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忍者和忍术,是随日本古代封建战争应运而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而忍术在当时有者极强的实用性.总的来说,忍术是为古代日本忍者所掌握的整套完善的暗杀技术体系.它包括有:追踪,侦察,谍报,保镖,暗杀等多方面的内容. 8 h0 Z% j- `" r o0 A! v
/ [6 B' @3 a0 ^" D: D( v
当今世界流行的搏击术,如空手道,泰拳,咏春拳等等.普遍采用现代体育的训练方法,由身体素质入手,逐步强壮选手的体魄,提高其力量,速度以及协调性,灵活性等;而后通过比赛,进一步培养选手的实战经验和心理素质,最终训练出优秀的搏击手,而忍术则完全不同,它尤其强调精神上的修炼,并将其整个的训练体系,建立在超乎想象的精神修炼基础上,可以说,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忍术之所以无坚不摧的真正原因.
; Z$ g- ?* x& K3 Z7 F7 i$ i" ^$ z9 g5 z
( a* c' g! y9 o' a那么,忍术的精神训练是怎样的超乎想象呢?首先,在古时候,作为一名忍者家族的后代,一经降生,就必须接受残酷的命运现实--成为忍者,或者死.并且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灌输以对主人誓死效忠的思想,除了自己的主人,连天皇的话都不会听,主人的命令,无论是什么,都毫无疑义的意味着忍者的行动,效忠主人,为主人献出自己的一切,对忍者来说是无上的光荣,除此而外,忍者不再会有任何的思想,由于这种封建观念的深深植入,忍者比任何的宗教信徒都更加狂热,更加无所畏惧. A+ p. j; G5 z2 ?" C
! `) B- A4 A8 \% s$ [当然,仅凭机械的思想灌输创造出的只是向前冲杀的野兽,而不是无敌超人,忍术不止于此.它有着一套切实可行的强大精神力量的训练方法.这种技术才是忍术的秘中之秘,它简单的说就是:一名忍者是忍者的同时也是一名东密的行者.
- T, q/ y8 j. b% R, A1 {4 H! m2 f4 n8 d& S% p! D$ s6 @
对于密教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东密是我国的藏密,印度的杂密一样,是密教的一个支派,而且东密对于人体念力的开发,向来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承,在密教界一直以显著快捷著称,忍者通过通过东密秘法的修习,锤炼自己的意志,精神变得无比纯粹和坚韧,体内的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可以完全除去心灵的迷惑和恐惧,全神贯注的投入战斗.我们在影片中可以见到忍者做出许多古怪的手势,那便是东密主要修法之一的"九字秘印". 3 h; V: y7 K: { w% W7 Y0 `9 g6 d
: j8 S6 m* E' L8 A$ q! N. n
以上,为了突出忍术与现代搏击技术的差异,详细介绍了忍术对于精神力量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不仅如此,忍术对于身体训练的强度也是近乎残忍的,现代搏击术中即使训练艰苦的泰拳也无法与之相比,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忍术所包括的内容,每一项忍者都必须精通,并且每项训练,都全是死亡淘汰赛,无法承受的人是不允许生存的.除了常规训练外,忍术还包括多种"怪力训练",忍者通过它进一步磨练意志,忍耐力,生存能力等等.这种怪力训练诸如连续数天不食不动,杀死自己的同伴,以及与猛兽搏斗等,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 S& N+ J6 u7 o# O4 c2 e s
- J$ @7 h0 N4 i$ x1 |- U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性命交修,忍者从精神到肉体都实现了超人的飞越.获得了几十倍于常人的毅力,忍耐力,战斗力,以及不同程度的拥有了某种超能力,在小说和影片中,忍者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诸如藏身于灯笼中,土中,及至一张薄纸之后,或者极为凶悍,身体上遭受一般人足以致命的重创之后仍能挥刀奋战,有人说这不过是作者及导演为追求刺激效果而作出的夸张罢了,电影上当然是假的,而实际上,通过忍术的训练,在精神高度集中时,人处于一种自内向外的激发状态,这些不可思议的力量,是可以出现的,忍者是如此的强大而又绝对的忠诚,因此一名优秀的,精通忍术的忍者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绝对可靠的全功率战斗机器. 2 Q9 x+ Z% X) D+ d+ x9 ]
- \" L$ X n5 d: G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忍术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忍术的高深,已经明显超出了一般搏击术的范围,而且它的训练对当今世界的现代人来说,是不现实的,况且随着封建制度的结束,忍者家族大多灭亡了.在这个年代,哪怕是日本,是否还存在忍术的正宗传承,仍然无法确认,所以,大家对于忍术,一般了解即可,不应该苛求接受它的训练. 2 _( Q( g2 C" w5 N3 j
) J: d2 Q; U) @8 t9 D
另:忍术起源于日本,在我国也有流传,这是一个没有门派之见,纳百家之长,专找各派武功缺陷加以研究克敌制胜的隐踪之门派,故不论其拳脚,剑术,还是轻功,暗器,均精奇诡异,一击必杀,厉害无比.
2 ^) y3 O* V7 [: b/ j+ M/ H
$ k, C2 z. { t( z$ Y. _2 y/ Y[附:日本全国忍术流派一览] / a( n& u0 ~! I+ m, p5 D3 T
' m8 ]6 x" ?0 W
2 M$ s4 m: n, }0 }
地域 流派 , ~" K' R1 g; X9 |4 K/ V- X- L8 @6 l% \
奈良 楠流、蒲生流、九州流、秀乡流、飞鸟流
; ~( ?0 @+ L- J, {0 u/ ^% Q' N长野 伊藤流、青木流、芥川流、户隐流 ; ^& G! N* i0 h; V' }$ ^3 l
山形 羽黑流 0 i# U7 L3 j4 ~7 I4 c# M! m
新泻 加治流、上衫流 - O/ E& s* S# S ? ]
和歌山 纪州流、根来流、奈贺流、新楠流、名取流
% v1 `# C P9 D5 a) g. R9 w3 H广岛 福岛流
, _* l& l0 w$ ]. d; @! a三重 泽流、泷野流、内川流、义森流、泷流、服部流、迁一务流、理极流、伊贺流 8 h" E" E' \9 D ?3 ]5 C
爱知 全流、秋叶流
( [$ s' Y2 g7 b; _' T. |8 ^( U山梨 忍甲流、忍光流、松田流、武田流、甲阳流
- g/ g Y, q) M; L枥木 松本流、福智流
& c3 x `# D3 j, s) L2 Y冈山 备前流 3 C3 |4 c e0 Z5 g: m
滋贺 甲贺流
+ S0 O" ~' j% R; B% R# ?+ X福井 义经流 7 w( E* |* C) z
神奈川 北条流 ) {1 N6 V/ a4 b5 s5 P
青森 中川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