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613|回复: 8

转《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认证版-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4 15: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認證版
* l; Q6 l+ U9 ]2 B- N( e% }- w3 t1 a6 T2 S& G4 K

: T+ A+ E' T: b. {0 e3 E& j
- H* ^4 |" \% G7 b/ d. T4 J7 A0 W4 J9 S2 [3 a* y8 m$ n
淨慧法師1 ~' D6 b) E. W; t* M4 G) ?
! x2 ~$ Q8 Y8 x0 h  a
, X) S; x' ]0 s2 c
序 言4 }+ y$ S% E( M3 ?: `9 S  {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所讲《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j8 p9 S& ?9 \; e0 E, u
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8 k7 P4 g3 I4 _* X6 M9 ?9 t( w3 Y
特此说明!
! j) G' j& f+ H' `9 a2 B8 c  R智慈愧拜
6 O/ J9 ~; Q( Q9 X% y2 L% H                              佛历二五五三年十二月1 e8 a* H* _4 _) W# `6 P: _4 L
                              公历二零一零年元月
8 I$ ^4 _: ~( k: F* |) p
/ v/ l1 E: p, t# B: l: u6 a. N7 Z- V% S

2 ~6 a* h# `6 Z9 J' ?
3 q/ \3 C5 n. F
- o; A1 c9 o( n" Z% V- [" z8 d# @6 f) D3 g( }8 u

2 r5 L6 R1 ?. c3 R  ~$ l开经偈
1 h0 e0 |3 j" |$ L! e8 Y; C# `. C2 B: p. u6 w1 O
' @* X/ {, n, l6 ]7 `

9 t) C3 B- ]$ J. B  z; Z0 w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 O/ g: d3 U' E" I% ?* w1 B
0 G4 O1 Z- {. p" D$ U  l
# x  E5 B* V5 V& }$ `
( M, f, }% U6 e7 M4 I/ R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3 M- }+ P( B% m
+ V7 C" D1 j+ j8 ^0 K! i

; F8 M- n* w$ j
- i8 K/ u/ \" O+ _) r$ O7 ]# g4 p. C# b8 n2 I3 D2 M( L& e! P& M
3 E6 k0 ^  z% r0 Q
诸山长老,诸位仁者:
4 u8 @2 J8 p; I- h2 B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7 L. P' S% T3 N2 Y3 g! @# [今天,经诸位请求,我们共同读诵、受持《大佛顶首楞严经》,也是讲这部经的缘起!这部经非常重要,不论声闻、缘觉还是行菩萨道的人,不读诵这部经智慧不开、智慧不足,在修行过程中遇见一些境界处理不了,在弘法过程中一些义理释解不了。这部经是佛入涅槃后,阿难尊者记录;在古印度曾被视为国宝,不准带出本国。在唐玄奘法师取经前,印度僧人般刺密谛法师观察到正法在印度兴盛,像法与末法将在震旦(即现在的中国)光大,誓愿一定要将这部经带到那里。但那个时候边境检查严格,他就将自己的肋部割开,把经书藏在肋下的皮肉里带入震旦并译。当时,这部经非常珍贵。
$ S0 W" v4 x# B* q% _/ B8 [. u6 Y) S2 p6 e; H* F5 A6 J0 J' P" t  C
这部经重要之处还在于,此经住世,魔王就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横行。这部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中,于末法后世,将要最先陨落的一部经;因为这部经透露一些天地运转秘密,魔王最恨这部经,也最怕这部经。现在就有人说这部经是伪经,不是佛说,是古人模仿说。宣化法师讲,“我保证这部经是真经,如不是佛说的,我愿堕地狱。”我相信他,因为他是释迦牟尼佛当初的一位大弟子,乘愿再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弘法的,他说的是准确的。我再跟诸位讲,我亲自见证这部经是真经。我第一次讲这部经时,满室清香,有一些祥瑞;嗅到清香的不光我一人,道场听法者也嗅得到,在座诸位当中就有当时嗅到的人。听经的一位居士回到家里,家人也能嗅到其身上香味,这种香不是世间的香,一个多小时不散失。我现在在经书上就可见舍利。我在咸阳博物馆瞻仰佛的真身舍利时,右绕三匝,立即感到力量无穷,身体像宇宙那么大。当时有人怀疑,这是不是佛的真身舍利。我说这是佛的真身舍利,一点不谬,因为我感应有种无穷无尽的力量。一旁的解说员说,“您是第二位敢这么肯定的人,第一位是一位台湾来的老和尚,为了辨明是不是佛真身舍利,四天四夜就跪在这里,不吃不喝,最后他说这是真的。你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辨明是佛真身舍利,真不可思议。”佛教就是这样,至尊至贵的法宝,感应也特别强烈。我与诸位交待清楚,这部经的来历、这部经的重要性、这部经不是伪经,请不要起疑惑心。还要知这是一部佛教正修正行的经典,对指导修行人信、解、行、证,非常重要。
) [% o; S% r. L! A( U* F7 k# R; A2 J/ z6 O* k" y9 l( X
这部经的经名可总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可理解为“大因果、大义行,定成就佛无上正等正觉的了义究竟坚固之经。”从经名可以看出,这部经是世间人修证声闻、缘觉、菩萨果位必读之经、必持之经。只有大因缘果报的人,才能听闻、受持、奉行、弘传此经。下面,开始讲经正文。) q- D# W; e' q5 e

" [* m& {& p' p# L' \
' |6 W. ?6 i. [+ H【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 o# E* L# Q/ s! |: D/ Q4 Y. w! U* y* E. v( b
* g, S# [" O. M
- \+ }& _+ |8 L  j- @) o
( ]0 m( _8 c. a- \' w# [
/ @5 m2 @* r0 V5 y( B  c8 R6 ?
佛经开头都是“如是我闻”, 为释疑并与外道有所区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没有这四个字,但也是佛教经典,那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所说,诸位知道就可以。“一时”,因为古印度日历无法确定准确时间,又怕未来世一些人用分别心去鉴别;所以,哪部经都用一时,没有哪年哪月的具体时间。7 r8 X, Q9 {' a: R7 q
( t) A3 \& C' o: g
什么是“精舍”?人的心识比作精真,心识是在人体内非常准确真实的存在为“精”;“舍”是佛说法的地方;也可称法堂或道场是在精美的房子处,名为精舍。佛住世初期没有庙宇,只有佛说法精舍等;中后期,才逐渐修建庙宇,供僧人安居下来清净修行。佛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在佛说法时都来闻法;佛不说法时,这些弟子就各处乞食与修行,住山林树下。虽然那时是修行十人,十人成就,证道的多;但也要知修行人非常艰苦。那时的比丘在一处最多住三宿,就要换地方住。既怕众生起攀缘心,都来供养;又怕供养的人多,而不能坚固道心。化缘一次,最多化七家,化不到食物就不再用斋了,大比丘就是这么修行的。为什么住在山林的坟冢间?一是可以经常观察到人世间无常,而提醒自己,我的身体也可变成一堆骨头,只是时间问题。知人世无常,才可以在无常中精进修行,起到激励自我的作用。二是当时跟随佛出家的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修行多有淫欲心。怎么销除?观坟里骷髅。修行能不能修到白骨观?过去的出家人能修行到。我在十五年前修过白骨观,一闭眼路上行人就是一副副骷髅;后来我把白骨观空掉。以正法住世修行的人精神可嘉,但对治的法也非常“残酷”,在一定禅定功夫的基础上,还要有正心才行。
  E5 D, ^  @8 j8 r4 D; @1 G# f' y8 ~+ V( G* Q0 J9 `3 v" u# b# ?
“皆是四果无漏大阿罗汉。”无漏之人对世间任何事相,心平等无差别贪著;对世间各个方面的物相,心平等无差别贪爱,平常人做不到心行于诸法无漏。平常人见到顺逆就动念,而大阿罗汉却一念不起;如对世间的金银财宝、酒色财气等没有丝毫欲望。心无杂念,只有念佛的音声,已发菩提心。有人来请法时,要观察因缘根基,对根基而讲,不请不讲。不能观察根基,不知习气是什么,想去度人是善心;一旦人起疑惑呢?就不知把人度到哪儿去了。讲法非常难,谁也不爱开口,开口讲了,有因果相随,不讲不是不慈悲。有位居士来到我处,我一观察,这人是一只家养宠物狗转世,前世是听主人念经得福而转入人道,根基如此。所以,我只讲静坐有利于身体,素食有利于健康,其它修行方法就不讲了。讲法不要凭个人好恶,这人对我很好,我多给讲点,这不行,佛法不是交易。人这一生,解决自己的生死事大;否则,是生死轮回;今生造业,不知下世生往何方。对方要是没有了脱生死的心,给他讲正法,他接受不了;讲世间法,他只种一些善根,还不一定接受。借这个机会我给诸位多讲一点,都引以为鉴。我经常讲,佛度众生,法度众生,愿度众生,缘度众生。有人修行没几天,就忙于去讲法,让世人一见,这学佛的人怎么都像劝道似的。当修行到一定程度时,不说不讲还有人请讲,没到时机,先不要急于讲。要知修行的过程,也是弘法过程;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在少林寺静坐九年,天天在弘法;这在中国成为佳话,千古流传,坐的本身就在弘法。天天在静坐,按正法精神去静坐,身体健康,言出法随,事事愉快,本身就在弘法,还用嘴去弘吗?不用!以身心正行弘法,比光用嘴弘法强千万倍。6 R! ~: [$ @. u: T9 N6 P

. V: C6 `, _. A* Z* C- v1 L什么人才称得上佛子?准确地告诉诸位,从十信菩萨到十地菩萨才称得上佛子。罗汉、辟支佛称不上佛子。皈依佛为“佛弟子”,一个字也简化不得,千万别妄称“我是佛子”。有的人修行很多年,但小乘习气很重,堪称不起佛子,声闻、辟支佛是佛外子。末法时代,佛子乘愿再来,虽现声闻身、白衣身等,实是佛子。7 c9 K5 r- ^& |8 H
; G3 P. T: |6 k" t- J
对于“带业往生”,我准确地讲,往生到极乐世界边城品就是带业往生。实际是三果罗汉圆满后,才有资格带业往生。往生至边城凡圣杂居地,虽属西方极乐世界却见不了佛。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声闻、缘觉现世,也有大阿罗汉住世;但大阿罗汉不现世,平常人见不到。佛教称声闻为到达化城品的第一城,由于不发菩提心的钝根阿罗汉是自了汉,未出三界,经八万四千大劫一个循环,天福享尽,要堕落地狱。因为定力销失,五衰现前时谤佛;所以,他们形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仙一样堕入轮回。修行人如愿行菩萨道,现在就须发起菩提心,自利利他,做任何事首先想到利益他人,对他人不利的事不做,对社会不利的事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更不去做,先培育这种善根。
3 u2 J7 J% I. J
; l, P. x# F& t4 q/ u8 c4 R6 ?“善超诸有”。善是福德,超是智慧的善巧方便越过,诸有是一切因缘法相。人有身有意有需求,天天在诸有当中打转;饿了要吃,困了要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六根、六尘是诸有根本。有了这些,就有生死轮回;心不在诸有当中,就能超越轮回。为什么人要淡化名利,淡化诸有?根本就在这里。培育自己,加深修为,等达到超越诸有时,就等于超越三界,菩萨超越诸有。佛住世时,佛的一些大弟子,从实相上讲,都是从兜率内院来的菩萨。虽然示现人身,但超越诸有,不执著诸有;虽然有身体的存在,也示现乞食,但终日用食,未食一粒米;终日穿衣,不着一缕纱。这是什么境界?每天正修、正行,其它的都被空掉;平常人不把诸有空掉,就装入八识田中。他们用斋时,对化缘来的食物不论干净与否,都把它食净。乞来的是药食对治我的身病,心要弘法,身随我行;如往昔有一位妇人非常反感出家人,用尿盆盛上饭倒在出家人的钵里,出家人有天眼通已知,但不因为是尿盆盛来的饭而起分别心,照样食净,不起分别心;但这妇人的业报不可思议,时间没过多久,命终后受报无量劫;值佛住世时,这位妇人脱生为一只狗,天天围这位乘愿再来的出家人转;出家人观知这个因缘,就代它忏悔业障,了业后又转人身皈依了这位出家人。因为人贪著诸有,随诸有造业,对修行人起贡高心、骄慢心,业报不可思议,冥冥之中业报就比别的业重千万倍。所以,不要小瞧诸有,“有我罪即生”,诸有是万恶之源。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5: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的弟子到哪里都受人尊重。世间人穿的好,西装领带这不是威仪,这是世间法,是俗知俗见。大迦叶尊者穿粪扫衣,头陀第一。穿的袈裟有百条补丁,但照样威仪,到哪国都受国王接见,不受轻视,那才是威仪。佛弟子的威仪是气质状态,不是表面形式,衣着干净就行。这部经非常难懂,难在平常话中隐藏着无量深义。
1 N& J5 O) m1 A& ~) e
3 @# |9 g( \& Q1 c
1 I, @& N; h. \; a: B6 L4 v+ Y/ c- g( o2 L
2 P5 D: [1 k; O: i& f/ ?1 n1 |

) e& g4 l: ~- @- G' c
7 B; s! z1 }6 H从佛转轮。一般人认为随佛弘法就是从佛转轮,这么说是以文解义。实相上说,从兜率内院或他方佛国土乘愿再来,心行出家,随佛受教,弘法利生,这才是从佛转轮。在往昔世修行过程中,生生世世都从佛转轮;佛每说一部经都有嘱累品,佛一有嘱累,菩萨就有愿力;如何行持愿力,深心护持、弘传佛法;佛说什么经典,就拥护道场;佛示现哪一方,就随示现在哪一方修行等等,这是妙堪遗嘱。这“妙”字就不简单,是生生世世,多少劫修行成就。因为成就一尊化身菩萨,要两大阿僧祇劫随佛修行;所以,才有妙字;否则,无妙。只有菩萨才能这样做,生生世世随佛弘法。佛说哪部经菩萨都弘传,包括宣化上人“我生在末法之年,我都要弘法,难懂的《楞严经》我要给讲,难信的《妙法莲华经》我要给讲。”他有资格也有能力说这种话。
* W2 @2 h+ u2 n3 V3 S' S5 H: e4 v% F
; z' m2 B* t; R/ w1 \! |! \
$ W% b( G0 O! h5 |& {

  g$ X- Y6 u8 Z1 D  c1 @7 s5 H  j& @8 B9 S  y/ ]$ B3 \# A+ J6 ]& q
0 s) W5 ]9 i9 W* k% G" J2 H
没有杂染。菩萨身心行六度,不需求回报,无我法二执,离诸有法相,这就是没有杂染的清净行。. a* M- p- m" R
2 r: h! K' W, s* _$ D1 J7 ^
3 {! L$ u& _) _% g# G: Y0 A4 k- ?
: U- ~& K  G, L  L- V6 Q4 R
弘传三界。菩萨的一切身行言说都是弘法,在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众生的典范、榜样,这就是在三界弘传佛法。. W& E0 t& c' u
1 \0 D  @3 b7 [2 Y
' ]' `* G. T* [" o1 I

3 I/ C; f# w" p  E) I3 q应身无量。是从佛转轮的化身菩萨无量。我讲过,有化身成就的菩萨,方可度人。化身不只是一个,释迦文佛有十方分身;兜率内院在娑婆世界也不只一个,也是十方无量,哪个兜率内院都是未来佛在那主持。5 a; l" K8 o3 j, w& r# t2 A" a6 k( Z
& o  X# }  O- T! [+ K0 _/ K  Z. Q

; X/ n' B& k* m# d4 V$ x$ M( i
! ]* j  x- E* |8 H7 J  [业重尘累。这个世界众生的苦难,需要菩萨慈悲拔济,就是拔掉苦根,济福增慧。红尘滚滚,众生被红尘所累,天天与各个方面的烦恼纠缠不清,想脱也脱不掉,难得清净,非常疲倦。现在人都说自己活的累,科技时代越发达,生活节奏越快,人越累,都属于尘累。- f! w8 n5 W0 E9 V: f$ Z+ E  j$ [- q$ Y

' L) s* D7 {+ m
. {: T, C+ f; t' k9 _
  Q4 z/ j% `( \( H休夏。是佛慈悲众生,戒制比丘在夏季安居法行,又怕踩伤地面上蚂蚁等众生;七月十五日是安居结束,佛的欢喜日。
4 y& Z* C4 t( ?: J% [+ @1 ]0 Q; ]: H6 |' F

