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7-24 22: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5 t7 f" P5 {5 x! n% y; B8 @7 H& C8 \" j, h0 o, v
青岛大学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时代气息的新型综合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大学,是青岛市唯一的综合大学。学校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坐落在浮山脚下,依山傍海,风景秀美,是读书做学问的上佳场所。 ) J, M3 Q8 }' d1 U0 j& P$ Y
- u: \( J+ d/ z# u 青岛大学是1993年5月由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首批合并院校。现有25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法、经、管、理、工、医、教育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硕士学位点6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基地25个。在校本专科生32,000人,研究生1,600人,另有外国留学生近700人,继续教育学生11,000余人。专任教师2,000名,其中院士3人,外聘院士8人,教授281人、副教授858人。学校占地面积2,560余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0多万册,各类期刊4,700多种。拥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和校园网络平台。 $ W2 u+ P9 Y% s0 h1 Z3 x1 k
2001年初,学校制定了《青岛大学“十五”改革与发展计划》,提出了学校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05年,办学层次和结构更加合理,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更大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第二步到2015年,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形成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第三步到2050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大学。
7 m: z4 ]" f z6 i
/ s2 ?% R2 h2 O7 K 学校以“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为校训,以“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为目标,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突出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现阶段的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为战略重点,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走高质量有重点地发展道路。 7 E1 o3 J, S+ ?% |3 A6 n, |0 A
0 M! p! M, n; i; y
为实现学校“十五”改革与发展计划和现阶段战略目标,学校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积极开展横向科研,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政府和海尔、青啤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加强和巩固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积极培植新兴交叉学科,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启动了“421”人才工程,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国际性办学特色。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青大特色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 y! Y# \) w, u" e' Y I0 C2 Y8 M- R, L% U2 X" h; o
+ S" s+ H& Q) L9 |& i+ [+ _ 在今后五年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办学层次和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学科的优化重组,形成强势学科,实现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教学管理制度。科研工作有重大进展,科研项目和经费要比“九五”时期有显著增长。社会服务工作和产业开发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形成特色,争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学校整体实力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到2015年前后,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相得益彰,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本科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形成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到21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大学。
) n. a8 F" v& w' x/ ?) x* I (一) 实施“学科重点发展战略”,创建特色优势学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制订学科发展规划,确立主干学科和重点发展的学科专业。推行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学科建设责任落实 励 。强化重点意识,结合争取博士学位授权点工作,重点发展10个左右有优势、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加强重点建设,对现有14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行重点项目支持,重点支持其中的1-2个向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起冲击。采用竞争机制,滚动式管理,使1/3以上的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加快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和理科基地建设。 + H1 p6 F8 S/ Y, X& n
(二) 实施“教学创新工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教学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行一门进,多门出,学制可长可短。进行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分组成的“二部制”教学计划改革试点,建立新的专业教育模式,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融合、适应能力较强发展潜力更大的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和国际性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力争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 r; ]4 E. J% Y1 Z+ _( W6 q: [: H* U
