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同性爱的包容度越来越大,而且在某些方面比西方国家更甚。但要被完全接受,同性爱与社会间的拉锯战才刚开始。6 I; U4 A( ]. ]' W0 W
* b* ^. l# F( \" L+ Z! n0 I" M! j* ^ @! }9 J
直到1997年为止,某些同性爱行为在中国仍属违法;直到2001年,同性爱才得以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但这一切正在改变。0 G) R9 G6 q% I0 ~1 b8 s
3 a8 F. {, A; i: Q) ?! l* u, T$ J
中国社会科学院两性问题专家李银河三年前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80%中国人认为同性和异性恋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另外,91%中国人认为同性和异性恋者应有同等就业机会;而在其他调查中,约八成美国人有同感。
' R7 L/ x- l3 u$ N" |- v5 X# G; X1 J& `% H+ w o! M
李银河认为,社会观念改变在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她说,中国的政治尺度已更宽,媒体对同性爱的报道也更中性,这营造了更包容的氛围。例如中国官方电视台央视,今年7月就公开批评发表反同性爱言论的著名演员吕丽萍。
; v" f6 j2 L5 ?% y 吕丽萍当时转发一名牧师的微博留言指同性爱是“羞耻”“罪恶”的,并加上“给力”“弟兄姊妹转起来”的评语,旗帜鲜明地反对同性爱,引起热议。 t* u% N+ \) I7 F: o( k1 ~2 U5 s$ X
与此同时,愿意和同性爱者做朋友的人,据调查是约60%;愿接受同性婚姻的只有20%左右。
% G# r* c: z1 [* _8 k$ Y+ n2 C
, ^" j& P* i8 H7 H4 P 李银河乐观相信,同性爱和社会普世价值的拉锯战是个必要过程。“以前不是连异性自由恋都不准吗?这都需要时间。”
7 Z* t2 y6 u& [% @$ U$ l- i, W& ?7 V" i9 G8 U3 w7 q {+ `/ v4 `
大多数受访民众不愿评断同性爱的对错,但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他们对这个违反普世婚姻观念的现象就是有种说不清楚的抵制,感到很不自在。2 n z% l" J( r% c# |& J- V- r
5 o* J: @1 E0 b* w* n) L' ]0 w$ H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宋丹丹在谈论吕丽萍的反同性爱言论时就坦言:“绝大多数母亲如果发现孩子是同性爱,恐怕都会恐慌,我们需要时间使大家提高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讨论如果变成讨伐,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更大意义。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推时间做事,顺其自然才会水到渠成。”* o9 A/ ~. J% K/ ^' s
( F) s8 a8 y4 S! ] 我不太能接受同性爱,但如果已是朋友,然后才告诉我……(能否继续做朋友)这实在不好说,太复杂了。——周杰(25岁,保安)
: @4 m( c8 x- y* u/ M4 N2 Q9 h2 v
( S0 [* s, O, v1 ~4 Z5 F 不久前刚得知朋友是同志。出门时,路人是会过多注意他们,但我不在乎,大家是朋友嘛。同性爱者其实和我们都一样。——阡陌(30岁,行政主管)
) X' d T" |. E8 F1 W& W
% H. D0 u& |( B7 o; U3 P 我是没碰过。如果看到,我不会说什么,也不会死盯着看,不过会保持距离,因为总觉得怪怪的。——高云喜(42岁,德士司机)1 ?) t1 K* G. n- `2 g' m!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