- K' H% w4 |& f# G) U* _& m1 y; O; {  h

" z) c6 X& j- u# Y: p3 k
& `1 F0 u( N' E/ o9 v9 w, t
8 ~& M2 Z( V/ s% z1 L十方世界的菩萨都向佛请法,解除心中疑问。菩萨喜欢听闻佛法,哪里有佛住世,就去请法、闻法、拥护道场;而且,有机缘时请教心中疑问。什么疑问?密义。佛教的法藏密义,密是义不可公开。不仅凡夫不能知,就连阿罗汉、辟支佛也不能知;一地不知二地菩萨的境界;二地不知三地菩萨的境界;十地菩萨不知佛的境界,这都是法藏密义。所以,佛教的法藏密义太多了,用平常人的思维,永远分辨不清,也无法明白。只有行入深禅次定时,如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知法藏密义。
0 ?0 U, ?8 j/ V" }: X5 g, _
0 L9 G7 {; V( G. k
$ l2 }8 E4 ], X+ E- K# o9 S3 C
# Y5 u) Q% q8 n
6 A( U  i4 {. p- u! _6 U4 Y) Z$ C4 u5 V, m' p. y
. }) e! k- P( c; O/ y8 z/ ^0 Z
这时,佛安乐趺坐于蒲团上,与法会大众说,今天法宴清净大众,广说法藏密义。法宴就是请大众闻法,这些弟子非常高兴,愿闻妙音。十方世界的菩萨知佛说密因了义法,都来拥护道场,文殊菩萨而为上首。9 [$ L  {0 i2 W' T* [' v- F' [

- f$ l3 e0 T& }  [- u  G8 S9 Q" ?3 H9 E7 p
1 y9 w6 `# s; M$ n

0 L  u$ z) Z5 v& ~( p
2 q9 l# e( R/ t. S
$ _# X1 v: A! {8 w8 Z2 J4 }文殊菩萨愿力非常大,诸佛祖师。这个世界的未来佛,法性身首先要到文殊菩萨的国土去成就,都须拜师,成就智慧。然后法性身再到东方药师佛的国土,成就愿力。但是,文殊菩萨的法性身不在东方药师佛的国土,只能是化身在东方药师佛的国土。文殊菩萨在娑婆世界的北方有自己的佛国土,有自己的法性身、报身,在这个世界的是化身。7 T: T" E4 f9 H2 I" T$ M2 b0 L/ w

3 h( I* r, _( v2 \9 o1 D' E2 |8 a" W" j, N/ }

9 Q' k6 l) V9 m; x这时,一位波斯匿王为超度其亡故的父王而积功德,宴请佛及大菩萨到王宫偏殿,以珍贵美味食品供养。城中有很多长者居士等在家人也都站立在自家门前,等候供养佛与僧众,佛让诸菩萨代表佛分别带领各位阿罗汉等僧众接受供养。
8 N! a5 R  p% z; L. E8 S. A+ n0 g7 y# Z) Y2 ?& r3 P% d: n7 ~% s
5 {; J) O* C0 p  a. N! K

% W$ x$ K- c2 H* i
  s( O: w7 A+ @7 X
& b# T0 P6 A1 Y& k. @, c
2 V7 l0 v1 t, j! b- _* a6 P这些僧众用过斋后都回到了佛的法会上,唯有阿难未归。阿难早时接受单独约请,在远游归途中,未有专门供养,只能在城里挨家乞食。这里能看出,阿难是佛说法的主角,这部经是从一个淫字开始。阿难和摩登伽女都是菩萨示现的,摩登伽女这个反面人物不好当,一生骂名;但是,正是这些谁也不愿意当的角色来成就菩萨的道业,正是通过这些反面人物示现,才使众生得度。阿难乞食时,心知佛曾呵斥小乘阿罗汉心不平等,敬仰佛广开方便而无遮障,避免了众人生疑谤毁,不论供斋者是贫是富,都行平等慈。行平等慈,成就众生的福报;不因为富贵或贫穷而不去乞食,而差别行慈。佛住世时,一位老乞婆用卖头发的钱买油灯供养佛,其他人供养的油灯都被魔施妖风吹灭了,唯有她的那盏灯没有被吹灭,贫穷人真诚的心供养才有大福报。否则,用乞求心、攀缘心供养佛福报都小。阿难经城外路入城门,严整威仪,以恭敬心去接受斋供;当经过卖淫的场所时,被摩登伽女利用邪咒幻术摄到淫床,抚摸身体,将毁戒体。出家人和异性同床行淫是毁戒体,而且是毁重戒。出家人受戒的身体是戒体,不可毁戒破体。否则,不只是不能修行,而且有堕地狱的果报。
: e) M4 K4 k! n* G& `6 o2 o2 ^- j
: Y' O" S3 p# ?7 v' M3 Z# x

3 _, b5 N9 W; V9 x: N! t
5 }) r- G* m0 D0 X& b" {" r# y, {/ ]/ x" h

, j+ f3 u  ~6 O8 C( z' S( O1 N我一般不给在家人讲这部经,因在家人淫习难断;正如小乘人所讲,“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如在家人修行想成就今生的道业,此经又是必读之经。不读不知怎么修行成道。我为什么不劝人学佛?修行人要想出离这个世界,遇到这个问题不好办,要用一些办法对治;只有走过这条修行路的人,懂得通过这个路径的方式方法,才能成道。但是,非常艰难。在家人修行,也不要害怕,各有各的走法,各有各的因缘。在修行过程中,遇到问题不是本事,能解决问题才是本事。阿育王有嫔妃不也照样即生成佛吗!因缘到时,自有破解之法;既家庭圆满,又成就道业。& C! y% Y! l! X" ^, e

; e" c# f6 f1 E# @  q6 |0 [; l. ]7 g" T4 h; K7 k

' l6 t) K5 n6 n% T( p% M+ C# {. B+ R- a) l! @) M' n
* a0 f; [6 l/ C
6 Z$ K: i2 w" X1 g) \* p# S
佛及弟子们回到精舍,还有王宫大臣也随之而来。这时,佛从顶门放白光。卢舍那佛接引众生时也放白光,行菩萨道的人愿意往生卢舍那佛国土的,卢舍那佛用白光接引。释迦牟尼佛的国土也有清净的一面,只是声闻弟子不知而已。这里佛也结跏趺坐,说楞严神咒,让文殊菩萨持咒制住魔咒,把阿难和摩登伽女带到精舍。一些破魔的咒语静坐念诵或跪地念诵与站着念有很大区别,在自心感应中,威力相差百倍千倍。! Q2 z3 \: j3 m7 H) a, `5 V3 c  G5 u
4 M- A- D0 \( |6 t& |
0 D( Z# O* N9 x9 L; l" A8 \

* O5 g3 D3 [! ~1 C% p$ Z' n2 ~1 x8 ?! h" {4 b
8 Q  _7 H* q; T  u
9 o, |( z  j/ I) a$ J  B
阿难见佛顶礼大哭,恨自己一向多闻,虽知法理很多,但道力不够。
! ?9 L0 ]6 p! _) C/ t* y: g* j. x
4 M7 O4 u) q! j3 c
2 U: A% x! s4 M  q9 Y4 }) M' i6 _6 ~% N- d) P
修行人不要认为多闻、多知好,还要注重道力。如没有修行道力,碰上妖魔鬼怪,身体就会生病,心情还不好。有的出家人见花花世界的诸有,由于修行的道力不够,而心动犯戒。修行人观见天上的修罗女,要比人间的美女强百倍而不动其心,才是有道力。平时要加倍努力修行,才能证有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反复向佛请求,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三种妙定,要修什么妙定能方便快捷的增强道力呢?6 c, {& Q. z6 d' X! o3 U

" p5 L8 z8 A9 k
4 k+ H9 |; A  u/ Y
5 y( h8 |  P, K8 h! X7 e道力是果位的神力,遇到魔力,不是人怕它,该是它怕人。所以,修行人增长道力很重要。没有道力,一切免谈,“菩提道上来”,没道什么也没有。有道力的人,说一就是一,无有二语,有佛、菩萨神力加持;平常人说是俗说、凡说,说大了就堕拔舌地狱,就是大妄语成。一些修行人经常与我探讨,修行以什么为本?我说以静坐念佛,都摄六根,证悟为本。
* m1 Y( I$ @4 b, G: \. L
. I% z3 E- {$ Q: d5 g! C7 m( M8 e9 [* G9 v8 @6 x

8 J/ z$ E6 _7 J4 S4 |5 C3 A- k
, u' e3 ^  }: A& H; m9 ?: b5 z: O4 G( p/ ^: J

0 j( t: l6 w# r. ?; K# N! H8 Y6 Z  ]这时,有无量菩萨、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大众,也都企盼佛说法而默然静坐。佛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以示慈悲安慰,销除其心里魔障与慌恐;并告大众说,有一种正定名大佛顶首楞严王,究竟坚固而具足一切禅定;十方诸佛皆依此正定一门超出,成就妙有而庄严的菩提路。& N+ d$ @. R9 e& }
0 I9 `9 Q% t# f) S

; i% N# ~3 n5 A9 z) O
$ S7 x& U* N! l$ W, ]  ~. z+ s7 R5 N; z" K: F# j
* j5 w3 ~$ d9 R# k. L' C
% a4 X3 ]6 P1 [3 K3 H% k% H6 T
修行人都离不开这部经;离开这部经无法行做,声闻、缘觉修行与行菩萨道的人,救度众生都离不开这部经。这部经从淫字引出修行戒、定、慧中的正定。破淫习气要靠持戒、靠禅定、靠智慧,拔淫习之根还要靠修行正定生出的智慧。若修白骨观,不从心里破除淫习、拔出淫根,看见白骨也风流。
7 M1 K) {4 _' c4 ^* v& M) r) K+ x, ~" [6 ?# l$ \" D

* |, i- Z& I! l' ~" T2 q( Q& d1 M' l3 V7 f2 H/ ^

5 F6 D3 J# {" _" S( i/ W1 {! e$ s5 z. s
# }% Z% [- U* l4 N* @
佛说,阿难,你我同宗天伦,当初在佛法中你见到什么殊胜法相,才舍了世间父母深恩和夫妻重爱,而随佛出家为僧呢? 阿难说,我当初见佛三十二相,特别殊胜,琉璃透明,思维人体肉身,怎么会这样殊胜妙明而具紫色金光,渴望也能得这样法相而让人仰慕,才随佛出家为僧。
" D2 R8 X7 h+ I. S& f; G+ q
7 Q" b  h6 H* W' j1 _' F( U
4 J( P. H+ a* A# ~1 _/ P. ]: }
* h8 x3 v/ e- J+ P8 o7 L
: K$ y( x- g: q% x7 B9 o5 s# F3 T0 E& b6 W6 C- C
5 ?1 X' ?! y& i: Y5 k/ k
这是身见,也是色见。用身见见佛,说明没有道力。真佛无相,不是见到那样。如没有真智慧,见到真佛时,会被吓着。因为我于定中观过真佛,心知真佛什么样。没见过的,以为供养的佛像庄严,其实真佛无相。佛像是示现给众生表法的,示现结跏趺坐像,告诉众生修行也要这么坐。佛这么坐证菩提,如修行人不这么坐,能成就佛道吗?有的人一坐就怕腿疼,愿意舒服,想食得好、穿得好,享受荣华富贵,那趁早别修行。修行与这些事情都是相逆的;是少数具有一定勇气、智慧的人才能行做的。为什么说“不投明师,易得邪知邪见”呢?就是一些修行人容易被相所转,而生邪知邪见。为什么佛要在雪山静坐六年呢?先天的身体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身体得以转化就是靠雪山静坐这六年时间,使肉体转化为佛体。我讲三界火宅是众生的身体,圣人的肉体就是净土。这个不是乱讲的,是有根据的。人的身心是无明烦恼充满,双手只能劳作,双脚就是走路。真正让人享受到的法喜还是人的身心,身体劳作只是外在的,肉体带来无穷无尽的禅悦才是真实的;菩萨身心净,则佛国土净。0 |% X  E0 |- u) A/ ~0 c. d0 _
( G; ]. X5 m) x! s! [$ D( ?3 |" e

6 V; t6 y5 U& h* M( s
6 L" [8 {: X' ?1 X1 K" y; }- p' f
' q: f6 Q7 a# ~
: z! J/ p# Y% `0 m2 p! X
6 ?1 M, l& L3 m+ p: O3 @- Y佛说,阿难说的很好;应当清楚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轮回生死,就是由于不知自己常住真心、性本清净、又具足智慧的识体,而颠倒妄想。人的肉眼见到的都是颠倒的、不真实的、虚妄的色相。
3 f( s) f' ?4 m' V3 g/ u. ~; m& g9 \4 u2 p+ ^$ b

9 n9 ~2 k) r7 S6 H4 F
  Q; O; b4 q4 ^5 ?由于眼是色目,由血肉构成,与诸法相一样都是色相。人执著名利,就是被物色的诱惑力所转。修行的人,不忆昨天,不忧明天,只知今天,明心见性。若用人的色目去见,见不到真实的那一面;不要因为一句贡高我慢的话,断了自己的道业。因为见到的、听到的事物不真实。当人不知道的时候,用贡高我慢心轻视对方,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会影响自己的道业。如一句话不慎,可以毁掉人一生的幸福,也可以毁掉修行人一生的道业。
* T& n# D' F- @( P3 f3 Y# x) Y
' ^/ y8 K& |/ M2 o2 _% k' f# P2 A' o% T  u# U! b8 l  t0 }

" n7 P- N. L  Y7 k; e! }! Q
$ M) J0 R5 T" H+ E$ L2 l) x5 q& J0 g& U+ o7 ~: i: p' D* g: t% z9 K

" b8 t6 `( I7 J9 N6 _  {2 f  n8 a* [, V无上菩提。菩提是佛的一种象征,无上菩提是究竟成佛。修行人的目的是成佛,是从心性上说的,人的肉体不能成佛。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住世,其它国土的佛都不现佛身,而示现人身救度众生。阿弥陀佛化身到过这个世界,现普通的出家人身,不现佛身;维摩诘现居士身,不现佛身;诸佛祖师文殊菩萨现菩萨身,不现佛身;现在至弥勒菩萨出世之前,只有一尊释迦牟尼佛降世,没有第二尊佛示现世间。现在,人传的某某人是什么佛转世,不论谁说,都是魔说,不是佛说,千万记住。有的人走了弯路,都是在这上听了花言巧语,吃亏上当,说什么要开龙华三会等,统统要遭王难。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肉身不能成佛,只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化身,在报身佛世界,在佛法性身中,才有资格示现佛;其他尊佛到这个世界上来,都是化身,不能示现肉身成佛。了解这个实相很重要,避免上当。
: t8 M8 M. k2 N, n8 b* G; z0 Z
, V7 }$ ~5 i4 T2 G$ k0 r) S
( R4 f( ^  N% v# A( L9 q/ G2 @( x7 X

3 N2 e- l1 z9 S5 {. b7 P
/ r# P) M5 a3 H/ Q: x. V6 l4 T
3 z2 j2 \5 W! O3 f( ]佛接着说,阿难若修证无上佛道,知真常而明心见性,就要用直心回答所问。十方诸佛都是证得同一无上菩提,而出离生死;从发菩提心至成佛的全过程中,都无诸弯绕曲折相,都是以直言直行的直心坐道场。
* ~# U  w6 x) w1 ^- U! Q" F; K8 z3 ?' L/ r# z  ?
; H- A, w( T# ^. O/ h) Y

