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死亡是令人恐怖的;有人却认为,死亡是愉快的、超然的和宁静的。于是,濒死体验成为新的医学之谜。
# \8 J0 n4 z' g+ h0 G8 K6 f4 R
+ q4 o7 a+ K1 ?( q; O 所濒死体验,也就是濒临死亡的体验,是指由某些受严重创伤或患疾病但意外获得恢复,或处于潜在的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伤叙述的死亡威胁时深刻的主观体验。
$ i3 V) p+ g$ ^7 ^0 v* c1 j& m$ ^. d% f% J0 w9 B5 @
中国开展“濒死体验”研究来自医学界的最新消息称:天津安定医院从科学`的角度,在我国首次进行了“濒死体验”的产生,受到社会心理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4 F. i6 W U% o+ U& e& a
6 t7 p7 e) C' I. z: \& c3 {
“濒死体验”的主要情况是:生活回顾、意识与躯体分离、躯体异常、世界毁灭感、死亡矛盾、时间停止感以及情感丧失等等。其实,关于“濒死体验”的研究,国外早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课题。
" R- Z+ [2 S2 G
% ~" ` ?6 `' H 一份“死亡试验”报告据国外资料披露:在德国,曾进行过一次“死亡试验”,参加试验的有42名年轻力壮的男女志愿者。$ z5 I; j3 A% M1 e, D
8 t6 F2 z _9 t% a( F( u1 W( o
“死亡试验”的办法很简单,利用药物,使42名志愿者完全失去知觉22秒的短暂时间内,志愿者各有所获——9 k2 ]; N& `6 U5 W9 W' Y
$ Q# k$ M; H0 Q2 V' H" r4 R
有的看见彩光;
. j% b ?6 G& r( o3 i 有的看见了亲友;
8 J% F, f" x1 {0 R/ Q6 O( ? 有的看见了自己发着蓝光的“灵魂”从自己的肉体中“逸出”;; x8 }" x; Y, O: r( p- x
有的看见了一条发光的“遂道”;……+ Y* ?7 ^/ g% v6 B- Q4 n
6 d- w$ }* @' d- |- L/ K1 t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死亡试验”并非首次,美国心脏病专家迈克尔.萨博也曾组织过一次“地狱考察”的活动。方法是:用药物使一些人昏迷,又以高水平的抢救使他们复活,这些人的经历也与上述试验结果相似。4 h; r( Z* c$ u- |$ g2 ?
- w. T$ k$ |7 ?* ^
“濒死体验”的经历据西方根载,1987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位名叫查维.亚艾那的24岁青年工人,不幸被一只装有机器的大箱子压伤,成为这个世界上一个昏迷不醒的“植物人”。
! y: D v& d( A8 v% d0 A1 p1 m" w$ D3 L" \7 i) x
1990年3月的一天,艾那突然清醒过来,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多分钟,却向人们叙述了他长眠不醒时的奇遇——' U8 p2 i4 f2 ^/ Y; J2 |4 b
: ?8 r) u- L7 v! ~( J. \ 我变回一个孩子,由我已去世的姨妈拉着。她带着我,到一条发光的遂道,它是涌向另一个世界的。她对我说:“你要我找的永恒的平静,在另一个世界你可到的。”我用手掩住双眼,但玛丽亚姨妈轻轻地把我的手拉了回来。
& A# z4 L* L5 p5 h+ D
* { R- Y' T j5 v 无独有介,美国一位65岁的“死而复生”的商人,也向抢救他的医生们叙述了自己“死后”的情景——- q* `) t' g2 h
1 i2 ^+ W( O0 b0 k' F. J
我记得自己好像一朵轻云一般,逐渐由我的肉身上升到天花板。医院的墙壁与铁门都有铁门都阻挡不了“这时的我”,我很快地飞出医院,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飞向虚无飘渺的太空。接着我好你以极快的速度,在一条无止境地的隧道中前进。在遂道的另一端,我看到有一小点亮光;这个亮光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大。当我到达隧道的尽头,那光亮变在强烈无比的光源。我的内心充满喜悦和爱。我不再有忧虑、沮丧、痛楚与紧张。
! G O# F, t) b* Z$ W3 h3 L4 G3 p. f: y! |. Y3 x6 d" u6 {
“濒死体验”的5个阶段
' I% f) ? }3 U+ L
' r; z1 K: o9 q0 V7 B/ Y 引人注目的是,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将人类的“濒死体验”分为学术界已基本认可的5个阶段——
) e7 u. S# h# ^' O6 m1 I0 u' q9 g0 K" z
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持此种说法者约占57%;
' f- r, k$ Q1 X) m" f, m1 N7 H: R 第二阶段:意识“逸出”体外。有这种感受的人约占35%;
9 g& C+ H* s- s' N 第三阶段:通过“黑洞”。有此感觉的约占23%;
, n) [( D) q7 f' d |; d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萦绕,宛如天使;2 B2 N9 J- [! G2 B& `. ^
第五阶段:与宇宙合而为一;
1 s- T7 D9 f6 M' h# x: O: J" {( V/ N+ {
众说纷纭的观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确信“濒死体验”的探索结果,尤其是那些来自“死亡测验”。“地狱考察”和“死而复活”的事实,更是遭到了一些科学家的反对。# G% x; F" B6 u3 `
