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佛的利益,学佛对我有什么好处? j: ?, U: t$ C
8 ?! r) A6 F9 c
学佛的好处无有穷尽,绝不仅仅是不明白佛法的人说的寻找精神寄托。“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真了解了佛法,就会知道学佛的好处太大了:7 e" }1 n0 v5 P( G4 ]
1、佛法是最圆满的智慧。无所不包,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生百态。5 w- ?1 M1 c' V: [. \; |! l# ]
2、佛法让我们明白人生的真相,比如为什么有生老病死,为什么有人贫有人富、有人高有人矮、有人美有人丑、有人多助有人寡助、有人吉祥有人命运坎坷,有人健康有人疾病...所有一切,佛法解释的清清楚楚。) H+ [! d# m7 o
3、佛法既可以让我们了脱生死脱离轮回,而且可以让我们当下得到巨大利益。无论是健康、平安,还是学业、升官、事业、发财等。佛陀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众生都认为财富、健康不可缺少,所以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方便法门。
+ d2 |# k- a/ G- u4 h" E 4、佛法里有无限可能,有无限的奇迹。我们所认为的不可能,很多只不过被业障所蒙蔽罢了。
. d+ D% ?8 ^ J1 a; j; j$ d; b* O
0 O" b7 k( I' c$ N* @. } 二、人生的基本真相:人生八苦,任何人无法避免
& _0 X) N% j) ?* {* f- `5 J- u0 V& s- L- R; b: e# I7 T
无论一个人再富有、地位再显赫,都无法逃避这八种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8 }0 E. h' h: H; `' I( t) E
8 s" D- w8 ?1 e I" x' D# U 其实光一个"求不得苦"已经够大多数人苦不堪言了,比如想要一套理想的房子,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想有一个轻松赚钱又多的工作,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希望儿女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各方面都优秀,这些种种苦等,有些人一辈子都难以求到。/ d# }8 ]# f* N! \ A
. m+ e9 G6 P) A9 P3 o. N, f 死亡的痛苦更不用说了,无论再有钱地位再高,都没法阻挡死亡的来临,有些人会因为病苦折磨而慢慢死去,有些人因各种意外或灾害突然离开人间,根本没有时间去准备。0 ^5 A! I/ `; {# U/ j% k" | N* t3 e- [
3 r1 d* b4 ^1 s/ F 人生为什么这么多苦?苦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解脱这些苦? 这正是我们学佛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0 C, d' c4 P, {* S2 X: d) u; C, D7 ^- }9 U+ n; d
详细了解人生八苦:http://www.fomen123.com/fo/dyjh/dyjh/8589.html
9 l7 B3 G$ Z) W# s/ ?) {
& A0 r) h# x5 i& \* s三、佛教的因果观:人与人为什么不一样?
* j5 J) F8 h) Q; C
* `" q6 L) n6 u; H T. R7 x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这是佛教最基本的因果观,而人生不不仅限这三世,因为前世还有前世,后世还有后世。甚至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为昨天是今天的前世,明天是今天后世。只要你清楚地了解、掌握现在这一刻,那就已经包括了三世因果的现象。
/ V+ Z7 W1 q6 ^$ S' K: t! a# ^% l S( F6 u$ b1 T( C* L
现在有好运,一定在过去曾有好的业因,现在有恶运,一定是由于过去所造成的恶业;未来的好运,一定是从过去的善业加上现在的努力,未来的恶运,一定是过去的恶业加上现在的懈怠和造恶。命运掌握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基于个人现在的善恶与勤惰,恶运可以改变,好运也会消失。
- n% d6 O3 E7 l9 u1 m e8 X
, o9 M3 [" E. B! K4 W w/ }7 L: F 有些人因为不能见到过去和未来,所以不能相信过去和未来的存在。那么自己没有看到过历史,难道就不相信民族的历史、家族的家谱?没有见过祖先,就否认祖先的存在?一个在偏僻农村从没有见过飞机、火箭的老人,就否认飞机火箭的存在?所以眼见为实并不完全可靠。* z M3 y" Q8 {# j' Y* v
0 j1 n" S8 U% h5 K3 ^
前面介绍的人生八苦是每个人都共有的,但每一种苦,每人的处境却是不同的。有些宗教认为这一切都有一个“神”在主宰,信这个“神”的人得救,不信这个“神”的人不得救。那么为什么同样是信这位“神”的,仍然有些富有有些贫穷?有些端正有些丑陋?有些长寿有些短命? 为什么不信“神”仍然有同样的问题呢?
; } x* m! P1 B9 c8 m$ G0 [
, S; p, n; i& ?0 c' [( l" n 对于这些问题,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因缘果报”,种了某个因,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必然会得到某个果。是善果还是恶果,都是和这个因有关系。9 q7 }3 m" N( y0 o; G1 ?+ T
- n% |3 r1 [* M9 i
有了这个基础,一切都很好解释,种了财富的因才能得财富的果,种了长寿的因才能得到长寿的果,种了端正的因才能得到端正的果......
