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引苏轼小段子“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而且说来有理有据:和尚最闲,专一思量女施主们。按,苏轼这人既能和佛印对论牛粪,又有所谓“一屁打过江”的传闻,与和尚们最是亲密,大概不假?回说《水浒》,五台山诸家和尚不茹荤酒,见了狗腿大喊“苦也”,都是些乖和尚,只是那智真长老端的是个伪君子,很值得人思量。到《西游记》末尾,如来拈着经书,亲口代徒子徒孙们要赏钱,纯属调戏人了。冯梦龙更也与和尚有仇,《三言》里头,和尚沾色,所在多有。不一一细表。
' [& K' `' u. ~. z6 |7 \, n9 e
* i. I T) Q/ O& O$ p4 V! | 按说佛门中人,理想来说,该都和三藏似的,持斋守戒,把修禅当人生目标。可是《儒林外史》《水浒》这些道尽世情的,和尚们就显得像个特殊机构。寺院供施主们赏花,吃斋,偶尔出去营些做道场业务。穷寺破庙,和尚也懂得奉茶请吃豆腐。“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基本就是特色餐厅营业了。! _4 L0 \6 t/ ?5 x9 r; h
7 D. ^% y1 T9 _, e
所以也不能责问为啥如今少林寺释方丈永信大人满面油光了,盖自古以来,僧这东西就分三六九等。冯梦龙为啥爱把和尚写淫僧?因为出掉男女勾当,本是寻常;唯僧人犯了色戒,格外矛盾。李碧华《诱僧》,不是僧人身份,电影里陈冲按倒了男主角,也没那种禁忌诱惑。# P% |) _7 A# x+ S# R* T5 ]
4 J# ^: T$ u$ ?3 A0 n, L
《飞狐外传》是清朝,少林早被招了安。掌门人大会上来了个端方中正的方丈,没啥说头。大概类似于如今少林释方丈,听说中央有将军评选最佳单位,就赶着上北京出席。袁紫衣虽是尼姑,言笑不禁的,还紫衣纤腰,大大的不守清规。你若一身缁衣芒鞋,兼带三口一个阿弥陀佛,任你怎么紫罗衫动红烛移,胡大哥哪里会看得中你?《红楼梦》里智能儿再不规矩,大白日不敢和秦钟如何,而且躲在庵里。偏你袁姑娘事儿多,入了江湖不算,还带趁洗澡偷男人衣服。“芳心可可,只记着那小胡斐”。心口不一,前后矛盾。设若不是女主角,或者被灭绝师太见了,说她是个“淫尼”,大致不假了。
3 K7 p9 \' a5 x5 @ + Z3 e' g5 h! L8 p
0 }% u/ ~! T7 r8 f2 m1 t 《雪山飞狐》,宝树大师出场,拿来吓人的是满口“他奶奶的”,很给人感官刺激。诸位大爷听了惊讶,大概是平日里所遇和尚,都是善哉善哉吧?天龙们和饮马川争风吃醋打架,死了个和尚。好和尚,不辞万里来辽东,任光头挨冻,也不是安分和尚。无非入了社团学了点武艺,表示不忘本罢了。也是个假和尚。) ? ~: G% @' n" u5 I
# K+ V6 R9 h% ^" z 4 a$ d9 i7 o5 n
《连城诀》里,血刀门是个极邪恶的组织。说他们是和尚,简直只是单为了做暴力美学的对比效果?宝象随口一句“人肉又不难吃”,让人浮想联翩。此大师吃肉,比常人大有过之,人肉鼠肉皆不避,天生奇懒,满口粗话,真是和尚的极端反面。有其徒必有其师,血刀老祖简直是和尚所有特性的反面集大成者:动辄恫吓吹牛,妄语戒是犯了;杀戒不必多说;至于色戒,金书里若他不淫,便没一人称得上淫了。看他老人家披僧袍出阵,真让人疑惑他是不是玩无间来的。5 R3 h8 G! M0 c3 p: w+ C
% q# M8 {5 O/ { D" @3 Y$ u 《天龙八部》,淫僧惊现父子党,暂且搁下,先说旁人。黄眉僧金刚指厉害,算大理民间高手,等保定帝去谈条件,免了盐税,才去救人。此僧大概算是热情参政、上通国家领袖的民主人士,又有些类似日本太原雪斋类“外交僧”。当然,此僧除了参政和武功,别的方面还算规矩。
