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挥白镪几番虾钓鳖 醉红楼一夜柳穿鱼
' M. g2 f4 C$ X- p9 k. ~1 S1 _ , y8 D5 {4 ?* h4 e0 A9 G8 M
& r6 Z/ K$ d1 P! \9 |
满庭芳:. ~/ G. m+ R! B. d
白眼看他,红尘笑咱,千金缔结休夸。
6 T% j p+ P G) d6 v v9 J 你贪我爱,总是眼前花。
- I; w ~, n! Z 世上几多俊俏,下场头流落天涯。5 |+ V6 @: @! o; i
须信道,年华荏苒,莫悔念头差。- M$ e* H5 @+ _, c2 h- w
这个词儿,一半说着小官,一半说了大老。
! X* g5 {* P+ k& A4 R9 x! s 怎么倒先说做大老的?只看近来有等好撒漫主顾,不肯爱惜一些钱钞,好干的是那风流事情。# O" v+ |) @, N- T; A2 c
见着一个男色,便下了心腹,用尽刻苦工夫,催到一年半载,决然要弄上手。) x. z7 q4 [) t x, U8 e, B5 E2 R X
纵是那从来不肯相处朋友的,听他那一甜言媚语派头的说话,免不得要上了他的香饵。
$ N; A% d" A. f p: p 若遇那一种专好卖了馄饨买面吃的小官,见了钱钞,虽是不肯放过,还略存了些儿体面,情愿把自己的后孔,去换别人的前孔,见了那样大老官,不必你先有他的意思,他倒先打点你的念头。! G5 w5 }3 I4 y
这正是俗语道得好,鸡儿换盐,两不见钱。6 s% c. @" @1 L" ]( B, {
各自得便宜的所在。$ e2 C) f) K' R i+ F& h0 I' C
如今就把这样的说一个来。& O3 U" s# i+ N6 v9 r( w6 O
昔日洛阳城中有个小官,名唤裴幼娘。( T( [2 T7 E6 g) K& B( P* D2 L
你说一个男人,怎么倒叫了女人的名字?人都不晓得。 d- J7 Q$ X+ L" m. \" v, G
这裴幼娘虽是个男儿,倒晓得了一身女人的技艺。
' }0 D- C2 c7 C! U1 S% z9 Q 除了他日常间所长的琴棋书画外,那些刺凤挑鸾,拈红纳绣,一应女工针指,般般精谙。
2 G0 L/ g ?& l 洛阳城中晓得的,都羡慕他,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
6 {. x7 P C2 u1 n' _# c t8 M% q 年纪可有十五六岁,生得十分标致,真个是个小官魁首。
% S6 u7 D/ M8 x% y 就是那些女子班头,见他也要声声喝采。
* _, X2 [/ H$ O- n3 m6 n 怎见是魁首处?捣练子香作骨,玉为肌,芙蓉作面,柳为眉,俊眼何曾凝碧水,芳唇端不点胭脂。# ^7 o6 l" {1 [4 I+ a
这裴幼娘却又有个大值钱的所在,晓得自己有了几分颜色,自有那识得的不肯放过。 ` S* B) {! w: G7 |& l0 I
再不像如今这些做小官的,就肯轻易跌倒滥相处一个朋友。
s0 f. \8 _4 z 往来的,都是贵侣豪流。
( Q- D3 N( h2 [1 l' m9 K 那些一窍不通,凭着几贯钱神,装腔做势的这样愚夫俗子,见了他只好背后把舌头伸进伸出,那里能够得个亲近。% f% @( N5 P/ m/ q; g$ [
一日,是暮春天气。
0 y0 |6 h# S) P# f 在家没些事干,正取了针线打点做些花朵儿消闲耍子。
7 W# O% L5 W/ a; p. k 只听得有人扣门,连忙起身闻看,恰是个卖草药的先生来寻他。
