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052|回复: 0

防艾重点在高危行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 20: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艾重点在高危行为
; d8 ~  V1 b: r2 t! O7 k; o( l: V7 O% y. H% k* A) X
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就要到来了。有专家对艾滋病的高危情况提出了新的建议,预防高危人群应改为预防高危行为更恰当。
6 Y! g& V  G- s4 G
& h  Z) Q0 W2 R# `( E6 q) B& c危险行为有可能感染
1 l: R' w0 Y9 V! ]
% D. B( q/ J6 J专家介绍说,随着社会对艾滋病认识的加深,以往的“高危人群”之说应改为“高危行为”才更恰当。
3 K; f2 Y  |7 P* \% D, U4 p+ j
0 f- ~4 h5 A3 v- Z7 J; ]过去,人们把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分为6类:妓女、男妓和嫖客;多个性伴侣的男、女;吸毒者;同性爱者;无知青少年;没有稳定生活环境的流动人口,甚至还曾把大学生算作高危人群。也有专家提出,应把流动人口和大学生排除在高危人群之外。事实证明,在高危人群中,如果能有效把握艾滋病感染的3个重要环节(性、血液、母婴),是可以将艾滋病堵截住的。
  k# H7 t$ B- L( \: S  V9 V' c3 `: t0 P. `
因此,专家认为,对于艾滋病的高危,不应宏观笼统地看一个大群体,而应微观具体地看那些危险行为。如果我们的预防工作只盯着那些高危人群,对其他的人就会放松警惕,就会助长艾滋病的发生。病毒不会因为是某一群体就会更肆虐或是威力减少,任何人,只要不正确对待,艾滋病毒都有机可乘。8 l  b: W3 Q3 k- E

9 Q1 P6 F, j% d. B0 W0 V同性爱不一定就是“高危”. S5 T1 p9 [' w5 f3 z
! |% ]) A, E, N+ f& x
有专家认为,“高危行为”比笼统的“高危人群”的说法更恰当。尤其是直接称同性爱者为高危人群是非常不合适的。
2 c+ x3 k9 V2 H- n/ `# c, f+ m9 y
首先,男同性爱可以是一个精神状态,也可以是一个性取向问题。 一个男同性爱者可能在过去几年内没有跟男性发生性行为,在艾滋病领域不属于高危风险的人;或者一个男性跟另外一个男性发生性行为,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同性爱者。比方说有一个男性,他为了赚钱,进行性服务,接了一些男性的客人,在行为上,他是一个“男男性行为”的人,但是在性取向上并不是一个同性爱者,可能在纯男性的环境里,比如说在封闭的监狱里,也会有“男男性行为”的存在,但这也不代表里面的参与者就是同性爱者。5 y1 q4 b1 H2 Z2 }! N

7 J9 `( @+ ~  g/ [  c' Z: ]其次,中国的“男男性行为”跟外国不一样,在艾滋病、性病的传染上可能存在更大风险,某些情况又不一定。; s# C7 N' Y# n$ \* H
6 k/ y8 `; Z% E" e& F
比如说在中国或者是亚洲地区,很多男性行为的人,包括男同性爱者,因为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传宗接代等因素,他们会选择和一个女性结婚,然后有孩子。所以,万一艾滋病在“男男性行为”的人群传播的话,会很快传播到他们的配偶跟孩子身上。而在美国,艾滋病发生初期(大约),“男男性行为”的人,一般都是独自生活,所以当时艾滋病的传播主要比较集中在男同性爱者的圈子里。
; g  X2 W1 o2 B+ J
! J, m+ M$ q$ E  b第三,纯粹以性行为来判断艾滋病的高危,异性恋、同性爱都一样。
" K# x- a* L$ U# ?! Z; s% q. h3 C8 t8 L6 z8 R
许多人认为,同性爱是高危人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行为感染疾病,但性行为并不属于同性爱群体所独有的。一名同性爱者阿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性爱群体中同样有很多人坚持一对一的伴侣关系。“在我的朋友中,同居超过10年的我认识两对,同居超过三五年的很多。”专家指出,这种一对一的同居伴侣关系是不属于高危之列的。相比之下,异性恋者中,卖淫嫖娼感染艾滋病的几率还会更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5-17 05:58 , Processed in 0.11656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