% T# l9 e1 C/ f9 |+ K/ P4 n$ A# g$ R0 t
如果你学佛法学通了,你感觉世界没有不平,是真正平等。自做业自受报,有什么不平等的?谁加给你的?你自己加给你的。( v" h, M! Q( n7 D4 d
0 d+ b6 c- @+ ^" T }8 i0 l Z' {
详细因果解析请看这里:http://www.fomen123.com/fo/yinguo/
" i1 y! i; m4 l! }- A
" x) O& Q1 T3 O J! N. N5 u1 W9 f9 n/ A0 j% b" e# ^1 _
四、佛教的业力与轮回; j4 X. ~5 \1 L5 u
$ D3 f' @ S7 z4 v! w8 {! E+ y8 F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1 m# p: X, {, e
7 E- t# k( j' r7 H5 o7 Z3 }# C
那么什么是业?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业力,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
. t# o3 [, W, j' }( i
, B( u" k4 z9 E4 U- r7 D 业可分为很多种,比如身业、口业、意业;善业或恶业;共业或别业;定业或不定业;引业或满业等。
- m+ m) U9 k' K- W% x( R7 W* I
# K% i4 [6 x: [# ~) ^7 f 我们造业后,业缘成熟时要受果报,可能是今生也可能是来世,它们的活动过程是怎样的?其实,业的活动就是我们生死轮回的相续,我们日复日年复年的生活着,这就是业的活动。我们在受业报的过程中,又再造新的业因。
) Y* W1 U9 C% |; i. V9 N" n% b$ @9 _+ K+ G
众生就是因为受业力牵引,不停的在六道中轮回,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三恶道指畜生道、鬼道、地狱道。人死后具体投生到哪一道,根据个人的业力决定,谁也无法左右。
9 i' g H+ b! m% W, f" q
& I4 `( ~+ X( N, D 有关业力和轮回的详细介绍请看这里:http://www.fomen123.com/fo/new/bizhi/6625.html
& H# i& K O+ K( p+ \4 X
; l% z* x" z6 K# f五、释迦牟尼佛和佛教. i1 c6 R; ~1 |( c: k. E
( H4 r s4 G; D- _4 [' R+ p$ C/ W
释迦牟尼原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名叫悉达多,在幼年的时候,已经通晓世间一切学问,及至年纪渐大,看见世界上的人和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啖,循环不停, 又感到生老病死是免不掉的,就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苦的,非除一个解除苦恼的方法不可。因此到了十九岁的时候,他放弃了富贵荣华,出家修行,在修行的时候,受过许多艰苦,时常忍着饥饿,但却绝不因此灰心,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得了道,成了佛。成佛以后,就在各处说法劝化他人。无论什么人能照他所说的话去做,就可以解除苦恼,就可以享受永久的快乐。释迦牟尼佛这样说法,说了四十九年,直到他八十岁的时候就涅槃了。以后佛的弟子们把佛四十九年当中所讲的道理记录下来,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念的佛经。我们经常谈起的佛,就是这位释迦牟尼佛。. S! g- }4 Z0 g
0 L: |$ x$ l2 K* _) R5 t/ Z
有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在八十岁示现涅槃和佛教的一些问答知识请看这里:
# F+ t* B6 R. e4 D @% v http://www.fomen123.com/fo/dyjh/& }& X% y" G8 l- l3 E
有关佛教的知识请看这里:http://www.fomen123.com/fo/fojiao/
0 g* }" ^8 V4 }# o# ]4 U
3 ?0 @, X$ ^+ v0 G2 D1 W六、佛教的基本教理! f9 N. h' Y4 g3 m! m; p$ [' f
0 S! h3 Z/ h; \6 x
包括:五戒、十善业、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六度法门、三法印和一实相印等。(点击打开佛教基本教义图解)
/ T% }6 K7 ]) G- h3 A! e/ |, r& u
五戒十善是我们学佛人都要了解并尽量去做到的,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么守五戒是不是吃亏了呢?如果明白因果其实守五戒是吃点眼前的“小亏”,而实际上持戒能获巨大功德利益,佛经上说一个不饮酒、不食肉的人,福报不可思议!
" H M; V3 Y: H5 L( F
! f3 p% V/ k* K" ^3 S5 h m/ R Y5 W" b3 k, S) l9 C/ R
七、学佛要注意什么问题/ g" x; m; r3 l& D5 E, c6 r9 Z
3 V) M' T0 p3 l1 w3 x
前面介绍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根本老师,所以为什么经常会念或经常听别人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些人说学佛得找一个老师,而且还要找名气大的。想法不错,能遇到一个善知识是非常好的,但虚云老和尚告诉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况且名气大不等于这个人就是善知识。! o `7 Q! H; [: @( f; R
# y0 _) ]1 E7 B2 E5 X6 j0 r 如何辨别善知识,宣化上人说“那很简单,先衡量他是否贪财?是否好色?就以此二端作准绳。真正的善知识是绝不贪钱的。不像有些外道,你一进门他就要你把整副身家和盘托出,或者巧设种种玄妙的名目来向信徒要钱。灌顶要几百块,宝瓶要几千块,医病要多少钱,祝福又要多少钱,私传密法又要多少钱。”(扩展阅读:分辨正邪)" z( y7 I. e$ z$ ^$ p
9 y2 R" e8 ]! q9 k& I/ J# w
不管跟谁学,最终学的一定要是符合释迦牟尼佛讲的法,符合佛说的,我们可以学可以做,这就是“以佛经为师”。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尽量多做,不该做的尽量不要做,这就是“以戒为师”。
6 G1 t6 P; o- |0 a+ w$ x! a
8 q& E, u4 X; p5 [八、诵经持咒有什么用处,有没有注意事项?
