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示一: ; _, |& V0 _: X j# ^
不漏精不是指漏精液,修持的人应该在没有发动精液以前化掉它;道家广成之说:“情动乎中,必摇其精”,心中有一念,感情一动,精气已经在散了,精的道理是这个精,不是精虫的精。
# [5 J8 \2 J1 W( n) \8 G7 X2 F 用功到将满未满之际,性欲特别强,无法化除,是修持上的一大关键。
0 v) \2 f. x* ^1 t3 a% T, |) ~5 b 静极阳生,无欲念。且要化掉。化后打通气脉。到达如《楞严经》中所说的初步程度:“于横陈时,味同嚼蜡”。才能谈到修定,然后才可达到心一境性,定生喜乐。
W( d$ O: H# e) c2 B+ W 最好的调服方式就是把心念空了。
3 z: b3 @. S- @- t4 }4 F 你在心境上不要理它可以转掉,你越在意越转不掉。这些自己都可以作实验,非常非常重要。+ O* A4 D- M0 k1 Q, ^# U* ? Y
不管是出世法或是入世法,没有不修止而能成就。修止是共法。没有作到“止”这一步,学佛都是白费功夫。
" C) C, N. V7 a; |2 Q' Q 修行打坐种种的法门,都是在修止的阶段。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 y; O$ o3 ~; T' Z( I" q: m% k0 s
佛说无量法门,总摄止观。止者,心一境性。观者,抉择法慧。心一境性,缘无分别。抉择法慧,缘有分别。无分别,断烦恼现行。有分别,断烦恼随眠。: ?* Y" L- k. K7 m! J6 X, a; P8 g4 U
凡六根为用,演出八万四千方便法门,初皆是止此意念之用。系心一缘,制心一处。即为止境。
) U [7 s+ X& p- ^& Y3 x6 J 止止爱,止止见。
, B1 ~! }& q u' X8 W. G9 |' M 止是壁定,八风恶觉不能入。止是净水,荡于贪淫。八倒犹如朝露,见阳则晞。止是大慈。怨亲俱悯。能破恚怒。止是大明咒,痴疑皆遣。( u4 r+ H4 Y, I! k: S: O0 N
炼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炼息可断去欲念。做到不漏丹。老年人炼息可使阳气重来,有病的人可借此去病,健康长寿。8 }+ q0 O3 Q& Q/ l7 ], v/ R
我们生命的来源,是先从色欲爱乐所生。要了脱生死之流证得菩提。必须也要从此而了。如经所说:“生因识有,灭从色除”。如果不从这种根本无明著手解脱,徒使压制于一时,终归还会遇缘而爆发的。难以得到最后的圆满成就。
/ g5 y! |: ^+ d; _5 {0 `$ f# }4 t" K2 t* R
开示二:0 n+ y6 i5 e& d9 X3 T
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所谓“还精补脑”和“炼精化气”的功夫,是指在心理上没有丝毫欲念的状态,但性器官却本能地发生了作用的时候。那时只要做到绝对地清心绝欲,让它依循生理自然的血液循环而归于平淡,就可自然而然达到不还之还,不补之补的境界了。如果有了欲念配合性器官的作用,已经使性腺荷尔蒙和精虫的活动发生作用以后,再来有意去采补回来,控制它而“扐”令回转,便会使膀胱和血液里增加一大堆的废物,轻则迫入膀胱,影响摄护腺等机能的严重负担,重则会使心脏,肺,肝,脑神经等,发生最坏的严重后果。道书丹经上要人认识清楚:“水源清浊”之说,便是对这两种现象的差别而言。
0 m/ b; ?; Y' X/ t; S' d) Y4 e 戒淫除欲的重点是你要能够炼精化气,前面怀师讲过,性欲发动的时候,其实就是拙火在动。道家讲的炼精化气就是通过拙火化的。修持拙火有一个难关。在拙火发动以前,修持会使身体变得更健康,精气神更充满。性欲会比平常人更强烈。如果不能炼精化气,在性交中把精气神都消耗掉了,就永远也无法达到拙火的境界。这个关口很难过,很多人到了这个关头是屡战屡败,浪费了前期功夫的积累。这时性欲的增强,说明生命力更强了,如果不配合性欲的观念,一念清净,空掉身体的感受,功夫就能更上一步。% w1 }" K3 @* w# n1 a' r
性欲发动,一方面是心理的原因,一方面也是身体生理的原因。说明身体有阻塞不通畅。7 y/ c5 q' Q: J1 C5 `# k) d) ]
从生理的角度来讲,性欲强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精力旺盛,身体很好的人。一种是身体弱但阻塞严重的人。性欲这种不通畅的压力,要么通过性交泄掉,要么通过修持化掉。总之,它要找到一个出路。4 k' n# V0 x+ j3 ]
身体绝对健康的人,精气神真正充满了,身体通畅了,反而没有性欲的压迫了。正如道家讲的:“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就像前面提到的。其实这种境界的快感比男女交媾的快感要高多了。! B2 n- b8 i* d* y4 o9 E
以上是来自《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