+ J3 b) @- S5 b# ]6 D; ?5 V$ x9 s" o$ B

0 A+ c1 j: b, D0 w* }
. n0 t0 H; w$ J$ n( _有道有法,方为道场;无道无法,不是道场。讲法要讲出道来,还要讲出法来;否则,不是修行人的直心道场。静坐是修行人的道场,行住坐卧心净是修行人的道场。佛说法是有道有法的道场;法师是讲佛说的法,离相无著,如法释讲,也是道场。佛说法是如语者,实语者;法师讲法也要无丝毫的谬误,无邪知邪见;法师平常说话可以方便一点,但讲法时不行,偏离正法谬解要负因果。讲要正解,根据证悟,讲出真知灼见的法义。直心是讲法论道时,而不是平常人说话。平常人说话直心是道场,非得把人的隐私事捅出来不可,不出乱子才怪呢!直心是道场,离相受持才无过失;应依佛说,如法讲说。法是直义,无谄无曲;诸法空相,如语实语。如语实语是终是始,中间才无弯曲。众生在无始无终当中行走,什么时间开始不知道,什么时间终止不知道;众生所谓的终和始是人生的阶段性,是一生一死。道业从何时开始?是从人初发心开始,从念一句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种善根开始,到往生佛净土,需要一大阿僧祇劫。在末法时代能讲出一句佛法,都要恭敬,这是种善根。现在这个时代多数人不相信佛法,如有人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要赞叹。释迦牟尼佛将来三身合一到宇宙中去,仍然处于无始无终的状态,永恒的常乐我净。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有身,但凡圣享受的乐有质的不同。从开始发菩提心至成佛的一天,菩萨行人,心无不直,始终是直。有的法师讲,修一步退两步,菩萨还有退转心。这是从相上讲的,不是从性上讲的;未达不退转地的菩萨,身行有退而道心无退。菩萨行人在这个世间修行极难,如赤脚走在布满荆棘的西行路上;每前行一步,还有毒蛇猛兽;精进时还要跑步前进,没有时间躲开这个蛇那个兽,行菩萨道就这么难!为什么我不劝人信佛修行,因为我知实相,修行太不容易。要想有多大的回报,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有多大的成功,就有多大的奉献,白来的事没有。如我求过两次雨都求来了,不是读多少遍《楞严神咒》求来的;是以身体重病为代价求来的。想为众生做好事,众生的业报谁担,任何事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做有功德的事,另一面就是苦报;苦报福报相伴相邻,只是众生不觉而已。这个世界上的事都是相辅相成的,利弊各半。' }4 y& N$ h0 K7 f2 G

0 @  l2 K: p/ Y9 m* \; n# }* R  X; D8 `" ]/ U

- D' T; Z7 q1 L) g
4 r( V0 a* Q( J) j6 ^" v# x) ?" T. V
& v9 W( C- [, b+ p+ N3 q' G% d' i
/ K, K5 X. e+ g6 i1 r佛接着说,阿难当初见佛有三十二相,是什么所见,是谁乐见呢?
1 p3 X, y1 I) I2 b, ]# p* j* b6 y8 M, V' @. \) D1 d

0 ~+ k2 K) x6 j. q  s* r& g" ]9 F
8 X2 X$ M0 g; E" m阿难说,是眼睛见到的,心生爱乐;所以,我才发心出家修行,愿舍生死。5 J4 w) o1 S# a8 j" M- R

1 J3 F" N7 a$ }( c0 a* W
9 W: f- j0 ?" c  K! G) l6 s; j; ^7 p/ w  |1 }+ [

* w# O( d' ?. |  Y( J. Q
7 q# K: Q4 V0 P/ F" U
1 u1 ^2 N6 R4 r" i目见、心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目是人眼,心这里是指人的意识,不是指真心。有的人修行一段时间后,一闭眼就说观见各种不同景象了,实际是意识心幻化出来的;不是真心自性观得的,自性无想无说无作。一闭眼观见不同景象,是业习通过意识的一种流露。如在定中观到化身佛现僧像,用心能观见。释迦牟尼佛的肉身,是要示现生灭,是要入涅槃的。有人说佛不是不生不灭吗?怎么要入涅槃呢?成佛是自性菩提,肉身只是化身示现;通过肉身示现来度化众生。佛的相貌有神变化身,有报身,有法性身。法性身是常住的,报身是常住的,化身无量亿也是常住的。凡是执著于肉身佛的示现身常住,都是邪见。$ P3 E& e5 }+ o6 H" |% d

# ?5 _9 V4 V! V
. |; T) V2 j0 q9 u2 C6 @1 J0 o
2 b# l4 F8 n6 Z2 z  C4 q: F
3 \" r1 h! }1 T/ p8 i+ _
  [  ~9 S$ t7 G) m4 v0 F4 N( D) a0 |+ R7 \
人们问,释迦牟尼佛不是人吗?那法不是人说的吗?问题表面上很简单,深层次上却是非常深刻。释迦牟尼佛肉身要灭度,不常住。释迦牟尼佛虽示现生灭,但佛化身还常住世间,佛法还在化度众生。当人修行有证悟时,佛会亲自来为其摩顶;用开悟人的话说,灵山法会还没有散。出世间智慧是指自性上说的;虽然肉身外相上一样,但心的内含不一样,用科技测量不到,测知不了。如找不到真心,就不能降伏世间的尘劳,被红尘所累。众生轮回,没有终始;常处在一种不是生就是死、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六道之中。( a2 E+ n& }+ O. {: l

( O6 p7 P, D; i" t# E
% w! U, `7 z6 I$ ]# h+ |3 ~. _/ C- v- H; n

. T  i  R5 J( d+ l# R4 O: c* Q! q& Q

0 H, }$ Y4 w* S8 }佛说,阿难不是用心目所见吗?心在哪里?目在哪里?如若不知,则不能降伏尘劳,难以了脱生死。如国王要征罚逆贼,须知逆贼所在之处,才能克敌取胜。
7 A8 w- x# w* d( l" n  I2 `5 N4 B) ?) W9 }+ @) Q
1 O# L- v( R+ ]) r9 M5 ~1 u, U) ~; E2 E

, ]5 R2 [7 V) v阿难说,眼就是我的目,感觉体内有个心,实际就是我的意识。世间众生的心在身体上,我的心在我体内,我观察佛的眼也在脸上。说我的心目在我的身上,佛的心目也在佛的身上。
& X- O" F% N7 N  O4 E, r9 j# E2 |" A3 K% d4 n3 }

( ~7 ]$ b* D" \* S8 O
2 [$ S% d- ]: F, {7 ]. C
, A- M9 J9 U3 K! T) N6 b. ?. K! `! C( \( X" l" O$ c2 Z
$ K4 u; ?$ W+ Z
阿难说的是实话,没证悟时,众生见色相就这么看,多少人读诵这部经不明白,都以色相的见闻觉知理解经义。我这身体里分明长着心目,怎么就说找不着心目呢?一开始就被相所转,一下子就在相上做文章,做来做去上哪找心去?所以,一开始就讲,色目非真目,意识非真心。在定中用心去观心中无物,用心直接照见五蕴皆空。观察人的脸上有四根,眼耳鼻舌,都是用意识心、色目见,回答的问题仍然是在色相上。十几年前我也读不明白这部经,从实际修行中才证悟到,越是纷繁的越不是佛法,大道从简;越简单朴素的越是佛法。这是诸经当中最难懂的一部经,不听人讲,靠自己去读诵,没有证悟难懂,分不清、道不明。  _1 [3 {/ w( T' w+ g

0 J6 o$ V& `* E: `+ A
$ K/ K, c$ t) }/ d. d9 ]1 D8 H$ c3 y. [, j% g4 Z1 N4 `

, R7 }& p$ t' h- m8 p! ~* V% g+ Q( }9 V

5 S2 H2 ^4 `! k9 G佛说,阿难身坐讲堂内,你看祗陀林在哪里?" c& L/ H0 Q7 m# J+ w# c& U  D

( W- D: \8 O4 ^& \
3 f* ?3 w  U! {" [) B* R# V& ~+ n* z' B3 U: u
阿难说,广大重重琼阁的清净讲堂,既在给孤园的祗陀林中,又在大堂之外。' ^' M# Y7 N+ X3 z: B; R5 O9 y4 K

4 t9 [- ]. l( V4 l. L: Y/ ~+ f/ p" f+ f# j( ^! q

: h2 d# \9 w" g3 o. g- F/ U" j
) N8 U& J+ i0 X- p. c4 S6 E7 B
/ K+ b' N+ E. X/ n1 E2 y, W4 \& Y. {" _/ _1 M. c. ]7 e
佛说,阿难在大堂中,你先见什么呀?0 ~5 D. g" d, U8 E7 U
8 V0 Q- E, W5 \; V0 F0 D; {
1 t# ~$ P6 v$ b# E+ H% m6 a6 a
2 e7 G. Z# l0 Q7 f8 E+ u" {; S5 B
阿难说,我先见到佛,再见大众;然后,见到大堂与外面的园林。) M+ {6 U5 G, i7 w9 Q& Z% S
# a' A* D& G  S# Q9 V
/ S7 M( _6 }3 b' C- @" l

& J' O- X  P% M
( [- U2 `3 `" a5 O( ~/ F" _9 _: c5 ~0 Y6 y# \' A

: i1 V0 C8 E9 M$ [4 \7 ]佛说,阿难是怎么见园林的呀?4 z. H: c) F+ c( q# }* T8 N. F$ m
7 w7 C2 t2 _; S0 n' ~1 S: q

4 W! Y$ H2 `" |* P" P. j% W2 c3 p" l+ m8 w6 r6 f- _, d. V
阿难说,这大堂门窗开着,抬头举目可见。# Q+ |" k8 r# A( [3 q

+ K' j8 i, D, R* k( s2 j  A3 I4 R7 ~$ O& F
: T( [1 n- U' `7 F  N* K! h
! r! o. T; k. M4 b. w5 {  M  N; t

2 j1 R) \' i- b/ D
6 L* l9 p* z( c佛说,阿难按你这么说,大堂开着门窗就能见到外面园林;那有些众生在此大堂中,却不见如来,只见大堂外面园林。. \2 W+ G% h$ C( F- h
8 [0 ~: a& p% n
3 E; c- F( a6 O( \( F7 }! k6 n, g
; x7 a: n' `* n8 n$ k4 T& I8 p- E% Q
阿难说,佛在大堂,见不到佛而只能见外面园林,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有眼睛就都能见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5: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难你就如这样的众生;若你心灵能明了一切法相,明了心实在身内,那明了心应该先于自身合,先见身中众生,后见外物。若明了心先于身合,为什么不能内见知五腑六脏等;于内不能见知,怎么能见知外物呢?根据这一法理,你说的觉了能知之心住于身内,是不合法义佛法非常有深度,若以色相见佛,见佛肉身,佛的肉身是暂时的,是要灭度的。真佛既在又没在这肉身上,化身只是心观一片光而已,色目能见佛吗?深度就在于此。真正的佛无来无去;而肉身佛不论住世多长时间,都得示现生灭。如有人要执著修肉身成佛,是人行邪道。修行是心识去往生,自性去成佛呀!现在有的人说,我活八十岁时也得死,我成佛也得死,那我成佛干嘛呀?这就是平常人不信佛法,不信佛教的众生见。人不是体内有个真心吗?那应当先观察体内的事物,然后再观察体外的事物。现在能观察自己体内的事物吗?观察不了。什么人能观察?入定的人能观察。内里一片光明,而不是漆黑一片,往内里越观察越感觉身体无常,暂时住所,破烂不堪,一个大虫窟,一点不值得留恋。能观察内才能观察外,观察不同人的根基和心性,才是正见。用心在定中去观去照,而不是用色目去见。人见不到细菌的存在,见不到电波的存在;但见与否都存在,不见却能从其它方面感知存在。人的真心,既在体内又不在体内。% l/ C1 t# K$ X) V8 ]

$ H0 n- B( n- d) j( W
# q$ \0 e$ {* \1 N0 u3 ^: c5 ?) H! d- @: ~8 Y; w2 I) U0 p7 h
9 V4 T+ |( e! U, X
  `& I9 ?2 Z$ m) W3 `7 d

( I& h# ^* r. }2 i# t7 @阿难说,听闻佛说法音声,悟知我确实有个心;如没在体内,一定是在体外呢。是什么缘故呢?就如灯光,室里点燃一盏灯,灯光就能照亮室内;灯光再透过门窗照亮庭院。一切众生心不自见身中诸脏器,只能见身外诸事物;就如室外灯光不能照亮室内一样。这个义理一定正确,不能有什么疑惑,如同佛法了义一样,不会是虚妄吧?
5 q; ]( M# b% ?" O7 x
5 O5 G- J5 e; f9 }) K* i
9 U, ?$ V1 ~( H2 I" t
5 _: r1 [) x1 ~0 C7 j& N真心在体内不能见知,就上体外去找真心。# U: \" V0 f2 C: P
' q' r, j4 y4 d6 p0 V$ y- `
1 X( v4 G- J$ q0 v/ x4 c
' n+ u. l: b/ d

3 Z8 Z! t- x$ L* \! Z' n. e- s! Q# S/ _* p) `" O
" }& W) J' ]$ i, N7 |
佛说,阿难你见一人乞食过斋,大众能饱不?
, K7 k: q* F0 T" b) j: A! D7 ?  \3 t7 R, g

! }/ \$ u  v& U* n) b' e
* |) F$ F6 D$ d( K2 ^6 P( q& y2 |阿难说,诸比丘虽证阿罗汉果,但由于各自身躯不同,一人过斋大众不可能都饱。
- X0 H  W* E- I% v) w3 h6 s3 P$ H' x( d% Z1 d, |

" W' h9 K* [9 ^5 B+ w1 T5 o* i% C. x' x* T. E5 z8 c4 i
一人食饭一人饱,个人的业个人了,持戒修行是以个体生命为单位的。
3 N0 x( q2 S5 _  W# L: k6 a) A. y  q; q

; ~) |) h+ h( u9 n, A+ G1 p& W0 T: U8 e' ]3 A1 ~; T

! r6 R# k' T& c$ h# b! c2 T
- e3 G2 J: e4 l8 T0 m! s: V1 ?( q% Q: x* A- f# \
佛说,阿难若你的觉了能知之心,却实存在于身外,身心就会自然内外分离,各不相干;而心所知事物身就不能感知,身所感知事物心就不能所知。佛把兜罗绵手举了起来,又问阿难说,你眼见手时,心里有分别吗?* w+ _' k1 r! g+ D( e8 a9 l. {$ {

. z% g3 j) y/ @) y" _  o0 C, q  s7 F' V8 d% |  E

1 t0 B! I& I9 {' C; O
0 [" h1 f4 V$ s
& ]/ d: u3 i& @/ s9 b( V6 p0 j; D
. Z& ~. ^$ Y; h+ R兜罗绵手肤白柔软,细如香绵。心地善良的人,特别是修行人,身手皮肤都特别细软,回到了童贞。说童贞入道的人,回转童身,回转童心。回转到什么程度,五、六岁小孩囟门没长死,小孩的心识经常出离肉体,最容易被吓着;皮肤又细软,这是童贞。人要想修行成道,必须把身体转化到小孩那样。只有达到这个程度,才能达到灵肉分离。净土法门难就难在即身不能恢复童身,不能即身成道。佛教有即身成佛的法门,但不是肉身成佛;而是人的自心性识证道,或人活着自心性识就往生极乐世界去成就佛道。活着往生的人修行上可以超越,人世间修行的一日一夜,等于极乐世界五百年。所以,修行不同的法门,有难有易。难信难解难行的法门,遇有障难一旦克服过去,成就的速度就快;越简单的法门,成就的速度越慢;如念一句佛号,一坐就腿疼的,即身难有大成就;修行这点疼痛算什么呀!对大乘根基的人讲上上法,对小乘根基的人讲通俗易懂法,对平常人讲容易接受的就可以了。对什么人讲什么法,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讲的法也不同。佛住世时根据个人的根基说不同的法,同样听法,个人所得感悟都不同。
' F1 D# v6 `: ~+ p" Q
7 B. s* P" H! b% u: C& y
* {' y! e( R0 v+ y) e8 W
2 Q3 I" [8 j/ L$ V% k0 D- f! R
' v. _8 a$ P- o# g  `3 M; Q0 b3 A/ Y1 @8 i! u. N: M  ]
6 T$ B7 {, L$ |9 x
阿难说,眼见手时,心里有分别。
& |0 V' u# h' _( _% h9 v
+ L9 [7 Y' f3 ], p/ k/ F; T
, W8 [1 l  N; _9 i3 i. o2 c% \6 B9 V( y# k0 ]# Q

4 d+ _1 ?7 j9 H7 ~5 k, d- g+ A, @3 k" ?
0 Q/ ?- I# W7 n, Y8 z) l
佛说,若以色目见相而心才能知,你怎么说心在身外呢?根据这样的法义,你说的觉了能知之心在身外,是不可能的。. w# a) W+ e1 @