7 c6 p8 {- S6 Q" D2 u: v$ | 说话的,你才说得几句便把人捉了破绽,方才道这裴幼娘从来不与愚夫俗子往来,这个草药先生有甚么高贵,却又与他相熟。
" q/ c# }2 P" M9 I$ s/ T; f 有一说,这草药先生不是别人,就是他嫡亲的舅舅,唤名詹复生,一向原在京师里,卖些草药。: D% F. M( }1 l
后来该得有了时运,遇着几个大老先生作兴,遂撇下了草药担子,便改做了个官料郎中,个把月前才到得家。
, e0 E* }3 g. ^) ~ 这日正来寻了外甥到郊外去耍子。3 _# ]& {& n- P6 t1 U: Q4 \) n
裴幼娘开门,见是舅舅,便倒身唱唱道:“舅舅这几日缘何不到我家走走?”9 } i o3 h {) h# b8 c
詹复生笑道:“今日不然,还没有工夫走来。昨日京中有个大老先生,为书寄来与我,要找替他寻几味草药,随即就要带进里面去,合那助阳丸。我一个往郊外去没些兴趣,特来邀你同去走走。”& A, U6 N, g- l
裴幼娘见舅舅要他同去,难道有甚推托。6 H- W$ _6 C, E }
便走到里面换了衣服,就随詹复生同去。* Z' ?# N) F, B2 {2 ^
出了西城,只见果然好一派暮春光景:红杏开阑,绛桃放尽。( z& m5 x S; I
绿杨枝上几声啼鸟,闲来几点流莺。7 y& |/ @& s( ]& ^ q
芳草坡前,一对游蜂,引着一双浪蝶,芳郊里来往纷纭。 S; G* V3 h7 G
杂沓的车填马隘,画楼中笙歌缭绕。
8 D w+ ~5 D1 E7 B" ~. q, e" R 簇随着才子佳人,绿瘦红肥,正是赏花天气。+ O. R" O) X* _: q/ S) {1 p
风恬日暖,分明淑景时光。
8 M6 s/ ^: v# A% c% _% i 詹复生同了裴幼娘来到西郊。! w# C$ u9 P+ Z! }. H# ~
一路上游游玩玩,问柳寻花。. r% M- d# z* V" `% |
看了那些景致,连个寻草药的念头都忘怀了。3 P+ e* ~8 R7 P) j) N: y
两个说说笑笑,不多时早到了一座庄居。" }7 \/ e& C9 f" N7 h
你道这个庄,是那一家的?就是洛阳城中郑司牧所建。 Y7 E+ V% C* v1 `
恰才造得没多两年,果然说不尽的齐整。
4 u4 }1 R. l, m+ X7 y 你看那个管庄的好不惫懒,凡是有人要走进去看看,他就做作起来,必竟要掯勒你几个钱儿买酒吃,才放进去。1 W d0 @7 I. S
詹复生也只得送了他几个酒钱,才同了裴幼娘走进庄门。6 |3 v; {6 ^% B" T
仔细一看,果然好个洞天:花屏路【尧走之底】,秀石峰堆。
2 r# b. q* i( R# P( i" y 幽涧鱼潜,随向碧波跃出。
8 r0 d: g7 `6 v% _ A* }% O# i6 p 画梁燕去,还寻旧垒飞来。
8 J: Y/ X+ j) s5 r; P, m3 D, ? 曲槛旁边,芍药栏斜。
* {8 S# {$ s T& S- r1 b 对荼蘩架,小桥左右,秋千院相连歌舞台。
, g2 c+ u; S! i- Y: M 宛啭莺颤,最喜弦歌并奏。+ ]. t" A7 L# I( J5 }# C
芳菲红紫,偏愁风雨相催。0 \: z6 j3 M" f6 S5 D6 X
正是一点红尘飞不到,分明人世小蓬莱。: h" R0 ]$ Q0 |; j
他两个看了一处,又是一处。( g3 F# i3 \ j0 F
看得有趣,竟也不思量出来。; G" ~. g: @' q
渐渐到了夕阳西下,方才打点动身。
& |7 e( W1 u m$ I5 n2 g/ ]; i 走不数步,恰好那璧厢也有一个少年后生,同了个未冠走来。