. E8 D/ ]3 L/ c' y# P) _ 大理天龙寺,是个神奇寺庙。早有人分析过,此寺等于大理真正内政核心集团,保定帝虽是皇帝,等于家庙里养了群半太上皇,凡事谨小慎微,也属寻常。段延庆残废了,一门心思连滚带爬,到天龙寺来求公道,可见天龙寺还类似于国会仲裁法庭。当然天龙寺的好处还是菩提树多,由得段大恶人和刀王妃成了好事,生了个孽障,回头泡尽了段王爷的诸家女儿,也算为刀王妃报一小仇。回头说,天龙寺诸大和尚参政议政不说,对武功还是格外上心。看明王表演少林指法风回雪舞的,都心生馋意。可见修禅是假,隐居是真。大隐隐于寺,无非继续参研武功而已——实质无非是个大理武学皇家研究院。$ ]: |5 Z1 U. n: E* s
又说少林寺。二、三、四代僧人都出息不大。慧字辈出了冰蚕主人这个大败类,活活一个猥琐版鲁智深。其他慧字辈平庸,也就罢了。玄难大师是达摩院首座,但酷爱犯嗔戒。听薛神医说句乔峰如何,就红起小脸儿急了,上去“袖里乾坤”。玄寂大师和乔峰一起误杀了祁六,还强词夺理“都怪你杀了”,可称无耻。这二位和尚无非是学了身武艺,属于专业技能高超的少林寺干部,但思想境界相当不高。偏玄难对逍遥派一众人都还存轻视之意,经常胡思乱想,自创结论,只能说是个打架尚可的寻常老僧了。比起虽然嗔戒奇大,但死时大彻大悟的玄痛,大大的不如。4 |. s; I- n! o8 o# D$ D1 {4 T! a
玄苦大师是个热心肠,教出萧峰,被方丈逼问还不愿说谁杀了自己,是个好和尚;玄生聪明强干,行事果决,也是玄字辈里年少有成的一位。
- b9 _. a6 S! P 让人头大的是淫僧父子党。先说儿子。虚竹初上江湖,真是唐僧再世。喝水念咒,见打就躲。大慈大悲,是个模范无比的和尚。吃了片肉喝了口鸡汤,都存心想呕,虽然有些拘泥小节不算通达,至少强过伪君子们。可是遇到心理变态的童姥,越是倔强,便越适得其反。于是搂梦姑、修武功、掌山头,一一亲历。简直是小说版的“小哥哥,你掉在河里的是金斧头、银斧头还是铁斧头?”
) G; W* m* [: k | 虚竹算被动的淫僧,而且直到最后,依然不脱一个小和尚的赤子。但他爹却大大不同。做带头大哥去杀契丹人,姑且算他是爱国热情高涨,参与民间抵制辽国超市保护国货,可是跟叶二娘那事,就大大不对了。先是“紫云洞”“乔婆婆接生”。都做了和尚还能私下安排这么多事却瞒过少林群僧,真是精明赛过凤姐。领导除了佛祖外,还出去找一外遇。当然,若你是个员外郎,养个把外宅,只要没有母老虎打上门去,外人管不着;但当了方丈,白日坐坛说法,晚上窃玉偷香,只得说是淫僧了。最妙的是,叶二娘丢了孩子,在江湖上杀无数孩子取乐,他老人家不去阻止,却自顾在寺里练“袈裟降魔功”,而且还沾沾自喜“虽然颇误禅修,但这一拂如何如何精纯”。任着自家情妇在外头杀人时还琢磨禅修,这也实在太领导太无耻了一点。& N% u6 p: d7 C0 b5 @4 T' Q
大轮明王虽是和尚,但无非拿个和尚的身份蹭个吐蕃国师的名头,然后走到哪国政府,人都不敢怠慢。这样,至少他不必琢磨钱的来源,也永远不会如其他豪侠,遭受通缉、政府冷漠、没有靠山之苦。这和郭靖的好处类似:蒙古人见了宋朝人士,便扯刀来剁,见了郭大侠,连忙拜倒,大呼金刀驸马……方便得很。/ }3 T# ]& Q* A }; ~
% `5 \& T" ]4 ?% ]+ R# A: U" _& `
# O! a8 A! W' m6 s 《射雕》,枯木和焦木都是典型的宋小说和尚。和江南七怪有来有往,有官僚亲戚。自己还开班授徒,教陆冠英武艺。其实也就是个合法经营的工作室。一灯大师的话,刘贵妃说得好:“躲在深山里做皇帝。”当然,南帝至少比天龙寺那些先辈们像和尚。慈悲为怀,而且还和师弟交流中外佛经理论,兼习武功,治病救人,而且戾气尽消。着实是个极好的和尚。
' t" h# k% l2 Q4 A5 C& O 灵智上人剃光头的唯一用处是凸显他后脑的那块肉,然后让东邪西毒们抓着玩。' V8 p9 P8 S, A t6 U! U h
c" X& Z4 t: P% d' y3 Z% }' \ 3 F/ s( y# ~- ~0 \) H& K5 W
4 m, b$ [, _' r7 Y 《白马啸西风》貌似没和尚。通《可兰经》那位姑且算长老。罢。
% j9 Z3 M4 ]' x( x9 n, N