1 v9 U/ N9 g3 R5 ?- |7 s
5 F+ q0 P( K" G
4 T  U, _: ?( W  q9 q$ W8 Z阿难说,根据身心相连相知而不能相分相离的法理,心既不在内,又不在外,我想可能在一个地方。
- W) Y  K1 f# U3 j* B1 Q/ f
  Q6 u3 f$ @3 I7 x& i! Z4 h5 R9 N* p

" M. _/ d& A: ~7 b
$ v! a2 s7 L/ a, u/ {. Z( Q# O7 l! z) `; X7 F5 j3 A
" s: K' q8 N. c& V$ z" L
佛说,阿难你说的地方在哪里?
# z5 o! G: K8 l* A8 N( a$ D; }& _2 w, n; K  A
( I' S$ x5 K0 F6 S1 h" E( s% @
9 o0 d$ @( u+ K) V' b! n
阿难说,心既于内而不能知,又不在外,而又能见外,我想可能在体内眼耳鼻舌意某一个根里藏着呢!如有人取两个琉璃碗,比作人戴眼镜。虽然从眼镜中见一只鸟从空中飞过,未必留下痕迹,只知道鸟飞过来的大约方向,是人思维当中的分别心,即思维记忆在推理;眼即见心即分别,同于眼无碍镜,镜无碍眼。不见内是心被眼根功用所代替;能见外无障碍是心藏在眼根里,心与眼同时发挥功用。$ @* M1 J: K9 R2 a
, O/ E0 o7 [3 p( M/ B( z

3 e% D; f5 y& \- U: t' i. m* m
' N9 ~. B' e2 Y这是想象,因为根与心不是一回事;所以,这一问一答,表示真心用思维想象不了。% V* q+ m$ F  _  b

- Y$ J/ d$ `7 s5 o) \/ h. W
, L- j" E8 _+ H! A4 O. B* [* K8 B6 V8 a+ m3 Q) \4 X
9 N/ t: F# h( d4 G- F8 I4 ^

* Q9 k" a& T  N$ Y! j
% I$ A* T* r6 {& `9 K佛说,阿难按你这么说心藏在眼根里,等于一个人戴眼镜,眼透过镜可见山河大地与万物,能见所戴眼镜吗?
" p% s2 H0 p9 t- T/ |) S8 l$ ~# P! y& Q) {' F8 w# S  G6 N
4 l& U0 T3 K( [3 ]; r+ @

, w7 A5 L1 c7 C' T6 @, {阿难说,确实能见眼镜。" _$ w4 Y5 `5 ]

2 d* T% Z' G4 Q3 I4 L
" F. M! S. O& o% j# q3 s1 \8 D
2 B7 _# V- A9 L! J4 ]1 j9 T; t- p
; Y" x  J5 ^+ x) w. {

9 A7 r: M7 f+ j佛说,阿难你心若能与所戴眼镜相合,远可见山河,近可见眼镜,怎么不能见自己的眼呢?眼镜只是个物,而不是人的心,与眼与心不是一体。觉了能知之心潜伏在眼根里不是那么回事,也是不可能的。
# G! a) d5 z3 e' d3 }7 l
( _7 F9 f7 i' o% y" I& r
0 S  T# ]+ e+ {) a6 F0 ], B0 R
% n, h# |% b) M. B8 c
6 }& d9 u) V0 c# d( [. Q. ~5 m
6 Y# T' b% T. e4 ~& t' D( w# C
* S4 S! k+ i& T2 c* e- ]' l/ B正常人的心和根尘是分不开的,在体内是一体的。只有心在身体内,体内的眼和思维等是一体相随的;既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它们若不相随,体内无心,心内无体,这人修行就有成就了。有没有这种境界的人啊?有!化身菩萨示现世间人就是这样。他的心不在身内,他的心在宇宙中分身无量无边。有人说,没心怎么活?所以,众生就是众生,在五行中,七魄住于体内,替心识做管家,心识是仓库,六根是贪吏。心识不住体内的人,七魄都回归本位,才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心不在体内,不受七魄束缚;所以,佛打的手印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七魄是受五行相生相克的,只有修行证道时,才不在五行中,不受它的生克。七魄离体没有心识住体,是什么住体?是佛的“不死之胶”(宇宙能量)住于体内。所以,只见光而见不到佛。众生迷惘各处找心,用众生和外道的心去观察佛和菩萨,累劫观察连边都观察不到。% L6 `) m8 ^$ L% k! B6 R
& f: |- e7 M+ B* a
( z) D3 W4 V7 ~8 f
6 G% q% C0 ]/ r+ \& |/ P; k8 O

3 I8 g: I2 J4 ~4 @/ }
9 b7 Y$ H  G; M  G. L; c' h
4 Q* `5 x. X3 S阿难说,我现在又想,心是不是藏在五脏六腑呢?是不是内有脏腑,外有开窍?如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等;有窍则明,明则能见,明则见外;有脏则暗,闭眼则暗,暗则见内;是不是这样呢?
) V7 Z+ s! ]8 N1 c- s" [) M$ q/ I
0 ?9 [; Z" ~5 O- i# a
* X! o. w7 x' [: h' |0 x9 M
+ a) I6 G5 ]4 c# g2 i
! r% ^2 V4 H8 U: x7 u$ c

' J1 D0 K, n5 m  m! u" K( P有修为的人听人三言两语,就知修到哪。为什么?人说的话超不出思维范畴,超不出想象空间。如阿难的眼睁为明,就能见到外面的事物;眼闭什么也不见,暗为见内。
0 S) l' \# e8 ?: ~4 Y# |; ^1 a  T# `
2 G! z% G" {, K7 Z, m* ^# p- O4 d- y5 [8 W0 K

! M, G' j$ b8 C+ R4 L2 m2 N) y- K$ P( L% m$ x% Z. _% R
9 \5 u2 \! N1 M5 u! V  `; l9 y
! Z0 `/ V/ [. x, O" \) G) y
佛说,阿难你一闭眼就见暗,眼前一片漆黑,是暗境界与眼相对应还是不相对应;若是相对应,暗在眼前为外,怎么是见内呢?若见暗境界为见内,在暗室中无日、月、灯等光亮的状态下,此暗室是不是都成为你身体上、中、下三焦脏腑呢?若暗境界不与眼相对应,又怎么是见内呢?若眼离开见外,只相对应见内,合眼可见身中之暗;而开眼见身外光明时,怎么不能见自己的脸面呢?若眼见明不能反观自脸面,眼见暗也不能反观身中脏腑,还怎么是见内呢?若眼内外皆能反观,觉了能知的心与眼根都在虚空中,还怎么是在身内呢?若觉了能知的心在虚空中,虚空自然不是你阿难身体;佛现在能见你面,佛也是你阿难的身体吗?你眼与身本然一体,不须觉知;若你执著身与眼有两种感知,那你可一身成二佛吗?根据种种法义,你所说见暗就是见内是不可能的。
  J+ |2 O9 D# A) v3 M* D
: B2 P7 l# ]/ }( o9 t4 G. O) ~7 h  F5 `1 m" O9 {+ v$ O

/ B0 m7 ^7 @! F3 P$ |" L
, d2 z) ~2 I! Z# D) O) v' t
5 f: p8 N0 ?' s* o% {# l: z8 r0 f6 M* Z! d6 A! Z
修行人修到四加行的世间第一法时,眼前不是见暗,而是内里一片光明,内外透澈。自心性识见,是既能见内又能见外。肉眼永远是见外不能见内,见前不能见后;用自己眼永远见不到自己的后脑勺。所以,人易犯一个过失,能见到他人的过失而见不到自己的过失。人的身体就如同一个小宇宙,佛的法性身本来就是宇宙一真如而具足万能,各有各的神力住持。在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之中,才有卢舍那佛的清净国土,才有释迦文佛的无量化身。化身不可能超越自己的国土现佛身示现世间度众生,超越自己的国土到其它佛国土现菩萨身,现护法身;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到此佛国土现菩萨身;再如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到东方药师佛国土也现护法身。人现在的身是业报身修行,往生到极乐国土是清净报身成就,将来成佛也是清净报身佛。化身成就不是这个肉身,报身成就也不是这个肉身,法性身成就更不是这个肉身。一人修行只能成就一尊报身佛,不可能成就两尊报身佛。
2 ?! _1 {. B# x: t  Q% V& Z4 f2 X7 |. i

, a. o0 \1 h+ B- ^, B- s! i
, G7 @( {3 |! C" D4 j/ m6 A2 v
; H4 k, ~8 F* n' R3 i# I) A. C: ^0 A, y1 \* x) h# C! D
) j( Q* v5 ?: X! z
阿难说,我经常听佛为开示四众说法,由于心生诸有的缘故,从而种种法生;又由于法生诸相的缘故,从而种种心生;即因缘和合诸想,心法相生。修证心法皆空时,心本不生,法无自性;心中无法,法中无心。我现在想思维意根就是心性,心随意根功用而相随实有,也不在内、外、中间三处。
7 T2 ]- f7 @- [$ Q0 F) I5 Z) Y4 F
3 l  G$ p7 d. p6 k$ Y1 A& _& O

4 w( L3 U' C# H( {5 o* V思维执著妄心,即骑马找马。9 f" |) O# F# x  E

  v6 a: X+ ?. W! x8 Z3 u
, B) a7 N  u* f5 B3 n
! d. t1 M: Z; O
' @6 r* F" Z: @  k$ X1 S& j8 W3 g
: X" |- }1 ~% p$ x
2 i  c: Y7 a- J8 F; a& ~/ ]佛说,阿难如按你所说,由法生则种种心生,心随诸法有而和合;若是心离诸法有无体相时,就不能与诸法有和合;若心无体相,而又能与诸法有和合时,是不是天地有十九界,人有第七尘;即六尘加无体空尘,等于七尘;十八界中人内有六根,外有六尘,中有六入,加无体空尘,等于十九界。这种心随法有的说法,是不可能成立的。若心有体相,用手自捏身体时,心是从内出还是从外入呢?若从内出则心能见脏腑,若从外入则心能见脸面;是不是这样的法义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5: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人往往在一开始就误住,无处找心;面对佛法博大精深,不好理解;其不知人用意识成劫去思维,永远也理解不了。只有修行证悟后,定中观照,才能立刻明了,清清楚楚地知见觉,语言文字永远也说不清楚。
4 M. K) Q3 Y3 F0 V" a
0 f; n3 C3 R/ ~1 v6 b7 _! }/ L5 F% M8 m8 ]- `* G: v: w* k- {
" z! f  [- ~! V+ X5 c

; N) [% ?) z" }5 L) @* `3 {1 e) g% w7 c0 F  Y% X
/ v) {+ }: B3 n( D
阿难说,如我见到的是眼,而心知又不是眼,此见还如法义吗?
! P0 E+ n4 Q$ M; A& L) I2 S) w0 O9 h9 v5 \

0 Y  w* f& ]8 Z
+ E6 J5 s7 ~& I( ~5 [6 j4 v佛说,阿难若是用眼能见真心,你所居室中有门窗能见事物吗?若是死人眼尚在也应能见事物,那还是死人吗?
, n3 c  z0 {1 c& `/ `5 K- ?
2 K& K5 v: v- @! ~7 s4 `7 S" E
9 Z: S; W& Z; x5 V: i. `; U8 v+ l& \# K" \( m

3 q/ o" v* Q# C# J7 f/ D( g( ^% {) L# m& W+ b- o; X* |
$ m' p$ a1 {9 ~
现在有人经常说一句话,修行人活着能念经,若死了还能念经吗?死了还能听经、念佛吗?死人都不会。谁会念?心识会念,心识念佛才是真的。肉体一死痛苦不堪,再加上天寒地冷,身体疼痛,心识烦恼无边,早将佛号丢一边去了,众生业报就是这样。黑白无常用法器一收心识就走,哪有清净念佛的心呢。所以,不是自念靠不住,必须让心去念,心识会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否则,想往生不可能。往生不是肉体的人去往生,是肉体里有个心识去往生;若是去轮回去投胎,也都由心识去。这里还有自性的问题,心只是第八阿赖耶识的总称,它有主宰,是自性做佛祖,不是心做佛祖;自性做佛是了义,心做佛那是方便。
0 k$ @; C" \/ c( \0 C+ ]- m) p! k1 i" K4 H) l" t

, n* A) x8 S4 l' d( C9 U( l6 q, r& c9 [; n5 |, A( n4 N
+ P1 h) ?, N; \  Y1 ]8 }3 H# R! S
  P( @! v$ l8 q6 a& J" r
3 z) N. q' _7 `0 |
佛说,阿难你若觉得这个觉了能知的心,必有一个体相,是一体还是多体?今时在你身上是遍满全身还是不遍满全身呢?若是一体,用手自捏一肢体时,四肢皆应有同一感知;若用手自捏不固定处的一肢体时,只有一肢体有感知,一体之心就不能成立;若是多体,可成多人,哪人是你吗?若是遍体,当你碰头时也就碰了脚;若是不遍体,碰头有感知则心在头,而脚无感知则心不在脚;现在你的心当然不是依这样方式存在。根据这样的法义,合处随有生心是不可能的。9 n+ e  g/ C; E4 ?* n& `

/ z- b3 V( k$ b! M# w3 i# b8 z* n4 z

' j) r4 r1 ~  I( a! g8 z
$ z8 A2 h3 s- z- F/ T  \* Y" J+ Z8 H  j- r. |& o9 l

3 I+ T/ _) @/ i+ t2 ^众生不能确知心的样子,一天修行功夫都没有,能读诵一般的经典,理解一些法义就很好了。真正修行没几天,还怨佛经太深太难懂了,就不怨自己空过几十年,还觉得自己很好呢!不知忏悔,生生世世在轮回之中,迷茫而不明法义。佛来这世上奉献多大呀!示现人生苦行破魔说法等,吃很多苦。一些菩萨行人来到这个世间以身命财为代价,为众生做奉献。有的人不知佛菩萨的慈悲,不知佛说法的实相,只认知世间法的假相,还拿着假相怨这个那个呢!所以,众生刚强难度。别怨佛经难懂,是身障太重。佛说法用了很多比喻,如碰人的头,脚有没有反应。人都是一个身体,碰哪大脑思维都知道,是思维感知到的。不是头或脚感知的,是意识思维。通过眼耳等器官感知的,死人的思维停止不能感知。人的真心是不能用物体碰撞感知的,物体对真心无碍。人的肉体无法感知真心的存在,外面的雷电,劈不着、也烧不着。' q3 U$ j$ W) m2 k8 q

/ ?2 f! K" L! X5 z. m; x2 @% w& x" G

7 s. F1 T% @0 ~( ~8 e7 i8 z. y0 z

4 g) N1 Z. m% y: S1 x' v; B' T+ n3 I( c
阿难说,佛与文殊菩萨交谈诸法实相时,也说过心也不在内,也不在外呀?我想心在内不能见知,在外也不能见相感知;而身心有知又不能分离,就应当在中间啦!
, k. u6 q0 ]5 e3 U6 P
$ D" \% ^8 E* _5 H0 n# t' y: n) u" I
  Z; L; d- T! H* F. c
! u+ @5 c! J; B* ~为什么阿难请法?多闻第一。多闻第一是对声闻人而言;对菩萨行人而言,即无多闻之相,又无第一之名。诸法实相分世间与出世间;世间诸法实相,即有一切相又离一切相;出世间诸法实相,既真空不空又存妙有。* Y% k4 p! l' ]7 ~2 W; n" X6 i  H5 L
2 a/ o" Q: S- c2 B! E

6 t7 u' W! ]0 k0 ~
+ I  @3 m5 B: k; K( ^9 j1 V& z; z! Y0 L. c0 u; y* x6 ?
7 w$ \* U% ~( I% y6 W% N

9 M$ V- r8 P* f) {* ~佛说,中间在哪里,是在内外的中间,还是在人身体内的中间呢?应准确说具体部位,不能混乱不清。若心在身中间,就应在前后、左右、上下哪个边处;否则,等于心在身内。若心在哪个边处,就应在表体哪个部位;若不能确定具体部位,就等于心不在哪个边处。为什么呢?若以表象为中间,方向就要发生颠倒,见东是西,见南则北;表体部位混乱,心也随之生起杂乱而无法确定部位。' Q4 e0 z, z$ k' e" C! p
$ K& u( x4 `' `0 W$ K6 |9 L

