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在我国是个很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约没十几个人中就有一个感染者。因此日常生活中,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接触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 N2 o! s/ {8 z0 n
9 s. t2 }, G' k' ~( Q5 \$ X1、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Y* ]7 t; q+ N( ^
& L8 \# ~1 Z) O- ^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5 f/ |4 e. u8 B
. x) c& R+ E3 c6 z ?/ i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I. p$ I4 W U* O
' ^' b3 f6 n" m: R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爱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7 M* A4 Q M! Y5 p
! Y; z' P [1 L4 P3 Q/ I3 V
5、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处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据国内外多年研究,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根本无法复制繁殖,而且乙肝病毒随血液被蚊子吸食后一般在14小时内就会被消化。即使没有被消化,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也不会活过48小时,而蚊子的吸血间隔在72小时左右。还有证据表明,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并不会把前一次吸入的血液吐出到被吸食者体内,它只是吐出一些自己的唾液产生一些润滑和麻痹效果而已。所以一直波有争议的被蚊虫叮咬也是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应排除。" ^) k/ ~) n; F6 h' d# N' w- y
& e0 Y3 N& L# c- y( b" n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含病毒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传播极为少见。( I2 P3 B' d% c E- g
/ B* R v6 _4 l8 w往年,母婴传播在乙肝的传播途径占有很高的比例。但近年随着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进行,以往由母婴传播乙肝的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但同时医源性传播、性传播、肠道外传播却在明显上升,应引起警惕。预防乙肝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后才能最大程度的维护身体的健康,避免乙肝病毒的感染。 3 o% i) X7 p: u8 I1 b' j( P
& H/ F& K3 c7 z+ z0 q9 t h0 x
3 T5 e, Z T' Q; |: {" f
这个你就错了 3 @5 M/ g1 K. {1 M 5 b8 z6 x( }. }. d* k在肛交行为中。。这种疾病肯定会传播。。。。, k% k& u @7 j5 L( e8 V* `
: H; Z! @! Z6 D4 P
你所说的不过只是日常接触: L. B6 d q7 F. E! T/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