, }5 \* Q, i A0 \7 j" t
! W* U1 I2 t+ [ 《鹿鼎记》里,皇帝和尚、公爵和尚们纷纷出台。清朝皇帝信佛者多,顺治和玉林琇、溪森这些和尚有一腿,确是有的。于是有了顺治这皇帝和尚。不过此人为情出家,又脾气暴躁,满口“早该废了她(太后)”,其做和尚也不快活可知矣。行癫是个李逵型和尚,不提。玉林和尚很有些黄眉僧的意思:上通帝皇的身份,处事冷静,这样的和尚不适合钻研佛法或出世修道,还是进内务府吧。
/ M' ] ^+ t8 W0 P: U! n: H4 z 韦爵爷去少林寺做和尚,享尽特殊待遇,看遍诸生百态。晦明方丈简直就是《水浒》里五台山真长老,油滑世故,还故做高僧状。澄观却是个呆和尚。虚竹若不出山门,练个几十年,到老来就是他这模样。韦爵爷做和尚,至于闷到去嫖院,被一众满口葱蒜的姑娘们围,可见那时少林寺大概算得清规严明。3 ]& Q+ D" ~( ]9 G8 S
十八罗汉随爵爷出门,爵爷妥帖安置了食宿,诸和尚大为欢喜。可见和尚终究人之常情,爱吃好的爱睡软的。真到目空声色地步看山不是山的,估计爵爷见了就怕。五台山其他和尚,被爵爷一把银票,就打得屁滚尿流。无非是普通法事机构而已。/ A) }6 a# r* S7 j# k2 e, D+ u0 M
似乎金庸不爱头陀,或是头陀名声都被武二郎绘得苍莽了。金书里头陀一个都不是好人,火工头陀、聋哑头陀,都是旁门左道之辈。胖瘦二位头陀倒很好玩。虽然入了邪教组织被小将们批斗、被教主整容,本性不改。瘦头陀色心炽糜,和年纪不小的假太后宫中厮混,被韦爵爷问起时还脸有得色,淫僧是也。胖头陀倒是极好的人。对师兄有情有意,对爵爷有礼有节,为人淳朴。虽然没念一句佛,比许多假和尚正经得多。
& P) v; A0 j) X # I' K( v! z6 T- H* U
阿九是个尼姑,大概是因为断了左臂,又离了情人,心死如灰吧。至于其守斋戒,倒真是清心寡欲的表现了,反正也没人有本事有资格管她。然而爵爷给她安排些吃的,终究会小挑剔一下。对吴三桂、李自成,恨意始终不息是正常表现。设若她真是目下无尘,那与行尸走肉也无异了,更不会江湖上走动。遇不上韦爵爷,戏也没了。回得宫里,还能挂念袁承志。三千烦恼丝断了不过是头清凉些,心有所系魂有所牵,那是没法子了的——《白马》里,《古兰经》也没法子。9 Q$ Y$ F( A, x4 ^3 t) u; a
% N0 N5 N S" z# R$ {5 G2 F
! i2 R& D+ t3 N8 C, m" n* i2 o
# d j7 }9 k5 B" E
! t H+ m2 C" ^ 《笑傲江湖》里,僧不如尼多。少林那几位,方生大师是个朴实和尚,方证却是个极厉害的政治家。联冲虚,勾令狐,孤立岳、左,悬空寺一番话,厉害得很。本身武功也煞是了得。但他老人家像武学大师,像政治家,像一派之长,就是不像和尚。
- B: [) p6 m/ N0 `) W- [8 \ 不戒和尚有些鲁达样,但又格外霸道些,在《笑》这寓言里,纯是个一切反其道而行的人。自己是个和尚却不戒,生个女儿当尼姑了,又到处找姑爷,让女儿也不得守戒。简直就是来破坏和尚尼姑整体队伍素质的。至于把田大人伯光阉了逼他做和尚,简直无法无天,不讲道理。% O3 ?2 e8 T9 \! h; h1 e2 Q7 H5 g
8 K, S/ [- p d! U! q4 c
恒山派那些姑娘,小母鸡似的咯咯达达,一个个没修成道,帮腔都很拿手。和桃谷六仙们玩联口相声甚欢。仪琳则是缺法力的幼女版观世音。纯净温柔,是虚竹的少女版。金庸后记说仪琳之爱纯真,是他少见的一次对非女主角的评论——另一位是“最可爱的”小昭。仪琳很可以拿去做个佛学院广告。和小龙女放一起,然后对大家说:“来来请看,同样是不与外人打交道,一个念佛经一个不念,差别就是这么回事。”: c9 S& F8 `4 `- s
定逸师太是一点也不逸,定闲师太倒是慈祥可人,通《笑傲》里难得的完人之一。人既通佛法,又通达善良,宽和慈悲,智慧武艺也不缺,真是百世一逢的好尼姑。善哉善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