0 |, Y' a6 U2 l7 A1 {4 y
" v2 i: p3 f0 q. T, |+ A
$ e) t" x# C! {1 Z0 W. c$ R
5 o" O% q) `6 o/ x) N" E7 ^! Y5 s2 ]: T5 U% s
阿难说,我所说中间不是内外与体内两种;而是眼根对应色尘的识入。因为,眼有分别功能,色尘无知;所以,识入生其中,则是心在的中间。
6 w% ?5 D1 T- n2 k7 G4 e( K* v8 J$ U

2 J* F- S9 ]  h! `
0 D3 V5 N! U: I7 ^) Z3 l& I眼观为色,入无影无形,这是六入当中的一入;通过眼观察到色,色入眼根,进入思维,这是入脑,不是入心。
* G* {  x3 p  G5 G4 x( C
5 ?, G& v" U2 d( |+ P
5 z6 Y  a4 s. B( w/ d: H
& p) q) t, I* e- a( _4 ]1 U, |  |$ B! m$ L) J

. u6 V! J" t4 W( u: m7 E3 e  z8 g/ b; @1 B4 k+ ]
佛说,若心在根与尘的识入中间,此心体相应该有二个,既在眼根又在色尘;若不是二个,哪个是你心;若是二个,色尘无量又无觉知,知与无知是相互对立存在的,怎么能成为中间呢?既然心体有二不能成立,眼根又不能思维知与不知,中间的体相又是什么呢?根据这样的法义,识入为中间是不可能的。6 p; W9 e$ x4 b

" W0 E" w) S2 \# n! u2 Z! Q, b+ n  E: |; ~- ~. [6 x6 Z, @( |: R

8 T: N! X2 H5 [2 t) |用眼根见到的物体是尘,根尘之间如是心,就是两个,物体有心吗?没有。所以,两个心是不存在的,只能算根尘六入而已,不能说中间是心。既不在内,又不在外,亦不在中间。为什么呢?说修行人不执著于心,也不执著于身,又不执著于中间。为什么阿难找不到自己的心呢?没有禅定功夫。能入深禅次定时,就找到心了。不知体内还有一个真心存在,这就是众生迷惘。众生迷惘执著我身我见,吃什么都香,有钱就有用。为身体的需要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巧取豪夺得到手,挖空心机算计他人,占尽便宜,不论采用什么卑劣手段,只要弄到钱为我所用都可以干;众生业报重就在于此。重在为满足心里的欲望,不计后果,不择手段;重在这种贪欲根源,外在的是根据捞来的非法财产多少确立业报。觉知明了心性如虚空是存在的,众生愚迷不知。修行人对世间水下的、空行的、森罗万象的一切存在,都不执著,心空则法空。9 o" j* F, o) H3 ^5 {: j
3 F) J0 I8 F8 v* U

7 D- C0 W7 G" I( z
/ ]( M6 N1 Z" u8 m1 Z$ }1 I0 @. l7 Q0 |  {
$ y. L5 m' v) J1 J; D
$ a1 o/ l+ N! P8 V
有人问,有没有西方极乐世界?如是人想象中的精神世界,这不真实呀?那我还去不去呀?我对诸位讲,极乐世界是实有的物质世界,那里是莲花化生,阿惟越致菩萨是有身体的丈六金身;所谓的金刚之身是常住不坏而变异生死之身,金刚是一种比喻。如不是真实的物质世界,佛也不会说十方这个世界什么样,那个世界什么样。我真实的讲,极乐世界如同经书上说的一模一样,佛是如语者、实语者。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虚幻的精神世界,是实有的物质世界!想不想那个世界都存在,去不去那个世界都存在;去者为智者,常乐我净;不去者为愚迷,六道轮回。所以,修行人发心往生极乐世界,那是一个安养的世界。存在的就是存在,不存在的不能说存在;不因为人执著与不执著而说,执著也存在,不执著也存在;太阳东升西落,想不想都按它的规律而运行,法的世界也如此。不是想象的观察不在内也不在外,一切事物都不能随人的主观想象而存在,思维想象的空不是空,圣人说空也不是想象的空。诸空也真实存在,说不存在也存在;想象的空不是空,空的存在不能用分别心推理想象。
1 _1 e. ^' x9 H5 a$ p
8 u7 e, H5 h$ Y6 |* O7 V& r. F0 p; ^+ q( H1 [! U8 K

( h2 A- \# e- n' G& l  H/ D4 S. ~; X6 ^( K

- ^  k) D3 n( N! q2 Z# Q% d# W; H
1 C- P8 o" ]8 L. q" f阿难说,以前我见佛与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同弘法时,经常说这个觉了能知的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也不在外,又不在中间;都不能固定一处存在,于一切处无所执著而生其心,可以称名为心。我现在也于一切处无所执著,是不是可以称为心呢?* f, y; j4 G( w6 x' Y5 z2 ]

# I" m. q/ x! e1 e5 D8 t
3 ^1 P6 R! |: K% N# x, |) t, x& s2 G; \* b  W
佛说,阿难你所说的一切是世间万物虚空和水下、陆上、空行的众生,无所执著是觉了能知的分别心性不在一切物象、众生处;心是在还是无?若无则心如同龟长毛、兔生角一样不存在,还用无所执著吗?若在则心还有无所执著,就不能称为无所执著;若心无有体相就不存在,心存在就必须有体相,有体相才能存在,还用无所执著吗?根据这样的法义,应当明知于一切处无所执著是心,是不可能的。
2 i/ C2 ^8 M7 I! B# A3 V& q, }2 E) w

" {7 n" ?' e2 ~8 W8 t
9 _6 \' y6 |0 \5 C
6 M8 s3 O5 U, K" L9 Y* w# C* x( Q1 k* g; @0 `7 B

5 g+ C; Z: k6 c* D% g1 I4 h9 c这时,阿难在大众中偏袒右肩单腿跪地,合掌恭敬说,原想我是佛的堂弟,他人与佛都不沾亲不带故,蒙佛慈爱今天已经出家,总觉得很好并比他人强;现在才知我只是多闻,修行未证得无漏;尚无慧力降伏外道邪法幻术,还被其魔境所转,自己都不知在什么地方,就稀里糊涂地落入淫室。请佛大慈哀悯我这样的人等,开示修行正定法门,让诸信心不足而喜乐放逸、邪见的人,销除垢秽,得清净行。说完便五体投地,与大众一样都倾心渴望,抬头凝神,钦敬的听佛教诲。- _: E; j) }* P# v9 b6 Z% t
. C/ c* W! I/ e' g2 s' v$ b

  J' H5 n- `0 q3 w5 j0 }0 y% o3 ^  j+ O0 c0 d, v* [( L5 p

+ \1 o- H. E/ |  c, m3 d/ x
: ]" m$ ^- S, l' M3 m: P) A' g5 s& p. v) I
人体的右侧代表佛法,象征智慧方便;修行佛法又从右侧开始转化。人的大脑右侧支撑着左侧,左侧大脑支撑着右侧;右侧身体先发生变化,左侧大脑也随之改变。有漏是什么?被摩登伽女淫术所惑,被自我欲念所伏,抵挡不住物色的引诱。有的人身上有鬼秽住体等,说明心里有贪求,行善中有求,心中杂染所致。要知召感鬼秽等,是人心复杂,有善还有杂恶;又有前世因缘。心无杂染诸漏,才不被鬼秽所伏;既内里的主人强健,窗户门紧闭,强贼也进不来。阐提就是断灭善根,不能完全、彻底相信有因果轮回;而执著于肉身生死就是善恶断灭。妄认肉体是父母所生,死了什么也没有,什么都随一死而一了百了;从而有人身心不快,就去自杀,都是由断灭相心所致。事实不是这样,多少横死的人不得超生,苦上加苦。平常人都以自身感受好坏和利益得失作为衡量是非标准;如有人亲爹亲妈向自己要钱,我也得远离;谁若有钱给我,虽不是亲爹亲妈,比自己的亲爹亲妈还亲,见利生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5: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我问,诸位在为谁听讲佛经?有人回答,为众生而听。今天早晨我说诸位真行,到这里来睡地板,再为众生听经。我对诸位讲,我在读宣化法师讲的经时,我先拜佛,再拜宣化法师。我讲宣化法师这是为我说的这部经,不论道场多少人听,要想是为自己所讲。只有这样才能心不外溢,容易与自己对上号;将来知如何感佛恩,自利利他。读诵这部经要知怎么修行正定;开悟的“楞严”吗!禅宗讲开悟,开悟的人立即知心在哪里。为什么让人找心?找到心,人就开悟了;开悟的人就找到心了。修密宗的人心识离体立刻就找到心;修净土的人念佛三昧出现,立刻就找到心了。念佛的人,今天念两句明天念两句;修密的人,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修禅的人,腿疼了就不禅行了;还纳闷我怎么就找不着心呢?我怎么就不开悟呢?最后道业无有成就,一生空过。修行从哪里契入?修净土的人,要从静坐开始契入;修密的人,要好好静坐持真言或咒语契入;修禅的人,要从坐禅中多参多悟契入。功夫到了自然开悟,都离不开坐和念,这样下去就能开悟。佛说这部经不是为普通修行人说的,而是说给佛的弟子们的;包括阿难,都是有一定修为的人。现在有的人没修行几天就想把这部经悟明白,一下子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修证功夫作基础,用思维理论去探讨研究,永远也研究不明白。现在的专家教授也证明不了人还有这么个真心。如专家教授能找到真心,那就不是佛学而是科学。为什么有些人开始信佛呢?不是他多伟大,而是有难事,没有办法了又没什么能力解决,才从求观世音菩萨护佑开始,这只是一种。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是从信佛修证开始的。一旦出家遇到法师有师徒传承,立刻就进入一种修行状态。如在家人听闻此经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腿一疼就不坐了,一有俗事就把念佛丢到九霄云外去了,那还是没有契入,想找到真心,门都没有。
- H9 {' I+ v6 I: x8 n1 n
! p4 w+ A! R3 x4 g. I) E/ B! z5 O# D! k# A; p
$ D3 V8 M" d8 {1 c7 r6 k5 M
- }* _% M# t; p$ `2 O9 i

1 ]7 y- E/ b8 J; C# q
4 q" l  S. T  F说人往生是否是第八阿赖耶识?因为读经会遇到这个问题,往生时为心识。心识在人体内时为第八阿赖耶识,相当于体内的真心,相当于库房也可以,这里有黄金、有石头也有瓦块。通过修行,仓库中的黄金增多,就是功德在增多;石头瓦块减少,就是无明业力减少,心识得以纯净,才能去往生呢!如有无明业报,心识不能往生。修行人的修证过程就是心识得以纯净,功德得以增长直至往生条件的过程。否则,第八阿赖耶识一离开人的肉体就变成中阴身。在人体内出不来,是由于被人的六根所困所扰。为什么被困扰?有无明业报。有的修行人灵能出离,因为能把无明转化,能把业报销掉,功德增长,心识得到纯净,离体非常清明。开悟的人觉知自己的体内有个心识,立刻就找到转身处。开悟是通过身极静与心自净达到的,立刻转身知真心。人的心识在定三昧中有动,超越思维有无量智慧。现在有人说潜意识,那是第七识。达到净心念佛三昧时,人的思维没起作用。是谁在这念佛?这句佛号的力量怎么这么大?真心在起作用。达到念佛三昧的人、开悟的人或灵能离体的人,才知这是修行的开始,而不是修行的终止。在这之前都在借假修真,还没见道。道就是果位,没开悟没见道;有的人说,平常心是道;但有道的人,才有平常心。
8 H3 i, t, {3 r0 ?4 X( G3 [2 h" Q! e+ |& d3 `' T
2 E1 @/ L$ w# b9 }0 S' U

( j- \8 U& o! Z/ S7 M
9 u( J, e- d" M& t. M; j7 a$ L6 K& L4 T* I4 L% w% ]
! b# @$ l; i3 l
这时,佛面门放种种光,其光如百千日,照耀十方世界,并有六种震动。同时,于此世界可见十方世界,十方世界如一世界;各世界诸大菩萨于本土都礼敬恭听佛说楞严正定妙法。/ j5 Q9 j, M! p: ~0 P* m  w8 S- B/ r
6 M7 E- b& C  ~
/ P' ^! p% L& \7 W; i% i. R( q; ~
' \6 j+ T4 H* I  v
佛光,现在世开悟的人于定中能观到,十方佛国土诸菩萨都能观到。佛住世时,佛用游戏神通力,将大世界变化为小世界。修行人有证悟后,有的能观到佛的国土都在虚空当中安立,虚空与虚空相通没有障碍,是一真如法界。毗卢遮那佛是一小真如法界,在一真如法界中,佛力可以使各世界互动。于说法时,释迦牟尼佛的国土可以拿到别的国土去,别的国土也可以拿到释迦牟尼佛的国土来,互不妨碍,诸佛没有分别心。六种震动对修行人来说,就是身体六根的六种感应。显现神通就是折服众生的骄慢心,使其相信因果轮回。召感到佛住世时的众生相对易度,众生见佛有神通,并显现神通,自增信心。现在人不要看佛现神通才修行,而要看佛有功德才修行,才能自增功德。开悟的人为什么拼命去修行?因为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轮回真实存在。如不修行将来即使到天上去,天福享尽也得轮回;只有修行这一条路,才能出离六道轮回。否则,金山银山带不走,娇妻美眷不常住,一切都将留在这个世界;只有因果轮回,且谁也不能代替谁。所以,有智慧的人,要真正发菩提心。0 W2 A& M. E1 I( n. R
7 e9 Z( R% S8 q* N0 @/ O0 o% B

2 F# {: ?9 Z, N" b9 |) _7 l% k0 d' P6 u! L
: w. c  G. k  K5 g; |2 d
  e% ]' P% d$ ~' ]' _  {5 I% |8 a9 K0 E& o9 A( @: l$ t

% B, K7 a/ ~3 \  T( D7 I! j一佛说法时,十方世界的诸大菩萨都来闻法。报身菩萨供养十方诸佛,就是在听闻十方诸佛说法,未来成佛时也要具备十方诸佛的智慧。一佛的智慧是十方诸佛的智慧,十方诸佛的智慧也是一佛的智慧,一佛的智慧在因地修行时也离不开十方诸佛的智慧。法师讲法应是证到哪里讲哪里话,不知不讲。佛是整个宇宙一切法尽知,说法才能圆融无碍,在一真如法界中才显现神通自在。
' U- U, Q3 y. S" f  u' Z/ A3 X7 U3 a
$ d* S( ~. [, x2 ^" @8 _7 p& @  u- j) X! R6 O# f# Y# ]
% g4 K- T# V4 G. H! w# {% Y- `; k) y
! K6 k3 z' R- I
: W, n2 K" z2 ]- J; {4 ^5 L/ y
) g/ m1 f1 ]% u4 {
佛说,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人等,从无始劫来,由无明业习染污种性,自然生出种种颠倒,如恶叉果一样同聚而生。
8 F) ^, N! [% C! N8 }; N
  b! u) l# \, i7 `, Q6 C) F5 p' E4 J' i- |% ^) \

* z* X# G; P9 O3 n- I! F6 D4 s佛、菩萨、声闻、缘觉四圣道是觉悟众生;四圣道以下是迷惘众生。这些迷惘众生,颠倒轮回,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清楚。人从中阴身就开始颠倒,为什么投胎到这个家庭来,子缘其母、女缘其父而投其胎,性格相像,业习相近,有相同的因缘才相聚。现在有的人心行颠倒,出现很多奇怪的事情,贪婪物色无限,不知业报循环,将来因果轮回,还得万倍还人家。今天用颠倒来造业,将来要用颠倒来受报。天天生活在颠颠倒倒之中,是业惑心识的受体行作。第八阿赖耶识储存的业报不去掉,自性被无明覆盖,颠倒业报是很自然的事情。业报有其内在因缘,都是自己业习召感的;如今天有人打你骂你,也是无始劫来你打骂过他人;今天有病也是往昔食过众生肉、喝过众生血的业果。世间这么苦,众生还不想离开,若甜就更舍不得离开。现世间苦是为了度众生,也是众生的业报循环。读诵这部经,要知众生无始劫来业报循环,就像恶作剧,有很多非常恶的是非聚集到一起。能体会到这些无明烦恼,不是一个,有很多很多,见什么迷什么,见什么恼什么,说话、办事、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千百种;如看电视同情弱者,也随之着急上火,在思维当中执著这些文人写的悬念,颠倒。到死那天还执著,说“别火化我呀”,臭骨头还执著呢。人临死前如生龟剥皮,心识刚一离体就随业习见一些幻化像,见美女形、亲人形等,立刻跟着走了。为什么到地府转轮处转畜生的多,因为业习贪著。众生各种形体,是根据业习自己选择的,有贪著的因才结三恶道的果。
8 ?& n7 Q$ w, Y4 o4 z
. T( P( e& j0 {3 y; l
) X# [+ M$ i& c$ Z5 B* L9 K# |# y  g0 z
1 `" Y7 w9 ~* j0 t- Z