! x, }) u! |3 S) R 你看那少年如何打扮?穿一件大袖子短身材的华服,戴一顶拖两条披一片的苏巾。
. m/ P4 b _1 q: Z 白水袜新鲜时样,红套鞋浅面低跟。' T4 ~' q3 L- {0 _
整衣处浑身沉速,开扇时满面真金。
, b8 n4 c5 r5 k% b% X# K 冠冕从儒,不是寻常俗士。5 |- R, n. _, D' I; v
清奇带秀,谩夸洛下书生。9 W z! W T1 P3 L( v
你道这后生姓甚名谁,那里人氏?原来是洛阳一个有名秀士,姓韩名涛。# L* d3 ^4 t5 A8 I
那个未冠,唤做杨若芝,就是韩涛包在身边的小官。
+ q9 j+ A! p3 e3 E3 A0 x! S 他两个正在里面耍子,也因天色将晚,■待打点出来。. x; \5 H& n7 E
那韩涛兴尚未阑,一回走,一回还看个不了。
' V$ L5 C" k/ r$ X8 S. H! m 恰好这杨若芝在后,也正慢慢踱着,猛可的劈面撞见了这裴幼娘,连忙上前,轻轻叫住韩涛道:“你可记得前面那个未冠么?”7 n" y7 T' C/ B7 H
韩涛听说个未冠,便赶近前几步,略把眼来偷瞧了一瞧,摇着头道:“我眼睛里从来不曾见这样一个小官,你可记得是那一家的?”
& o* K% O9 x( T; V- j 杨若芝笑道:“还数你会识小官,见了这个略有些名的,就不记得了。”$ }$ @" m3 ?$ j7 ]6 D# Y2 t
韩涛道:“你敢晓得他么?”7 t8 f) K9 M3 a' p. ^% Z# O
杨若芝道:“这就是洛阳城中有名的裴幼娘。”
* T) L* O% Q5 o$ f& H 韩涛想了一会道:“我一向曾闻此名。原来这个就叫做裴幼娘,真个标致得紧,果然名不虚传。”
9 |0 O1 y, K' w" O1 s5 R 杨若芝道:“韩兄你又来没偶偶了。如今的人,只生得两只耳朵,几时曾有个眼睛。难道略有些名头的就叫做标致?只怕不能够十全十足哩。”3 v" t/ f; B7 Y' w
韩涛晓得他这两句话有些酸意,便不则声,径出了庄门,跟在裴幼娘詹复生后面。直待同进了城,方才各自分路回去。8 C/ z9 u6 I3 o& a; a! j
诗曰:, G( r* c8 y. B m# J4 C4 i
匆匆邂逅半消魂,却恨天涯咫尺分。从此折梅无个便,倩谁传寄陇头春。
' U2 W3 M1 D+ \ 不说他甥舅两人到家的光景。且说那韩涛自见了裴幼娘回去,废寝忘餐,眠思梦想。催了几个更长漏永,撇了几番黄卷青编。镇日闷萦心上,郁结眉头。杨若芝见了这个模样,明知他想在裴幼娘身上。一日特地走到书房里问道:“韩兄,你自那日郊外回来,到今又是好些日子,不知你为了些什么事,终日愁闷不了。”
6 Q! n- x7 l' M% j$ P, _) Q. x 韩涛见他有意询问,却不对他明说,没奈何回答道:“我因母亲年老在堂,桑榆日短,当此春归时节,■物伤情。”; v+ V+ h/ T0 q9 p: s1 d" ~
杨若芝摇头道:“你与我相处这几年,几时见你曾肯把令堂放在心上。兀自真人面前说着假话,你只道我果然不晓得你的心事。”
0 `% V# r) u |1 y3 c( Z2 G 韩涛道:“你晓得我为着那一件?”
+ ]" D; g$ \' z# k) r" ] 杨若芝冷笑一声道:“你的心事不过想在那裴幼娘身上。我倒是个识时务的,若对我实说就先告辞去了,随你两个相处。若是遮遮掩掩,明日有些风吹草动,那个醋罐儿,怪不得我倾翻哩。”
1 }' o2 b% A/ d' P 韩涛被他说着,只得陪笑道:“小厮家这等多心,这样说分明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难道你不如他?”
