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雪之谜喜马拉雅山5000米以上的冰雪表面,常点缀着血红色的斑点,远看如同红雪。这些红斑点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等藻类组成的。在永久性冰雪中,高原藻类分布广,耐寒性强,零下36℃也不至于死亡。因其含有血色色素,故呈红色。
7 S3 \2 j+ N" ~' N$ q- _, Q' Y+ G4 c; a0 z8 Z8 v: P
0 Z& G9 C3 Y" e4 l2 g- l, e% h+ C
, c& A7 R; a" O; f8 u8 ~& L
- I+ [9 i4 A3 I: H
) D; u# G+ N" m* T, P1 V2\巫师之谜在原始宗教观念支配下的藏族先民们认为:无论是在天上、地下或是水中,都有神灵,而且世间万物也都无不听命于这些神灵。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幻想能控制和影响客观事物以及部分自然现象,于是便产生了祭祀和巫术活动,巫师也随之出现。作为藏族原始宗教祭祀主持人的巫师,据说都是能通神,且能同鬼神通话,以上达民意、下传神旨;可预知吉凶祸福,除灾祛病;还能从事征兆、占卜、施行召魂、驱鬼等巫术。他们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享有十分崇高的威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巫师的各种情况,如名称、传承、服饰、法器、神坛、咒语、巫术、占卜等,几近一无所知。或许在某个偏远的地方,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较为接近于原始宗教巫师的面目,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考察。 2 F& @ ~9 J3 g* [6 V* q* h: R
$ V) H/ P7 I) \, m5 o, N
' M5 H5 U4 X- b0 n( ?8 w+ v
3 ~$ C5 F8 {! g
+ e& v) ~& l4 F- c" [( |4 N8 V: D; X. S5 M" A8 z, b
3\虹化之谜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宫中。 ; d2 ^% |! O! k" F' A
5 l# ^" k/ i' z/ J: X + `- ~5 S* L2 s s
' k/ |* s- q, o
, S+ f; o0 R8 L$ R; g+ N9 N" x
3 A" F6 \1 R4 @0 \+ t
0 o3 P8 `; ^- G( m, h4\珠峰旗云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 L K T: h6 e8 S4 t2 s6 p% b- H. g4 @; P5 W$ Z2 n
5 @ Z4 [4 D- l9 L. ^1 ?0 B
/ t2 g! S; _6 J, I% H' ?/ F& p( a
1 N* n4 J4 d; h- N5 I5 z" v
8 c9 e! K5 e( O7 q+ p5\象雄之谜象雄,意为“大鹏鸟之地”,汉史记载“单同”,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据考古学研究和史籍记载,象雄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西藏高原崛起,且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关系。在公元6-7世纪,象雄已是以牧为主,兼有农业了。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纪时,彻底征服了象雄。从那时起,象雄王国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留下了千古之疑。 " }- w9 x+ |" I7 f( ]
) M7 I* ?; E% c3 E! l
6 w( N) G$ i" z4 e
" b# v7 [' S i2 r- H. \# t/ `+ W. U
: l% F" s6 Q8 i' q8 b5 R: j6\说唱艺人《格萨尔王传》是藏族著名长篇英雄史诗,从其原始雏型发展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可谓长篇巨制,《格萨尔王传》在民间以两种形式流传,一是口头说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口头说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而说唱艺人有着各种传奇。在众多的说唱艺人中,那些能说唱多部的优秀艺人往往称自己是“神授艺人”,即他们所说唱的故事是神赐予的。“神授说唱艺人”多自称在童年时做过梦,之后生病,并在梦中曾得到神或格萨尔大王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喇嘛念经祈祷,得以开启说唱格萨尔的智门,从此便会说唱了。4 H: X8 ^! P# `
3 `: r/ @# Q% H" i! I/ Q3 Q
3 O7 Q Q7 T# `% T2 O3 t' D$ ~4 b A
0 ^1 F: i% P8 g7 N! ?$ P7\在藏区,有些十几岁目不识丁的小孩病后或一觉醒来,竟能说唱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这一神秘现象至今无法解释古格之谜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九世赞普朗达玛被杀,其曾孙逃往阿里地区。约公元十世纪,其后裔建立了古格王国,在近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1630年,拉达克人入侵并消灭了古格。然而,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但古格文明的消失和玛雅文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发生得异常突然。在今天的遗址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十多户人家守着一座可供上千人居住的城市,而这十多户人家并不是古格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如今,浩大的古格王国遗址、神奇的“古格银眼”、无头干尸洞和无数的古物珍宝吸引着考古学家的探索。但古格文明何以突然消逝,仍是一个谜。6 G* `( v- \9 }! b
, t( d8 I6 l; j2 E" Q
8 f8 t; C+ `+ R5 I c4 c4 K$ q+ u+ r
0 ~; {0 w- v" ^6 m/ U2 n0 O( R
8\伏藏之谜伏藏是指苯教和藏传佛教徒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日后重新挖掘出来的经典,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遗物等。最为神奇的就是识藏。识藏是指埋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伏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这一现象就是伏藏之谜。 % w. ~& W; e! U9 I
; A v% l( v' O5 W2 |
$ |2 l& i9 G! M. o$ a' y
& e6 K1 ]4 y* A
. g) ]( s4 p* }* d9\香巴拉之谜香巴拉,又译为“香格里拉”,意为“持安乐”,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教法的发源地。关于香巴拉的是否存在人们始终持怀疑态度,而佛学界则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
) [; m8 U2 ^# b. K% U
' O6 M1 M: ]$ j9 n# B- C6 `! u, E) V% k3 A
[ 本帖最后由 沪西人家 于 2006-12-5 15:21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