: M/ M9 C, ?& r2 ^+ u. m. ?1 Y# V, ^4 I* j3 I
佛说,诸修行人为什么不能成就无上菩提?而另外成就声闻、缘觉?甚至成为外道或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 c# j! Y+ y) D0 k* l8 e: K5 _# S+ E0 h+ n$ w- F- n- i& ]
, ^& |1 F3 N; s3 U- a
& o9 M. M& N& ~" G4 W$ i
有人用颠倒的心去信佛,有人用颠倒的心去修行;如有求心、执著心等。乐小乘法自了而别成就声闻;喜寂静独观十二因缘而别成就缘觉;执心外求法、著四相(人、我、众生、寿者相)而成就外道;妄执邪知见、妄著名闻利养而成就魔王及眷属;都是业习之根未除。诸位修行人别看不起外道、魔王及眷属,他们往昔可能是修行人,不明正法,妄执邪见,业报循环而堕落外道或魔道去了。修行人要时刻警惕,不要说我就烦这外道、那魔王及眷属等;我去不了或也不想去,到时就不是自己说得算了;心识离体以后它就不受主观思维控制了,而受业习控制。根据业习,什么业习就召感到什么道上去。什么是修行?天天静坐干什么呢?弃转习气。从修行戒定慧当中转变自己的习气。修行过程中习气转了,就能守戒;心无烦恼,也就不生贪嗔痴。习气不转,一会求这个,一会又求那个,心有烦恼,能不生贪嗔痴吗!定的境界是一念不起,三昧常生,有智慧显现。智慧不现前,上哪找真心去。诸修行人都如此,不修行的人更是六道轮回了。
5 F* Y8 x. A0 J7 A  J0 c( N+ M1 L1 s3 X
# E/ R# c' O  V

+ h- j- F4 @+ w5 c
6 Z5 D# C8 `, p, \! G+ O
1 V8 E4 B/ k# i5 X6 _6 t& g; Y3 v) F" T$ R+ j
佛说,诸修行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都是不知二种根本,而错乱修习。如同想煮沙石欲成美食,煮沙石多长时间还是沙石,永远也不能得成美食。什么是二种根本?一是不明无始劫来生死根本;即妄认诸攀缘的意识思维心,为自己的真心性识。二是不明无始劫来自性清净;即用自性妙识折射出的意识功能,妄生诸善恶因缘,再产生诸业习而保留下来。一切众生由于不明二种根本,而遗失不知本自清净圆明的自性;虽然终日劳心费神而不能觉知,白白地浪费时间而又徒然生死轮回于六道。
8 K6 V0 J3 R/ L( H  T; c" s+ A2 r8 ?
* C% @, `( W! {2 K* Q
/ a5 W8 M! k9 ?: X2 c$ A
; J' D% J9 `( A$ Y. U/ `
7 |1 s6 @  d: w( l3 V
1 _( [$ {7 A6 Y
错乱修习是智慧不足,心中没有正法标准,不会判断适应自我根基之法,没有择法眼。佛说法还有五千人离席,不加阻拦。佛法不是语言上的问答,而是各人择法如此。修行人要记住管好自己,不要求任何人如何去行;讲法也是告诉他人,修行应从静坐念佛开始;至于他人回去坐不坐、怎么坐,与法师都没关系。不要提任何要求,自己选择,那是他人自己的事,五千人离席就离席。包括阿难,听闻佛法后,如何证悟是自己的事。诸修行人由于错乱修习,没有择法眼,找不到根本目标,如蒸沙石成饭想,沙石非饭本。由于错乱修习,找不到一位真正的善知识,不懂正法修行。结交善知识,关系到生生世世乃至无量劫的事;结交恶知识,带来的恶报也是无量劫。所以,要知重要性,不结俗缘,善结法缘。
. h/ H0 K, N3 ]( G5 h0 L/ a/ ?* F2 [
( S6 _  `4 d2 r6 P

; B4 S% w  @; b! Q
( |( ~  g; ?$ D& r2 ^8 x% ]0 ]6 u) |- P1 Y( |1 _3 {$ @0 z

' I$ Z- W1 W( X  U# N众生不明自性菩提,尚须修行证悟圣性菩提,再成就佛性智慧菩提。众生不明自性清净本自涅槃,尚须修证圆满圣性功德净土涅槃,再成就佛性随缘示现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5: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为一大因缘故来到世间,化度众生。修行人为自己一大因缘故来到世间,干什么来了?解决生死问题。我信佛修行、听经闻法是为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死。所以,我听经给我自己听,我自己的生死解决不了,我如何去度脱众生脱离生死、去帮助他人解决生死呢!自己没有功德资粮,能帮助他人解决法饥饿吗!1 _9 U, v3 d5 \* K0 y9 r
: r, ^2 s4 z2 c7 D

% f! b& }8 n2 g
& l2 Z* ^& z# F3 {' r/ g& L, |0 h5 @- q2 W8 q$ w, t

) H$ O) P; Y. v7 d$ J7 d3 K8 x* g& a0 n% z+ Q$ q1 U" O
什么是攀缘心?人的思维意识,被其它五根所转,追逐权贵、欲乐、名闻、利养等,都是攀缘心的反应。认为人的意识就是自性,人的思维就是真心,人的思维特征与习气就是心性,这就是颠倒。由于自己体内住有一个圆明的精体,它从无始劫来本自清净。但白白易污,夭夭易折,若不修行易被无明覆盖;如久存的黄金被遮蔽上一层灰尘。无始劫来这个自性被无明所遮蔽,召感哪趣就被什么无明所染污,形成各自不同的烦恼业习;本来是一张白布,却染成花布了。
. X1 p2 X4 G" x, I) M5 y
* K: T) B- T. J4 v; s5 b/ {7 J, p& k- E6 ?

7 b8 I7 ]$ u4 N+ a0 f" F' M: T  o& _8 e+ Z
9 q! D! T) B+ N) ^2 a8 S; ^6 Z
' }! M; _1 @3 b+ ^3 R
众生的颠倒从哪里来;一是意识,二是习气。无明的烦恼习气所遮蔽自性而颠倒。自性本来具足一切,没有修行,功用不得发挥。说众生天天在红尘中行做,而不知自己有一个真如本性,白白地在六道轮回中循环。今天是蚂蚁,明天是人,后天是猫狗等,往来六趣还不知缘由,在各条路上颠颠倒倒地奔走。9 d( r% ~6 E4 |( T0 L
+ m: W( Q! Z# l! J, D

) d; H; r1 d) u7 r! a
" s7 p: n3 `6 X+ p$ w% {9 `
& |5 o: y" m* B: B/ z" j, \9 x" `9 h& m# i  x! a1 K, A

- _& d" X) F% @1 b* K4 y# X有人问,灵能离体就是开悟吗?应是修行人于正定三昧中,灵能离体往来于三界无碍,住于中道,经明师认证后才为开悟。蛇妖的灵能也可以离体,怎么不是开悟?是由于它们的习气所致,功德不足;虽是灵能离体,上这个人的身,占那个人的体,但无有功德。它这个灵能是有业报覆盖的,灵能纯度不够,高度上不去;虽有一些报通,但灵能到一定高度时,各界天神不允许再往上升,只能在忉利天以下或四王天以下及这个世间走动,其它地方去不了。为什么教人依正法修行,因为修外道法得到的魔通、妖通不真实,必须是正修、正行、正定,才能证入四圣道。
/ n" w" b% X! z
7 j4 Y' e: f+ x( S) F4 J' k' [5 Z3 O& q! Q  P. R

& n/ l) x% _! E* R- T; [" [& ^; p1 j

4 S1 U; ]5 ?* x6 P, i- l; R- P) |: J. @' Z. I* d
佛说,阿难你现在欲修行证知正定的妙菩提法门,而志愿出离生死;那再问你,即时佛举紫金色臂,手轻握成拳,你现在见到了吗?" c5 w% B/ I: e( i' i

  q5 N9 j% A3 c' k. ?$ j% u0 ^& ]5 h- z% i: ^! h6 t/ J* o

) s1 n$ l, x- n) W3 Q+ @5 Q/ J阿难回答说,见到啦!
+ q. I# p1 I. \/ e* T
$ K3 F/ b- g8 l" A$ s: M6 h: U4 l5 D0 E2 M0 U: Y
/ F/ _  n' m8 m. s: c

- A7 D: `" i* f2 R
. h0 m" F2 ?5 t2 y. T9 u3 K" P; M2 ~! f+ i  L
佛说,你是怎么见到的呢? + P1 X, _# n6 v" C0 Q  K3 T

" A  Z- x: Q# q: t8 x+ ~6 ?4 C5 I, l* V  B5 ?% ?- A3 L% z0 S$ T% q
+ i8 s2 \. j. n
阿难说,我的眼见佛举手臂握拳,其拳紫金色光明照耀我的心与目。
( C  W4 _+ A8 a9 V7 `+ ^$ u3 @" L4 y6 R: N! C3 O  K% u
& O1 J- y4 m7 ^2 k+ P5 p8 U

6 J; H( x" Q  C' Y: z3 K: U
8 L+ }1 m1 Z. |, G2 ?0 _
: u5 W1 F0 \+ I  d* A7 O1 \3 j0 {: n% j3 `+ k/ X7 @& Z
佛说,是你什么所见呢?
, t! V9 {  r0 b/ F" ?
! ?# a" f/ s( k3 @# ~' W$ N* F, C2 c9 D0 N+ \: O% h/ I
0 p) Y/ [) D8 G. \
阿难说,我与大众都用眼见到啦!
* q0 N+ O* D. J2 m- F% e
3 R, A6 l  L. C* I: a8 R+ Y7 k  G& m( K) }1 s7 _

  C$ ~/ w6 e4 }2 b& k; f* [. W. B7 ?7 k  k
9 N2 q2 O( p7 X$ [9 h

: F/ ?$ O; \5 j1 A: e3 H9 p佛说,你用眼可以见到,但你的心是如何面对紫金色拳光照耀的呢?; t% c4 h- v  D9 {4 Y$ |

' b" t: X! ]$ {' {0 x
; d5 O. x$ L/ _, c4 s
( B+ ^. `# z) S! Z5 U( [+ I阿难说,佛问我现在心所在的部位,而我用心来推求至穷尽处,接次序寻找,这种推求寻找的功能,是我的心。
  i5 C" p( o: G1 C+ j& U- j  y' w
5 E$ E: T3 f% \9 e9 d
" A# w. q. ?/ V$ ?1 \+ X# C! R- z' U$ d7 z7 B+ o0 b  J
9 M9 r( w9 M7 s# H8 r5 @& m  M5 W
9 y4 n* y7 Q+ R) Z
" K. w2 \2 g( P5 d# ?
佛说,阿难别说了,那不是你的心。( o# h: m! `6 z

4 F5 q0 N$ g7 z. O
0 S. A; ^8 Q+ C9 \6 g4 b4 t- f5 @% R5 k
7 l; r5 Y" A. |' X1 n7 _
* L& J  m! Q5 v/ U

8 ^$ C" L1 r6 \2 E8 F这时,阿难突觉茫然,立刻离座站立,恭敬地向佛请法说,这不是我的心,又是什么呢?5 u! R* [; M3 C* H1 \3 r  }

; Z+ `- e( ^& j! G* d6 B4 e  ^* z; G1 h- L! B9 \5 m0 h( O

  Y( o: x4 `5 ^/ W/ g8 o9 c6 b& K佛说,阿难这是你身体六根对六尘的功能表现,是对诸相虚妄不实的思维迷惑了你自己的真如本性;你从无量劫来至现在,仍认贼为子,迷失而不知本有常住的真心,才枉受生死轮回。
" v" ^8 i5 g7 \8 ]2 ?$ K( i. f1 A1 F
$ Z' p7 o" }+ G- q' j' r

& D' ~- S: D( h; b7 p- V& Q3 ?意识就是体内的六贼之首,还觉得它怎么想自己就怎么做理所当然呢!殊不知是贼子替自己当家做主呢!意贼替自己当家做主,能好吗?能修到佛净土去吗?天天帮助自己打妄想,时时帮助自己出坏主意;若执著思维妄念,并把它当作至高无上的我;我的名闻利养又是至高无上的,我的一切拥有更是至高无上的等,要知这是贼子在作怪;让自己常往来于六道,白白地遭受生死轮回罪苦。要知平常人是贼子当家作主;修行人是通过定空销除贼子,认识真心性我,停止贼子当家作主。有的人修行是进一步退二步,天天都在妄想之中,要知忏悔,认识这一真理法义。修行人在未开悟之前,虽然是贼子在给自己当家做主,但要把贼子功用降到最低程度。修行人明心见性是弃转习气的结果,弃转习气就是让人的意识功用彻底转化。人的根基不在于贼子功用的强弱,而在于人的自性被无明遮蔽的程度和有无功德。
# F. m% m8 {" s8 ^# z- s0 b7 ]) W  E1 J

, J9 k; ?7 I, W; F# I$ ]; w# R3 y, l* _9 e' ]6 x9 E$ f/ R( x
" P5 {" V" [, t4 S7 r. P' a5 \( ^

1 a* S% z% Y9 ]" M) d. j) d$ O" Q8 _
阿难说,当初佛宠爱弟,我心也爱慕佛;佛劝我出家后,我心不单独是服侍供养佛,也愿意服侍供养无量世界国土诸佛与善知识;我已发大勇猛精进心,行诸难行能行的一切法事,都是用的此心。假如我谤法,永断善根,也是因为此心。若证明此心不是真心,那我等于无心,同土木一样。若离此觉了能知的心,就一切无所有。佛这么说,此心不是真心,我实在害怕,包括在座的大众也不知怎么回事。所以,请佛慈悲开示这些未开悟的众生。" ~; r8 h! b; r' e& w

# K, G# k3 P* V3 w8 Q
. R7 N7 k9 ?. `; c; x/ o1 r1 u$ w" d& \
. J# G) ~. o5 k
; b3 x6 M0 C: I5 O2 J

2 L- ?+ M. i& x$ z. J+ s阿难说的非常实际,信佛的人天天用思维上香花果等供养佛,不都是心吗?怎么不是真心了呢?未开悟之人听闻此法是真害怕、真惊疑。修行人一旦开悟了要痛哭几小时或几天,原来无始劫来所做的一切事尽是颠倒,自己太苦太傻了。从今天开始才知世间的森罗万象,都是言行起因缘,罪福身心受;谁也不能替代谁,迷与悟真是两回事。悟的境界,瞬间天下静,不觉世上情;往来不相代,你我谁是谁。心中好恐惧,不觉两泪流;惜为红尘客,有岸不回头。心里恐惧害怕呀!我在这个世间非常孤独呀!孤独到身边的人谁是谁呀?无始劫来,和这个是眷属,和那个是眷属,六道众生都曾是眷属,苦不苦?太苦啦!真相就是这样!所以,开悟的人都痛哭!开悟的人知道,人身意识功用是正常的事;但还有自性可以超越三界,真我又可在十方发挥作用。所以,意识可以转化;众生的三界火宅肉体是,包括人的意识;圣人的世间净土肉体是,心已转迷为悟。人同样都有一个大脑,圣人的心不颠倒了,六根不迷诸相有了,视而不见空掉了,声香味触法也无所谓了。众生的意识还帮助打妄想呢,知道吗?执著于这个那个,听经闻法也犯困,出了道场以外有睡的时间,一睡一千年。虽然睡觉是身体本能的反应,但也是业报的一种表现。佛住世说法时,有一位新出家的弟子听法就睡觉,佛呵斥后上火了,啼哭自责,七天七夜没睡觉,结果双目失明;但他不改初衷,佛开示他修行天眼通的方法,便证得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不因眼见而遍观十方。所以,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修行障道一般先从身障开始,然后才是智障、业障等。) z1 w$ ]& I+ P9 A
# S5 I6 j3 J: d/ o% C9 T" Q; ?
8 W$ ^! |9 ~1 @4 \7 _
& f) p# |, X; x7 j9 u' J3 t
  a! f- t. e) I: l8 K