(三) 实施“科研振兴计划”,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提高科研水平。树立“教育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观念,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制订学校科研发展计划,确定重点科研方向,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协同攻关,形成强势科研领域,提高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实行项目重点资助制度,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承担纵向和横向课题,对教师和研究人员所承担的纵向重点研究课题,学校拨出专款,按1:1的比例提供配套研究经费;校级立项课题,要精选资助项目,提高资助额度。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把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职务晋升、岗位津贴评定、奖酬金分配,对教师和科研人员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给予重奖。 3 J* G$ v( V8 H, p( c
(四) 实施“新世纪名师计划”,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采取超常规措施,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特聘教授制度,在10个左右的学科专业优先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引进或在校内选拔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设立特殊研究岗位,聘请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来校做短期研究、讲学,扶持我校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在博士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教师中实施博士化计划,在其他学科的教师中实施硕士化计划;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为各类人才献身学校改革与发展事业创造优越的环境。 4 d M0 a- i( K7 |
(五) 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我们要解放思想,进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办学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机构精干、政令统一、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效率较高的内部管理体制。继续精简机构,到2005年以前,专职管理人员总数要缩减到教职工总数的12%以内。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实行干部聘任制、试用制、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一套有利于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人事制度,并创造条件,在管理干部中实施教育职员制度。实施“新世纪干部‘四化’计划”,根据干部制度改革的要求,采取岗位培训、专业进修和攻读学位等措施,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
; B6 |- G9 K2 `+ m9 n4 o (六) 加强德育工作,实施“校园文明建设工程”,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改革德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把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大力开展创建“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第一校”活动,按照“园林式校园”的总体规划要求,加强校园软、硬环境建设,规范校园秩序,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新闻中心、电教中心、校报、学报的建设,规范和引导校内学生刊物,完善大学生文化娱乐设施,充分发挥舆论宣传阵地和活动场所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师生员工知校、爱校、兴校、强校意识,大力推动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 S+ A9 U) _* c5 l2 \ B (七) 大力发展校办科技产业,加强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发挥学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加快发展校办科技产业,提高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我校科技产业的优势和特色,使校办产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组建学校科技产业集团,建立科技产业的集团经营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加强对校办产业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增强科技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效益。去年,已经实现了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的规范分离,推进了后勤服务向产业化、专业化经营转变。下一步,后勤集团将组建若干个具有独立社会法人地位的服务实体,使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市场化。
+ {$ o, F/ C5 G! R. u# e [ (八) 坚持开放办学,扩大国际教育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创造办学的优良环境和广阔空间。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坚持开放办学,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利用学校的优势,强化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在青岛和周边地区建立功能齐全的社会或社区服务体系,为学校办学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合作人才培养与合作产业开发,举办合作教育机构和合作研究开发中心(或研究所)等,争取更多的社会机构来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突出国际化特色,进一步扩大国际教育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大幅增加派出人员和来校访问学者的数量;加快国际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扩大国际教育的生源范围和学科专业领域,国际教育的规模要逐年增加,外国留学生在校生数要达到1000人以上。