9 t: E; [4 T- ? 杨若芝道:“不是我夸口。说外貌我不如他,内材他不如我多呢。只怕要我这样体心贴意的朋友,明日便穿了铁草鞋走尽天边路,也还没处寻哩。古人说得好,傍生又不如傍熟的好。”
) f3 y" n+ f- T/ h. K6 X# R 韩涛听了这些说话,又不好认真,又不好作假。正要回答他几句,只见杨若芝就踱了出去,只得耐了性子。自此以后,不觉郁怒交加,遂染成了一个症候。他那母亲见孩儿得了病,心中大不快活,那里晓得他为着那两桩没要紧事上来的。只道他兜着了什么邪祟,便去求神问卜,许愿寻医。那得一些应验,几遭暗里盘问这杨若芝。杨若芝碍着口,却又不好实说。那老人家没处访个病原,时常在背后思想道:“这决是他日常间好拐小官,这番撞着个小官儿了。”+ l! \9 x7 K* c1 v* m: v5 _2 u
一日一日不觉渐渐沉重将来。那些同袍中朋友闻他病体沉重,都来看望,韩涛勉强起来相见。众朋友们道:“这样的病势,十分危笃,如何还不寻个好医人来看治。”
- g" R5 ~9 u3 X* V- b4 [# H( b 韩涛道:“洛阳城中的医人,请遍了,决没有一个治得这个症候的。”
9 U. f8 M/ `" Q# Y6 J4 h 内中一个朋友道:“西街上有个詹复生,绝医得那古怪蹊跷的病,倒去寻他来看看。”
/ [' L0 V5 `- r1 W- T/ n9 b' h" E 韩涛道:“我自不曾闻得有这个医生,恐怕不行时的。察脉不辨理,下药不对科。”
! s$ ]# V* W) L) z& {) x7 e& N 那个朋友道:“他一向原在京师大老先生门下,两三个月前才到家的。如今城里那个不作兴他,■■■不把个轿子抬进抬出,行时得紧哩。”' t/ ~! J) g g# v
韩涛便依了朋友主荐,次日清晨便去接了詹复生到家。原来他两家虽是那日在郊外郑司牧庄里见过,到如今过了许多日子,那里还记得起。0 G0 A% R2 B: I) e6 h/ ]
不道这詹复生也是个好男色的,走到书房里见了这个杨若芝,便起了心。一面按着脉,一面瞧个不了。倒也还亏他没有差错,按了一会便对韩涛道:“这个症候都是郁怒两样结成的,不是那几味寻常药料就可治得,必须要用一块本钱合一料丸剂,早晚服下。然后再服一两贴官料药,使他内外夹攻,才好把那郁怒两家赶散。”! y; C. t" i! ?. X6 w7 Y
这几句原是近日这些医生起发人家的说话。若只下了一两贴官料药,随你有体面的不过送了钱把银子,将就些的多则五分少则三分,不是没了道路。若起发得合,一料丸剂,不要说别的,只那换人参里就要赚他一块,岂不是得个着实肥腻。这韩涛听了便问道:“若是合丸剂,也要先斟酌几味药料才好。”
; M) ?' Y {: B4 F7 H; M 詹复生道:“这脉息里,学生也看得明白。如今倒请把那得病根由细讲一讲,便好斟酌。”
; \* _- e0 [ f r 韩涛一心只要病好,不敢隐讳,便把一句话儿赚了杨若芝出去。然后将那日曾见裴幼娘的说话,细细讲了一遍。詹复生听罢大笑一声道:“原来足下的病,原为着这个原故上起的。那个裴幼娘就是学生的外甥,足下何不早来寻我,可是连这场病都没了。”8 }$ C+ j$ \ [ G; I
韩涛道:“原来就是令甥,却得罪了。” B, ]4 k9 U. ]+ r% A
詹复生道:“不妨。我那舍甥,倒也是个见广识大的。足下若想着他,只依学生一个计策,管取唾手得来。”