. n9 R9 }, ^" N+ O( t2 {7 \: ~" c% Z7 R& G4 j# x2 V
这时,佛开示阿难与大众,欲让大众真心证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中摩阿难顶后说,佛经常开示大众,世间诸一切法存在并发生作用,唯依众生的缘心和佛化度众生的愿心所显现;世间一切因果循环规律和日月、虚空、大地等万物法相,也因众生的缘心与佛化度众生的愿心所形成体相。如同十方诸世界的一切存在一样,其中包括一草一叶、一线一结等,都有各自形体特性;就是山河、大地乃至虚空,也都有各自名称和体貌;更何况是真实存在的清净妙净自性所显现的明心呢!这种清净妙净自性识体显现的一切心能自无形体吗!若你认为人的觉了能知的功用就是心,此心也应与六尘变化事物的作业不同而相互分离,另外完全独立的存在。如你现在听法,都是因为有不同音声,才产生分别心;并能暂时销灭其它诸外缘的见闻觉知,保持清静的思维状态;但依然为法音的声尘,是意识分别如影不实之事。佛并没有强让你执著此分别心,但你的思维要认真推理分析;如你能离开音声等尘事而再有觉知分别的识体,那才是你存在的真心。若这种有觉知分别的识体离开诸尘事而不能功用,只能与尘事相对的虚幻存在;如尘销事灭时,相对存在的虚幻之心则同龟毛兔角一样而不真实存在;而你的法相身体也随同于尘销事灭,还有谁修行证入无生法忍呢?此刻,阿难与大众都沉默不语,不知所以然。6 U- v; N# e. m& t, V. B! q
; [: j& o, M$ \% f9 i# W

+ C8 R1 g, b$ X6 u& F
- q! O% Q9 g- D! Y% o$ f" W
! @2 [7 {2 I) S  s: R9 G; @+ B3 S  \/ u6 E
, S, }6 \) [9 P7 I* q
明心的人,得入无生法忍;不能明心的人,未证无生法忍。为什么?六贼当家做主,而不是心当家做主。若不把六贼转化到正知正见上来,是心颠倒;能得入无生法忍吗?世界因心成体,唯心所现。唯心所现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召感的业因,才召感到此世间诸相的缘果。为什么修行人能召感到极乐世界去,人心纯善而无著,人心清净而无业,佛菩萨接引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唯心所现。什么是因心成体,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愿愿度众生,佛国土清净,将来什么样子等,这不是因心成体吗!十劫坐道场最后成就极乐世界的佛国土,是不是因心成体?是!佛怎么造化宇宙的?因心成体。如我所发大愿也是依这个法理,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愿无量众生闻我名者,见我像者,皆心生欢喜。乐持我名,愿生我土。乃至命终时,心生一净念者,我即带领百千菩萨前来接引,化生见佛直至菩提。若不尔者,弟子誓不得菩提。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愿我国土功德庄严,正法久住,无有像法末法,无有诸天及声闻缘觉诸智慧不足之人,所有众生皆具行菩萨道之人,具足菩萨智慧,具足菩萨种性,具足菩萨明杰,具足菩萨妙音,具足菩萨清净,具足菩萨勤行,具足菩萨愿心,具足菩萨法藏,具足菩萨安乐,具足菩萨无碍,直至菩提,若不尔者,弟子誓不得菩提。佛的愿力可造化宇宙,改变这个宇宙。十方世界是根据诸佛愿力所化,不是人力所为,不是思维所现,不是现代科学研究得了的。劫尽时一切回到原始状态,劫初时一切重新安置再现;而一切众生根据业力,召感千形万态之体,受善恶业报之果。这就是宇宙人生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5: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功用可攀缘,正是因为有这些攀缘才有六根对六尘与六入的因缘,正是有这些善法因缘才能把人带入修行,得戒体法体并能转凡为圣。当人是凡夫的时候,意识是六贼之首;当人转过身来证悟时,意识就可感知心的存在;当人行菩萨道时,意识就可具有正知正见,弘传佛法,续佛慧命;当心证得菩提时,意识就可觉悟自性的功德。读诵《维摩诘所说经》要知道,众生在哪里,哪里就是弘法的地方;哪里有烦恼,哪里就是修行的道场。认识六根功用并转化六根功用,达到超越意识的智慧显现,就能了脱生死。不能了脱生死,是人智慧不足,说六贼就害怕;不能了脱生死,如是顺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轮回无尽期。修行人逆流来明心,才能了脱生死,才能有始有终。否则,意识思维最可怕。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转化过程就是修行弃转习气的过程。习气哪来的?无量劫来的,是通过第六意识传导入心,业力召感来的。人的思维千差万别,习气也千差万别;表现为一个人一种特征、一种习惯、一种性格、一种需求等。( M2 v1 k! r7 S! U/ ^

' Z+ j: v/ c: ^  a; v4 f* }
+ o4 h! r7 m# \' E+ I5 S5 f5 L; n7 L# q) k3 P( P8 A1 a  b

- b$ k) ], b$ h8 o) ~+ n- @5 }" b/ D7 G+ c

+ m4 m; k% ^! c8 d这世上一切草木有它的根性,有神在各自主持着。人造小草不能生长遗传,只有它的物理特性。有少部分人死为鬼,鬼死为渐;如毁法灭教极恶的众生死后,魂魄震碎,哪里去了?在宇宙中能量不销失,鬼死为渐依附于草木上,是鬼类震碎心识的细化,让它的体性失去知觉,不再危害佛教善法与菩萨善行。为什么妖类作恶时也要震碎魂魄?因为一旦它们入魔道,扰害修行人行菩萨道时,除动物的妖身被斩杀以外,罪恶极重的还要震碎心识,是天地不容。所以,古德说“宁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着魔”,道理就在这。人着魔以后,心性被魔搅乱,轻者转为魔子魔民,重者恶极要被震碎心识。什么时候复原?贤劫千佛出世后,劫尽时草木等一切被地下岩浆烧毁;即经过世界坏空成住一个大循环后,这个世界重新开始;根据未来劫千佛的愿力,再有机缘恢复灵性。所以,草木都有它的体貌特性,虚空也有体貌特性。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这个虚空是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法性无体,包藏宇宙,整个娑婆世界是一真如法性体。人只见这个世界与虚空而未见佛性妙法,可佛性妙法却尽在虚空;虚空法性有无量大,一切星辰日月和此世界的地水火风及万物生灵等,都有各自的存在空间;又各有各自的主宰;如主药、主稼、主林、主山、主海、主水、主火、主空、主昼等神,平常人能见吗?包括宇宙各个世界的奥妙,若没有佛的法性密藏,哪里来的奥妙?只不过是人愚昧,智慧不足,见不到这些法性实相;用眼或借助仪器等外力,只见一些理性物相。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法性,佛的虚空,佛的愿力成就。一佛国土,就有一尊佛的法性身。若佛不证知宇宙法性实相,佛能在十方世界说法吗?若一切无有法则与主宰,因果轮回不就乱了吗?一切必须是佛的智慧与能量,总摄宇宙。当佛法在此世界陨灭时,三灾八难相继降临,人类也不会有太多的生存时间;火山岩浆喷发,地球进入一个小循环坏的阶段,大海的水被蒸发到天空中去。再经过空和成的阶段,进入住的阶段,岩浆停止,有山有水有风吹等,地壳逐渐稳定。地球现在是住的后期阶段,众生充满世间;在地球住的初始阶段,形成了这个细胞、那个细胞等。在地球住的中期阶段,出现了各种动物等。只有在地球住的后期,天降灾难,恐龙等一些动物灭绝;才逐渐产生原始人类,再逐渐出现文明,到现在发展到科技时代;如是猿变成人,那现在猿猴怎么变不了人呢?这些用科技手段证知不了。人的真心是无形的,想象无法形容;真佛无相,就是这样。6 I0 T* X& a/ @( F$ }
: M" F% C2 k5 O" J9 g- q2 H3 w

1 H  x$ p" _6 z; Q# O
$ f# J' r+ \; L$ q' q
4 ^0 B$ t! D2 J+ }* ~3 P" q. L& l
% x3 K  y. X7 i5 Z% A8 |1 L/ m8 E1 w1 s' j# B* r
人若要执著分别这个思维是心,那人的思维应离开色声香味触法。心应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能独立吗?思维不可能独立于色身的大脑之外。人活着思维可以乱想,人若一死,大脑停止活动,就不能再有思维。思维起的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在起作用,是世间尘染的虚幻影像。思维有分别性,见事就有分别,总想分出个大小高低、美丑好坏来;修行人就从这里下手,把这个分别性停止。怎么将分别性停止呢?就是静坐念佛,定入三昧,一念不生,一念不起;参禅的人参到海枯石烂,当头棒喝立即明心见性;修密的人,修到一念不生,一念不起,定入三昧而出现既可观照又可灵能离体。什么是初静与初空?这是我修行真实走过的路;当初静时,呼吸如狂风怒吼,血流如江河奔腾,心跳如战鼓不停,肠动如暴雨雷呜。修行人禅修密行到这个境界的时候,每一个细胞发生什么变化都心知。当初空时,突觉身无边,瞬间宇宙同。定的境界,科学研究不了,也回答不了。息似晴空无风,说白了呼吸没有了,内里很忙,隔肌抽动几下;脉似旷野夜静,出现定的境界。定的境界是血液循环与呼吸停止了,下丹田抽动几下后,心脏立刻停止跳动;心脉开时,心脏就如掉进凉水盆里。说心脏不跳动会吓死人,只有走过来的人讲不要害怕,那是境界。为什么修行人离开善知识行走不了?说白了,修行刚搭边,境界就把人扳回来,心过不去。身似一滩清水,这时才感觉身心如一滩水似的,清澈透明。刹那乐无时日,什么时间地点根本不知道,空无所有。定的境界入三昧时,心识离体清明。就这个身体可超越时空存在,几千年万年亿年都可以,如大迦叶尊者鸡足山入定。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静坐九年,那就是入定;身体不被空气氧化,不受外界六尘染污,也不用食物维持,就保持当时的能量状态。什么时候一敲木鱼召唤,立即出定,身体一切恢复正常。否则,证悟人哪来的法妙。心识离体清明,即神识出离肉体,仗佛威神到宇宙中各处一观,才证知宇宙人生真相,才觉知自心在佛的法性身内太渺小,才悟知妙明心性缘来如此。这时,人不再执著这个肉体,一丝一毫的留恋也没有。随心所愿处行,三界内去哪都可以,一些因缘可以照见;根据修证功德不同,心行高远也不同;只有化身成就的菩萨,才能于十方世界任由往来。天堂地狱可去,光速万倍太虚。光是最快的,可是与神识所行相比慢多了。到其它星球刹那就到,速度相当快,就如东家到西家串门;只是各星球时间差不一样,回来时一夜或几日过去。只有定入三昧,才能把分别性去掉。还用思维去找心吗?平时修行不吃苦永远也找不着心。这个世界出离的人少,特别是末法时代,太少了。想找个真正出离的善知识都是难上加难,找一些有点悟性的法师都难。有的法师讲法,闹了半天他自己一点定的境界都没有,讲什么法呀?正知正见都讲不出来。现在讲法,就要讲出末法中的正法,末法中的正语,末法中的正福,末法中的正智。1 {) g' S( u, K. _! O
; Y. f7 J& c7 L! T, q. A% S

* A7 S+ k* f! L1 z1 j% a( u
1 q9 M$ d. R$ E3 \& T+ o
. O  V$ D5 ^' R* ^" U' r' f* I% Z1 {6 E2 @1 F" f2 n
9 M3 z$ V/ ~; w( v  v7 k# y
若分别心没有了,见闻觉知一切事,是一种虚幻尘劳,是一种扭曲颠倒;只有这样,才能见真如本性。当人的思维心断灭时,即是死之时,意识还存在吗?意识将随着的肉体死亡而销失。所以,尘劳影事都是思维当中产生的,思维感受的。修行人只有见到真如本性,才能达到无生法忍。否则,没有开悟。亲人近人有点痛苦就哭,认为开悟就是欺骗自己,被情所转。情是尘劳影事,心被尘劳所转。开悟的人为自己落泪,不为任何人落泪,昔为红尘客,有岸不回头。做了颠倒的事情,被情所困;得到无生法忍,世情已空;肉体是断灭的,心识是常住的。
0 K. E# [  U6 ^$ E- f4 s/ Y0 m0 q2 C) M

7 h) H0 u" g: E
7 L5 a" R1 L' ]9 |
: B6 i. d; q. C5 s( s6 {  t4 d4 K) a, @2 u+ {2 O% |

7 ], X9 B& U* F( t9 \' H% K; q佛说,世间一切诸修行人,于当前虽然能够成就九种不同次第定;但是不能证得漏尽通,只能成就一至四阿罗汉果;都是因为执著于意识的颠倒妄想,误认虚幻假象是真实自心;所以,如今天你阿难一样,只是证得多闻第一,还是不能成就彻底解脱的菩提圣果。  Z4 c9 E' V9 n" w

% [2 b3 u7 S, B! u9 C% z! s
2 t; |8 G* |" e: R: e( B  V
( F( C! {: }+ q1 y九种不同次第定是,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四空处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漏尽通是,菩提心中除尽生死之根,净尽无明之本,证得慧解脱或俱解脱的神通自在力,彻底解脱。菩提圣果是,发菩提心而成就的大阿罗汉果、菩萨果、佛果。我与诸位讲过,讲法是讲证悟还是讲体悟,这是凡圣之别,隔着凡圣二重天。一果罗汉以上讲些证悟的话;否则,说不起证悟两个字。有证悟的人让其舍佛法修行他不干。为什么?自明道业须一步一步的真修实证而成就。否则,都是用理论修行,用思维讲法,用感知解义,只有世间的大聪明。阿难即使是佛的堂弟,不修行仍然是未证漏尽通;修行谁也不能替代谁,不修行永远也不可能证得圣果。佛住世时是这样,正法与像法时代是这样,末法时代更是这样。受善知识教后也得自己实修,自己除灭自己的无明,自己了脱自己的生死。
1 V+ m# o, D, r
' i) R/ g4 I6 {& V8 y
9 \, M2 k* {7 Q4 x: [8 ]3 v+ ~1 M9 }% j  C
& k: `8 q/ ^. V# w
1 i& [9 A3 r4 h( j: ]+ I' Y* w
! v6 X! X0 \' h$ k/ E/ C
阿难闻佛说法后感悔交加,悲伤流泪,五体投地,长跪向佛请法说,我以为随佛出家,可仗佛威神力不须自修,佛便恩惠于我正定三昧力;不知修行各自身心本不能相互代替;即身是堂弟,而心无堂弟相,佛是佛,阿难是阿难,心和心只有法缘而没有俗缘关系。心本来不相代,你我谁是谁。所以,迷失本有真心,认贼为子;身虽出家而心未入佛道;就如一个穷儿子舍父远逃。2 O* @' M8 D8 R# r$ o- _
! H& v) k9 Z6 u: u4 j
$ @1 T! w, g" }& d8 H
8 N: z+ l, l0 B( O. T
* V  u7 Z6 v1 R! d3 z

9 k0 y$ g& T# F, C: S" v2 m( ^  S0 H( Q  ^
穷儿子是谁?是思维。父亲是谁?是心性。无量劫来,是自家的贼偷了自家的宝,不知寻自家的宝还自家。有个典故上说,伐木人把树枝子砍做木头楔子,先夹在锯口上;然后,才能把这棵树锯倒。这棵树倒后说了,我不恨伐木头的人,我恨这些树枝子,它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还帮助伐木人把锯口嵌开,将我锯倒。为什么?凡夫是自家贼偷了自家宝,修行人是找到自家宝还自家。佛的诸弟子都得自己去实修才能证道;佛为示现菩提也不例外,雪山苦坐六年。可一些人见佛正法心生恐惧,不好修呀!难呢!一听哪位法师讲一本经书、一句佛号,不须静坐修行,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省劲呀!攀缘心重,想用最小的投入得最大的果报。事实上不可能,只是种善根,道业尚须慢慢成就。心出家是发菩提心,出三界火宅之家,成就佛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5: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接着说,今天我才明白,虽博学多闻而未实修,只是意多闻,不是心多闻,于未闻相等,只种善根;如同天天说吃饭,却一口没吃,最终还是未饱。3 a- D9 j  j& G! a8 u" `