5 l, K; l4 y! a( d6 U
麻省大学的两位教授认为,“濒死体验”的五个阶段纯粹是无稽之谈,这无非是因为窒息而导致的死亡幻觉,它是由于感觉缺失而造成的。5 F* ?+ Q. T8 Y! t; u1 F
& p8 t1 X% Y6 g b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特的幻觉,科学家则认为与当事人的受的教育、经历和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2 f" H( Y/ s& P0 C$ E& r
A6 j; a% }% W3 E' X4 | 也有科学家指出:人在死神降临的一瞬间,短时间内的主观体验一般来计是类似的——尤其是相信有天堂存在的人在西文比比皆是,所以更容易产生“濒死体验”,这是目前较令人信服的观点。% v8 f* s/ r: B+ ?* F* ]; E" p, K
+ k/ m1 l( Y* ]( V8 h
生物学家罗兰.西格则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解释。他认为,每个人在死亡时,大脑会为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晨也能引起奇特的幻觉。
9 s7 p1 T4 j, i( w x# ?
7 p5 C0 c# _$ P5 Q 惊人的“阿尔法3号就在科学界莫衰一是之际,一项被命名为“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探索,已在日本东京悄然展开,为“濒死体验”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阿尔法3号”计划由多家跨国公司的赞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共计16人。 C% Z3 v! |8 B& Z5 x
/ F- ~7 H& h' |
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瑞士,年龄由19岁~`75岁不等,都是濒临死亡的垂危病人。
" `8 S" ~/ _+ c" c- x
+ v/ q& z1 p3 E$ I% ^ 这16名志愿者是在经过了将近3个月的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后,才被批准加入“阿尔法3号”计划的。“阿尔法3号”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法:
) o* m; U9 g# r+ S- i. [9 T3 O! h
1 t6 b$ `% t5 H; Q 科学家在志愿者头骨中植入电极,并且与电脑相连,使电脑可以在80千米的范围内,接收到志愿者的脑电波,并在60秒内把脑电波译成文字,显示在计算机终端的荧光屏上。4 n2 z. P* f7 e: s% w
. G! [, |0 ]/ i! g6 a( K1 w
在实施“阿尔法3号”计划的头两年,有4位志愿者先后离开了人间,但是,电脑并未接受到他们传来的任何信息。
9 \5 b, s) V' [ M9 L* Q" ^7 ?6 y9 y; Q
科学家们并不气馁,他们对电脑程序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终于获得了成功。' ` G) K0 _7 |1 d! `( R
6 ^1 o5 k f: a/ h( `* P 当时,一位名叫佛迪的志愿者病逝。3天后,电脑荧光屏上出现了科学家们期待已久的信息:
% d. A( f) }% u$ c! e+ b H5 ]" j* _) G# v
“我是佛迪,告诉我,我很快乐,没有痛苦……没有痛苦……”“没有痛苦”这几个字,重复出现了20多次,信息突然中断。$ w; J, u+ Y+ E5 t, T: U
4 Z1 Q1 J- W! ?7 {! K' B. l
这一结果,大大鼓舞了参加“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家和志愿者,使实验更加有条不紊进行下去。
- k: n1 y. _; ]4 @
- ^9 T8 B( i/ r3 N! W 不过,此后4位志愿者的先后离世,电脑却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R0 k9 F+ V+ x( |( q+ v9 |
# L ^: A1 Z1 n0 Z1 G% n
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一位23岁的白血病患者的不幸死亡,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9 }3 p" p/ y" R5 P, p7 k
9 B. e1 w8 `1 p; ^6 w2 ^ 因为第二天电脑便收到了她的信息:
8 L* F% Z6 u3 e% |* c$ n, ^: H9 e2 O1 e) F: J# @% W( t: \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此间经常阳光充足。”“很多人与我在一起,我很爱他,我将会……”信息至此突然停止。1 a% o7 o; c/ S9 D. x2 Z' f' ]+ }
5 w M4 |' V8 H8 H# }
参与“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家们均认为,这里传达的生命信息的反馈结果是相似的,这是“濒死体验”存在的有力证据。鉴于此点,“阿尔法3号”计划还深入开展下去。
$ h* [3 H) V& }4 o* g% b: a0 Q0 A" m# [1 n* a% g" M
可以预见,“濒死体验”的迷雾很快就会散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