- m* Q1 X) t# K3 M8 v9 {0 k 你看他两个说得投机,连个商量合丸剂都丢在一边。韩涛道:“先生若不见罪,就请教一个妙计。只要令甥见一见面,便是十两黄金奉酬。”9 H8 o' M/ z( {9 D n4 S% J
詹复生听得,就打动了念头。想一想看,十两黄金便值百两银子,比适才起发他合丸剂竟差百倍。遂说道:“我舍甥日常间见了那些■辈朋友,极说得来。如今用一个将虾钓鳌的计较,明日待我先到舍甥家里,足下倒央适才那位未冠的来,只说寻我。学生使他两家先见面了,那时学生■用一个打合法,不怕不得相见。”
' V+ S1 f2 b+ O0 n- y- S 韩涛欢喜道:“好一个计策,明早就着他来。还有一说,不知令甥住在那里。”3 y+ A. Q. B+ M7 a$ ~9 b( G) M
詹复生道:“到了西街上问一声裴幼娘,没一个不晓得的。”8 f% c: Y/ n1 R0 [0 N& S
韩涛道:“既然如此,凡事都要托在先生身上。”% ~! K, N/ X" U4 [3 {3 m! Z
詹复生笑道:“十两头足下也要在心。”
$ i7 A& a, @8 `: L C" s# E 你看他药笼也不打开,包儿也不指望,连忙作别起身。那韩涛说了这一会,十分的病霎时间竟减了三分。那母亲见医生去了,便走到书房里来。正要问个详细,看见孩儿脸色猛可的好看了许多,这个快活也不知从那里来的,便道:“果然好一个神医,莫说吃他的药,才见得他一面,你脸上的颜色就好看了许多。”0 D" [3 J/ \8 Y0 v! u( D
韩涛难道好对母亲说是为那事心中快活,只得把几句话儿胡答应了过去。诗曰:心病还将心药医,一番清话拟佳期。萱堂虽解儿颜色,毕竟难明是与非。韩涛事到其间,只得又要看那杨若芝的嘴脸。当晚便唤他来,先把几句宽慰他的话说在前头,再与他商量明早的那一节事情。( z! d$ g! f4 i' z2 r% g
杨若芝却也没奈何应承道:“这个无不从命。朋友们相处,原是你管不得我一生,我靠不得你一世。前番只是你错了念头,指望掩耳偷铃,没有与我商量,所以讲了那些说话。如今你竟把心腹对我商量,巴不得你的病好,终不然坐视其危不成。”
0 p, k; |! B* m 韩涛满心欢喜,早便打发他到裴幼娘家去。这叫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那詹复生先己在外甥家里等候多时。一见杨若芝走到,老大欢喜,就着裴幼娘出来与他相见了。连忙殷殷勤勤,打点午饭款待。你道为何这等殷勤,原来他倒先有心在杨若芝身上。2 w4 l8 S& C. k
三人先把酒来吃了一会,詹复生说说笑笑,讲了许多都是为自己的说话,却不曾有半句为着别人。却好这杨若芝,是个极容易跌倒的小官。见詹复生有心向他,随即装模作样,做出无数恶懒派头。两个眉来眼去,好不调得高兴。旁边裴幼娘看了倒有些难过起来,便起身走了进去。他两个就不吃了午饭,也就动身,裴幼娘便走出来相送。3 J5 ?; [% _0 o. E
詹复生遂同杨若芝到自己家下,才说出几句透心肝的话来。杨若芝就舍着脸皮,才一次上门就被他弄上。一伙也不管韩涛在家凝望。将近到晚,方才回去见那韩涛。韩涛那里得■■先倒着了别人的手去,问道:“你去了一日可得些甚么消息来?”
" a, |, ?( ]% |! P- w d0 W 杨若芝随口答应道:“不要说起裴幼娘一见如故,那詹复生真个有十分为你。”
+ R/ j3 x+ j/ V0 Q) x1 l Z% i8 l 韩涛道:“缘何你不与那裴幼娘同来见我一见?”
