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2-14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反复向佛请求,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三种妙定,要修什么妙定能方便快捷的增强道力呢?
, Y# q% j$ k0 \. Z- q m( r1 d0 o
7 {2 \/ R3 T9 v# g! \% C
8 B8 d" ?+ V: S& R" l8 n, a道力是果位的神力,遇到魔力,不是人怕它,该是它怕人。所以,修行人增长道力很重要。没有道力,一切免谈,“菩提道上来”,没道什么也没有。有道力的人,说一就是一,无有二语,有佛、菩萨神力加持;平常人说是俗说、凡说,说大了就堕拔舌地狱,就是大妄语成。一些修行人经常与我探讨,修行以什么为本?我说以静坐念佛,都摄六根,证悟为本。6 c- ~; \" {, l# b0 V& u
6 k% j2 \5 r' ~2 B0 U* J6 s* N
# G* f# S8 Y1 X$ i
( @) _( v) j. k) d% C* B, Y. E
7 h) A4 ?3 N' J" l7 l1 _: U( h6 [% c, }0 I+ {% C! N
- O }, g2 y! \
这时,有无量菩萨、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大众,也都企盼佛说法而默然静坐。佛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以示慈悲安慰,销除其心里魔障与慌恐;并告大众说,有一种正定名大佛顶首楞严王,究竟坚固而具足一切禅定;十方诸佛皆依此正定一门超出,成就妙有而庄严的菩提路。& g: T' ~4 m/ {' D* Z0 Z: M% ` F+ ]- l
3 d# t% F5 {) c/ C
8 R- ^ z5 p. X9 s) U, t$ h
* H: ?6 z( n3 O! p4 m$ F. [
( d5 Z: J; W8 _
6 A( Q! W6 k% u+ y! B# S
! i% ^& L( k( W0 ^; u
修行人都离不开这部经;离开这部经无法行做,声闻、缘觉修行与行菩萨道的人,救度众生都离不开这部经。这部经从淫字引出修行戒、定、慧中的正定。破淫习气要靠持戒、靠禅定、靠智慧,拔淫习之根还要靠修行正定生出的智慧。若修白骨观,不从心里破除淫习、拔出淫根,看见白骨也风流。2 v) E7 [8 F* m Z
1 v' @+ _5 ?5 } e. k" S P8 e
/ p+ ~4 g9 i$ `# W6 q7 m
! [+ m& f- y/ u: f) A; e
) i K7 v9 D9 T+ T. E& u+ z# |- U% G/ i7 ?8 X7 [3 u
+ q' y$ j' ]. p' e1 J- W
佛说,阿难,你我同宗天伦,当初在佛法中你见到什么殊胜法相,才舍了世间父母深恩和夫妻重爱,而随佛出家为僧呢? 阿难说,我当初见佛三十二相,特别殊胜,琉璃透明,思维人体肉身,怎么会这样殊胜妙明而具紫色金光,渴望也能得这样法相而让人仰慕,才随佛出家为僧。
+ N1 n0 m; h& K5 }( Y3 C/ F4 \* E; B; v( ]
$ T: n& |# @3 \8 t) I: T% z2 p
. ^+ B5 t6 _6 ? Z' x( W0 u7 R9 `
8 p- a- Y2 q7 _: |1 E+ |- q) q
/ k& [# T, H0 ]6 _3 g2 n
( J' R% D9 U" v5 Q5 Z1 L
这是身见,也是色见。用身见见佛,说明没有道力。真佛无相,不是见到那样。如没有真智慧,见到真佛时,会被吓着。因为我于定中观过真佛,心知真佛什么样。没见过的,以为供养的佛像庄严,其实真佛无相。佛像是示现给众生表法的,示现结跏趺坐像,告诉众生修行也要这么坐。佛这么坐证菩提,如修行人不这么坐,能成就佛道吗?有的人一坐就怕腿疼,愿意舒服,想食得好、穿得好,享受荣华富贵,那趁早别修行。修行与这些事情都是相逆的;是少数具有一定勇气、智慧的人才能行做的。为什么说“不投明师,易得邪知邪见”呢?就是一些修行人容易被相所转,而生邪知邪见。为什么佛要在雪山静坐六年呢?先天的身体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身体得以转化就是靠雪山静坐这六年时间,使肉体转化为佛体。我讲三界火宅是众生的身体,圣人的肉体就是净土。这个不是乱讲的,是有根据的。人的身心是无明烦恼充满,双手只能劳作,双脚就是走路。真正让人享受到的法喜还是人的身心,身体劳作只是外在的,肉体带来无穷无尽的禅悦才是真实的;菩萨身心净,则佛国土净。
; P& K* ~2 S( Y% x" d A+ R! k4 B$ g& }
" |1 Z1 P: }4 b; ]+ o5 z, J0 j% g( C' f+ u# `) {
* g0 g8 t6 l" s" N3 p6 S* h" ?' I
( t; _6 R2 _9 X( u% |1 f5 n8 H( {) C5 @1 P$ }
佛说,阿难说的很好;应当清楚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轮回生死,就是由于不知自己常住真心、性本清净、又具足智慧的识体,而颠倒妄想。人的肉眼见到的都是颠倒的、不真实的、虚妄的色相。
: e' P3 l% B; H$ ?
