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系里,太阳是一个有着巨大影响而占支配地位的天体。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直径达865000英尺(1400000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00多倍。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你也许很了解,但下面这组图片保证你绝没见过: 1973年拍摄的太阳日饵 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是日冕。日冕非常庞大,可以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公里。人们可以在这一日冕中看到“日饵”:日饵是色球层上部产生的巨大火焰。人们仅在日全食的时候可以见到日冕。 , t. M8 Y# e- [3 X+ f& B/ k7 U
) _0 Z- h5 `/ {) E: l4 s
: g" \7 _0 t! t; N, f% }) Q9 Z" D! \" y' a# h
太阳H-Alpha射线照片. C+ F+ S! }% j# n; ~
# }3 A/ v/ S0 @& m8 U) }6 K6 l8 s9 r
, J" \3 g0 a- E: m黑子/ 在光球层的某些部位,局部温度比周围低,在可见光范围内这些部位显得比其它部位黑暗,人们称之为“黑子”。7 F% {; n( R- q5 }* e% h
8 C$ B; v9 Z6 v" j: [- ?
4 {3 p- Z3 V& F4 }1 o
! d/ E" P r$ B. h/ w) j3 w0 D耀斑 光球层外面是色球层。太阳能量通过这一层自内核向外传递。在这一层可以见到太阳耀斑。耀斑是太阳黑子形成之前在色球层产生的灼热氢云。 L0 V# ~6 k# U0 O3 @) k5 U
; }, }. \ Z7 @& D
3 j s7 n& F( m: i1 B& b/ @( }$ C" M! N; a
1996年SOHO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高温大气 太阳的能源来自于其核心部分。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超过地球气压的340亿倍。内核的气体密度极高,是水的150倍。太阳每秒钟向外辐射约28600亿亿兆瓦的能量,这么高的能量是由其内核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在聚变中,四个质子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氦原子核的质量比四个质子小0.7%,失去的质量转换成了能量,以伽玛射线的形式被释放到太阳的表面,并向宇宙空间辐射出去。太阳每秒钟约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此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能量在对流过程中不断地发出光和热,使太阳发光。从太阳内核释放出的能量需要经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表面。) `. b+ w) _3 V, T) K
; o2 _ V2 N% P/ r( c( M M( r9 W, w$ O" j
$ `6 l% m. [% t* I
太阳磁极,黑为正,白为负 除了光和热,太阳也向宇宙空间辐射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阳风。太阳风以每秒450公里的速度在太阳系中驰骋。太阳风异常强大时便形成了太阳风暴,它会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造成影响。地球和其他一些行星两极的极光也是太阳风带来的。太阳的磁场极其强大且极其复杂,其磁层范围甚至越过了冥王星的轨道。! E) Z( P8 l, h& J5 E' T
5 ~3 w/ v; x2 H# ^
$ |# c2 ^! Z0 N+ D' O# [! z
: X2 g4 C/ _( [, l- h4 R8 q太阳已经46亿岁了,现在已步入中年。它还可以继续平静地燃烧约50亿年。太阳在临终时,内部的氦将转变成更重的元素,亮度会增加到现在的一倍,体积也将不断膨胀,所有近日行星包括地球都将融入它的怀抱。这时的太阳将变得十分不稳定,在它周围会出现一个新的行星状星云。这为新太阳系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在经历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耗尽它所有的能量而猛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几万亿年后,它最终将在黑暗中完全冷却。
. V* o% \1 A& c
6 k/ g2 p) R; H* Y( _4 P* I
: y; v# o7 V0 M( @' H2 P* ]0 y) t$ c% `0 Y( ~
卫星拍摄的地球红外图 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有150000000公里。地球每365.256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
W7 ~ d/ M, f
. r4 W' h) j x
& L$ z# u( H3 d( q$ ~: S" G( x! k9 B* N; P, X# H i% O4 X
“伽利略”木星探测飞船飞临地球时发回的照片,正中央是南美洲,下方是白色的南极洲大陆. Y; o" g. c, a& ~
! c& H" K- p: a& H3 I, j
# d+ g( ^6 b. R7 i6 Z
" O! T6 c1 Y" t) b- p: R5 |航天飞机上拍摄的日出$ t0 S( B0 T" A2 N3 K" C/ u5 o
g6 g9 H' h+ u: G
* }: N) e( _' `! x5 }, P1 j; T* R! ?! h- Q" y$ Q- P: G
阿波罗17号72年拍摄的地球照片,非洲和沙特阿拉伯在蓝色海洋和白色云层的衬托下显得轮廊分明 $ Z% S( i0 t3 v' f) `
: I& {9 ?+ y8 I3 ^8 w m( O$ j& ^, ~1 |! Q
$ N3 A% V, |# `
320公里高空拍摄的条状白云 人类开始太空探索后,我们已对自己的行星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现地球周围有一个强烈的辐射区,现在我们把它叫作VanAllen辐射带。这个辐射带是宇宙中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在赤道上空被地球的磁场俘获而形成的一个环状区域。曾经被认为非常平静上层大气,其实是非常活跃的,它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遵循着热胀冷缩规律。上层大气的这些特性对地球的天气系统有很重要的影响。 7 R; g4 v( ?( ~
! u- n* }3 ^9 j9 _# Z; j/ N! Y+ Q
7 y( M, a: j6 q: g5 E p- o
& S1 Q( s4 T& @" p2 U
巴西上空的风暴云系- N" _" y2 b8 m$ `: ~6 o, y% P4 _% Q
" m# P0 C6 M1 x# q( Q( a S
$ e* R* [) _' V' j1 S6 |: c* y+ Q
, D8 g7 e9 J# t
“伽利略”木星探测飞船在飞临地球后,“掉头”拍摄的地月合影 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有人认为小行星3753(1986TO)是地球的另一个卫星,但事实上尽管它与地球的轨道有着很复杂关系,但还不能称之为卫星,最多只能叫它地球的“伙伴”。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被放到了地球轨道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已经有了成千上万颗卫星。
( p0 d0 x1 b' }7 x7 t; [
/ Z' `1 W. W. l' _7 n2 p! O; N. j A- ^. V* X! B, _
% ]( `$ j% |/ w* s1 v
“阿波罗”17号登月任务完成后,在归程中拍摄的月球照片
. P* ]; w2 P; S$ q
) \9 O5 e6 L7 q7 J! s% K( X" I( C2 S' |
/ I+ w' Y0 P. K s9 P
月球南极,靠近极点的黑色地区终年不见阳光,可能有冰
# K* {! Z( U1 b( p. M7 }: V# v: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