- c4 w; x: y) A" S' t/ {. ^: H6 O/ G1 @/ j" O7 n& V. \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青岛大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求得发展,只有不断采取新措施、寻求新办法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 力争把学校建成一所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 t" `8 U" q9 |( n3 u+ @/ Z8 Y; z& i$ |# ^+ x( I' r
/ S' R" f) t! J' r7 {) |- w% n6 F% U
# W; N! p, f6 C4 X e
, B \0 S, ~" O- s) s6 o “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作为校训,体现了21世纪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体现了青岛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 C+ D' A V, n
“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三句话有三个递进的层面,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学校及所有教职员工进行了必要的规定。第一个层面,“博学笃志”是对学生、教师、行政领导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要博学,要有志向;第二个层面,“明德求真”是做人、治学的基本要求,要有高尚的人格,要通过学问的方式寻求真理;第三个层面,“守正出奇”即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前进发展。这三个层面的意义相互联系、相互说明:只有“博学笃志”才能“明德求真”;“明德求真”又是“博学笃志”的必要前提;要做到“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就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出奇”。 “博学笃志”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广泛地学习且能够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联系当前情况,“仁”就在这里面了。“博学笃志”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精神面貌,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特点。“笃志”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志向,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博学”与“笃志”是一种辩证关系:只有“笃志”才能“博学”;“博学”才能更加坚定自己的志向。就学生而言,广泛地学习基础科学文化 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如何做人,就要明确和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将博学融入人生理想之中,在远大理想中将“博学”转化为人生实践;对全体教职工而言,要在明确人生理想的同时“博学”;只有博学,才能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才能教书育人,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6 y" k1 r, a6 T
+ F: n& D3 d$ n7 ]2 r+ {
“明德求真”体现着基本的道德追求和科学精神。“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至真至善。”明辨是非善恶,修德正心,养成正直高尚的人格,是为大学之本意。这是对师生人格修养的规定。“明德”是做人、做学问的要求,“求真”即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人生的终极价值,这是千百年来学人的至高理想。“明德”与“求真”是相互说明的:只有养成高尚的人格,才能真正地追求到人生真理,才能在科学的导引下走向成功;只有“求真”,“明德”才具有其哲学和伦理学意义,“明德”才能落到实处,才会更趋向于“真”。 , }! Q* Q: s; |# j9 X
( L& b* \. v4 `2 ]1 p2 b2 n
“守正出奇”是在“博学笃志”的基础上对师生员工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对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更深刻也是更高的规定,是对“博学笃志”、“明德求真”的进一步升华。“守正出奇”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守正”也是遵守常规,胸怀正气,是对传统精神的恪守。大学不仅要教书育人,更有承续优秀民族文化血脉、承传优秀民族传统精神的职责,因此,“正”,也就是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正”,是一种精神人格的体现;“守正”,就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传统的“守”。 ( r, X5 G6 f0 E& a
% C# u" _8 I" f( `5 ^' N7 P# p; k
“出奇”就是创新,前进,发展。大学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人才、创造学术成果的地方;不仅要继承前人已经获得的知识,更要开拓前进,勇于发展,要“出奇”,要创新。对于青岛大学这所新兴的综合性大学来说,更要在改革建设的基础上求发展。 6 Z" P# d1 Q1 ~
/ v) o- {1 U5 t: M( x6 p9 R* h+ i
“守正”与“出奇”是辩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守正”是“出奇”(创新)的前提,“出奇”又是对“守正”的提升;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坚持原则、发扬传统、传承文明,使原则、传统、文明在更高的基点上得到光大;这个“正”如果阻碍真理的发展,真理就会停滞不前。因此,“出奇”创新才能真正地“守正”,“守正”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
7 P8 h- I7 w `* |8 z
: ~; b9 W' i) t, t+ B9 Z【学院一览】 6 }5 ]6 p4 c' M. E& g
6 I' r" ^+ D: a" ~
◇ 文学院' H( \; Z$ N' A/ R& R
◇ 外语学院 ( T# n3 z8 w, p, r! Q: r
◇ 音乐学院1 G1 C6 j) W, \
◇ 美术学院* B N; B, K- Y. s4 r
◇ 理工学院5 v+ q: T: q% |& J8 H/ W* s9 T
◇ 机电工程学院 : X% O5 _! O: D" s& b9 a! L
◇ 自动化工程学院3 F1 V- R- A& ]* z
◇ 信息工程学院 , S0 \% d. b6 C" L0 a3 z* q- b- G
◇ 软件工程学院
. M2 O+ M6 P! g5 a- R 海尔软件学院
' \8 p' L9 g) V: o◇ 化工学院 ; u, J. y" [" ~
◇ 纺织服装学院
- `( _# U% d/ E* X3 _+ i◇ 医学院$ u$ u1 d' Q$ B" I; y0 \2 [7 M1 _
◇ 师范学院" T% Y) m' H% p, L: `0 d! X
◇ 法学院
$ g* j) I+ ]$ e+ t( Z2 W# W◇ 经济学院
0 @3 j; v. r; C◇ 国际商学院
9 ]9 |. @( Q% p, z◇ 旅游学院" {9 f7 R8 C' K5 R; C. \8 @0 L
◇ 汉语言学院
. N! Y4 T+ X8 p C◇ 成人教育学院
. _# W0 F1 C& C7 d◇ 国际学院3 h: x! v3 H8 N1 W, X, Y
◇ 霍尔姆斯学院3 x2 f+ j) w8 Z, M6 O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f7 {: J* V! m8 s; _& `8 J, t0 e
◇ 应用技术学院
( ?+ L) }! j+ p; [; r8 k◇ 软件技术学院
. q9 M) R8 j. o◇ 华文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