& {7 w8 I) f& h) t3 h 杨若芝道:“你又不在行了。俗语有云,紧刮婆娘慢刮要。必须要下些工夫,摧几个日子,才能够上手。”
, w# L# u0 ^" X 韩涛道:“既然如此,不可冷落了,你明日还要去走一遭。只有一件,我明日与你些银子,带去盘缠,省得再去扰那詹复生。”% w/ \8 X5 E( l+ }2 q
到了第二日,韩涛取了一包散碎银子,约有二三两光景,递与杨若芝带在身边使用。' V/ s" Z- Y3 [2 X
杨若芝一连去了四五日,几次都到詹复生家里,何曾踏上那裴幼娘门。
/ a! y! l& K% J! W) {7 \ 去一次就和詹复生弄一回,去了四五次,倒被他弄了四五回。
_$ {) v1 K7 ~/ g; \* ^8 Y 这个韩涛还睡在梦里,自家的小官,先被别人弄得个不耐烦,别人的外甥还不能够得见一面。 ?+ c6 l& V- h7 D
詹复生却才过意不去,又想着他那十两金子,只得用个计较。
; o) K. j2 T6 H+ D, h7 K 一日赚了裴幼娘来见韩涛,韩涛见他一到,把个病都不放在心上,连忙■闵起来,欢喜个不了,詹复生便说了许多打合的话。
' m5 E! H! r, E7 z! } 那些久惯做小官的,只要你把个好体面待他,他自然也还你个好体面。裴幼娘见韩涛是个在行的主顾,也只索就搭上了钩子,两个走动了六七日。那韩涛病体虽然日逐好来,只是还未到手。况且两家都是脸皮嫩的,一个又不好明明说向,一个又不好老实开谈。直待过了半个多月,韩涛病好,便要思量完了那桩风流帐。打点在家动手,又多了杨若芝一双眼睛。
$ i; j* x; e% L) f x; n 这日把他瞒过了,悄地约了裴幼娘来到东街上一个妓者人家,那妈儿便出来相见。原来那妓家见带了一个小官上门,恐怕占了他的趣去,最是不喜欢的。
! G: c( ~' O( S$ h8 O) V 这妈儿又不是这样说,见是韩相公,不敢推却,勉强把个笑堆将下来,就迎到里面,把女儿唤将出来相见。不多时,那女儿走出来,你道如何装扮?! `% E; |8 S; |
鬓躯乌云,眉湾新月。
8 J% ]* D6 I- ?: A 秋水一眶,觑多少撒漫儿郎。6 h7 c2 I0 z1 E$ `) j# y* S
春风满面,迎几个着迷豪杰。
3 x1 I9 G' z4 F! p5 u! r 帐中被底可人处,一捻细杨腰。
5 x9 W4 Y& X8 p$ {. z$ q; e, Q: {+ J* y 背后人前卖俏的,一点丁香舌。) A0 J4 P; w8 B
淡妆巧扮,短短衫儿薄薄罗。
; N) |& G; R S x B. `# F6 k 殚雨尤云,鲜鲜怕子惺惺血。( t9 @0 O' J( W+ r# v
这女儿名唤卫湘卿也,算得是洛阳城中一个有姿色的妓女。出来见是韩相公,忙不及的深深道了个万福,便迎到房里请坐,那妈儿就去打点看茶。他两个进得房来,四下一看,委是铺设齐整。香几上摆一座重价钱的宝鼎,净瓶中插几枝最得意的名花。文具内列两方汉玉图书,都镌着湘卿名字;书架前有几卷唐人册页,尽写的李杜诗章。更有那带草连真,王羲之手就兰亭帖;粗砂细做,时大彬亲制小磁壶。罗帐挽双钩,不是无心邀客坐;绣衾闲半榻,分明有意待人来。
( l9 e7 C' U% @% d. X& B 他两人坐下,卫湘卿问道:“韩相公这一位小相公上姓?高居在那里?”