9 A& x( @& Z( p: R; z7 s
% T7 |9 g- Y: }* b6 i3 y3 u; ?8 y$ i- i3 }, f G4 K
由于眼是色目,由血肉构成,与诸法相一样都是色相。人执著名利,就是被物色的诱惑力所转。修行的人,不忆昨天,不忧明天,只知今天,明心见性。若用人的色目去见,见不到真实的那一面;不要因为一句贡高我慢的话,断了自己的道业。因为见到的、听到的事物不真实。当人不知道的时候,用贡高我慢心轻视对方,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会影响自己的道业。如一句话不慎,可以毁掉人一生的幸福,也可以毁掉修行人一生的道业。
: }3 Y( N) n7 n, p7 d2 U3 f& M* b" b" p9 A
) w$ j" T- r. R" x e9 _
4 o: X C4 N% ~: C
7 t1 L% t. \7 ^2 v, g8 A) H
( d: @* F- Y3 a/ u/ O8 Y( U
b, }: c! H' X' U) v+ L无上菩提。菩提是佛的一种象征,无上菩提是究竟成佛。修行人的目的是成佛,是从心性上说的,人的肉体不能成佛。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住世,其它国土的佛都不现佛身,而示现人身救度众生。阿弥陀佛化身到过这个世界,现普通的出家人身,不现佛身;维摩诘现居士身,不现佛身;诸佛祖师文殊菩萨现菩萨身,不现佛身;现在至弥勒菩萨出世之前,只有一尊释迦牟尼佛降世,没有第二尊佛示现世间。现在,人传的某某人是什么佛转世,不论谁说,都是魔说,不是佛说,千万记住。有的人走了弯路,都是在这上听了花言巧语,吃亏上当,说什么要开龙华三会等,统统要遭王难。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肉身不能成佛,只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化身,在报身佛世界,在佛法性身中,才有资格示现佛;其他尊佛到这个世界上来,都是化身,不能示现肉身成佛。了解这个实相很重要,避免上当。; u9 v: F4 ]) X9 A
; D( ]$ o1 z8 p9 P# {2 L* O) h; o: A; [# ^% h% ? }) V4 v# [) I1 O7 y
4 ^$ U) _; L C, P9 v1 b t* x/ A- F4 Z* U, B
7 Q1 C, P/ _/ P& f: v
% l/ A# [( t* S. d- u/ M
佛接着说,阿难若修证无上佛道,知真常而明心见性,就要用直心回答所问。十方诸佛都是证得同一无上菩提,而出离生死;从发菩提心至成佛的全过程中,都无诸弯绕曲折相,都是以直言直行的直心坐道场。
4 J3 c& e( Z% V `
! o B$ W |2 e6 \# n- c/ _% x! G5 n& l+ y1 @
9 ]) {5 |& I+ a4 Z
D: ?1 W' }8 R! `+ k+ z0 M# k6 \2 \& h8 d
+ z {& y* L/ I2 Q5 J( q5 j
有道有法,方为道场;无道无法,不是道场。讲法要讲出道来,还要讲出法来;否则,不是修行人的直心道场。静坐是修行人的道场,行住坐卧心净是修行人的道场。佛说法是有道有法的道场;法师是讲佛说的法,离相无著,如法释讲,也是道场。佛说法是如语者,实语者;法师讲法也要无丝毫的谬误,无邪知邪见;法师平常说话可以方便一点,但讲法时不行,偏离正法谬解要负因果。讲要正解,根据证悟,讲出真知灼见的法义。直心是讲法论道时,而不是平常人说话。平常人说话直心是道场,非得把人的隐私事捅出来不可,不出乱子才怪呢!直心是道场,离相受持才无过失;应依佛说,如法讲说。法是直义,无谄无曲;诸法空相,如语实语。如语实语是终是始,中间才无弯曲。众生在无始无终当中行走,什么时间开始不知道,什么时间终止不知道;众生所谓的终和始是人生的阶段性,是一生一死。道业从何时开始?是从人初发心开始,从念一句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种善根开始,到往生佛净土,需要一大阿僧祇劫。在末法时代能讲出一句佛法,都要恭敬,这是种善根。现在这个时代多数人不相信佛法,如有人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要赞叹。释迦牟尼佛将来三身合一到宇宙中去,仍然处于无始无终的状态,永恒的常乐我净。