& x. t8 s% k, O, U* @* A/ e5 ?  X5 t( K; k: m
) D7 C( b# u( K8 ?! L& L6 e$ N
我与诸位讲,十几年前我没读诵过经典,也没上香供养佛,就静坐修行,一门深入。什么功德事都暂时放一放或随缘,就以静坐修行为主。我师父就这么教我的,我就听师教。我师父说,“你呀没地方去请佛像,好好静坐念佛就行,以后修出来的时候就什么都有啦”;我静坐修行十年后,证悟境界就是不一样;如天天去各处拜佛,去四大名山拜庙,心天天向外求,转了一圈,佛还是佛,我还是我。心性说不出来,就是值佛住世,佛也不能替代我修,我心也不能见佛,就是这个法理。我修我得,自己吃饭自己饱。我听经是给自己听呢!读诵受持此经是为自己读诵受持呢!自获法益后,再去利益众生。修行人就应这样,证悟后有所言说离言说;否则,言语道断,自性无言说。若有人闻法后不去修、不去行、不去证,只是往八识田里装点善业而已,几十年后这人死了,这人白听了,我也白讲了,只种善根。此经为什么是开悟之经?是让人明白佛教的实相法,再依法修行,才能开悟证道。法师带弟子,初始是不论弟子以前参访修学到什么法理,暂时统统放下舍去,一门深入去修行;修行过程中,逐渐克服心烦意乱,腿痛身懒等。当修行人眼睛一闭,往那一坐,有时自觉满身发光;这光是正常的,只是一个气罩,不是自心之光。修行有成就时,可自观无色心光,没有杂染。, C5 ^" ]( C, N! s
1 C! {+ ]7 c' a0 U

, B( o6 ~4 Q, F3 l* d- x1 m* \7 _" V: ~8 x$ f

5 Q* A7 G8 H+ \3 x3 K9 e. t+ k7 G" \

, {# Z5 W+ t& A- p3 ^4 S6 P阿难接着说,我与一些修行人被二种障所缠缚;一是烦恼障,诸事执著而生贪嗔,分别而生疑谤;二是智障,凡夫执著我见我慢而生嗔恚,二乘圣人执著法相法理而生我有。长时间处于迷惘状态,不知本自寂然常住心性;惟请佛慈悲哀悯我等法穷无安身处之子,能觉悟自有妙明真心,早开慧眼、法眼、佛眼。
  g+ G: k4 W* Q( ~4 [5 H; Z% l
% b$ |: M! x% Q5 I, Y* `7 \9 I. t
* t, D; Z- v' C2 O) o: T# H
0 z& s* k7 |- [  ]! P! y5 \# `这时,佛从胸间卍字涌出百千色耀眼宝光,普照十方世界,普遍灌注十方宝刹与诸佛顶,又旋回道场至阿难与大众顶。
6 I6 U% P- r7 f& N' f. e. @6 G& L8 b  H- |6 Z+ ]
* e9 z/ ~, d; R
+ S" o+ q. S; F7 o4 @% b. m4 t6 ^
佛胸间卍字宝光,表示妙明佛性的正智具足;又表示众生皆自性正智具足,只是未证圣性。
8 g: t/ Z8 m7 u- r& p
% _: ]- x; g9 h7 ~( T$ B, m# u% q  b4 S/ L

! u% K; ?- R/ z" ^* `$ S- w# |佛说,今天对大众要讲大佛顶首楞严法,也让十方众生都能获知本自具有的微妙密细的明心净性,得开清净法眼。
) ^- f% F" K- s& |' R
* e! F7 d& s) z/ w2 v6 S) z6 D
/ w9 I5 c$ c' w  q: q& S6 q" t, H/ l' N! {' u
清净法眼不是肉眼,是用心观察诸法,用心照见诸法;否则,不是清净法眼。清净法眼是功德成就,自然观察到诸法相无常。得清净心的人到其它佛国土,为什么不用语言文字?心性本自具足。
- u8 i+ e# r6 i( u2 N. z: K! {& G
- P- ~) J( J" w) Y" F7 f
, [) t# I% S/ Y/ `# H, d) s& V7 R3 g

" O% ^2 v, n1 Y$ A; ]7 Q. `4 j& s+ g+ F* n* O* e3 d

  x3 Z" f) d( D佛说,阿难你先回答,你见佛握的光明拳头为什么而有光明?为什么轻握成拳?用什么所见?
7 [3 E% Z+ L' d" r8 R1 h6 O
, U2 q5 ^& @" W' w. y; q
$ R/ T" v5 n7 @" Q$ P( y5 u
& |$ F: f+ d4 W3 m8 j+ q阿难说,金色拳的光明从佛的全身清净宝光所生;拳是佛将手指一屈轻握而成;见实是用我的眼见。
1 k# E! {4 ?, n' K* Q: J- k1 I( {; R! z& p  P  W1 O5 g) Z4 `* y
, z5 B9 U$ L% H
$ ?8 j# y9 m# F: d3 Z
佛说,今天实话告诉阿难你,很多修行证有智慧的人,须要以事例比喻才得以明白法义,得以开悟证道。若无佛手则不能轻握成拳,若无你眼也不能成为你见;以你统摄见功用的真心自性事例比喻佛轻握成拳的法理,其法义能相同吗?* T2 j/ ]/ `1 q2 u$ w6 u

0 T9 I- `( u' n/ Y6 A( o; w+ l# _! W1 x* d% Q# m5 o" ]6 ?

6 z4 h" j1 W5 N9 w+ Y( c诸佛是具足智慧者,诸菩萨是具有智慧者,诸阿罗汉是具有限智慧者。修禅的人有疑就有悟,不疑不悟,大疑大悟。自己在静坐念佛时,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在意识生起,就找谁在念佛;一个念的,一个找的,两个念头;开始是思维念,心里那个找,后来是心里那个念,意识去找;就是让人去参悟。开悟不是用思维去推理判断;而是清净心定三昧中去观照因缘;否则,思维一推理判断就容易产生谬误。
5 F3 n' \  V7 Z8 |0 }, R
7 F" j( i/ U+ C3 P3 K0 o
3 C6 \& H! k. I4 K7 m# Z. H4 }7 A  s4 n- x# h& K
& |5 d, ]" Q$ @. k  S( W8 n

! M1 D( m; A! B# H8 @. n8 @- e3 n3 Z5 R" @% a
阿难说,是这么回事;如无我眼则不能成为我见,以我统摄见功用的真心自性事例比喻此成拳法理,其法义类同。
$ F* a) R4 g. Y
1 U# o3 C2 ~! T8 p0 R, h' c; p2 v& q( h, y  F+ I! O7 Q
. F7 X8 k8 y: Y9 Z; h
佛说,阿难你说的法义类同,其义理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若没有手的人则不能轻握成拳;但没有眼的人虽不能眼见,却不是能统摄见功用的真心自性完全没有。为什么呢?你可试验一下,询问走在途中的盲人见到什么?盲人必然回答你,我现在眼前唯一见到的是黑暗,其它什么也不见。以这样的义理观察推断,盲人眼能见黑暗色尘;由此而论,统摄见功用的真心自性有什么亏损呢?
" f! T/ A& v1 u% [, t8 n  n. K
6 a- ?  z2 S* v$ a& g) `- [: }" N- y5 B6 g
; N0 M' F6 E& b2 D; Y% }0 l" v
阿难说,那盲人眼前是什么也不见,唯一能见黑喑;是用什么见到的呢?
* h; Y1 G9 W3 w- g/ R- Z/ l# l  ?$ R0 C3 z9 ?! e+ j

- \+ j, y" ^' n& D1 V2 c, v4 t* ~6 o& ?' f, I8 O1 O! E  o# R
佛说,把盲人和正常人,同样放在黑屋子里,二者所见黑暗有区别还是没有区别?& h& c1 Z: C7 D( w$ y* b1 C
& \9 Y$ j: ~0 Q. p7 n
/ m5 X, Q+ f3 I0 b/ w5 `( r) `
$ p' u$ q9 Q# W- C9 G
阿难说,二者所见黑暗比较,应没有区别。
# S( G' [- m  ]2 r- C9 |
8 ^6 m# Q  G, _- L6 Y3 }6 R2 C
# L) f2 o4 ?( m! j4 d, _; }" ^! L6 T: u$ v6 @
佛说,若盲人在黑屋子里所见是黑暗;但于突然之间,盲人恢复眼功用,可见外部种种景物;这时可称此人为眼见。若有眼人在黑屋子里有见是黑暗;但于突然之间,于黑屋子里出现灯光,也能眼见种种景物;这样能否称此人为灯见呢?如称是灯见,灯也具有能统摄见功用的真心自性,就不能称为灯;再如称是灯能见,那灯见还关阿难你什么事呢!
( b) A, G7 w3 I( X; d! [
+ h2 Q3 X, H1 F$ L) U) J- w# {# Z! O/ d) R  Q8 m8 \' [  |
" Y% J1 [1 I0 @9 _
借着灯光能见,为什么不能见自性呢?灯见还关系阿难你什么事?这是佛点悟的法语,平常人此问就给挡住了。被什么给挡住了?我慢!平常人会想,尽给我出难题;而产生逆反心。但要教化众生,不出难题就不能降伏众生慢习,去除逆反邪见,仍就执迷不悟。, d) `/ m9 m6 w) a# Y# M3 k  V2 _
$ K; ?: l' N+ G$ Z% ^+ h# ?3 P

$ f( A/ X3 a6 [5 B, i% n' _- m
3 u( N7 b6 w5 D3 X, J8 x( N& n# E( y
2 _" t2 @5 O- Q! z1 O1 R5 m8 k, L; U  [: t& N0 ?& j

2 J! A  V% T- n$ d1 `: A佛接着说,据此义理应知,是眼借灯光显色才能见种种物体,能见物体的是眼而不是灯;但眼只能见灯光显色的物体,而不能觉知分辨物体的物化作用;这样的眼见只能是身心整体功用的结果,而不单独是眼见。5 W9 I' A4 U  C* s
; H0 a; k) I( @: [& P1 R

) M2 ?: o3 K7 r. j; \6 N
2 s. s7 K, z+ R* V" W) m眼若即见与若离见,仍不是心见;是第七识的传导功用的显现。只有修行人进入禅定状态,才能回光返照心开,不用灯光也能观察到物相,这才是心见。
+ }: x1 u) [) D
: h8 D/ c: A9 L: i7 y4 T- g: S
# Y. V5 |+ F# K* W* S% z% w
. R, o, {' \& f阿难与大众,虽有些明白,但还不能了悟;仍然盼望佛慈悲再给予开示,便诚心恭听教诲。
  ~! D/ e! g+ V) O. t. o9 u. T: O  Q6 D0 P  w  ^
8 g' \# J# B7 @: o4 ]- y! c
( M+ d, S3 @2 h8 u* e
这时,佛舒展一下绵软相光之手,展开五指,不容置疑地教诲阿难与大众说,在菩提树下佛成道初期,于鹿野苑曾为阿若多等五比丘及四众弟子说过,一切众生不能修行而成就佛道及证得阿罗汉果,都是因为被客尘烦恼所误。五比丘等你们当时是怎样去除客尘烦恼而开悟及成就阿罗汉圣果的呢?9 ^. ^& D. c' h& A# `" |3 z( k
, @8 y2 O& w6 f) B  O
3 G) c6 U# ^+ x/ T& b) i1 p

0 z3 @0 r, ?8 L( n9 O: Z什么是客尘?心外诸法都为客尘;即由根尘偶入因缘产生的一切见思二惑。什么是客尘烦恼?由见思二惑产生的无明;即执著诸相的分别妄想。
' J' j; w$ T3 f: q( W6 m4 g) d# i8 n% v) v
2 M/ c$ A5 t- c- K# A' m  o

; D4 c% B& t" h, j6 \0 r这时,憍陈那离座起立向佛说,于大众中都称我的名字为最初解悟的人,是因为悟了客尘本空,才精进修行,证得阿罗汉圣果。我用事例比喻,一个客人投入旅店,吃住之后,收拾财物就往前走,这个地方不是常住的;如我是这里的主人,我吃住在这里就不走了。身体是旅店,心是客尘的主人,身体不是心的主人,这里不是心常住的地方。我再用事例比喻,雨过天睛时,太阳从天上升起,光芒照入门隙之间,见到室内浮尘飘动的景象,而虚空依然空寂而没有变化;如按照这个法理去想,清净智慧寂然不动就是证空,烦恼不停的摇动就是客尘。& m8 \2 W: Q* o, I
$ X& x' S, u0 D! E  ?
9 d& b- i. c& H  l% ?

7 y8 [) U5 ~  G8 o
4 o1 G; A' I  j" g& L2 o( z& [1 t5 o4 X2 Y+ o2 W" T

5 Y/ T3 G# ^% h6 c人的身体意识都是客尘,何况眼睛观察到的外部世界,不更是客尘吗!不要小瞧客尘两个字,憍陈那在大众中很有才华,是长老中年岁比较大又修行经验很多的人,得到最初解悟的名字,大众中有什么事不明都向他请教。
7 J5 U9 N5 T$ r9 y5 ^5 T& S2 d7 e) ?7 t, Y; t0 I" [

9 D  V2 L8 ?7 k* y' [- {, }' \6 K5 l4 a* [+ L
2 D4 L8 Y: z, j* `; e- K
" y  h  f$ c. P/ h  J+ E& S
# D% \5 \2 J( s6 R" h: p" i
人的肉体早晚要离开这个世界,心不可能在肉体内常住。道家修仙可以在世上活一万年,也只不过是看尸鬼;他们执著寿命久长,身是真我,天乐常住;所以,就修这个身,而不修心。佛教化弟子不执著于客尘,不执著于这个肉体享乐。
4 |. ~. |$ D1 x
& B' H  |1 ]% L! X
. f  g/ F- `, V1 g+ J* A3 z& }
* A/ M8 l+ h; O6 B. C# q修行人用心观必然达到空的境界,只有心空而智慧生起,才用心观而不用眼见。人的血流、呼吸、细胞、神经、思维都在动;所以,整个身体就是客尘。如不能将这个客尘静下来,心就不净。必须修行到身空、意空,心才能空。离开定空,心什么都不能观,修行必须从定空入手。+ i4 z3 m) q3 ~( x: w8 Y2 Z

* f/ ?, j0 R3 \* g# r0 ]: p. Q" F" B! w* Q
% G) Z7 h( D( i3 j5 L# X* z( ]; v
4 n5 m- `3 m: |8 M# W3 j5 q
. v  C  E1 [" k: e4 Y$ ]9 Q

# O4 Y4 P7 }2 V" p  f佛说,憍陈那你说的心智观客尘符合法义。6 V; N2 Z' d7 Z" D$ Y  X8 g+ A
; m$ }( D5 a$ ^  o
1 v8 X( E& M' a( F; C/ P
" \% X  n2 L8 x! U
这时,佛在大众中用手轻握成拳后将手伸开,手伸开后又轻握成拳。佛说,阿难你见到什么啦? ( ^/ W' u; g- o

3 G: q- C# X/ E/ k- y1 ]  _5 t. }3 a" q4 b' c
9 @0 S% U9 g7 u/ J4 b8 D
阿难说,我见佛百宝轮一样的手掌,一会伸开,一会又成拳。
* e9 Z; G, l/ ?( k
3 y3 o6 K4 b& H/ s" e0 B1 M+ w- s
( U; f2 t) v+ {" B2 Z# e0 k
3 A& C, {/ g0 R  Y6 R1 g8 b佛说,阿难你见佛手于大众中有开有合;那究竟是佛手有开有合,还是你见有开有合呢?& V" K0 C1 h4 n% T5 ?" ?
/ q2 B; P, G. u$ {+ c6 |; J
5 Q* G3 o) U  e+ e
' E  j4 V" a7 q, X+ e6 Q
阿难说,是我见佛手在大众中自开自合,不是我统摄见功用的真心自性有开有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9-26 10:59 , Processed in 0.09363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