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工笔花鸟画,王道中无出其右。”
9 b6 f; B/ K" s+ Z* q2 t2 m1 Q7 ]& S* j' C
王道中1931年生于北京,受父亲、著名鉴藏家王绍先的影响,自幼酷爱绘画。父亲往来于书画界,道中先生常随左右,遂立志长大要当一名画家。他于解放初考入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院,受教于徐悲鸿、田世光。在学院学习期间,对北宋院体花鸟画如醉如痴,于195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9 ?) o8 X: W! Q6 e! r& P
0 R, W( |- {7 \# ~! H+ i+ }4 w" ?6 l
六十年代,选拔优秀的书画家支援边疆,他只身来到黑龙江省,并成家立业。先后供职于哈师大,牡丹江工艺美术研究所、省书画院,退休后荣归故里,定居于北京。
2 D; q( ]) |! W1 ?: O
5 U! W$ ]1 H) a% l6 Y; H) G 他深刻地领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内涵,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结晶之一。通过绘画的艺术语言,生动地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将书法、绘画、诗集于一体,来表达中国文化艺术之美,在长期的从艺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得到海内外的广泛赞誉。
2 g0 G5 o6 k" b B0 Y" N$ ^. T
( g8 y, `* r% B4 u$ n 他在学生时代,就经常到北京各大公园观察牡丹在早晨、午间、晚上、风里、雨里各种不同的形态,铭刻于心,潜心学习。他既观察牡丹的花瓣、花蕊,也观察花叶和枝干,以及叶的正反不同。为了画好鸟虫类,他细致地观察鸽子、蝴蝶、绶带鸟、燕子、八哥、蜻蜓的不同风姿,将花与鸟融汇于脑海中。他能手持画笔,默画出四百多种牡丹花,由此可见精湛画艺之一斑。北京饭店、天安门城楼,中国美术馆都有他的精构佳作。
* d H5 f$ c: U, Q8 q3 s- s6 E
# ]. j' S. ~ p0 {& n% x 他把自己多年的理论与实践认真总结出来,写作出版,毫无保留地提携后学。六十年代初即有《我怎样画工笔牡丹》一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再版多次,形成影响。此后,又在台湾出版了《牡丹工笔纵艺谈》一书,在海内外均产生了影响。
% @! U- C8 o: X3 }! k
1 }% n! x5 G3 ?# g; s- u 王道中的画作清秀俊雅,及古人又有创新而自成一家。勾线、着色和整体的布局美感,令人叹为观止。题款仿宋徽宗瘦金体字,也惟妙惟肖,相映成趣,无人可及。1 I2 D. F; E% \" W
! c' V5 T! ?3 [. N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王道中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倭国、新加坡、香港、台湾讲学和举办画展,获得成功。他画的龙江七月满天金四尺整张画作,烈日下的向日葵金光闪烁,强劲有力,一只红蜻蜓落在花盘上,楚楚动人,被收入倭国《美术家名鉴》。他绘制的《双都之春》被倭国大阪伊丹博物馆收藏,誉为中国牡丹之最。1 ~( e0 S! _- w6 F
& B( |% L* A0 s2 V& q1 U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奔流不息,会淹没很多人。王道中先生孤独地攀登艺术的高峰,不仅是因为他爱艺术,也不仅是单纯地通过艺术给人们以愉悦,他通过一支画笔,描绘古今,用浓淡雅秀的画作,也洗涤了人们的心灵。
2 l. z7 A; W& w/ \% l" G8 y& x4 U
# J% N& i2 I, [. f! g" _白描花卉草虫
' I1 c4 u, B: d7 b( b
+ W4 [; R9 u6 J Q8 L 8 A- U2 i( ?) C- W4 f$ Y. `7 s
# l- k+ {- H2 r
! C7 s7 ~: {) |" z3 ]" h
2 D( b/ m+ {1 K( U6 i
* u& D* Q0 T ^7 U% b% |; e3 P% ?' e6 A! u$ Q
. c1 m! } K$ ^5 H
& |# W" T5 V4 E: P . s% E" a! ]8 S2 O* u7 @0 U
. |9 m6 o( T8 q' m* z- [* d D . _6 x6 w! R& K* T
: m# w6 U2 Q% T1 p2 a/ S2 L

. S! N) T) ^9 ^) U2 V
$ y g7 ~6 A/ p4 F4 ` " r# B5 g- e8 z+ p8 y; t
4 r S" c! |, v G8 }; Z: f9 r8 Z % w/ z! Q" U6 T- e2 k2 `, o
6 \4 m& v6 b) I) S: K5 F, z) E / w2 M/ E' \8 E, K4 Q' B- y& _7 u
/ U( `: U) @1 @6 _1 n+ f, U6 E
( W* I) Q0 I( y( [
+ f; S- F, g# K+ h$ b1 t
, s5 _+ i; l8 ]; F. W( E y( i8 n4 e" L' U! A" W. I/ z. w
7 `6 W) w9 T& B- ~6 h. d
7 @# U) o" D! m. ~; V
' x- u6 p, J: z( | w
4 [* C( L: s'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