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M( K+ I" c. N5 [ 这部小说集中地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认为,世界上存在合两种法律:高级的法律是仁慈和爱,它可以杜绝罪恶,唤起良知,进而改革社会拯救人类,低级法律是刑罚,它依靠惩治只能加深犯罪。前者的体现者为米里哀主教,他用道德感化和博爱唤醒了冉阿让的良知,使他成了真正的人;而后者的代表警官沙威,则如鹰犬一般跟踪冉阿让,迫害孤女寡母,如同冷血的动物,他最后的精神崩溃投河自尽,表现了现存法律在崇高道德面前的渺小、虚弱及它的破产。作者企图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作为消除社会痼疾的武器,有其局限的一面。 1 q- u) N/ v& C' i3 z 9 F4 p2 S- O8 k$ ~. H5 u: @8 N, G* d《悲惨世界》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里有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巴黎的贫民窟、修道院、法庭、监狱、资产者的沙龙、大学生居住的拉丁区,构成广阔而典型十九世纪法国的社会画面;小说的人物也是典型的。但占主导地位的是浪漫主义风格,雨果倡导的美丑对照原则在人物塑造、场景描写等多方面广泛地得到运用;作者善于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不同寻常的人物,用虚构的偶然的因素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小说还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气氛,整部小说弥漫着浪漫主义气息。 / ?6 F1 a h6 {: s. V l" u8 n3 g4 Q4 {% v) e; g0 L+ z- g
下面是英文版的〈悲惨世界〉% Y% x1 f. n+ q1 ?4 ?. K
悲惨世界.Les.Miserables.(8th.October.1995) CD1) k, X1 V. V( R
$ x. m9 h$ C6 e其中非常著名的唱段欣赏,Les Miserables 中一段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梦)。比较苏珊大妈的现实版,更专业点的歌手表达的味道似乎确实更多一点。法语版〈悲惨世界〉是1980年诞生,但1985年英文版,特别是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梦)经英国赫柏特克瑞茈玛在原著上修饰的英语歌词,才改为I Dreamed A Dream,并获得巨大(更)成功。" W& a- {4 ?: D, ~* s0 A
9 I8 ~( x2 _' l2 \, ^( r# F
音乐剧《悲惨世界》改编自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长篇小说,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作者在序言中写道当时的社会现状使得“男人因贫穷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黑暗而羸弱”,其中女人的代表,就是演唱这首歌曲的女主角芳汀Fantine。芳汀是个唇红齿白、一头金发的美丽女子。阔公子在玩弄了她之后,将母女两人赶出了庄园。芳汀被迫将女儿珂赛特寄养在乡村的一个小客栈,自己进城里的工厂挣钱为女儿谋生活费。苛刻吝啬的客栈老板夫妇背地里虐待珂赛特,却一而再再而三写信问芳汀要钱,而工厂的一个女主管从这些信中发现芳汀是个未婚的母亲,无情地把她开除了。芳汀走投无路,为了女儿,卖了自己的一头秀发,卖了自己的门牙,直到卖笑卖身,堕落成一个妓女。 3 O6 Z% \( m3 S3 _7 `# }2 e5 F0 R2 W. U1 a; X
I Dreamed a Dream出现在全剧第一幕,芳汀被开除出工厂之后。这一唱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第一段芳汀低诉着曾经美好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善,爱情真诚而盲目,世界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曲,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一切都改变了。第二段的副歌部分出现了点题的芳汀的梦想,在她曾经少女般的梦中生活充满了希望,真爱不会消亡,上帝充满了宽容,青春岁月中歌无不尽酒无不欢。第三段音乐直转急下,现实像黑夜中偷袭的猛虎,它如雷般的吼声撕碎了所有的希望和梦想。第四段的叙述讲述了芳汀深爱的男子曾经如何深情地追求取悦她,却只是一夏一秋的时间便以将其抛弃。第五段的芳汀已然绝望,她虽幻想男子会回到她的身边,但她清楚地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最后一段的控诉,现实生活犹如地狱,打破了芳汀所有的梦想,剥夺了她做梦的权利。 4 k y, d2 {% D1 S! H6 d. @1 M ( T/ P/ O, n3 F2 b' O6 j2 [. Z! ^3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