒酿及葱、蒜、韭菜等。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7 `9 T3 |. V8 y0 z. Y) S/ \& m6 y     发物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易方面由于发物具有的催发或诱发作用,食疗上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使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又如多食海腥发物以催发牛痘等,都是利用了发物具有的透发作用。, c. I' e& q" ?. k
     对于痤疮患者,以上食品慎重选用。
. v8 E, d7 ]2 s; x! ]    此外,多吃蔬菜水果也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21: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治疗痤疮,请到各正规的公立非盈利性医院治疗,对一些小广告和医院切勿相信。
+ \3 p: R" G9 i2 p  M    (2)治疗痤疮,应该首选祖国传统的中医。现代医学,只是从改善皮肤炎症,消炎,改善皮肤角质等发面入手,虽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复发。对于久治不愈者言,中医从五脏六腑入手辩证论治,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9 t1 R/ C$ u+ z   (3)一些美容院进行的美容性治疗,多为治标之策,长期依赖美容性治疗会给皮肤带来损害,选择时应该慎重。对于通过医学治疗,不再发病者,对于遗留的色素以及疤痕等可以考虑通过激光、光子等现代手段解决,但由于现在学界对于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尚有争论,建议理性选择。
3 t  ]( t7 g0 }; r0 g6 e- V2 E  (4)治疗痤疮,重在坚持。特别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不熬夜等。切忌抠挤患处,必要时需使用粉刺针轻轻去除。不要吃燥热、辛辣、腌制等食品,烧烤、臭豆腐、方便面、巧克力、冰激凌等甜的、燥的东西更应忌口。此外,注意不要吃发物,如:鸭、鹅、韭菜、蘑菇、笋等。关于发物的知识,我将会在本贴介绍。
0 h# G4 N( [9 U+ M    祝大家早日康复!只要青春,不要痘!
' K8 o% ~0 p1 T; V- s0 h0 C   大家对于各自的病况或者相关疑问,可以跟贴咨询。我会给与回答,对于较为复杂的,我将请资深专家为大家解答。对于提供病情详细,具有可指导治疗性的,我会给出具体治疗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4 20: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背上长豆豆了,好几年了,现在一到天热豆豆就一颗颗往外冒,天冷的时候背部就是好多斑点,看了好多医生,医生说时青春豆,配了硫磺皂洗背部,还配了,海洋粉刺立消净,结果好像不起什么作用,之后去浴室洗澡的时候,搓背师傅说要经常用浴盐洗,背上的豆豆好烦人啊,胸前也有一点,几粒,最主要时背部,太多了,斑点吓死人的,紧急求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4 20: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豆豆,说明大家还青春呵,,:lol;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4 2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这么复杂  如果是重庆的朋友 我可以推荐西南医院的医治豆豆的好药  超好超便宜  面刺霜  静肤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10-6 06:06 , Processed in 0.06393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