7 ^% | y- f- _, F9 x) v3 \ 韩涛道:“姓裴,就住在西街上。”
3 V9 X6 W. ]" I, q6 V0 Z 卫湘卿想了一会道:“莫非是西街上的裴幼娘么?”
+ q1 h& ^- M; \9 y# b6 v* V; k9 S3 ]# j 韩涛点头道:“然也,然也。”# @" C! m; D8 v- }3 @/ c+ Q7 O
卫湘卿道:“久闻裴幼娘大名,无缘可会。今日幸得韩相公光降,也挈带得相见一相见。”
8 j! ~, N8 k! c7 G( ] 说话之间,倒换了两巡茶。韩涛就唤妈儿出来,支付他一两银子去做东道。不多时,齐齐整整,安排完备,就向房中摆下,三人饮了一会。毕竟那做妓者的人,作事在行,看饮得不痛快,便起身到文具里取了一付小小骰子,送与韩涛行令,韩涛转递与裴幼娘。幼娘接在手里,就有兴思量开铺。与两家各掷十见,朱窝,一连得酒得色。
; m" I* N0 y5 A2 K8 F6 a 共掷了二十见,倒输了十六七个大杯,先吃得个滥醉。卫湘卿见裴幼娘醉了,便扶他到床上去睡着。此时正中了韩涛计较。两个又吃了一会,不觉更阑夜静。韩涛也假装个酒醉,也倒在他床上。卫湘卿早已明白了,说句笑话道:“韩相公与裴相公一同睡了,我倒打个官铺相陪罢。”, k* D9 A6 h/ h& t
韩涛只不作声,把手摇着。卫湘卿又道:“既如此,韩相公起来,索性脱了衣服,大家睡做一床,做个柳穿鱼罢。”; N' m' \! M3 r
韩涛就走起来,把上下衣服都脱去了,三个人睡做了一头。裴幼娘睡到半夜,渐渐酒醒,将手到外床一摸,却摸着的是卫湘卿,便觉高兴,两个正动得手。只见韩涛又把那件东西,向屁眼里放将进来。
9 x7 A. z# _; h) M: \5 { 裴幼服只做不得知,这个抽一抽,那个送一送,三个人弄得个好耍子,那里割舍得丢手。弄了半个更,不想韩涛先自泄了。
- n9 S+ R, p" d1 H 这裴幼娘只顾前面的快活,不晓得后面的完帐多时了,韩涛就把个帕儿替他收拾干净,这回俗大相思都在一时消激。到了天明,两个梳洗出门。& e- z6 R! W( Y- a
真个是若要不知,除非莫为。不道又被杨若芝知了消息,他连忙去说与詹复生得知。 w& a& Q# Z2 g- l; f- W
詹复生道:“可见如今的人,都是难相与的。只要引上了路,两家对客做了,就把我们中间人撇开。有这样事,不免写封书去问那韩涛讨那十两金子,看他怎么回我。”
+ `4 f! {) d& L; a9 w0 U( G 遂把些生药名做了主意,写一封书来道:“半夏前为苦,参事俱熟地,再三白术,彼薏苡曲从。适闻足下己川芎矣,宁不知母牛膝日之苦辛乎,使生地两家增多少肉,麻黄恐不过。念在所允十两金银子分上,但足下大信杏仁,决不作雌黄之说。幸当归我为荷。”
" ]8 N7 G) Z* t+ k% Q% b 韩涛拆开看了半日,会不意来。慢慢把句法想了一会,原来都是些索谢的话头。撇不过面情,便取了五两银子送他。4 Y @6 [5 G8 {( a$ H5 o
自此以后,韩涛倒有十分厚待裴幼娘光景。杨若芝见一日一日把他冷落,竟不比了前番,遂好好告辞出去。3 m8 R3 V8 @% h5 i' P
韩涛见他好辞了去,心下也有些不过意起来,倒送他六七十两银子,成就了冠婚两事。这回才与裴幼娘得个相处久长,时刻不离左右。这正是你贪我,我恋你,两好合一好也。
' m, }8 V- X7 `3 E) E3 @" u 诗曰:2 q$ d9 w7 C+ P4 }1 o
欲辞苦李觅甜桃,那信甜桃味果高。
# ]3 q9 j1 U2 w7 E 肯把青蚨容易掷,羡他到底是英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