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一:喝果汁可以代替吃水果
$ B+ H) [3 U7 f- d' C3 G Z3 _
5 ^6 t9 r' y( y. y" g解读:新鲜的果汁的确是最接近鲜水果的东西了,但喝果汁并不能代替吃水果。当水果压榨成果汁时,果肉和膜被去除了,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也会减少;果汁类饮料通常要经过高温消毒处理,不少营养成分也因此失去。另外,水果中的植物纤维也是有益健康的,但在榨汁时,这些植物纤维也被剔除。# _$ s- M! x. q2 W2 X% L
# T9 \1 u' p- @6 O" k) t4 \5 J
误区二:果汁饮料等于果汁( }( ?( T/ Q9 A8 C( d; T. X
6 H: A/ s2 W9 m- S c8 X. X9 x# Q解读:果汁瓶上的10%、20%、50%和100%数值,很多人误以为它们表示浓度,其实它是指1升果汁中含的新鲜、纯水果的体积。拿380毫升10%浓度的果汁为例,水果体积占到10%,其他则是水和食品添加剂,其作为“果汁”的价值可想而知了。
) C0 B/ C4 m, t2 k3 t
2 o+ Q( z7 x% A; a6 v* b误区三:果汁类饮料可以代替白开水3 q" S2 W! r- [9 q+ }) ~, a
+ M% s2 [ a7 R% s3 W' X+ A1 Y
解读:果汁类饮料中,或多或少会加入添加剂,如大量饮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还会增加肾脏过滤的负担。% A5 d3 P1 Z' J( t* C6 r
5 U& F* M- j+ ?- O8 x. [误区四:果汁喝得越多越好$ u0 b' v6 W7 Y9 f
3 t$ x/ L+ v( D, [
解读:由于果汁中大量的糖不能为人体吸收利用,而是从肾脏排出,长期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肾脏病变,产生一种称作“果汁尿”的病症。另外,过多摄入果糖会引起消化不良和酸中毒现象。
- f' M& x# J1 s% u+ |4 t1 _误区五:药物和果汁同服
) k7 {; e+ F. T% g% E, L, i$ E" o5 X+ _' f0 r) o
解读:果汁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呈酸性,如将一些不耐酸的或碱性的药物与果汁同服,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如磺胺药与果汁同服,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患者健康不利。
9 e+ h+ q* V/ ?! ?' o: b8 P: c F) J# G
误区六:各产地的果汁营养一样
b" _3 D# |$ H+ k
" @" j, Q. m& R# j) W! e解读: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好产地的水果制成的果汁自然比一般的要好很多,生产商都乐意在瓶上标明。口味一好,自然不会添加过多的食品添加剂。8 I9 n# j" F% H+ }0 `
* }7 |+ l& F E6 O& |2 {误区七:果汁颜色越透亮越好
) t( z2 z7 r* K3 G( R9 k6 s# I: W. R
解读:其实,刚生产的果汁颜色鲜艳是正常的,但放置很久之后依旧颜色艳丽的果汁就不一定是好果汁了,可能是添加了护色剂和防腐剂。/ s+ r# c* d- ?$ C8 N# M
9 N4 k# \ K; S6 W/ A {误区八:饮料放色素没啥关系" \' _8 u* _- f4 k
& e7 S" `7 H1 Q O# M
解读:现在果汁一般不允许添加色素等配料,加一些防腐剂、柠檬酸、香精等则允许,但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纯果汁颜色一般较暗淡,如果颜色过于鲜亮,很可能加了过量色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