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874|回复: 1

牛皮就这样吹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5 17: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学前辈黎东方老先生《细说三国》说,人民跟着刘备走的原因一是听说曹操残忍,二是刘备仁爱。其实,这些称颂刘备的记载里肯定有刘备同时以及稍后的时代蜀汉方面的记载对他的美化的成分。- M7 X: H) i! K+ `5 f# m1 y

2 Q8 S. }) y! P( k5 t    而刘备的“大迁徙”应该有自己的原因。比如不肯丢弃劳动人口。刘备一直没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民众,现在刚刚有一点人,不愿轻易放弃而已。此其一。6 X" r3 p3 e; ~

7 I; l8 W5 n$ p    古代的社会组织基本的是家族,刘备如果是组织民众一起走或是愿意民众和自己一起走,必有相应的措施来组织这些家族这些百姓,可惜史书都没有记载。此其二。% Z; @" j8 Q8 r' R

& _) V3 l5 |/ y& |- _4 M6 k, W# R    史书中粗线条的轮廓勾勒出来的,只有大家心甘情愿跟着刘备走的壮观场面了。或许只有这一点是史家有意留下的历史记载。而这样一来就把愿意跟刘备走的人和不敢在荆州待下去的人都混在一起了。此其三。6 n" m7 E' X6 A& f! {
. K1 ]# Q# |# E9 Y1 R
    以上几点,从刘备方面的人之口之手说出写出,于是历史就被写成这样了。刘备当时恐怕是前途渺茫,难以决定去向,优柔寡断,所以才行动迟缓。如果真的是有实力,有决断,按常理说,不会是拉家带口的在路上过家家。此其四。
0 Y  x- x( ?8 M) o. A; @+ p6 {, I8 y) R1 E  z$ Z0 _& V; S, d
    最后,不要忘记,这种感人的场面只不过是史家的夸饰,走着走着,这些老百姓还是给走丢了。此其五。" l6 C. _6 z! |7 p2 b4 F6 U$ t

; a4 s( g5 L4 F4 ^) S8 @    说穿了,讲仁政,在那个时代,多数还是做政治姿态,尽管能做这个姿态也算不错了。真到曹军追上来的危急时刻,刘备绝对不会为了尾随的百姓而英勇献身,谁跟着他走也没用,根本顾不上。小说一心扬刘抑曹,不也得如实写刘备把老婆孩子都丢了自己逃命去了吗?何况拉家带口的老百姓呢?自己顾自己逃命,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逃命啊!当年刘邦在战场上逃跑时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从车上踢下去以确保自己乘坐的战车能够保持速度,保证逃命。所以,这是刘家的家风。
6 D$ d; f0 O6 k1 F' h2 o/ d8 T2 n; H2 c  E
    以直笔出名的司马迁,在《史记》的《夏侯婴传》里面记载了当年战场上刘邦逃命时的表现。刘备的仁政,就是一个被夸大的政治神话。
" R- R' u9 @' u
2 V/ b! o) z9 X+ q% C    实际上,在逃离荆州之前,刘备还没有机会像样地统治个什么地方。小说之所以要这样来描绘刘备,就是作为“皇帝期待”总是要尽量拔高一点,除了江湖老大的罩得住的气魄以外,还要有一点高瞻远瞩雄图大略之类。刘备既然没有多少高瞻远瞩雄图大略,就只好退而求其次,既然实力不济实在罩不住谁,就退而求其再次,他只剩下仁慈了,他的仁慈就越来越出名。仁慈,是刘备的招牌,也是刘备集团的招牌,是刘备的事,也是大家的事。牛皮就是这样吹大的。4 ]! O" B. p. S

/ E, t# V! G( @: V  K0 G3 K  E    在正统的史书里,和民间的小说中,刘备的仁慈都被当做招牌,说明了中国前前后后上上下下政治道德观的一致性。陈寿当先主写的刘备,与司马光当领袖写的刘备,罗贯中等当老大写的刘备,具有某种一致性。
发表于 2006-9-25 19: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见地.顶一下.$ L& y# ~, `6 S( ]4 V+ f
不过发到"诗情画意"勉强了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9-29 08:28 , Processed in 0.07607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