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o4 D T& w1 K+ ]0 Y1 {8 C
# G5 P: K, n4 C3 p# _夜静思" @8 n% b, r0 n5 {
6 X' N) y2 A& a9 Y2 z2 i3 d, t
3 x, S% h4 M; F1 P+ [+ w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0 E/ s3 Y: i! Q6 L" S% A
9 N; m4 Y o: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R0 F6 G( d, ^% H- q$ D 4 v3 \- a9 a0 o: `2 u% |7 Z; O! d
) c9 j7 t6 J5 L; F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本来就是指床前的一片月光非常皎洁,洁白到有点令人难以置信,所以作者就有点怀疑这到底是月光呢,还是地上的一片霜?0 h# _9 O! N, A
1 K* c, _9 A ?, r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更简单;当我抬起头向窗外高挂的月亮时,我便更加难过地低下头来沉思着自己的故乡——所以、这首诗,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夜静思了。
' H" ]- v: u8 C1 G8 P* b, b5 ]% Y
: |9 g: K+ _( K ~ }/ R 古绝:夜静思。创作背景,应该是简简单单的作者深夜突然醒来,又或是被耀眼的月光照醒,而独坐于床缘上的所见所想吧。是不是深夜突然醒来,那就不好说吧------但肯定是不是躺在床上的,因为是举头而不是侧望,更不那五花八门的什么马扎井栏银床胡床之类的。床就是床了,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坐在床上看到月光也是很正常的?总之,越往简单处想,就越容易明白。所以,诗人本来就应该简简单单-------因为懂得解剖诗歌的人并不等于懂得欣赏。
; y( C" ~3 W5 i# b; g' R5 m8 {) @3 c J& h" P
其实有时,越是简单的东西,反而越被变得复杂化———因为现代的人越来越不简单了,所以事情也就是跟着人而水高船涨地复杂了起来。但是、对于这一类朴实无华的真情直白诗,我们必须要用一种原始简朴的方法来解读它,这才能够更充分地去吸取到它的原汁原味!所以,在自己读不懂它的时候,就请不要去说作者是否会存在精神问题或怪作者视力欠佳,怪只怪自己想得太过复杂罢了?所以、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来玩下幽默感,这才是真正的幽默———因为尊重诗人,就是等于尊重自己!% Z" t! a: O) a& A/ w% e# i3 f
8 A3 c7 C8 ~( x9 \$ Y. b6 E
, H6 Q: k) {/ C0 |& y _夜静新思7 R* H& Z0 U4 ?
, y5 {) b9 r8 b* S/ {
$ S3 t$ _# i6 [. F3 t1 ~) k床前明月光,正是心上霜。
2 Q! k8 a1 } k9 H' @- {7 J% V
4 I( |: `, ^2 E- P. o举头问明月,何处是故乡。
. g7 R6 ~9 C1 g) e+ c
1 M( k: [! z) A) k- o
+ ]8 S- d. B9 e) V% H文/刘尚宾潘越雨2015/10/8/ z G; r% X& U& d7 i
3 a d% r; x! z! c: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