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770|回复: 2

低碳经济背景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1 2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 ?& P1 E/ ]- r8 V  J% H: ^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N9 V7 ]: k4 p
7 ]: @1 n" b9 v3 M* m3 z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7 Y& P4 w& ]2 C+ v# E' h
* C7 C- P) V4 s+ N# r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提纯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目前,CCS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 h- G0 J0 H9 N
       CCS是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减缓行动组合中的一种选择方案。 CCS具有减少整体减缓成本以及增加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灵活性的潜力。CCS的广泛应用取决于技术成熟性、成本、整体潜力、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普及和转让及其应用技术的能力、法规因素、环境问题和公众反应。CO2的捕获可用于大点源。CO2将被压缩、输送并封存在地质构造、海洋、碳酸盐矿石中,或是用于工业流程。CO2大点源包括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CO2排放型工业、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工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潜在的技术封存方式有:地质封存(在地质构造中,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田、不可开采的煤田以及深盐沼池构造)海洋封存(直接释放到海洋水体中或海底)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
5 p8 A$ e/ B, a9 u% q3 s
2 Z# N: y) ?) v1 P9 j9 e9 P3 F* e) R清洁煤技术(CCT)* |7 U, O6 n! h. P$ T; ^9 e" L
4 R' v- X0 D  \! d5 s" s$ B
       化石燃料低碳化领域中,最受瞩目的是清洁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CCT)。清洁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清洁煤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这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①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主要是洗选、型煤加工和水煤浆技术。②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主要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先进燃烧器技术。③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是消烟除尘和脱硫脱氮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主要是煤的气化以及液化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和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清洁煤技术是当前国际上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技术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多年来,我国围绕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减轻对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并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转变,已把清洁煤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措施之一,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T: S2 \0 C! l# J' o
       目前,我国的清洁煤技术在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的十多项技术方面,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创新已建设了一大批示范工程,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个别方面已领先于国际水平。但是,由于相关政策的不配套,以及清洁煤技术重在社会效益和长远的综合经济效益的结合,一般都具有投入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各级地方政府推进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些技术的推广运用情况并不理想。; A  d; k4 c8 l/ p
, X: ]* W# u3 Y! O9 e" G& K
生物质能技术 0 Z$ W5 t5 n7 |. K
, N! d" }& U; ?3 J
       生物质能是由植物与太阳能的光合作用而贮存于地球上植物中的太阳能,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1%。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据专家测算,只要石油不低于35美元每桶,用生物质能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乙烯、聚酯等,都有利可图。当前生物能源的主要形式有沼气、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
% @" K5 B# P; m2 x, Q' M' y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极为重视,己连续在四个国家五年计划中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户用沼气池、节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压块成型、气化与气化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政策方面,2005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措施赋予了生物质能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巨大优惠支持,因此,中国生物质能发展前景和投资前景极为广阔。7 N: G  c6 N6 d  @  E4 ?+ h/ t9 l

: T; }, X, B, H9 v5 b1 T中国低碳经济面临四大挑战2 `5 [; _# p* m. c6 a9 j

* A1 |( M8 [4 G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a: [9 z, }) [/ S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 @0 |$ [( Z- [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 i% f% `2 @. z0 b9 q4 t. \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 c6 C( T. t' I" _; B! C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2 n4 b! H9 F9 W$ S6 A* C1 z
发表于 2011-11-23 1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填补空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1: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对这方面工作比较感兴趣,不知道有没相关招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6-7 13:08 , Processed in 0.08515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