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一篇关于孔子孟子对同性爱的态度的文章 2 O* E+ ?2 t9 g7 t3 g6 ]' E
+ k$ r9 M5 d g6 I8 e孔孟如何看待同性爱:孟夫子的审美观很男色6 N ?4 j; A, d6 \6 Y1 w" {
既然同性爱能入诗,可见在孔子的眼中,同性爱算得上是很纯正的感情了。
3 O. y) h5 y, ?/ M' n+ H2 z: x# q K! o, r1 ? d* ~- H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个说法一直受到后世质疑,不过《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见孔子即便没有删诗,对改订诗经错乱散失的音律也作出了贡献。5 i3 F$ {# e( }' G- M
3 e1 K+ x' k i! D( a/ O3 H
《诗经》中有不少诗歌是歌颂同性爱的,更有意思的是《郑风·女曰鸡鸣》这一篇,歌颂一个贤女劝夫勤劳并交良友,不过他丈夫的这个良友么,很有点同性爱的味道,但是显然这位贤女一点也不介意,甚至代夫殷勤致意:5 H! v; ^0 ~) t
% ?" K5 Q' \- C9 @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9 ~1 V& P) F5 {; C, o! V" b
; d6 E0 ~) I+ M8 g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 H6 J) K+ j$ \2 j( o; ]0 o
. I( A% f5 W; S% g5 c知你对他勤眷恋,我解佩玉表奉献。知你对他很体贴,我解佩玉表慰问。知你对他很爱好,我解佩玉以报答。
5 e6 {( f6 U8 y
% l9 f- l$ i: i# u呵呵,是不是有点像《红楼梦》里头的贾宝玉赠给蒋玉函玉带的情形。1 ^ y5 [( [) W
2 _: a8 L- K. P6 l( u4 l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既然同性爱能入诗,可见在他老人家的眼中,同性爱算得上是很纯正的感情了。这倒不是他老人家开通,而是在当时,同性爱并不被视为变态。
2 t3 X/ ^1 L% T; I" B' \, x, w) k+ m" h3 V' j) r8 `1 t
《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鲁昭公之子公叔务人有一个宠爱的娈童(嬖僮),叫做汪锜。当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公叔务人和汪锜同乘一辆战车奋勇拼杀,一同战死,一同停殡。鲁国人因汪锜年幼,就打算以殇礼葬之,殇礼就是没成年就死去的人之葬礼,礼仪上来说自然比成年人的葬礼低一些。孔子当时位列大夫,掌礼仪司法、施教化,他发表意见:“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意思是说:汪锜能拿着武器因保卫国家而战死,没什么成年不成年(葬礼)的区分,而对于二人之情事则不置一词,可见当时人是将同性爱视为常态的感情。
: ~* w6 X: `* R% _9 V1 R
5 U$ s% }- d% c1 V3 I1 B' {9 f《诗经·山有扶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个“子都”乃是众多郑国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大名叫做公孙阏,不仅相貌生得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
" c- A9 [3 _' M+ v- U
# m3 a3 J5 Z4 z! e" \子都就是因为貌美而受到郑庄公宠爱的。郑国在决定讨伐许国的时候,组织了一次祭天的仪式,在仪式上顺带检阅部队,并提供一辆战车作为战争前鼓舞士气的竞赛奖品。大夫颍考叔乃是一位不服老的将军,他抢了就跑,子都怎么追也追不上,气得直跳脚。兵临许国城下的时候,颍考叔不愧为郑国第一勇士,擎着郑庄公的大旗一下子攻上了城墙,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得意,城下的子都想起争车之恨,越看越不顺眼,在城下抽出一枝箭照着他后心就射了上去,颍考叔顿时一命呜呼。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吓得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由于子都深受郑庄公的宠爱,在国君的庇护下,居然逃过了罪责。' n( c8 B, e0 h. w7 Q. m
, Y1 n; R$ j# {2 N- \5 t! z) u孟老夫子精通历史,不可能不知道子都暗箭伤人的事情,但是当他提到子都时,却也忍不住赞叹道:“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不知道子都长得漂亮的人,是不生眼睛的。6 K3 r0 p! S6 O3 p3 L
$ J7 r' d1 O: r# O2 ?孟夫子整天养浩然之气,对很多养他的国君都舍不得说几句好话,总是夹枪带棒的,可以一提起子都,完全是悠然神往的表情,可见孟夫子的审美观真的很男色很男色啊。
# Q! Z% A0 a/ M* g( p& K2 z) b" i9 i+ s2 S!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