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在俗修真,随缘精进。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着“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不厌其苦游遍圣地名山,记录游访事迹以开人耳目,确实可以说是为法忘躯的人了!但是以我的愚见,似乎可以止步休息了。如果还要广游,宜以神而不须以身。《弥陀》三经,《华严》一部,就可当作游访路程。安坐七宝池中,遍游华藏世界。神愈游则神愈健,念愈广则心愈一。寂,则一念不可得;照,则万德本具足。寂照圆融,真俗不二。
, W+ O5 m7 N, i4 ?% O* q3 Y: r8 \' k1 s+ @9 d# W! x
修净业的人,来不得一点机巧。如果好奇而厌恶平常,必然会弄巧成拙。这就是为什么通宗通教的人,常常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更有实际利益。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则往生极乐,一定可以预见,否则,生不了极乐,也是可以预见的。
! f: u! }) U% G( b5 x7 o, Z! o4 S3 P6 |* a( O0 ~) w. [; U* v
念佛一法,只有死尽一切狂妄知见的人才能得益。任凭你智同圣人,也都要置之度外,将这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即使以死相逼,让你改,也不可得。这样才算是聪明人,才能的实际利益。否则由于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一无知识的老实人,更容易得益了。念佛一事,要现生得利益,就必须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即使是游戏或玩笑中念一句,也一定会在后世因为这个善根,发起修持。所以古人大建塔庙,想要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这一句佛号,在八识田中,永久不灭。因此要知道肯念佛当然好,不肯念,为他说,他听到佛号,也种善根,听得久了也有大功德。4 g; C2 C7 @ Y, n" m6 R% [. `- m
2 p5 e9 D, ~5 v# c, E- {
十念一法,使人的心随气息而收敛,无从散乱。这个法的奥妙,不是智者则无法知道。然而只可在早晨用一次,或者早晚及日中用三次,在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千万不可说此法最能摄心,让人常用,则为害不小。念佛是出声还是默念,要看他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情况。倘若所处之境地不宜大声念,则只可小声念,或者金刚持。念佛功德只在专心致志,声音大小是次要的。
- @/ {3 ]% w8 ?5 ~7 v0 G( F
* d2 H; ^. s$ H8 J“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学佛道来摆脱凡俗,如果不注重这四句话,就如无根之木,期望它能茂盛,无翅之鸟,盼望它能高飞一样。“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地上的凡夫,想要在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这四句,则相当于无因却想要得果,万万没有这样的道理。果然能将这八句,全心全意担负起来,则一定可以在生进入圣贤之境,死后往生极乐之邦。113 |