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有身,但凡圣享受的乐有质的不同。从开始发菩提心至成佛的一天,菩萨行人,心无不直,始终是直。有的法师讲,修一步退两步,菩萨还有退转心。这是从相上讲的,不是从性上讲的;未达不退转地的菩萨,身行有退而道心无退。菩萨行人在这个世间修行极难,如赤脚走在布满荆棘的西行路上;每前行一步,还有毒蛇猛兽;精进时还要跑步前进,没有时间躲开这个蛇那个兽,行菩萨道就这么难!为什么我不劝人信佛修行,因为我知实相,修行太不容易。要想有多大的回报,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有多大的成功,就有多大的奉献,白来的事没有。如我求过两次雨都求来了,不是读多少遍《楞严神咒》求来的;是以身体重病为代价求来的。想为众生做好事,众生的业报谁担,任何事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做有功德的事,另一面就是苦报;苦报福报相伴相邻,只是众生不觉而已。这个世界上的事都是相辅相成的,利弊各半。0 q! B; W( S7 i4 H" F
3 w t7 j+ K( J7 o7 V- O
* @& E5 Q; e+ c) Y. T1 o1 ?- a+ \
. s" K6 S" U4 H! Q8 V: y" F1 F, I7 {0 d. v$ n
, I* Z* r+ d) u) `( K$ Y, \+ C2 @2 E
佛接着说,阿难当初见佛有三十二相,是什么所见,是谁乐见呢?
1 U: r" P4 o* ^ K, `+ g% p$ k* l% J
# O) f" K6 C- {( h, N* y1 e! T3 G. ]8 s" B N) s& ]8 x* d' M5 ~
阿难说,是眼睛见到的,心生爱乐;所以,我才发心出家修行,愿舍生死。/ x. a a& A4 H/ F; f! O
% g' j! b+ g6 f6 \2 I
. _ c, A/ {8 Y+ U/ b/ D" s" E7 j1 H, p' u7 H$ I: ^9 V j1 R
z. R4 i* ~: @# H( {9 z2 o. j/ _; k: L) `, {. e
. Y p+ k) G' P* ~0 f0 b, k目见、心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目是人眼,心这里是指人的意识,不是指真心。有的人修行一段时间后,一闭眼就说观见各种不同景象了,实际是意识心幻化出来的;不是真心自性观得的,自性无想无说无作。一闭眼观见不同景象,是业习通过意识的一种流露。如在定中观到化身佛现僧像,用心能观见。释迦牟尼佛的肉身,是要示现生灭,是要入涅槃的。有人说佛不是不生不灭吗?怎么要入涅槃呢?成佛是自性菩提,肉身只是化身示现;通过肉身示现来度化众生。佛的相貌有神变化身,有报身,有法性身。法性身是常住的,报身是常住的,化身无量亿也是常住的。凡是执著于肉身佛的示现身常住,都是邪见。
. }5 Y) x8 C; K
4 b6 P' i, D5 ^5 w4 v9 b% o$ J& [/ V* w: U% ]9 v- Y
) u9 J; i2 K# m2 K- E5 j2 C4 g7 L2 k* y: l* J' a+ l0 K+ A
$ B, a# G9 _, B2 V& {) f
. \% ]/ m0 i1 `6 I人们问,释迦牟尼佛不是人吗?那法不是人说的吗?问题表面上很简单,深层次上却是非常深刻。释迦牟尼佛肉身要灭度,不常住。释迦牟尼佛虽示现生灭,但佛化身还常住世间,佛法还在化度众生。当人修行有证悟时,佛会亲自来为其摩顶;用开悟人的话说,灵山法会还没有散。出世间智慧是指自性上说的;虽然肉身外相上一样,但心的内含不一样,用科技测量不到,测知不了。如找不到真心,就不能降伏世间的尘劳,被红尘所累。众生轮回,没有终始;常处在一种不是生就是死、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六道之中。
5 v c2 [3 U. _& Q; ^" F; M) l4 B$ l# A8 ?; t' ]
, }/ P/ t' v4 o, s7 d! r' Z
7 T& t( m/ h2 S( a9 K# U, W6 h0 q* n# f" }
( o6 _5 p a# r$ N" Y! W U* F* a0 c6 ~) H2 \2 E