4 A+ k) C- J- D% C6 J8 z' W7 r, u& N: f0 b$ Y5 o0 t1 V d7 P
宣化上人说“你每念一次经,在你的自性里边就经过这么一次的刷洗。这个念经是在你自性上,智慧会增加的。但是这个智慧增加了多少?你是看不见的,你看不见的,这才是真好处;你能看见的,那完全都是皮毛。”
; T, y2 a! Q8 R& T/ Z4 A% ~9 a. y/ j8 ~ E4 ]! c
印光大师说“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 l4 O+ C8 A$ m
+ z3 Y9 {/ k& v, I" ^8 t
很多佛经上都会介绍各种殊胜的功德利益,比如金刚经告诉我们读诵一句一偈的功德果报就大的不得了,楞严经上说即使我们以散乱心持咒忆咒就随时随地得到金刚护法保护,宝箧印经上说我们诵经持咒“一切所愿任意满足”。但在介绍大悲咒的大悲心陀罗尼经上告诫我们要“唯除不善,除不至诚”,这就是要我们守好戒律,并能诚心去做,不要怀疑这怀疑那,假以时日必能花开见果!印光大师说“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这里有一些学佛的备忘录,可以作为参考。/ }6 I. N! T! u2 B
! Z$ ?! P' X3 o 学佛感应录参考:http://www.fomen123.com/ganying/, w) p) h+ p4 r
/ l9 r: h3 q$ C
4 U/ r4 k( S3 }3 J o$ E: I九、佛教这么多法门,我该从何学起?% e: V& i; Y7 p# s$ l
- V. e3 _/ V# N8 C
既然学佛有这么多的好处,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要对治我们众生的各种根性和爱好,这好比对病下药。
# r- ?1 O* r- D1 y
% |: o, [7 b2 L. _% P( U6 q 比方众生是些病人,众生害的病不一样,所以佛开的药方也就不一样。有的用凉药,有的用热药,其目的都在把病治好。再说一个比方,比如从南京去上海,有的人爱坐火车,佛就教他坐火车的方法,有人爱坐轮船,佛就教他坐轮船的方法,有人爱坐飞机,佛就教他乘飞机的方法。方法虽然不同,目的都是到上海。佛教也是这样,佛说的法门虽多,其目的都是教人成佛的。/ O) g, z1 j u) |
9 y: d% \# G6 f! j4 C: V! h5 _" N
0 h5 x3 y& D1 l' t7 u
学佛有定课最好,并贵在坚持; S. S4 { d+ `4 W: v* I4 U9 ]
& r2 L" m; ?$ u4 _3 I 所谓定课,简单说就是每天固定的功课,适当为自己定一个每天的目标,比如诵经几部、佛号多少声,也可以按时间,主要是养成不懈怠的习惯,让自己更精进。当我们定下每天的目标后,无论再忙再累,都要坚持完。实在是当天完不成的,第二天记得及时补上。
' G" S5 R( |+ l! I. N9 x G1 E5 Z9 m& ]' u" x4 m3 X
学佛当然不能执著于数量,但在我们还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执著数量还是比较好的。一开始的时候,数量宜适中但尽量专一。否则一下太多,给自己太大压力,可能很容易放弃。当尝试坚持几个月都没有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但是已经坚持的,尽量不要轻易放弃了。比如地下3尺有一个大元宝,当你挖到2.9尺的时候,就放弃了,是不是太可惜了呢。/ A# a& X; C2 B# k& T7 d u
: t# X& g \' n s6 T$ g 推荐一些常念的佛号、佛经和咒语:
8 }" I) ~: Q$ M& ^$ `
- A8 d8 e4 g/ z) h% W8 z6 p 1、佛菩萨圣号比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等;注意南无两个字的发音为“那摩”。7 N$ u1 M& z4 B2 F' f- f
1 b7 ], h5 A b" R5 o0 N4 f 2、佛经比如:心经、金刚经、宝箧印陀罗尼经、地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等;
! @8 p4 M3 |" _$ \$ @) r
- L( |7 S/ ^' V# u& | 3、咒语比如:大悲咒、楞严咒、宝箧印陀罗尼、药师咒、准提咒、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等。" v# ~# H( b: e# d& _
! ?2 i, P; t$ _% q
对于大多数初学者而言,上述的推荐已经足够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或几种,不要贪多,所谓贪多嚼不烂反而不一定好,更不要追求什么捷径神通念一个佛经里面没有的咒语以免误入歧途!
7 [: m( u f2 C- ~) N: b5 P+ B1 t! v& t" c3 y: t$ C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