佛说,阿难不是用心目所见吗?心在哪里?目在哪里?如若不知,则不能降伏尘劳,难以了脱生死。如国王要征罚逆贼,须知逆贼所在之处,才能克敌取胜。$ R+ y; Z! _' _' I$ m0 \
; g8 `' v. i. K& l
' k: l `1 b# O9 r7 J8 x/ J3 P; k! b l* @& U5 o2 i- g- K' T
阿难说,眼就是我的目,感觉体内有个心,实际就是我的意识。世间众生的心在身体上,我的心在我体内,我观察佛的眼也在脸上。说我的心目在我的身上,佛的心目也在佛的身上。
5 B6 e9 o5 p$ R# L
% ~; r4 I- _7 r
4 J' Y, p! B9 O
. @0 I# [0 g# J2 ~9 W3 H. p" d
! \: U, M; _' ~5 I+ U2 l6 q1 C, q9 Z
2 Y, c& @- u& w/ o( [, k
阿难说的是实话,没证悟时,众生见色相就这么看,多少人读诵这部经不明白,都以色相的见闻觉知理解经义。我这身体里分明长着心目,怎么就说找不着心目呢?一开始就被相所转,一下子就在相上做文章,做来做去上哪找心去?所以,一开始就讲,色目非真目,意识非真心。在定中用心去观心中无物,用心直接照见五蕴皆空。观察人的脸上有四根,眼耳鼻舌,都是用意识心、色目见,回答的问题仍然是在色相上。十几年前我也读不明白这部经,从实际修行中才证悟到,越是纷繁的越不是佛法,大道从简;越简单朴素的越是佛法。这是诸经当中最难懂的一部经,不听人讲,靠自己去读诵,没有证悟难懂,分不清、道不明。# t9 y7 y: V( e
/ k& p5 b# g7 H' g" R* k
6 w$ T6 R5 |0 Z+ k0 I+ Q! V
5 s* N! R3 C$ m7 v
5 O) L( ?% ?6 H, Z& j4 P( T0 S, l4 e+ ~$ D) @& @; D# `
2 n' v& p9 x2 q1 D佛说,阿难身坐讲堂内,你看祗陀林在哪里?
; K1 @/ R' r d! g
5 \4 f* t+ |$ H+ Z: [( a6 H& A& H$ R9 Q# D5 L) S
3 G' n% g! S4 M3 @4 ?9 O2 \
阿难说,广大重重琼阁的清净讲堂,既在给孤园的祗陀林中,又在大堂之外。3 ?# Z- s/ }* N8 W S7 b$ O! ]
$ J! D+ R% c% [2 I
: }% ~3 s9 c& f+ K' p' N: M8 B( Z8 ]- @5 i' n- L) R
Y+ {' C v+ _
& E* i8 t/ J! Y2 }( X8 T3 r* I5 h
佛说,阿难在大堂中,你先见什么呀?% p9 G [& z, C3 y
Z1 `$ q; E/ i( z) f
. _" g$ h3 k3 w1 \0 [3 b7 Z
" c" l' K& g/ u阿难说,我先见到佛,再见大众;然后,见到大堂与外面的园林。1 |# ~% N! z. a& U& I
; T+ k5 B4 p# P" b! J; {1 g
1 b! R, e8 b$ t4 x% o8 |& H/ q! A" b) u
* S5 \, u. B& A1 f- ]: d
. h. f( ?' W4 r, [: ?) L
, o' j! u3 S8 W0 ]- W' W0 w佛说,阿难是怎么见园林的呀?3 n2 C6 D& s" U& ]% f- L2 T
4 _% Z }6 l; e0 t! r
5 ~. s; r, E* u7 f% s
/ A Q- T1 T/ M
阿难说,这大堂门窗开着,抬头举目可见。
( M' A9 P7 Q/ r: O% `& q- L. ^8 T& U5 _% V; _; v; z) p3 h" R+ K
7 U% ~) x9 |" _- A8 N
+ P7 q: l* [6 p+ `. T5 o* w5 f
( ?* H# H* J y" C& F9 l
* y! }/ J) v# s/ f- h! s3 P( E b8 s2 |4 b4 @9 P, ^
佛说,阿难按你这么说,大堂开着门窗就能见到外面园林;那有些众生在此大堂中,却不见如来,只见大堂外面园林。' T; Z% p* q% ]
+ Y# f" m- U; @* v. |
6 [8 v- \8 Z; ?$ w. b
! P1 {% O" b. k2 F阿难说,佛在大堂,见不到佛而只能见外面园林,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有眼睛就都能见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